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老太难堪孤独,为让儿女回家挥刀自残

来源 :女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wenjun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村,留守老人的形成有两种情况:儿女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这叫无奈;儿女考上大学后在大城市有了体面的工作,这叫幸福。山东省即墨市蓝村镇的张秋芳老人就属于后一种。
  每年的中秋本是团圆的日子,但张大妈却不愿意过中秋,一提起过中秋节,老人显得很辛酸:儿女都很孝顺,离过节还有好几天,就大包小包地往家寄钱、捎吃的和用的,可过节那天,如若赶不上节假日,儿女们就赶不回来,再多好吃的也只有我一个人吃,哪能吃得下啊。所以,她最盼过春节。只有在过年的时候,儿女们才能携家带口回来团聚,一大家子人能热闹好几天呢。
  而2006年的春节前,张大妈为了让儿女尽快回家团聚,竟做了一件让自己肉痛,儿女们心痛的大事。
  
  留守老人貌似幸福的生活
  
  张大妈今年72岁,身板很硬朗,走起路来呼呼带风。她有两儿一女,大儿子和女儿都在烟台,小儿子在济南,儿女们大学毕业后都有很体面的工作。在衬里,张大妈是公认的有福之人。自从老伴去年冬天去世后,张大妈就感觉到什么叫孤单了。尽管儿女纷纷争着接她到城里去住,但她去了几天,住不习惯。不能随地吐痰,不能和老邻居聊天,不能抬脚就出门到大街上,要一层层地爬楼梯……关键的是没有个火炕,再热的空调,再温暖的供热,都不及火炕让张大妈睡得踏实。即使上了街,儿女也嘱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家里的事情不要随便告诉别人等等,哪像在农村那样活得爽快,全村的每家每户,大大小小的事几乎都是透明的,这家两口子刚吵架,立马儿就有10来个人去劝架,城里人碰到这事,大都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远离泥土的芳香,钻进水泥钢筋构筑的城市,张大妈感觉自己好像断了根,浮躁、不踏实。她对儿女说:我自己能做饭,就不麻烦你们,你们在节假日能经常回家看看我就行了。
  孩子们拿她没办法,儿子找车把张大妈送了回来。回到老家的张大妈就像鱼缸里的鱼儿回到了池塘,浑身舒坦。抱一大堆玉米秆,先驱掉火炕的潮气,看到炉瞠里冒出红红的火苗,张大妈往裤子上掸掸手上的土,不由地感慨:这才是自己想过的日子啊。老伴去世后,她就不种承包地了,但门前有块闲地,开春后,她就撒点应时节的蔬菜种,每样菜种一点,就够她吃的。每天忙着侍弄小菜园,吃不了的菜就带着露珠儿送给邻居们。白天的张大妈是忙碌的,夜幕下的张大妈是孤独的。她每天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后,就盯着看中央台的天气预报。每晚的天气预报,她一次都不拉下,必看。每天,儿女们所在城市的天气情况她都了如指掌,这是她多年养成的习惯。女儿家那儿下雨了,小儿家那儿天气转晴了,她都惦记着。看过天气预报,她的觉就睡得踏实。儿女们不能在跟前尽孝,就一拨拨地往家寄钱。张大妈每次去村委会取汇款单,总有村里人羡慕得眼发直。
  
