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多元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间的经济,文化,医疗等许多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在医疗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医学人才也将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因此了解当前医学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的调查分析,从教学角度就如何培养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医学专业大学生 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
在世界经济共融和信息网络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化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流通已经成为既定趋势。不同国家、民族、地域背景人与人之间交流更加普遍,逐渐达成了统一的具有世界公民氛围的文化共识。跨文化交际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生活所必须专业基础之一。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国外留学生生源不断增加,中外交流范围扩大,这对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医学专业大学生英语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仅仅局限于语言理论学习,教育内容单一、死板,缺乏跨文化交际教育和培养,虽然语言能力优秀但远远达不到跨文化交际的合格要求。跨文化交际不仅对处于医学探索中的科研人员中外交流至关重要,对走上临床工作岗位人员的护患沟通也十分关键。近年来,随着教育形式的改革创新,医学专业高校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逐渐重视起来,逐渐开设医学英语交际课的选修课程,但作为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还远远不够重视。本研究通过对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调查的结果分析,总结提升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为提升医学专业学生基础素质提供教学依据,现汇报如下。
一、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的概述
1.涵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解释包括很多方面,主要针对语言表达、非语言交流、交际能力、语言自控等。跨文化交际水平主要从三个层次体现,超越自我民族习惯勇于挑战的精神,欣赏借鉴新文化新领域的胸怀,承受多民族、地域、国家文化差异压力下的自我价值。在对能力传统的定义基础上跨文化交际能力可界定为掌握规定范围内的文化和交际专业知识,能在国际专业知识交流和互动中灵活运用,可充分体现面对不同异国文化和另类民族氛围时具有的积极主动、勇敢包容和积极向上。另外专业研究人员认为,每个同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通过自身所处特定场合和具体氛围所表现的有效合理的交际水平,总结影响因素主要有语言、文化、价值观、世界观等。通过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调查,经过分析认为,敏感度、技巧、意识是跨文化交流水平的主要体现。其中敏感度不仅能够激发文化意识的提高,而且敏感度的提高还能提高学生主观积极性和参与度,从而在更多的交流实践中提高技巧和水平,是跨文化水平提升的核心所在。
2.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调查意义和立足所在。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与兴起,丝路医学科学院的建立,我校的医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以及与国际医学的交流日益密切,作为一名医学专业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不仅能够充实大学英语学习内容,使大学英语学习更科学化、个性化,更能提升医学院校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好的满足国内,国际上对医学人才的需求。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强弱对医学专业大学生在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跨国界学习交流,语言沟通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从长远看来,对医疗效果,医患关系等方面都有着很强的影响。目前,国际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加强对跨文化意识的引导,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能让我们的医学专业大学生在国际上有着更强的竞争力。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对医学专业大学生有着长远的意义,不仅在平常的学习,工作中扩大视野,增进交流,同时也包含了对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拥护。提高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对正确、得体地处理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对改善医疗水平和医患关系,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医疗新气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理论创新程度或实际应用价值主要立足于课堂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现实跨文化交际相关材料,课堂教学模式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凝练,提出合适的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以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突出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并重的理念,是推动我校医疗卫生事业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促进丝路经济带国家和平与稳定,保证医学专业人才公共服务能力和治疗的重中之重,势在必行。
二、医学专业大学生跨专业交际水平调查研究
本课题主要针对我校的医学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以语言教学为切入点,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如设计跨文化交际敏感度相关选题调查问卷和分析,开展小范围的多次试点方法,总结经验并形成书面报告以便进一步分析验证,邀请有关专家和教师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试点并总结,最后提出我校大学生跨文化佳绩能力提升的途径,为学校学生教育提供可行性依据。本研究所处选题均通过搜索相关近期发表的文章,了解和研究我国目前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面临现状和问题,分析研究前景,深入交流后拟出相关调研选题。访谈主要通过教师、学生座谈会,跟随调查问卷,最后整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后跨文化敏感度量表信度分析结果达到测量学标准;实验前后,参与者的跨文化交际参与度、认同感、交际信心等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无可比性;交际专注度和交际愉悦感有显著差异(P<0.05)。调查问卷参与者试验后共有70%以上参与者能准确获得答案,前后对比效果良好。
三、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提升策略
