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稳定性好、承载能力强、耐久和不易损坏等诸多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到公路建设中。资料显示,我国已经建设完成的各等级公路中,九成以上采用的都是以水泥稳定材料、石灰和粉煤灰稳定材料为代表的半刚性材料作为基层材料。但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受外界环境、气候、温度、昼夜温差等因素影响较大,所以本文对其路用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旨在改善各地区路面基层的使用性能,从而提高道路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质量控制
引言
路面建设结构中主要的承重层就是路面基层,其质量的好坏和承载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如果路面基层强度或者刚度不够,在行驶车辆反复的作用下就会产生变形,从而出现弯拉破坏等问题,从而使路面产生龟裂和沉降等损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产生开裂等病害,主要由于水分减少而引起干缩和温度降低而引起温缩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行驶车辆负荷的反复作用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路面基层的裂缝就会逐渐扩展,最终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在我国寒冷地区,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同时温度下降速度快,所以就会出现较大的温度应力,从而引起路面基层的温度收缩;此外由于水分的反复冻融,温缩大的半刚性材料就更容易出现开裂。从我国多年对半刚性材料的使用和实践经验看,应采用多项指标综合控制半刚性材料的设计,调整混合料的材料配比,从而保证半刚性材料的强度、模量等在合理的控制范围内,提高抗冻性和抗裂性,正确应用以保证道路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
1.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分析
1.1施工前工作准备
(1)底基层的检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开始建设施工前,一定要对底基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这是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工序。在实际施工中,要充分保证底基层的平整、宽度、压实度和弯沉值等各项指标符合施工建设要求。此外,应重视底基层的强度,使其必须能够承受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和行驶车辆的负荷。
(2)测量放样。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中的放样测量工作必须要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要求。每10米作为一个 控制断面,两侧用钢丝绳控制标高,并予以拉紧。两台摊铺机纵向接缝的位置用支撑桩上放铝合金梁的方法控制标高。在实际测量中,应安排两名技术人员使用两台仪器同时放样。为了准确的获得对比数据,混合料摊铺后碾压前要排专业的技术人员测量松铺厚度,利用平头钢钎插入刚摊铺后的混合料内直到下承层,然后量取摊铺厚度,并在小洞里边放置线绳,等碾压工作完成以后在符合摊铺系统的准确性。
1.2材料的运输
市政道路建设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运输也是重要的施工环节,装载建筑材料的运输车辆是拌和和摊铺工作的联系纽带,而车辆运输性能的好坏和运输材料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这两项工作的实际效果。首先,材料运输车辆和拌和设备的高度要相互协调,车辆要能进入到拌和设备的料斗之下,并和拌和机保持合适的距离,在保证拌和质量的前提下又不会和拌和机发生磕碰。其次,建筑材料的运输衔接要能够满足摊铺机的连续摊铺工作,运输距离不能太远,倘若运输局里过长时,要采取一定的外部保护措施,可以应用覆盖的方法,防止材料水分的丢失。
道路施工材料运输过程中要充分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运输材料的距离和运输时间应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拌和后的建筑材料要 尽快运输至摊铺现场,并做好相应记录,标明拌和料的出站时间和摊铺时间;运输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建筑材料水分的蒸发;驾驶运输车辆的司机,一定要经过相关培训,持证上岗,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装料时,为了有效避免拌和料出现离析现象,最好采用三次装料法;建筑材料运至施工路段前,应重点检查路基的强度,以便对运输车辆的载重负荷进行合理控制。
1.3上下基层的摊铺
为了保护下基层,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摊铺工作时宜采用人工或平整机精平、摊土机和挖掘机粗平等方法综合利用。装卸建筑材料时,要派专人进行现场指挥,同时设置卸料通道,避免石灰土受损影响摊铺质量;计算好运输车辆的装料数量,对同一类型的运料车,装料量要保持一致,拌和料在下基层堆放的时间不要太长。水泥稳定碎石的松铺系统在开始的试验施工阶段都已经确定,一般松铺系数在1.25—1.3之间。
进行上基层摊铺工作时,必须保证摊铺机连续作业,摊铺速率最好控制在1米/分钟。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粗集料离析问题,要派专人进行消除或者铲除,并使用新拌和料进行填补。对那些不适合采用摊铺机械进行摊铺集料的路面,可以采用人工方法进行摊铺,松铺系统可以控制在1.3—1.35之间。
1.4碾压
对水泥稳定碎石的碾压工作一定要及时,因为水泥稳定碎石建筑材料在拌和以后,经过一段时间,可碾压性会越来越差,倘若碾压 不及时就是导致压实度不够,影响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所以,在具体实际施工中,要尽量缩小碾压的长度,迅速压实基层。当然,也不宜过短,如果碾压长度太短,那么势必对基层压实的均匀性和平整性产生影响。碾压路段的实际长度必须根据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所允许的运输距离、摊铺时间、摊铺速度、外界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合理确定,但大多情况下,碾压工作段的长度控制在30mm—60mm。同时,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碾压顺序、速度和次数等也都要合理的进行控制,大多数情况下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
