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收账款管理为研究对象,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应收账款形成前的管理分析以及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应收账款形成后的管理分析这两个方面入手,围绕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应收账款管理的开展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应收账款管理的有效性在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过程中所占据的关键地位及其所发挥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
在我国现行国有企业管理及行为准则的作用之下,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开展关系着国有企业销售业务层面控制作业的有效性以及资金活动控制的充分性等关键环节,其相对于整个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发展而言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在日益剧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国有企业基于对业务的扩展以及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在销售中难以避免应收账款的产生,而由这部分应收账款所带来的风险问题同样可能导致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及发展目标的受损。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如何基于对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确保,在内部控制中实现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已成为现阶段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对其作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应收账款形成前的管理分析
对于我国而言,现行会计核算制度作用之下,基于财务管理视角而言,应收账款的形成始于销售方发货行为的产生。在现阶段市场竞争环境作用之下,能够确保经济业务所涉及各项货款均能够在有限时效内得到充分结清并且不出现仍和风险因素的国有企业是极其个别的。换句话来说,除这部分极个别的国有企业或单位以外,在正常经济业务的开展过程当中,内部控制必须在应收账款发生之前做好相应的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与此同时应当以目标客户群体以及市场竞争实际情况为参照进行国有企业自身内部控制中赊销政策的构建。一方面,能够确保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发挥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另一方面,能够确保国有企业针对目标市场选取的有效性。具体而言,在应收账款形成之前应当采取的管理措施包括如下几点。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构建专门性的内外部信用体系,针对差异性的目标客户及销售群体进行合理风险评估与控制:首先,国有企业应当组建专门的资信管理机构,聘请专业资信管理人员针对国有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行为开展过程当中包括①.目标客户历史往来资信信息;②.营业执照信息;③.行业信誉信息;④.财务报告信息等相关资料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国有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开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赊销客户予以客观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重点在于结合对赊销客户信用等级的差异性划分,制定与之相对应的信用期限以及资信额度,采取滚动模式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其次,国有企业应当结合内部销售部门工作人员在销售行为中所管理客户的差异性、完成销售指标的差异性以及自身能力的差异性针对其极限赊销额予以客观评估。基于这种对外与对内相结合的控制方式确保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最低风险与最高有效性。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发货环节应收账款管理的有效性:为最大限度的控制国有企业经济业务所产生应收账款所面临的坏账风险,内部控制过程中需要基于信用体系的构建展开对发货环节的审批作业。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应当借助于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其软件的总额和应用,確保发货行为与目标客户资信额度的契合性。与此同时,对于资信额度较低但具备业务发展及市场开拓潜力的客户应当在现款保证或是实物抵押的前提下进行审批发货处理。
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为保证应收账款管理成效,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就应树立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意识,在管理过程中贯穿管理观念,对应收账款管理实践加以优化,保证风险防范的有效性。在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风险的出现主要表现为,合作企业拖欠欠款时间过长,影响了借款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资金流动不畅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运营。企业一旦面临债务管理,就要合理评估应收账款风险,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估,然后结合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管理策略,这样一来,即便日后应收账款逾期,也能予以有效应对。可以看出,在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过程中,预判风险的重要性,所以,企业应当加快构建风险应对机制,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得以增强,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应收账款形成后的管理分析