1.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调查分析。大学生们在跨文化敏感度所包含的5个层面:交际参与度、差异认同感、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专注度中,有2个层面(即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专注度)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采用的实验教学方案不仅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效果显著,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教学水平。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应该提高交际技巧,即有能力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恰当且有效地进行交流。学生应该提高以下能力:多留心,管理焦虑,运用移情。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学生的信心没有明显改进。这可能来自焦虑和不确定性,缺乏跨文化认识、交流技巧和良好的性格。为了提高学生的信心,他们需要提高自尊和自我认知。研究表明,一些学生缺乏文化差异的知识,所以他们不能顺利与他们的合作伙伴沟通。事实上,他们需要了解更多非语言交际知识,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文化知识。如文化知识讲座、大众媒体、杂志、报纸、谚语、笑话、民间故事、传说、神话和艺术。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到大量的文化事实,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阅读电子书、电子杂志和电子报,很多报纸和杂志提到的文化知识并非在通常教科书中能学到。一些好的文化见解可以很容易在头条新闻、广告、社论、体育版、漫画,甚至在天气预报中发现。教师也可以介绍一些充满跨文化故事的电影,然后让学生找出和他们自己文化的不同和特别之处。此外,学生有必要更多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建立联系。通过互动和观察,他们可以对其他文化有更加具体的了解。总之,当他们准备融入任何新的文化时,了解不同文化知识是一个良好开端。具有良好的跨文化知识的学生可以更加顺畅与留学生交流。 2.提高医学专业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目前国内医学专业大学教育的外语专业教学着重点在语法、词汇等语言应用上,但作为特定文化背景和场合灵活发挥的一门科学,往往需要特定文化背景才能达到实用和预期效果。比如在对同一美好事物的赞美面前,中国人会谦虚的表示:一般一般,哪里哪里,可是在西方国家老外思维意识里,可能会认为缺乏实力或者自信,谈判往往顺利完成。在饮食文化方面,中国人是非常讲究的,辛苦忙碌一个晚上的一大桌菜有时会谦虚的说一般般家常菜,那么老外会不会纳闷:远道而来为啥不做点好的,不受欢迎吗。而西方人饮食往往简单随便,一盘意大利通心粉,一盘色拉,几片面包,几杯咖啡就搞定了,看着电视随便就完成他们的大餐。因此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跨民族交流意识,对融入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医学专业大学外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在专业知识要求基础上,有意识的将语法、词汇、外语习惯等文化氛围营造出来,引导医学生在外国人在不同场景中、不同人物身份之间的称呼、问候、致谢、道歉等习惯用语,并由此了解外国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与行为规范。在讲解整篇文章时,介绍相应的背景知识,指出附载文化内涵的人名、地名、历史事件、文学典故。
3.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通讯工具,扩大医学生对外交流和异域文化了解。
(1)外语教学应该积极引导医学生使用外文原版资料包括刊物、书籍、视频、网络等,教育工作者应该搜集一些异国物品和生活故事填充到医学生的外语学习中,在语言行为、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以及思维导向方面体会中外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际需要。对于隐藏在文化深层的价值观是回避不了的,学生应该通过了解价值观的不同,来加深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这是因为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是不同的价值观念发生对立的时候。比如“守时”这一观念,中国人的时间观念里开会、赴约等迟到十分钟甚至半小时不是很严重的问题,西方人却认为时间与效率紧密相连,需要恪守谨遵,而印度、巴西等地区人群对迟到却是不以为然,反而认为迟到是一种幸运。
(2)邀请外籍教师做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英语演讲比赛以及英语戏剧比赛等,加深医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运用。
(3)在外语教学中充分挖掘现有课程的跨文化因素,加强词汇文化含义的教学。在我国医学院校现有的大学外语课程设置中,通常开设精读、泛读和听力三门课程。贯彻实施跨文化教学最可行的一条途径就是充分利用、挖掘各个课程中的文化因素,把跨文化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4.外语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提高。努力提高我国医学院校外语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无论从外语的教学过程还是从外语的交际功能讲,外语和汉语及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我国医学院校外语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外语专业水平,而且要有较高的汉语修养和中国文化修养。教师作为外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者、控制者、新知识的主要提供者,所以外语教师应该对语言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有系统的了解,并能自觉地利用语言方面的知识指导外语教学实践,把各种文化差异运用到课堂中去,使医学生从不同的文化对比中,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对外的交际能力。
四、结语
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英语专业课堂上尤其需要注重文化的渗透,不只是单纯的讲解词汇语法以及文章的含义,更重要的是注重课文中体现的文化信息和交流内容,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静.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9(6):174-180.
[2]褚洪蕊.医学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调查[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6,36(5):356-359.
[3]邓军,尹慧如.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文史博览(理论),2014,10:19-22.
[4]赵建炜,王晓玲.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68-73.
[5]王晓燕.跨文化交际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1):84-92.
[6]罗运春,杜军.培养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探索[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5,22(2):190-194.
[7]彭云鹏,戴炜栋,等.医学情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2012.
[8]任希.医学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2):1090-1095.