  难舍的过年情结
  
  张大妈还有一个不愿离开家的原因,那就是老伴刚刚去世,在她的心目中,老伴还能经常回家来看看,家里不能没有人啊,她得守着家,陪着老伴。特别是过年的时候,老伴的灵位还在老屋里供着呢。这是当地的习俗,儿女们不懂。
  2005年年底,还没进腊月门,张大妈就忙活开了。给小孙子买了一大堆花鞭炮,给小孙女买了纸老虎等城里没有的稀罕玩艺。她天天乐呵呵地去周边集市上采购。和村里人在街上见了面,人家跟她打招呼,还没问她去干啥呢,她就抢先告诉人家:“孩子们回家过年,我得多置办些东西,只要是没到年三十,总觉着有东西没买齐,呵呵,过年就这样。”每天晚上临睡前,她都要撕下—张日历,掰着手指头算还有几天就到春节了。往下撕日历的时候就能听到“哧”地一声,纸茬很齐整,她就特别满意自己的动作。—个崭新的数字跃入眼前,旧的一天过去,新的一天很快就来临,离年越来越近了,年味也越来越浓。一想到孩子们快回家了,张大妈浑身都是劲。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小儿子打电话来,张大妈一听是小儿子的声音,高兴地赶紧问什么时候回来?结果小儿子支支吾吾地说:今年因为单位里的事多,多数是赶不回来过年了。张大妈很失望,也很生气,她冲着电话吆喝:“全国人民都过年,什么事不能放到年后再说?”她不理解,什么事能比一大家子人凑在一起过年还重要。去年女儿一家三口怕她刚刚失去老伴难过,陪她过的年,直到正月初八上班了才走,今年女婿说要陪他父母过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不能指望女儿回家。那能回家过年的只有大儿子一家了。可大儿媳孝顺是孝顺,就是不愿在农村呆,去年儿媳悄声跟大儿子嘟囔,以后过春节把老太太接城里去,在这儿过年不舒坦。这话,张大妈都听到了。
  去年好歹在这儿住了几天,不是嫌脏,就是嫌冷,虽然媳妇没明说,但张大妈能看出来,城里长大的娇媳妇,哪能适应这儿的环境,明知老太太不愿离开老屋,还说这样的话,儿子肯定在中间作难呢。都过小年了,孙子早就放寒假了,也不来个电话,到底回不回来说不准。张大妈的心往下坠。儿大不由娘了呀。
  越临近年关,张大妈的心情越浮躁,过年的高昂情绪也受影响。年前下了一场雪,原先勤快的张大妈懒了,院子里的雪故意不扫,就这样吱吱作响地踩着。邻居二婶让放寒假的小子来帮她扫,她还说:甭扫了,哪天把老婆子吧唧一下摔死,也就省心了。二婶想跟她说点高兴的事,便问:“大孙子什么时候来啊?”她没好气地说:“说不定明后天就来了。”
  她这是安慰自己的话,儿孙们明后天真的能来吗?
  
  难见儿女,就出下策
  
  离春节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儿子回家的消息还是一点都没有,盼儿心切的张大妈越来越失望了。晚上睡不着觉,张大妈就寻思,得想个什么招儿,才能让儿女们立刻回家。装病?可装病装不出来啊,一见到儿女,高兴劲就全写到脸上了,还能装下去吗?最后,她想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要不,把自己弄伤?!
  伤哪儿合适呢?她把自己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腿、胳膊都不行,日后还得干活呢,就这肉嘟嘟的肚子比较合适,肚皮也厚,伤点皮肉,出点血,痛点不要紧,只要不伤着五脏六腑就行。拿定主意,她把家里的水果刀用干净抹布擦了又擦,照着肚子比划了好几下,然后一闭眼,朝着自己的腹部就划了一下。
  影视作品中,见识过日本武士剖腹,还看过剖腹生孩子,但没料到“留守”老太太竟为了见到在外工作的儿女,也敢持刀剖腹自残。受伤后,伤口处的鲜血冒着热气涌出来,她吓坏了,也不知是痛的还是吓着了,张大妈大冷天却出了一身虚汗,她支撑着身子跑到院子里喊救命。邻居二婶听见后,急忙跑来,一看也吓了一跳,脸都白了,慌不迭地找人帮忙打的将张大妈送到了附近的医院。
  到了医院,张大妈始终不承认是自己故意自残的,说在家不小心弄伤的。二婶知道张大妈的脾气,就拽着她耳朵问她:到底是怎么受的伤?不说的话,俺可报警了啊。无奈,张大妈只好道出实情。
  “好在伤口不深,没伤着内脏。”即墨市蓝村医 院外科医生告诉张大妈。张老太的伤势很明显是用刀划伤的,伤口长约8厘米,当时一共缝了6针才止住老人的血。经过治疗,张老太的伤情终于稳定下来。
  老人这么一“折腾”,可吓坏了在外地工作的3个儿女。一听老人在家受伤住院了,不知发生什么事情的3个儿女以最快的速度从四面八方赶到了医院,了解情况后看到母亲没事了,真是又气又心疼。张大妈一看自己这一刀竟让儿女们全回家了,高兴得合不拢嘴,直说这是没法子的法子。
  虽说老人没出大的意外,但她的做法让3个做儿女的心里惭愧有加。别的不说,这大过年的,要是真有个好歹,后果可就严重了。
  