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上来说,应收账款一旦形成就意味着国有企业资产类项目的增加。与此同时,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个方面的问题:由于这部分资产处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边缘位置,一旦出现失误,势必会导致极为严重的损失,由此而致使国有企业正常经营管理行为的开展受到不利影响。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更应当强化对已形成应收账款的清收作业,借助于此种方式尽可能的杜绝应收账款转移为不良资产或是坏账损失。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国有企业财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当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的应收账款结构性分布以及账龄予以定期分析,其目的一方面在于为国有企业营销部分应收账款项目清欠作业的开展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在于为国有企业信用管理人员接下来所开展的信用审核及授信作业提供必要保障。具体而言,在应收账款形成之后应当采取的管理措施包括如下几点。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确保应收账款催收部门与清收部门的权责分离,重点关注对以现金及票据为主的资金回笼应收账款项目的管理作业:简单来说,通过对应收账款催收部门与清收部门权责的有效分离能够最大限度的防治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及工作人员舞弊挪用应收账款。一方面,财务管理部门针对国有企业既有应收账款项目进行定期梳理,督促营销部门严格在有效账期内进行催收作业;另一方面,催收作业的开展应当形成还款方接待人员或是部分签字工作记录的管理方式,并将相关记录交由信用管理部门进行集中管理。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构建定期对账以及人员交接对账制度: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应当结合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规模及所处行业特点进行一年期或是半年期应收账款项目对账机制的设定。与此同时,在国有企业内部责任销售工作人员交接工作或是还款方出现股东变更、破产清算以及国有企业更名等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清收作业,与此同时,对于对账结果出现明显差异的应收账款项目而言,应当对其差异原因进行合理分析,并以书证加盖章的方式将应收账款项目对账结果交由财务部门进行集中管理。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过程当中应当针对出现长期拖欠的客户进行必要的处理与控制:在国有企业目标客户出现长期拖欠应付款项,导致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较大的客户,应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针对目标客户现阶段的资信情况予以评估,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债务清偿谈判,达成债务重组或是书面清偿协议;其次,结合国有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工作人员所保管的相关资料及文件以诉讼方式控制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在落实以上处理作业之下所形成的结果应当及时反馈至国有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当中,并针对相应应收账款项目进行动态调整与处理。
当前国有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所面临的最普遍问题在于:一方面,国有企业基于对客户的最大限度争取,往往需要制定更为宽松与多样化的销售及赊销政策;另一方面,部分客户不良的账款拖欠行为导致国有企业大量流动资金被占用,应收账款转变为国有企业坏账的可能性较大,导致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商业风险问题进一步严重。正是因为如此,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实现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总而言之,本文以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应收账款管理这一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
在我国现行国有企业管理及行为准则的作用之下,应收账款管理工作的开展关系着国有企业销售业务层面控制作业的有效性以及资金活动控制的充分性等关键环节,其相对于整个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发展而言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在日益剧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国有企业基于对业务的扩展以及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在销售中难以避免应收账款的产生,而由这部分应收账款所带来的风险问题同样可能导致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及发展目标的受损。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如何基于对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确保,在内部控制中实现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已成为现阶段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对其作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应收账款形成前的管理分析
对于我国而言,现行会计核算制度作用之下,基于财务管理视角而言,应收账款的形成始于销售方发货行为的产生。在现阶段市场竞争环境作用之下,能够确保经济业务所涉及各项货款均能够在有限时效内得到充分结清并且不出现仍和风险因素的国有企业是极其个别的。换句话来说,除这部分极个别的国有企业或单位以外,在正常经济业务的开展过程当中,内部控制必须在应收账款发生之前做好相应的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与此同时应当以目标客户群体以及市场竞争实际情况为参照进行国有企业自身内部控制中赊销政策的构建。一方面,能够确保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发挥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另一方面,能够确保国有企业针对目标市场选取的有效性。具体而言,在应收账款形成之前应当采取的管理措施包括如下几点。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构建专门性的内外部信用体系,针对差异性的目标客户及销售群体进行合理风险评估与控制:首先,国有企业应当组建专门的资信管理机构,聘请专业资信管理人员针对国有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行为开展过程当中包括①.目标客户历史往来资信信息;②.营业执照信息;③.行业信誉信息;④.财务报告信息等相关资料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国有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开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赊销客户予以客观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重点在于结合对赊销客户信用等级的差异性划分,制定与之相对应的信用期限以及资信额度,采取滚动模式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其次,国有企业应当结合内部销售部门工作人员在销售行为中所管理客户的差异性、完成销售指标的差异性以及自身能力的差异性针对其极限赊销额予以客观评估。基于这种对外与对内相结合的控制方式确保国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最低风险与最高有效性。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发货环节应收账款管理的有效性:为最大限度的控制国有企业经济业务所产生应收账款所面临的坏账风险,内部控制过程中需要基于信用体系的构建展开对发货环节的审批作业。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应当借助于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其软件的总额和应用,確保发货行为与目标客户资信额度的契合性。与此同时,对于资信额度较低但具备业务发展及市场开拓潜力的客户应当在现款保证或是实物抵押的前提下进行审批发货处理。