【基金项目】新疆医科大学人文社科基金,课题题目: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4XYDSK19。
【关键词】医学专业大学生 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
在世界经济共融和信息网络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化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流通已经成为既定趋势。不同国家、民族、地域背景人与人之间交流更加普遍,逐渐达成了统一的具有世界公民氛围的文化共识。跨文化交际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工作、生活所必须专业基础之一。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国外留学生生源不断增加,中外交流范围扩大,这对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医学专业大学生英语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仅仅局限于语言理论学习,教育内容单一、死板,缺乏跨文化交际教育和培养,虽然语言能力优秀但远远达不到跨文化交际的合格要求。跨文化交际不仅对处于医学探索中的科研人员中外交流至关重要,对走上临床工作岗位人员的护患沟通也十分关键。近年来,随着教育形式的改革创新,医学专业高校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逐渐重视起来,逐渐开设医学英语交际课的选修课程,但作为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还远远不够重视。本研究通过对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调查的结果分析,总结提升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为提升医学专业学生基础素质提供教学依据,现汇报如下。
一、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的概述
1.涵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解释包括很多方面,主要针对语言表达、非语言交流、交际能力、语言自控等。跨文化交际水平主要从三个层次体现,超越自我民族习惯勇于挑战的精神,欣赏借鉴新文化新领域的胸怀,承受多民族、地域、国家文化差异压力下的自我价值。在对能力传统的定义基础上跨文化交际能力可界定为掌握规定范围内的文化和交际专业知识,能在国际专业知识交流和互动中灵活运用,可充分体现面对不同异国文化和另类民族氛围时具有的积极主动、勇敢包容和积极向上。另外专业研究人员认为,每个同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通过自身所处特定场合和具体氛围所表现的有效合理的交际水平,总结影响因素主要有语言、文化、价值观、世界观等。通过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调查,经过分析认为,敏感度、技巧、意识是跨文化交流水平的主要体现。其中敏感度不仅能够激发文化意识的提高,而且敏感度的提高还能提高学生主观积极性和参与度,从而在更多的交流实践中提高技巧和水平,是跨文化水平提升的核心所在。
2.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调查意义和立足所在。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与兴起,丝路医学科学院的建立,我校的医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以及与国际医学的交流日益密切,作为一名医学专业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不仅能够充实大学英语学习内容,使大学英语学习更科学化、个性化,更能提升医学院校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好的满足国内,国际上对医学人才的需求。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强弱对医学专业大学生在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跨国界学习交流,语言沟通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影响。从长远看来,对医疗效果,医患关系等方面都有着很强的影响。目前,国际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加强对跨文化意识的引导,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能让我们的医学专业大学生在国际上有着更强的竞争力。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对医学专业大学生有着长远的意义,不仅在平常的学习,工作中扩大视野,增进交流,同时也包含了对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拥护。提高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对正确、得体地处理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对改善医疗水平和医患关系,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医疗新气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理论创新程度或实际应用价值主要立足于课堂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现实跨文化交际相关材料,课堂教学模式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凝练,提出合适的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以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突出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并重的理念,是推动我校医疗卫生事业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促进丝路经济带国家和平与稳定,保证医学专业人才公共服务能力和治疗的重中之重,势在必行。
二、医学专业大学生跨专业交际水平调查研究
本课题主要针对我校的医学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以语言教学为切入点,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如设计跨文化交际敏感度相关选题调查问卷和分析,开展小范围的多次试点方法,总结经验并形成书面报告以便进一步分析验证,邀请有关专家和教师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试点并总结,最后提出我校大学生跨文化佳绩能力提升的途径,为学校学生教育提供可行性依据。本研究所处选题均通过搜索相关近期发表的文章,了解和研究我国目前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面临现状和问题,分析研究前景,深入交流后拟出相关调研选题。访谈主要通过教师、学生座谈会,跟随调查问卷,最后整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后跨文化敏感度量表信度分析结果达到测量学标准;实验前后,参与者的跨文化交际参与度、认同感、交际信心等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无可比性;交际专注度和交际愉悦感有显著差异(P<0.05)。调查问卷参与者试验后共有70%以上参与者能准确获得答案,前后对比效果良好。
三、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提升策略
