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文以稻子为线索,以稻子的一生历程展示了生命的勃勃生机和内在涵蕴,赞美了稻子对人类的突出贡献。请看:“黄阡紫陌之上,撒下稻谷的种子。春雨陆陆续续来过几次之后,秧圃上可以见到苗儿破土而出”,“嫩绿的秧苗一行行竖了起来,整齐匀称,像一块绿色的地毯”,“故乡秧苗的绿是一种燃烧的色彩”,“它们漫天遍野孕穗、灌浆、成熟,每一个步骤都轰轰烈烈”,“空气一般滋养着人类和人类源远流长的历史”。为奉献而生,为奉献而死,无疑是稻子一生的写照。这正是物美的精髓。
然而,谁说作者在赞美稻子的同时,不是在讴歌普通劳动者、讴歌伟大的劳动实践呢?请看:“农人把古老的土地犁开一条条垄沟,整理成平整如方砖的秧圃”,“母亲顺手抓起秧把,把腰上的稻草扎儿拆开,一分为二,左手握住半把秧苗,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敏捷地捻动,秧苗儿就一株株地分开,右手快速地夹住,再往水田里插去”,“割稻的人们身躯起伏着。父亲弯腰探身,先用有力的手臂把一铺稻子揽在怀里,再把脸伸进稻棵中深吸一口气,然后把镰刀插进了稻丛中。‘刷刷刷’的镰刀声擦过我的耳际”。在没有现代化机械劳作的乡村,劳动者满怀希望,活力振奋,精耕细作,技能娴熟,难说那是在劳动,还是在舞蹈。原本艰辛的劳动看不出艰辛。就这样,改造并美化自然,养育着自己,养育着人类,生生不息。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事业。这正是人美的精髓。
品读《稻子》,我还震撼于它的文采。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调动,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稻子和耕耘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请看:“布谷催播,劳燕护耕”,把物候人情化,体现出人与自然的交流融合,有着凑耳私语般亲密;“季节一抬脚迈进初夏的门槛”、“天空跌进了水田里,打湿了几朵淘气的白云”,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想象丰富,使季节、天空、白云富有了生命;“一路踏着水稻的青春,在水稻的目光里缓缓行走”,视角替转,主客换位,物我横生情趣。这正是文美的精髓。
物以文而美,文以物而活,物人相随,多么优美的一幅画面。捧卷遐思,回味悠长……
然而,谁说作者在赞美稻子的同时,不是在讴歌普通劳动者、讴歌伟大的劳动实践呢?请看:“农人把古老的土地犁开一条条垄沟,整理成平整如方砖的秧圃”,“母亲顺手抓起秧把,把腰上的稻草扎儿拆开,一分为二,左手握住半把秧苗,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敏捷地捻动,秧苗儿就一株株地分开,右手快速地夹住,再往水田里插去”,“割稻的人们身躯起伏着。父亲弯腰探身,先用有力的手臂把一铺稻子揽在怀里,再把脸伸进稻棵中深吸一口气,然后把镰刀插进了稻丛中。‘刷刷刷’的镰刀声擦过我的耳际”。在没有现代化机械劳作的乡村,劳动者满怀希望,活力振奋,精耕细作,技能娴熟,难说那是在劳动,还是在舞蹈。原本艰辛的劳动看不出艰辛。就这样,改造并美化自然,养育着自己,养育着人类,生生不息。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事业。这正是人美的精髓。
品读《稻子》,我还震撼于它的文采。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调动,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稻子和耕耘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请看:“布谷催播,劳燕护耕”,把物候人情化,体现出人与自然的交流融合,有着凑耳私语般亲密;“季节一抬脚迈进初夏的门槛”、“天空跌进了水田里,打湿了几朵淘气的白云”,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想象丰富,使季节、天空、白云富有了生命;“一路踏着水稻的青春,在水稻的目光里缓缓行走”,视角替转,主客换位,物我横生情趣。这正是文美的精髓。
物以文而美,文以物而活,物人相随,多么优美的一幅画面。捧卷遐思,回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