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连缀、复合:蛇郎故事的组合形态

来源 :民族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ind54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不同故事类型之间接合部分的结构特性,我们可以将蛇郎故事与螺女、老虎外婆、灰姑娘等故事类型的组合形态分为嵌入式、连缀式、复合式三种。嵌入式是蛇郎叙事过程中组合进螺女及巧女型,嵌入部分的两端都有机地编织进蛇郎主干中,类型之间的相似性提供组合基础,叙事逻辑、框架互相协调和限定。连缀式是两个类型前后连接组合,包括两类:"老虎外婆+蛇郎"是相对完整的连缀式,两类型中间衔接处具有双重形态意义的功能性事件,是角色转场、叙事过渡的关键;"灰姑娘+蛇郎"是不完整的连缀式,由蛇郎妻回娘家的文化符码在衔接处提供了文化参考构架,使叙事承上启下时浑然天成。复合式是嵌入式和连缀式的叠加,兼具两种组合方式的特点。
其他文献
敦煌壁画以众多图像展现了高座等外来坐具的汉化与发展。本文通过解析敦煌壁画中高座图式的汉化,《维摩诘经变》系列图式中高座的发展,以及高座图式组合之变,进而展开对于敦煌高座图式的深入研究,揭示其演变规律以及对后世起居文化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国际地缘政治发生了巨变,新马华人社会与侨乡的互动与联系开始变得异常困难。新加坡潮剧戏班的艺人在社会主义思潮和反殖运动的影响下,成立了"马来亚潮剧职工联合会",将工人运动和潮剧改革结合起来。通过公演《玉娇龙》一戏,本土艺人用改良的潮剧对话新马的社会现实,用"侠义"精神来影射和赞美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在脱离侨乡母胎文化的环境下,新加坡的潮剧戏班在动荡不安的社会政治环境下寻求变革与创新,为书写离散地华人文化史留下了重要的一笔财富。
《历代名画记》开篇提出的"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古圣先王受命应箓,则有龟字效灵、龙图呈宝。自巢燧以来,皆有此瑞,迹映乎瑶牒,事传乎金册",实则来源于《二十四史·艺术列传》"定吉凶,审存亡,省祸福。曰神与智,藏往知来;幽赞冥符,弼成人事;既兴利而除害,亦威众以立权,所谓神道设教,率由于此"。也就是说,《二十四史·艺术列传》规范着中国艺术或绘画的基本路径与演变脉络,因而《历代名画记》是在《二十四史·艺术列传》框架中建构的我国第一部完备的、体系
中国七夕及其传说早期伴随着纺织传入日本,在生活层面影响着日本人的信仰、祭祀以及神话。七夕及其传说再次传播日本则与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搬运有关,后在宫廷内部形成以诗宴为中心的风雅仪礼。江户时代,宫廷仪礼向庶民阶层渗透,逐渐演化为平民化的城市七夕风俗,并向农村扩散。日本七夕宫廷之礼在冷泉家传续,各地都市七夕祭展示了兼容并蓄的城市风俗,机物神社织女祭则显示了神道祭礼与民俗的互动,体现了七夕及其传说在日本多层面、多角度以及多元融合的活态呈现。
李修建,1980年生,山东临沂人,哲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西方艺术人类学学术史",项目编号:19BA012,项目负责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研究员李修建。人类学的兴起,与西方世界的大航海发现、启蒙运动以及殖民主义密切相关。从泰勒等人代表的古典进化论学派算起,已有100余年的历史。
古筝又名秦筝、汉筝、瑶筝、鸾筝等,是属于弹拨类的中国民族传统乐器。古筝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在秦国(现陕西)一带广泛流传,故又名秦筝。《史记》中的《李斯列传·谏逐客书》记载:"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后来古筝广泛流传到全国各地,甚至远至蒙古、朝鲜、日本等地。
艺术乡建是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与乡村振兴事业的高频热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积极推动下,艺术家、建筑师、村民、地方政府、企业、志愿者倾力投入其中,新思路和新模式层出不穷,可圈可点。但无论是重构"艺术的乡村",还是活化"乡村的艺术",实非乌托邦想象。当艺术生产面对乡村这样一个活态实体,各方的预期与实际结果。
筷笼是旧时民家必备的物件,多用于筷子洗干净后放入,自然沥水晾干,是一种很干净的做法。过去的筷笼有陶制、瓷制、竹制等,这些材料各有所长。然而,用得比较多的,还是木制筷笼,简单的就用几根木条拼成,复杂的则要在面板上雕刻花纹,题材以吉祥图案为多,其处理手法多结合着时代的审美趣味。
1989年的波兰政治变革引起了社会生活所有领域的巨变,波兰成为一个民主国家。由民主选举出来的当局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一项是自由市场。这场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夯实民间团体的基础结构——积极的民间团体不必等待国家当局的指导方针就能自我组织起来。这一系统性的变革旨在使波兰达到欧洲联盟的入籍标准:民主制度、自由市场经济和社会自治。与波兰的制度变革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一是1989年后批判艺术现象的出现;二是乡村社区当地生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