  留给儿女们和社会的思考
  
  “张老太太想儿心切,竟想出这样的危险办法,真是让人害怕,作为儿女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即墨市蓝村医院的主治医生王主任这样说。他提醒所有天下做儿女的,平日里工作再忙,也别忘了经常给老人打个电话,有条件的要经常回家陪陪老人。张大妈的儿女们表示,过年要推掉一切应酬回家陪老人。孝敬老人不仅要体现在物质生活上,还要在精神赡养上多花点时间,让老人的晚年不寂寞。但愿不要再出现类似于张大妈这样的无奈之举。
  像张大妈这样的留守老人,在农村生活得比较好,最起码不用为养老钱发愁。而同村的李大爷老两口的境遇就远比不上张大妈的经济状况:李大爷有一双儿女,女儿出嫁外地,儿子媳妇常年在外打工,收入有限,还扔在家里一个孙女需要照看,李大妈常年有病,儿女给的养老钱还不够李大妈吃药。尽管李大爷已经上了年纪,却既要照料生病的老伴儿,操持家务,照顾孙女,还得干农活儿,种地,喂羊……很多时候,村里人看到孤独、疲惫的李大爷独自流泪,但又没有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一个个年轻人告别乡村,到陌生的城市“淘金”,却留下了一个个守望家园的孤独老人,导致农村出现大量留守老人。他们年迈体弱,有的还拖着孱弱的身躯没日没夜地在农田里忙碌着。这些留守老人相当一部分年老体衰,因为外出打工的儿女对他们疏于照顾,无法尽到赡养职责,缺少亲情关怀,一旦头痛发热无人照料,缺医少药,只能自己硬撑着。由于打工儿女长时间不回家,对留守老人的心理打击很大,尤其是对于单亲家庭的留守老人来说,打击更大。他们往往在生活上、心理上显得孤独无助。他们多想在身体不适时,能有儿女在眼前嘘寒问暖,不想做饭时,坐在桌前就能吃上一碗儿女端到眼前的热汤面……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日益突现,不仅影响到诸多农民的家庭生活,也影响到了整个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是否应该给予农村留守老人更多的关注呢?
  责编/张立平
其他文献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意思是说现如今小资已臭了大街。看完就感觉好郁闷,怎么忽然间就臭了大街了,不是前年还都争先恐后地往小资行列里挤吗?这世界变化真快,我还在后面赶着呢,跟看就要搭上这趟车了……,  一年前,我们倾其所有刚住上100多子米的大房子,在大大的阳台上放一张摇椅拿一本张爱玲的小说看了又看,享受着精神上的小资。又想到领导曾教导我们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于是又
期刊
坏男人,他们桀骜不驯,他们玩世不恭,他们反常规,他们懂得调情,深谙女人心理,所以他们往往颇有女人缘,因此很容易成为那种“花花公子”式的人物。他们总是让女人感觉若即若离,无法掌控。他们是动物凶猛,很容易唤起你内心的激情,但是当你激情燃烧时,他们却经常潇洒地抽身而去。  坏男人典型:马龙·白兰度,柯林·波而等  好男人,他们中规中矩,他们活得含蓄而理智,他们可能不懂得情调,但他们负责任;努力赚钱。他们
期刊
老公实在太不把我放在眼里了,在他事业突飞猛进的今天作为家中的一把手,深感这队伍是越来越不好带了。都说21世纪最需要的是人才,可我这人才他怎么能这样不重视呢。每次看到我写文章,他总是两步曲:一撇嘴,二语言攻击。  “瞎写啥呀,没完没了的,还不如让我玩会游戏呢。”  “一边去。”我微怒,头也不抬,只顾劈里啪啦地敲字,自我陶醉在匪夷所思的故事里。  “本来嘛,女人总对着电脑,脸上会长斑的,你没发现你脸上
