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节奏感在舞蹈中的重要性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qiang1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没有节奏感的舞蹈表演就犹如唱歌跑调,即便音色再美,不在调上总是会在效果上大打折扣。不同的舞种有不同的节奏型,这也正是分辨各舞种的重要方式。舞者对节奏的处理和理解能力弱就会使这个舞蹈欠缺生命力,呈现出来的就会是空洞的肢体表演。不管有没有音乐,在舞者的心里都有着节拍。不管技术技巧再精湛,表演性再好,没有节奏感就表现不出一个舞蹈的韵味和内涵。舞蹈不光是肢体的表现,还有情感的表达。
  【关键词】舞蹈节奏;节奏;节奏感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4-0083-02
  一、节奏与节奏感
  “节奏具有规律性和延续性 ,是人们对于时间的一种知觉,通常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内在节奏是人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在身体的内部所引起的各种变化和发展。在日常的生活里面,有许多带有节奏感的动作,比如拖地、洗衣服、划船、打球等,它们也会体现出律动和形体的美感。但这些运动不能算作舞蹈,只能作为舞蹈动作最初的原始素材。必须经过情感和律动上的艺术加工,对节奏加以律动化的处理,赋予内在的情感和灵魂,才能成为舞蹈。如果没有情感的融入,即便是有生动的节奏,也是空洞的没有生命力的动作而已。节奏感就是对节奏的感知和反应。
  (一)什么是舞蹈节奏
  “生命的机能是动,而舞便是节奏的动。或更准确点,有节奏的移易地点的动。”相同的动作因节奏的发展而变化,就能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舞蹈中的节奏是视觉节奏,是指舞蹈动作进行时动作的快慢、强弱、长短、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节奏就好像色块,舞蹈动作就好比色流,当色流在色块中交叉流动时,就会产生多样性的色变,有平缓的、有强烈的。当这些色变在有规律的节奏里反复出现的时候,会使人产生振奋的情绪。它们虽然都有节奏,但因为各自在艺术的形式上和表现的方式上不同,美感也各不相同。所有的舞蹈节奏都是表现舞者的情绪和情感的。舞蹈动作和音乐的节奏旋律相融合,再将舞蹈作品的思想感情加以组织,就使这个作品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舞蹈节奏感是一个舞者对节奏所产生的某种知觉和反应。如果没有对节奏产生感觉,不论是观众还是舞者本身都不可能直接从动作上去领悟一个作品的深刻含义。只有舞者对节奏有了感觉,才有可能创造出多姿多样的舞蹈来。舞蹈里的节奏感需要凭借舞者的形态和动作去体现,它不仅仅是具备了形体的美感,还要具备在节奏中的律动美感。舞蹈艺术光有形体上的节奏运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律动的美感,这恰恰是舞蹈的关键所在。
  (二)舞蹈中节奏型与节奏感的关系
  在舞蹈中,每一个舞种都有它特色的节奏形态。例如维吾尔族的舞蹈节奏形式就是千姿百态的。赛乃姆舞蹈节奏时快时慢,这种舞蹈的音乐曲调深情、优美,节奏鲜明。所以相对应的舞蹈动作也是抒情优美。因为赛乃姆的音乐是来自于各地区的民间基础,所以不同地区的赛乃姆风格也不相同。喀什、阿克苏、和田等地区的赛乃姆节奏风格比较明快活泼,所以在舞蹈动作上步伐就显得轻快灵巧,身体各部位动作也较为细致,尤其是手腕上和舞姿上的变化十分丰富;伊犁地区的赛乃姆节奏十分欢快,动作豪放,洒脱利落。时不时还会出现戛然而止和风趣幽默的小动作;哈密的赛乃姆朴实细腻,音乐相对舒缓,节奏中还保留了许多不常见的节拍,它的舞蹈动作也相对稳重。
  赛乃姆的节奏类型运用最多的是2/4 和4/4拍,主要以步伐结合切分节奏和附点来运用,这种节奏经常出现在“滑冲步”里面。节奏以(咚、达)来区分强弱,“滑冲步”的强拍“咚”时,左脚向前方迈出,双手随之摊开;弱拍“达”是移动过程和脚的轻点,右脚跟上向旁边轻点。整个动律中节奏的强、弱要与动作的幅度、力度相结合,同时节奏还要与呼吸起伏相吻合。因为舞蹈的节奏引导着整个舞蹈的动作变化和表现程度。
  二、舞蹈教学中节奏感培养的重要意义
  对于一个优秀的舞者而言,不仅要听得懂节奏,还要会听节奏,节奏的停顿、切分、转换,都是每一个舞蹈表演的关键。舞蹈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它需要与音乐相结合,一个好的作品光靠肢体是不够的。节奏和舞感是作为视觉和听觉两大艺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节奏对人所产生的内心感觉就是节奏感。“它有基本的两种功能:听音乐行为中的节奏感知能力(节奏、节拍、速度、强弱、时值等)和操作音乐行为中的节奏表现能力。”
  (一)节奏感在舞蹈表现中的形式