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为保证应收账款管理成效,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就应树立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意识,在管理过程中贯穿管理观念,对应收账款管理实践加以优化,保证风险防范的有效性。在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风险的出现主要表现为,合作企业拖欠欠款时间过长,影响了借款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资金流动不畅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运营。企业一旦面临债务管理,就要合理评估应收账款风险,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估,然后结合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管理策略,这样一来,即便日后应收账款逾期,也能予以有效应对。可以看出,在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过程中,预判风险的重要性,所以,企业应当加快构建风险应对机制,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得以增强,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应收账款形成后的管理分析
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上来说,应收账款一旦形成就意味着国有企业资产类项目的增加。与此同时,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个方面的问题:由于这部分资产处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边缘位置,一旦出现失误,势必会导致极为严重的损失,由此而致使国有企业正常经营管理行为的开展受到不利影响。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更应当强化对已形成应收账款的清收作业,借助于此种方式尽可能的杜绝应收账款转移为不良资产或是坏账损失。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国有企业财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当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的应收账款结构性分布以及账龄予以定期分析,其目的一方面在于为国有企业营销部分应收账款项目清欠作业的开展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在于为国有企业信用管理人员接下来所开展的信用审核及授信作业提供必要保障。具体而言,在应收账款形成之后应当采取的管理措施包括如下几点。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确保应收账款催收部门与清收部门的权责分离,重点关注对以现金及票据为主的资金回笼应收账款项目的管理作业:简单来说,通过对应收账款催收部门与清收部门权责的有效分离能够最大限度的防治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及工作人员舞弊挪用应收账款。一方面,财务管理部门针对国有企业既有应收账款项目进行定期梳理,督促营销部门严格在有效账期内进行催收作业;另一方面,催收作业的开展应当形成还款方接待人员或是部分签字工作记录的管理方式,并将相关记录交由信用管理部门进行集中管理。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构建定期对账以及人员交接对账制度: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应当结合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规模及所处行业特点进行一年期或是半年期应收账款项目对账机制的设定。与此同时,在国有企业内部责任销售工作人员交接工作或是还款方出现股东变更、破产清算以及国有企业更名等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清收作业,与此同时,对于对账结果出现明显差异的应收账款项目而言,应当对其差异原因进行合理分析,并以书证加盖章的方式将应收账款项目对账结果交由财务部门进行集中管理。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过程当中应当针对出现长期拖欠的客户进行必要的处理与控制:在国有企业目标客户出现长期拖欠应付款项,导致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较大的客户,应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针对目标客户现阶段的资信情况予以评估,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债务清偿谈判,达成债务重组或是书面清偿协议;其次,结合国有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工作人员所保管的相关资料及文件以诉讼方式控制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在落实以上处理作业之下所形成的结果应当及时反馈至国有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当中,并针对相应应收账款项目进行动态调整与处理。
当前国有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所面临的最普遍问题在于:一方面,国有企业基于对客户的最大限度争取,往往需要制定更为宽松与多样化的销售及赊销政策;另一方面,部分客户不良的账款拖欠行为导致国有企业大量流动资金被占用,应收账款转变为国有企业坏账的可能性较大,导致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商业风险问题进一步严重。正是因为如此,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实现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总而言之,本文以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应收账款管理这一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