期刊
关于女人,张爱玲有句入木三分的经典描述:女人的本性里都有点狐媚子,正经女人虽然痛恨荡妇,其实若有机会扮个妖精角色的话,没有一个不跃跃欲试的。  在我的理解里,妖精大致可分为三种,即极品、佳品、凡品。  先说极品吧,她们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美仑美奂,少女的青涩妩媚如荷池里半启半闭的睡莲,哪个混帐男人能抵得住那一低头的温柔里不胜凉风的娇羞?本来就是水做的骨肉嘛,浑然天成的袅袅娜娜调
期刊
他,一个含情追逐理想的人,在他心中,对于艺术的追求永远都是一团不灭的火他的每一次发型设计,都像是艺术家在完成一件艺术作品。也正因为这份对唯美的苛求和对艺术的挚爱,他的名字不经意间在石家庄的大街小巷、社会名流中传播开去。这个他就是伟伟——个个子不高,浑身洋溢着阳刚之美的帅气男人。    冲破束缚 踏寻艺术梦想    伟伟从小就生活在艺术氛围中,这也使得他在音乐、美术以及多重艺术领域都表现出超人的天
期刊
“私房钱”归丈夫    李林与齐明华结婚前,李林曾外出打工多年。2004年俩人结婚,婚后李林将打工期间积蓄的10万元私房钱以妻子的名义存入了银行。后来双方发现彼此性格不和,2006年初,妻子要求离婚,李林同意。当齐明华得知丈夫李林在她名下还存有10万元私房钱时,即提出,李林以她的名义存入银行,表明已将该钱赠给了她,要求拥有这10万元私房钱或至少也要分得一半。李林不同意,起诉至法院,法院判决:10万
期刊
2006年5月12日,韩小雪走出了北京某看守所的大门。当她看到门外站着的显得苍老而憔悴的父亲时,心情异常复杂。这时,父亲迎上前,试探着向韩小雪伸出双臂。韩小雪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猛地扑到父亲怀里:“爸爸,对不起!”父亲老泪纵横,紧紧地搂住女儿:“小雪,是我对不起你和你妈妈啊。”    家庭的宁静因父亲婚外恋而被搅乱    1976年,韩小雪降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是—位研究所的工程师,母
期刊
景虹与前夫4年前离婚的时候,儿子由由才一岁。婚姻是由于外遇才出现裂痕的,景虹对前夫充满了怨恨,执意要独立抚养儿子。带儿子从深圳回到上大学时的城市郑州后,她把孩子的乳名改为棒棒,她发誓要把儿子培养成品学兼优、事业有成的好孩子。  在郑州,景虹把儿子交给从老家接来的母亲,一头扎在了事业上,凭着她艺术专业的根底与拼打深圳的功力,由她当主人的设计公司很快站稳了脚。她把棒棒送到一家月收费达上千元的贵族幼儿园
期刊
离婚后,她搬到宿舍住,第一天,午饭在机关食堂吃,两菜一汤,汤里有海米和紫菜,随便喝不要钱。但她吃完后,却把碟子里的剩菜倒进碗里,向炊事员要热水沏汤,炊事员瞥了她一眼说,不是有现成的汤吗?  以前在家里吃饭,是从不另外做汤的。他说,剩菜里油盐酱醋俱全,直接用热水沏成汤喝,原汤化原食,口感好,还不浪费。于是,她在厨房炒菜,总会听见他喊:“老婆,记住多放些油和盐,不然饭后喝汤味会淡的。”如果是他炒菜,他
期刊
齐桓莉女32岁某公司经理  我们相约在后海的一个酒吧。  刚坐下不久,齐桓莉就对我说:“我想和你说说那个人,我和他的故事。他口口声声说离婚了就娶我。可是现在,他妻子不在了,他却只字不提和我结婚的事情,还整天躲我。我的自尊和情感就这样被践踏着。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  连续的几个问句,像是在问自己。她也急于让我帮她在叙述中找到答案。    老婆死后,他像变了一个人    我是个没有多少生活履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