  在舞蹈表现中光对节奏有感觉是远远不够的,要将作品表现到极致还需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呼吸的问题。呼吸虽然是一种本能,但是把呼吸与舞蹈动作完美地结合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演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过硬,再加上舞蹈动作与呼吸的完美配合,才可以将剧目作品很好地表现出来。其次是速度与力量。舞蹈的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动作节奏的轻重缓急。力量跟速度是表现轻重缓急这个环节的重要存在。舞蹈有着许多不同的艺术风格,每个风格的体现都有着不同的因素,地域关系、民族特点等等。总而言之,合理运用肢体力量会使舞者所表现出来的作品更具有感染力,结合舞蹈情感地抒发也会使得舞蹈动作的力量发挥更加极致。
  (二)节奏感在舞蹈表现中的作用
  拿民族民间舞来举例。每一个民族都因地域、气候、宗教信仰等差异产生了不同的舞蹈风格,每一个不同地区的舞蹈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在民族民间舞中节奏的处理就比较明显突出。如:生活在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他们的舞蹈韵律就别具一格。舞蹈中运用颈部动律的地方特别多,而颈部动律的节奏特点恰恰突出了舞蹈韵律性的特点。
  在一个群舞作品里,动作和动律的基础就是节奏,演员要根据舞蹈音乐中不同的音乐风格、强弱节奏来演绎舞蹈。如果舞者不顾音乐节奏去完成舞蹈动作,呈现出来的效果就会参差不齐,就不能给观众视觉和听觉上的统一。音乐节奏对规范动作起到一定指示性的作用,它是演员掌握舞蹈动作的符号,也是体现一个作品情感的基础。   三、培养节奏感的听力练习
  任何人都带有天生的拍感,在生活环境中,有着许许多多有拍感的事和物。例如高跟鞋踩在地上的嗒嗒声,雨声、跑步声、滴水的声音,心脏跳动的声音等等。所有的这些事物和活动,都包含着有节奏的运动。这个世界到处都充满了各种奇妙的声音,能带来一种奇妙的享受和不同的体验。当安静下来学会倾听后,将这些声音用音乐来代替,想象所融入的环境,去感受,并随着音乐即兴自由地做各种动作,用心去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慢慢地就会发现这些声音在不断地变化,而这些变化又有一定的规律。同时也体验了快乐,对节奏也会有更全面、更细致的理解。
  (一)语言节奏类训练
  语言也是节奏的来源之一,语言本身就富含了丰富的节奏,有的人说话缓慢,有的说话络绎不绝。从语言的节奏上来训练掌握音乐节奏也是个很好的方式。首先可以进行有节奏地朗读,找一些短句、短语,或是抒情的散文。熟练了之后可以多练习带有情感的文章,附于情感在里面。又或是一边放着舒缓的音乐一边朗读抒情散文。既训练了语言能力,有体验了节奏感。在聽音乐的同时,还可以把节拍数出来,一张嘴就会检测到喊出的节奏和听到的节奏是不是在一个点上。
  (二)对肢体动作的节奏训练
  为了提高节奏感的训练,可以选择强弱明显,生动鲜明的乐曲来做练习。随着音乐用肢体动作来体验节奏,表现节奏强弱、快慢的变化。用手指、头部或者脚都可以,前提是动作要与音乐的快慢一致。快速激烈的音乐可以先用拍手的方式打节拍,基本掌握了以后就可以手脚并用,引导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节奏。随时进行自我调整,以便更好地达到身体与节奏的协调和统一。
  (三)对音乐的感知感受,情感训练
  “好的音乐作品可以使人心情愉悦,更好地促进人内心情感的宣泄与释放。节奏欢快,积极、乐观的音乐可以将这种鼓舞人心的情绪传递给听者,使人精神振奋;而节奏舒缓,柔和、优美的音乐则可以让激动暴躁的情绪发生转化,使人心情平缓。然而,即便所听到的是幽咽、伤感的曲调,听者依然能从中感受到精神的超脱和心灵的宁静,从而获得一种无与伦比的美的享受。这就是所谓的在西方现代美学界引起巨大反响的‘移情说’理论。”
  任何的舞蹈作品都有它想要表达的情感,日常训练中可以针对情感做一些简单的训练。比如放一首平缓伤感的曲调,闭上眼睛放空自己,让身心整个融入到音乐营造的氛围之中。去感受、去体会。又或是放一曲节奏激烈的曲子,融入想象,放开自我。任何作品只有状态在,精气神在,才能真正表现出作品想要传达的神韵。
  四、结论
  舞蹈演员跳舞时表现出特有的情感和一切动作的转换都是凭借节奏的变化而变化。如果舞者不能处理好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的配合,也就呈现不出一个生动的舞蹈作品,从而使这个作品情感的表达和动作的发挥都不能达到极致。因此,节奏是开启舞者情感的钥匙,是体现舞蹈形象的关键。舞者对节奏要有较强的感知和细致的处理才能使作品呈现出更近完美的一面。每个人对节奏都有敏感性,只是程度不同。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人们对于舞蹈节奏的把握往往意识不够。当处理某个舞蹈动作或组合时,一方面要注意动作本身的节奏和力度的起伏,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了舞蹈节奏和音乐旋律的节奏变化相融合。
  参考文献:
  [1]朱立人,汪流等.艺术特征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
  [2]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闻一多.闻一多全集[M].北京:三联书店,1982.