1.5养护
以上施工工序完成以后,要及时进行养护工作。一般情况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出现小碎石的问题大多是由于养护不到位造成的,最终将会破坏水稳层结构。这种现象可以通过洒水的养护方法,保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湿润,也可采用养护膜养护保湿的方法,保证养护湿度达到90%。对于风沙多和寒冷的地区,可用麻袋和沙袋抗风,一般养护时间为7天左右。
2.水泥稳定碎石施工的注意事项
2.1环保措施
高效的施工建设离不开对周围环境的合理保护。施工建设中,只有合理的保护环境资源才能做到社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公路建设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城市服务,并依托城市进行施工,这就决定了市政道路的施工技术要求要以环保为前提。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噪声的环境污染,尽量不适用振动频率超标、噪音大的施工设备。在必要情况下不得不使用这类设备时,一定要办理相关的审批手续,尽量减少使用时间,并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来进行施工。施工现场应合理规划,实行全封闭管理,最大限度的减少粉尘、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并减少对地表和绿色植被的破坏。
2.1安全措施
安全生产对社会和民生的意义重大,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做好施工安全的防范措施至关重要。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管理系统,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职能。工程建设中,应配备专职的安检工作人员,并具备安全生产的管理经验,熟悉各个施工步骤,保证安全生产的时时监督。
(2)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冰符合防火、防洪等安全生产标准要求。
(3)施工现场的道路要保持时刻畅通,对容易出现危险的地方,要悬挂醒目的警示标志,夜间配备红灯示警,保证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是一种施工成本低、操作简单的施工技术,不仅可有效提高公路的施工质量,更有利于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应积极推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合理优化施工工艺,勇于创新,及时处理,保证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云,汪汉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J].建筑机械.2001(12).
[2]阎哲民,范鹏飞.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平整度施工控制[J].山西交通科技. 2001(S2).
[3]张明龙.粉煤灰水泥稳定碎石在场道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 2002(01).
作者简介:
周和平(1970.11.24),男,汉族,浙江诸暨人,中国农业大学 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市政道桥施工。
关键词:市政道路;水泥稳定碎石;质量控制
引言
路面建设结构中主要的承重层就是路面基层,其质量的好坏和承载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如果路面基层强度或者刚度不够,在行驶车辆反复的作用下就会产生变形,从而出现弯拉破坏等问题,从而使路面产生龟裂和沉降等损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产生开裂等病害,主要由于水分减少而引起干缩和温度降低而引起温缩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行驶车辆负荷的反复作用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路面基层的裂缝就会逐渐扩展,最终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在我国寒冷地区,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同时温度下降速度快,所以就会出现较大的温度应力,从而引起路面基层的温度收缩;此外由于水分的反复冻融,温缩大的半刚性材料就更容易出现开裂。从我国多年对半刚性材料的使用和实践经验看,应采用多项指标综合控制半刚性材料的设计,调整混合料的材料配比,从而保证半刚性材料的强度、模量等在合理的控制范围内,提高抗冻性和抗裂性,正确应用以保证道路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
1.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分析
1.1施工前工作准备
(1)底基层的检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开始建设施工前,一定要对底基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这是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工序。在实际施工中,要充分保证底基层的平整、宽度、压实度和弯沉值等各项指标符合施工建设要求。此外,应重视底基层的强度,使其必须能够承受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和行驶车辆的负荷。
(2)测量放样。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中的放样测量工作必须要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要求。每10米作为一个 控制断面,两侧用钢丝绳控制标高,并予以拉紧。两台摊铺机纵向接缝的位置用支撑桩上放铝合金梁的方法控制标高。在实际测量中,应安排两名技术人员使用两台仪器同时放样。为了准确的获得对比数据,混合料摊铺后碾压前要排专业的技术人员测量松铺厚度,利用平头钢钎插入刚摊铺后的混合料内直到下承层,然后量取摊铺厚度,并在小洞里边放置线绳,等碾压工作完成以后在符合摊铺系统的准确性。
1.2材料的运输