1.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调查分析。大学生们在跨文化敏感度所包含的5个层面:交际参与度、差异认同感、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专注度中,有2个层面(即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专注度)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采用的实验教学方案不仅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效果显著,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教学水平。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应该提高交际技巧,即有能力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恰当且有效地进行交流。学生应该提高以下能力:多留心,管理焦虑,运用移情。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学生的信心没有明显改进。这可能来自焦虑和不确定性,缺乏跨文化认识、交流技巧和良好的性格。为了提高学生的信心,他们需要提高自尊和自我认知。研究表明,一些学生缺乏文化差异的知识,所以他们不能顺利与他们的合作伙伴沟通。事实上,他们需要了解更多非语言交际知识,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文化知识。如文化知识讲座、大众媒体、杂志、报纸、谚语、笑话、民间故事、传说、神话和艺术。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到大量的文化事实,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阅读电子书、电子杂志和电子报,很多报纸和杂志提到的文化知识并非在通常教科书中能学到。一些好的文化见解可以很容易在头条新闻、广告、社论、体育版、漫画,甚至在天气预报中发现。教师也可以介绍一些充满跨文化故事的电影,然后让学生找出和他们自己文化的不同和特别之处。此外,学生有必要更多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建立联系。通过互动和观察,他们可以对其他文化有更加具体的了解。总之,当他们准备融入任何新的文化时,了解不同文化知识是一个良好开端。具有良好的跨文化知识的学生可以更加顺畅与留学生交流。 2.提高医学专业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目前国内医学专业大学教育的外语专业教学着重点在语法、词汇等语言应用上,但作为特定文化背景和场合灵活发挥的一门科学,往往需要特定文化背景才能达到实用和预期效果。比如在对同一美好事物的赞美面前,中国人会谦虚的表示:一般一般,哪里哪里,可是在西方国家老外思维意识里,可能会认为缺乏实力或者自信,谈判往往顺利完成。在饮食文化方面,中国人是非常讲究的,辛苦忙碌一个晚上的一大桌菜有时会谦虚的说一般般家常菜,那么老外会不会纳闷:远道而来为啥不做点好的,不受欢迎吗。而西方人饮食往往简单随便,一盘意大利通心粉,一盘色拉,几片面包,几杯咖啡就搞定了,看着电视随便就完成他们的大餐。因此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跨民族交流意识,对融入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医学专业大学外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在专业知识要求基础上,有意识的将语法、词汇、外语习惯等文化氛围营造出来,引导医学生在外国人在不同场景中、不同人物身份之间的称呼、问候、致谢、道歉等习惯用语,并由此了解外国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与行为规范。在讲解整篇文章时,介绍相应的背景知识,指出附载文化内涵的人名、地名、历史事件、文学典故。
3.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通讯工具,扩大医学生对外交流和异域文化了解。
(1)外语教学应该积极引导医学生使用外文原版资料包括刊物、书籍、视频、网络等,教育工作者应该搜集一些异国物品和生活故事填充到医学生的外语学习中,在语言行为、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以及思维导向方面体会中外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际需要。对于隐藏在文化深层的价值观是回避不了的,学生应该通过了解价值观的不同,来加深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这是因为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是不同的价值观念发生对立的时候。比如“守时”这一观念,中国人的时间观念里开会、赴约等迟到十分钟甚至半小时不是很严重的问题,西方人却认为时间与效率紧密相连,需要恪守谨遵,而印度、巴西等地区人群对迟到却是不以为然,反而认为迟到是一种幸运。
(2)邀请外籍教师做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英语演讲比赛以及英语戏剧比赛等,加深医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运用。
(3)在外语教学中充分挖掘现有课程的跨文化因素,加强词汇文化含义的教学。在我国医学院校现有的大学外语课程设置中,通常开设精读、泛读和听力三门课程。贯彻实施跨文化教学最可行的一条途径就是充分利用、挖掘各个课程中的文化因素,把跨文化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4.外语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提高。努力提高我国医学院校外语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无论从外语的教学过程还是从外语的交际功能讲,外语和汉语及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要求我国医学院校外语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外语专业水平,而且要有较高的汉语修养和中国文化修养。教师作为外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者、控制者、新知识的主要提供者,所以外语教师应该对语言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有系统的了解,并能自觉地利用语言方面的知识指导外语教学实践,把各种文化差异运用到课堂中去,使医学生从不同的文化对比中,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对外的交际能力。
四、结语
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英语专业课堂上尤其需要注重文化的渗透,不只是单纯的讲解词汇语法以及文章的含义,更重要的是注重课文中体现的文化信息和交流内容,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静.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9(6):174-180.
[2]褚洪蕊.医学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调查[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6,36(5):356-359.
[3]邓军,尹慧如.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文史博览(理论),2014,10:19-22.
[4]赵建炜,王晓玲.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68-73.
[5]王晓燕.跨文化交际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1):84-92.
[6]罗运春,杜军.培养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探索[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5,22(2):190-194.
[7]彭云鹏,戴炜栋,等.医学情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2012.
[8]任希.医学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2):1090-1095.
【基金项目】新疆医科大学人文社科基金,课题题目: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4XYDSK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