  [4]贾作光主编.一代舞蹈大师[M].北京:北京舞蹈杂志社,1996.
  [5]王蓓蓓.舞蹈节奏与节奏感思考[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5,(03).
  [6]汤晓宁.节奏艺术与实践[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7]张巍.音乐节奏结构的形态与功能:节奏结构力与
  动力若干问题的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要】《魏书》自成书之初就被称为“秽史”并流传至今。考其原委,是由于北齐时人对书中记载自家先祖的事迹、详略不满,因此哗然相攻。至隋文帝时,因魏收之书奉东魏、北齐为正朔,视其“褒贬失实”,另修一《魏书》;清代赵翼更加深了这种偏见,认为《魏书》“多曲笔”。这三种原因使得《魏书》长期以来受到偏见。对“秽史”称呼来源的辨析,有利于分析《魏书》的史料价值,研究北朝历史。  【关键词】北魏;魏收;《魏书》;
期刊
【摘要】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飞矢不动”悖论以论证“存在者是不动的”的观点。研究在经过对西方哲学史上关于“飞矢不动”的探讨铺垫后,选取“存在者静止”与马哲运动观之间矛盾这一新的角度对该悖论进行分析,得出了依靠“飞矢不动”悖论并不能证明“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的结论。由此观之,超验的“存在者”性质的证明不能依赖于经验事物建立的悖论。  【关键词】芝诺;飞矢不动;运动与静止;马克思主义  【中图
期刊
【摘要】锡伯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珍贵的资源,同样也有文旅创新的可能性,怎样合理地利用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创新的可能性,充分发挥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本文分析了沈阳锡伯族的周围资源,对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旅创新的可能性进行研究,为非遗资源文旅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旅;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獻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北宋皇陵是我国较大的皇家墓园,位于现今的河南省,里面埋葬着多位宋朝的皇帝,北宋皇陵为专家学者们研究宋代的历史提供了关键性的资料,本文主要对北宋皇陵的等级制度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从中了解更多的宋代历史,并为宋代历史的研究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北宋皇陵;等级制度;历史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4-0042-
期刊
【摘要】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越来越迷失在一幢幢的摩天大楼中,随之而来的现代化压力让人们更需要在精神方面寻找一个出口,文化旅游的悄然兴起赋予了这种现象一个合适的解释,大多数人对于“本质”的追求让长期闭塞在自然环境的民族村落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唱歌跳舞是人类自诞生以来就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巫术仪式到象征意义的转变也同时见证人类的进步与发展,由此转变而来的民俗类表演包含大量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资源,在文化
期刊
【摘要】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旧辩证法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呈现出一种动态性的思维特点。而旧辩证法更多受旧形而上学以及早期的科学思维所影响,展现出一种朴素的静态性。而随着科学发展至近代,静态的辩证法无法解释新的科学现象时,动态的辩证法便初露苗头了。康德那里辩证法开始有能动的特性,而第一个明确展现出动态的辩证法是黑格尔,但是其辩证法有一定的缺陷。其辩证法经过马克思吸收之后,具有
期刊
【摘要】恩施是一片文化深厚的土地,在恩施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等众多的少数民族儿女,几千年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拥有极其丰富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这是推动民族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促进民族山区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目前,恩施州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发展一方面保护不力,缺乏创新,面临消亡;另一方面存在过度商业化,破坏严重,保护与开发不协调的问题。  【关键词】恩施州;特色文化;
期刊
【摘要】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被割让,珲春因位于两国交界地带而成边境重镇。为更好处理中俄间繁杂事务,清廷在此设立中俄书院。此为清廷在东北地区专门培养俄文翻译人员的教育机构。通过对珲春整体运营状况及特点的论述,进而对中俄书院进行剖析。书院的兴办,不仅培养了众多的俄文翻译人员,而且促进了珲春地区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教育近代化进程。  【关键词】清廷;珲春;中俄书院;近代化  【中图分类号】K249
期刊
【摘要】环县道皮影戏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俗称傀儡戏,是用羊皮或者牛皮为材料制作的各种人物形象,用灯光照射的方式形成剪影以唱腔和表演的形式对故事进行演绎。皮影戏属于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皮影也是一种古老的工艺品。因外在环境的因素影响,皮影的人物形态、制作工艺以及皮影行的故事表演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环县道情皮影戏是道情与皮影戏进行融合,跟随中国传统的文化流传千百年,形成环县独特的风格。而本文将对环县
期刊
【摘要】政治与道德之间存在着根本的联系。古代儒家强调政治德行对于政治实践过程的重要性,儒家思想中蕴含了非常丰厚的政德资源,主要包括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以及以仁、忠、义为核心的政治德行,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其践行有利于领导干部群体培养君子人格,提高政治治理实效,真正实现善治。  【关键词】政德;仁;忠;义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