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决定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做人的基本准则。而价值观则代表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同一客观条件下,不同人生、价值观会产生不同的行为。
由于中职生知识和阅历的欠缺、加上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影响,引起了部分中职生思想上的混乱和意识的模糊。值得中职教育者的重视并加以引导。
关键词:价值观;人生观;中职生;引导方式
中職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正处于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其心理还不够成熟。由于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他们对未来感到茫然,社会责任感不强,甚至有的道德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其健康成长。笔者现就当前中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现状来谈谈中职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现状及正确的引导方式。
一、中职生人生观、价值观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学生在人生观方面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研究和解决:
1、对人生观的内涵认识不清。有70%的学生对人生观内涵很模糊;有6%的学生对人生观内涵没有清晰的了解;只有24%的学生对人生观概念有清晰的了解。这说明我们平时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并不细致、系统、全面,还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心灵。
2、人生目标不够明确,即使有也不固定,而且不能持之以恒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48%的同学“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但是变换频繁”,只有26%的同学认为自己“目标坚定,为理想而努力奋斗”,56%的同学回答在一定程度上有明确人生目标,52%的同学有人生目标,但不能持之以恒地身体力行,有9%的同学没明确的人生目标,4%的同学没想过,有22%的学生处于“走一步看一步”的状况。
3、实现人生目标的动力不足,对自己的前途信心不足。关于人生价值目标问题,40%的学生认为“有目标,但没有实现的动力”。1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未来“前景黯然”,只有6%的学生认为自己“前途一片光明”。
4、学校教育对学生人生观形成的影响降低而同学之间的影响提升。52%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影响之间人生观的最大因素是“同学的表现和想法”,29%的学生认为是“老师的言传身教”,10%的学生认为是“德育实践活动”,9%的学生认为是“校园文化”。
、中职德育教育教学反思
中职教师发现,自己在讲台上“口若悬河”,下面的学生却没几个在认真听课,即中职德育缺乏教育有效性。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之后,学生有具体的进步、收获和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由于很多学生容易对课本失去兴趣。所以应多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职业案例,化繁为简,引导学生学会去分析问题,再总结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中职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引导方式
1、走进中职生的心里,让学生接纳。
中职教师要培养说话的艺术,学会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知识储备,在课堂上课时,能常常举一反三,拓展知识,尤其是有趣的、神奇的、特别的知识,能让学生更加专注,教师的人格魅力也很有效,也让学生喜欢该老师和该课程。
2、信息技术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道德修养、修身克已,讲究以他人和社会为重,因此,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制约作用,以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用中华美德和民族精神滋养学生心灵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培养新一代的成长时,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例如视频、讲座、网络等信息技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远离世俗理念影响,让学生有自己的追求。
3、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实现知行统一
任何价值观念最终都将表现为人的活动行为,将价值观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紧密结合,从学生基本的行为习惯、身边的事情抓起,教育青年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引导他们明辨是非荣辱,树立明确的价值标准,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自觉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根植于学生头脑中,实现知行统一。
三、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氛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把校园文化的先进的价值观念、文化品位、思想意识、现代文明行为、健康生活方式等传播辐射到广大青年学生中去。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使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
结束语: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说:“灵魂没有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灵魂可以寓意为人生,庙宇则为人生观和价值观,寓意“庇护”。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让学生终身收益,也更有利于学校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细致又综合的教学工程,在我们的教学及引导活动中,我们要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多方面关注中职生,重塑中职生的人生价值体系,为其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规划就业方向提供指导思想及帮助。
作者简介:邹润玉,女,讲师,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公共课专业教师。
由于中职生知识和阅历的欠缺、加上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影响,引起了部分中职生思想上的混乱和意识的模糊。值得中职教育者的重视并加以引导。
关键词:价值观;人生观;中职生;引导方式
中職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正处于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其心理还不够成熟。由于受到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他们对未来感到茫然,社会责任感不强,甚至有的道德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其健康成长。笔者现就当前中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现状来谈谈中职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现状及正确的引导方式。
一、中职生人生观、价值观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学生在人生观方面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研究和解决:
1、对人生观的内涵认识不清。有70%的学生对人生观内涵很模糊;有6%的学生对人生观内涵没有清晰的了解;只有24%的学生对人生观概念有清晰的了解。这说明我们平时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并不细致、系统、全面,还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心灵。
2、人生目标不够明确,即使有也不固定,而且不能持之以恒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48%的同学“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但是变换频繁”,只有26%的同学认为自己“目标坚定,为理想而努力奋斗”,56%的同学回答在一定程度上有明确人生目标,52%的同学有人生目标,但不能持之以恒地身体力行,有9%的同学没明确的人生目标,4%的同学没想过,有22%的学生处于“走一步看一步”的状况。
3、实现人生目标的动力不足,对自己的前途信心不足。关于人生价值目标问题,40%的学生认为“有目标,但没有实现的动力”。1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未来“前景黯然”,只有6%的学生认为自己“前途一片光明”。
4、学校教育对学生人生观形成的影响降低而同学之间的影响提升。52%的学生认为在学校影响之间人生观的最大因素是“同学的表现和想法”,29%的学生认为是“老师的言传身教”,10%的学生认为是“德育实践活动”,9%的学生认为是“校园文化”。
、中职德育教育教学反思
中职教师发现,自己在讲台上“口若悬河”,下面的学生却没几个在认真听课,即中职德育缺乏教育有效性。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之后,学生有具体的进步、收获和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由于很多学生容易对课本失去兴趣。所以应多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职业案例,化繁为简,引导学生学会去分析问题,再总结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中职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引导方式
1、走进中职生的心里,让学生接纳。
中职教师要培养说话的艺术,学会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知识储备,在课堂上课时,能常常举一反三,拓展知识,尤其是有趣的、神奇的、特别的知识,能让学生更加专注,教师的人格魅力也很有效,也让学生喜欢该老师和该课程。
2、信息技术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道德修养、修身克已,讲究以他人和社会为重,因此,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制约作用,以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用中华美德和民族精神滋养学生心灵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培养新一代的成长时,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例如视频、讲座、网络等信息技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远离世俗理念影响,让学生有自己的追求。
3、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实现知行统一
任何价值观念最终都将表现为人的活动行为,将价值观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紧密结合,从学生基本的行为习惯、身边的事情抓起,教育青年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引导他们明辨是非荣辱,树立明确的价值标准,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自觉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根植于学生头脑中,实现知行统一。
三、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氛围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把校园文化的先进的价值观念、文化品位、思想意识、现代文明行为、健康生活方式等传播辐射到广大青年学生中去。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使学生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
结束语: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说:“灵魂没有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灵魂可以寓意为人生,庙宇则为人生观和价值观,寓意“庇护”。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会让学生终身收益,也更有利于学校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细致又综合的教学工程,在我们的教学及引导活动中,我们要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多方面关注中职生,重塑中职生的人生价值体系,为其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规划就业方向提供指导思想及帮助。
作者简介:邹润玉,女,讲师,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公共课专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