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G4相关性胆管炎一例

来源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6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59岁,主因"大便次数增多伴乏力6个月,双下肢水肿1个月"收住院。

症状体征

患者于入院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次数增多,2~3次/d,黄色成形软便,伴右下腹坠胀、大便不尽感、乏力,未重视及就诊。入院1个月前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休息无缓解,无颜面部水肿、纳差。入院体格检查肝脏剑突下5横指,质地中等硬度,触痛阴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余无异常体征。

诊断方法

入院后查肝功示球蛋白87.6 g/L,碱性磷酸酶(ALP) 342 IU/L,谷氨酰基转移酶(GGT)365 IU/L,CA19 996.8 U/ml,免疫球蛋白G(IgG)47.9 g/L,免疫球蛋白G4(IgG4)78.2 g/L,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示胆总管下段狭窄,其以上胆管明显扩张。肝脏穿刺活检病理示肝小叶结构紊乱,炎性纤维组织增生,较多浆细胞浸润,部分区域较多IgG、IgG4阳性细胞(约40/HPF),提示胆道炎性损害和慢性瘀胆性改变。综合分析以上资料,确诊为IgG4相关性胆管炎。

治疗方法

给予醋酸泼尼松片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

临床转归

症状逐渐缓解,出院后5个月随访病情稳定,IgG 24.0 g/L, IgG4 17.8 g/L,肝功恢复正常,MRCP较前无明显改变。

适合阅读人群

消化内科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山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特点。方法于2015年在山东省49个县(市、区)开展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18岁人群28 000人,利用修订的一般健康问卷进行筛查,将调查对象分为精神障碍高危和低危人群,采用DSM-Ⅳ、SCID-Ⅰ/P或MMSE对高危人群进行疾病诊断,随机抽取10%的低危人群进行有无精神障碍的诊断。计算患病率并根据研究设
抑郁症是一种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的心境障碍。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无创的非侵入性抗抑郁治疗手段,其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充分证实,但由于无法精确进行治疗靶点定位和疗效预测等问题,仍存在一定局限性。目前磁共振成像应用于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靶点定位和疗效预测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中旨在整理相关研究,总结该技术的应用进展。
50%的成人强迫症患者在童年或青少年期已出现强迫症的早期症状,及早干预可有效降低成人强迫症的患病率。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有效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心理疗法之一,但目前其治疗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脑影像学发展迅速,为探究CBT治疗的脑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神经影像学方法。因此,本文拟从脑功能和脑结构等方面对CBT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脑影像学
代谢综合征已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健康问题,抗精神病药可导致代谢异常,并且不同药物和人群的表现存在差异。通过动物模型研究显示抗精神病药可致代谢异常,但转化效力易受研究设计的影响。抗精神病药引起的能量失衡和食欲调节激素水平改变可能在代谢异常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中介绍了抗精神病药所致体重增加、血糖紊乱以及动物模型研究和食欲摄食调节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
本文中报道1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服用碳酸锂出现散发皮疹伴瘙痒,并确诊为色素性扁平苔藓,停用碳酸锂后皮疹好转;包括碳酸锂在内的多种情感稳定剂均有可能导致皮疹的不良反应,但国内外鲜有色素性扁平苔藓的报道,希望通过对本案例的报道能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目的探讨初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6(SLAMF6)表达与穿孔素、颗粒酶B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初诊SAA患者的血常规及骨髓象等指标并采集外周血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初诊时及治疗结束后半年[移植11例,免疫抑制治疗(IST)21例]的标本中CD8+T细胞SL
目的探讨移植囊胚数、质量及形成时间对<38岁女性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生殖中心行冻融囊胚移植且年龄<38岁女性1441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囊胚移植数、质量[内细胞团 (inner cell mass,ICM)、外胚滋养层细胞
目的探索卵母细胞成熟停滞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2018年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一对患有原发性不孕症的姐妹的临床资料。用二代测序的方法对患者做全基因组测序,检测到PATL2基因的两个突变位点。然后对该家庭中所有成员和健康人的两个突变位点附近区域扩增并进行一代测序验证。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结果这对姐妹中鉴定了PATL2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一个错义突变(p.V2
病史摘要患儿男,1个月5 d,因"生后纳差、腹泻、体重下降至今"入院。患儿系G2P2,胎龄38+6周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3 150 g,出生史无特殊,生后母乳喂养,纳奶差,生后第3天出现稀水样腹泻,10~12次/d,伴体重下降,尿量可,无发热,无呕吐、腹胀,无血便,无抽搐,无少吃、少哭、少动等不适。症状体征足月儿貌,神志清楚,反应可,皮肤明显干燥,皮下脂肪菲薄,全身皮肤无黄染,无出血点,前囟凹陷。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37岁,因"右乳癌术后化放疗后6年,腰部及右下肢疼痛半个月"于2020年4月就诊于江苏省肿瘤医院。患者2014年5月13日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分期T2N3M0 ⅢC期,ER(+70%),PR(+50%),HER2(1+),术后给予辅助化放疗以及辅助内分泌治疗,半个月前出现腰部及右下肢疼痛。症状体征患者全身疼痛以及呕吐加重,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诊断方法全身ECT及CT:提示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