市政道路建设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运输也是重要的施工环节,装载建筑材料的运输车辆是拌和和摊铺工作的联系纽带,而车辆运输性能的好坏和运输材料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这两项工作的实际效果。首先,材料运输车辆和拌和设备的高度要相互协调,车辆要能进入到拌和设备的料斗之下,并和拌和机保持合适的距离,在保证拌和质量的前提下又不会和拌和机发生磕碰。其次,建筑材料的运输衔接要能够满足摊铺机的连续摊铺工作,运输距离不能太远,倘若运输局里过长时,要采取一定的外部保护措施,可以应用覆盖的方法,防止材料水分的丢失。
道路施工材料运输过程中要充分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运输材料的距离和运输时间应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拌和后的建筑材料要 尽快运输至摊铺现场,并做好相应记录,标明拌和料的出站时间和摊铺时间;运输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建筑材料水分的蒸发;驾驶运输车辆的司机,一定要经过相关培训,持证上岗,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装料时,为了有效避免拌和料出现离析现象,最好采用三次装料法;建筑材料运至施工路段前,应重点检查路基的强度,以便对运输车辆的载重负荷进行合理控制。
1.3上下基层的摊铺
为了保护下基层,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摊铺工作时宜采用人工或平整机精平、摊土机和挖掘机粗平等方法综合利用。装卸建筑材料时,要派专人进行现场指挥,同时设置卸料通道,避免石灰土受损影响摊铺质量;计算好运输车辆的装料数量,对同一类型的运料车,装料量要保持一致,拌和料在下基层堆放的时间不要太长。水泥稳定碎石的松铺系统在开始的试验施工阶段都已经确定,一般松铺系数在1.25—1.3之间。
进行上基层摊铺工作时,必须保证摊铺机连续作业,摊铺速率最好控制在1米/分钟。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粗集料离析问题,要派专人进行消除或者铲除,并使用新拌和料进行填补。对那些不适合采用摊铺机械进行摊铺集料的路面,可以采用人工方法进行摊铺,松铺系统可以控制在1.3—1.35之间。
1.4碾压
对水泥稳定碎石的碾压工作一定要及时,因为水泥稳定碎石建筑材料在拌和以后,经过一段时间,可碾压性会越来越差,倘若碾压 不及时就是导致压实度不够,影响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所以,在具体实际施工中,要尽量缩小碾压的长度,迅速压实基层。当然,也不宜过短,如果碾压长度太短,那么势必对基层压实的均匀性和平整性产生影响。碾压路段的实际长度必须根据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所允许的运输距离、摊铺时间、摊铺速度、外界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合理确定,但大多情况下,碾压工作段的长度控制在30mm—60mm。同时,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碾压顺序、速度和次数等也都要合理的进行控制,大多数情况下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
1.5养护
以上施工工序完成以后,要及时进行养护工作。一般情况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出现小碎石的问题大多是由于养护不到位造成的,最终将会破坏水稳层结构。这种现象可以通过洒水的养护方法,保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湿润,也可采用养护膜养护保湿的方法,保证养护湿度达到90%。对于风沙多和寒冷的地区,可用麻袋和沙袋抗风,一般养护时间为7天左右。
2.水泥稳定碎石施工的注意事项
2.1环保措施
高效的施工建设离不开对周围环境的合理保护。施工建设中,只有合理的保护环境资源才能做到社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公路建设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城市服务,并依托城市进行施工,这就决定了市政道路的施工技术要求要以环保为前提。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噪声的环境污染,尽量不适用振动频率超标、噪音大的施工设备。在必要情况下不得不使用这类设备时,一定要办理相关的审批手续,尽量减少使用时间,并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来进行施工。施工现场应合理规划,实行全封闭管理,最大限度的减少粉尘、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并减少对地表和绿色植被的破坏。
2.1安全措施
安全生产对社会和民生的意义重大,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做好施工安全的防范措施至关重要。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管理系统,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职能。工程建设中,应配备专职的安检工作人员,并具备安全生产的管理经验,熟悉各个施工步骤,保证安全生产的时时监督。
(2)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冰符合防火、防洪等安全生产标准要求。
(3)施工现场的道路要保持时刻畅通,对容易出现危险的地方,要悬挂醒目的警示标志,夜间配备红灯示警,保证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是一种施工成本低、操作简单的施工技术,不仅可有效提高公路的施工质量,更有利于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应积极推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合理优化施工工艺,勇于创新,及时处理,保证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云,汪汉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J].建筑机械.2001(12).
[2]阎哲民,范鹏飞.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平整度施工控制[J].山西交通科技. 2001(S2).
[3]张明龙.粉煤灰水泥稳定碎石在场道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 2002(01).
作者简介:
周和平(1970.11.24),男,汉族,浙江诸暨人,中国农业大学 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市政道桥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