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一服务宾馆式就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特需门诊设在眼科楼8层。这里候诊的人不多,没有普通门诊的拥挤和嘈杂,也闻不到医院特有的药味。相互独立的诊室里,患者和医生进行一对一的聊天式服务。
该院门诊部主任李强说,特需门诊规定每位出诊的专家半天只能挂10个号左右,如特殊情况需要加号则不许超过15个。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医生和患者能有时间进行充分地交流。这在该院日门诊量7000的普通门诊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解放军总医院是北京市开展特需门诊较早的几家医院之一。为了给特需门诊部提供独立的空间,医院把行政人员“请”进了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老楼,原行政楼经过改造装修,建成了现在的特需医疗部。记者看到,这里的病房都是单间,有独立的卫生间。病房内设有一张免费的陪床,有的病房还配有电视机,微波炉,电冰箱等电器,病房如宾馆般惬意。为保证服务质量,解放军总医院的特需门诊也作出了挂号限制,医院规定每位医生半天挂号限在10个以内。
记者又电话采访了武汉同济医院。这里的特需门诊虽然挂号和诊疗一共只需三十来块钱,但他们的服务标准并不比北京的医院低:独立的诊区,一对一的诊室,医院还在诊区里设置了观赏植物,免费的书报杂志等。每位出诊医生每个半天的限号是8个,病人与医生交流的时间平均超过半小时。
挂号不难专家任选
目前北京各大医院特需门诊挂号费一般为每个号100元~300元,价格因素使得大多数患者在就医时会首先考虑普通门诊。而且患者在很多医院的特需医疗部都可以选择预约挂号和现场挂号两种方式,在挂号窗口挂不到的时候可以和医生预约时间就诊。因此,特需门诊的号相对来说要好挂得多。患者在选择医生时也有了更大的自由度,院方一般会满足特需患者见到他们点名的专家。事实上很多患者就是慕名而来,才选择特需门诊。
在特需门诊出诊医生的配置上,医院也做到了精益求精。武汉同济医院的特需门诊拥有一支由100余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知名教授组成的专家队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特需门诊对接诊医师职称方面的要求是正主任医师以上,高于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要求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不仅如此,按照该院自定的标准,特需门诊接诊的医生还必须要在学术界有影响的学会中担当职务,以确保医师在该专科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解放军总医院特需部接诊的专家队伍里,一半以上都是经验丰富的退休医生,其中不乏一些院士级的医界泰斗。医院还对这些接诊专家约法三章:一要按时出诊,严格按照公示的出诊安排出诊;二要亲诊亲治,不许让研究生和助手替代;三要充分沟通,保证让每个病人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疾病相关的知识。
外地、疑难患者是主体
有人认为特需门诊是专为“高干”等少数人服务的,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武汉同济医院门诊部主任金芳妹告诉记者,最先接受特需门诊的患者都是观念新、收入高的“白领”。后来患者群体逐渐多样化,外地和农村的患者成为特需门诊的消费主体。这些外地人多是来看当地看不了的疑难杂症,所以一心想找最好的专家,但普通门诊又过于拥挤,与其在武汉逗留几日也挂不到专家号,还不如直接预约特需门诊专家,到了预约的日子再来看病,省时省力,也省下了很多食宿费用。
北京的很多大医院特需门诊的消费群体也是以外地患者和疑难病患者为主。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有的病情复杂,辗转很多医院却被多次误诊,有的为求稳妥欲找知名专家看病,而在普通门诊却一号难求。特需门诊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选择。当然,也有一部分患者是因为经济条件优越而选择特需门诊。他们认为与偏高的费用相比,节约的时间和服务的品质更为重要。但解放军总医院的门诊部卢主任告诉记者,由于特需门诊的资源有限,医院会常常劝那些病情好转,已经没有必要继续在特需部住院的患者转到普通病房或者回到家中恢复,“虽然医院条件好,也不能像宾馆一样住着,我们还要为更多的人服务。”卢主任说。
不必担心普通门诊
找不到好专家
有患者抱怨:本来挂号就难,现在专家都去特需门诊照顾300元一位的病人了,普通门诊就更难找到好大夫了。尽管特需门诊的出现很明显地满足了特定人群(绝不仅仅是有钱人)的医疗需求,但是这种抱怨也反映出公众对特需门诊的质疑:公立医院是否可以用较多的资源去为少数人服务?政府是否应该认可这种行为?
记者在北京市发改委网站上找到了一份北京市物价局发布的《关于我市特需医疗部审批条件及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通知》,其中第一条即为:“医疗机构可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在完成基本医疗任务的前提下,成立特需医疗部,开展特需医疗服务。”
记者在几家医院了解到,医生只能在普通门诊工作时间之外接诊特需门诊。医院一般是这样做的:如某医生正常工作安排是每周两个半天普通门诊,那这个医生如果想出诊特需门诊,就要首先保证完成这两个半天的任务。如果这个医生由于某种原因必须停掉一次门诊,医院会安排该医生停一次特需门诊而不是停普通门诊。这样的规定甚至对退休返聘的专家也不能例外。部分医院还根据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准备用经济处罚的手段防止出特需门诊的医生“怠慢”普通门诊。这样看来,公众担心的“普通门诊找不到好专家”的疑虑完全是不必要的。
(据《健康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特需门诊设在眼科楼8层。这里候诊的人不多,没有普通门诊的拥挤和嘈杂,也闻不到医院特有的药味。相互独立的诊室里,患者和医生进行一对一的聊天式服务。
该院门诊部主任李强说,特需门诊规定每位出诊的专家半天只能挂10个号左右,如特殊情况需要加号则不许超过15个。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医生和患者能有时间进行充分地交流。这在该院日门诊量7000的普通门诊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解放军总医院是北京市开展特需门诊较早的几家医院之一。为了给特需门诊部提供独立的空间,医院把行政人员“请”进了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老楼,原行政楼经过改造装修,建成了现在的特需医疗部。记者看到,这里的病房都是单间,有独立的卫生间。病房内设有一张免费的陪床,有的病房还配有电视机,微波炉,电冰箱等电器,病房如宾馆般惬意。为保证服务质量,解放军总医院的特需门诊也作出了挂号限制,医院规定每位医生半天挂号限在10个以内。
记者又电话采访了武汉同济医院。这里的特需门诊虽然挂号和诊疗一共只需三十来块钱,但他们的服务标准并不比北京的医院低:独立的诊区,一对一的诊室,医院还在诊区里设置了观赏植物,免费的书报杂志等。每位出诊医生每个半天的限号是8个,病人与医生交流的时间平均超过半小时。
挂号不难专家任选
目前北京各大医院特需门诊挂号费一般为每个号100元~300元,价格因素使得大多数患者在就医时会首先考虑普通门诊。而且患者在很多医院的特需医疗部都可以选择预约挂号和现场挂号两种方式,在挂号窗口挂不到的时候可以和医生预约时间就诊。因此,特需门诊的号相对来说要好挂得多。患者在选择医生时也有了更大的自由度,院方一般会满足特需患者见到他们点名的专家。事实上很多患者就是慕名而来,才选择特需门诊。
在特需门诊出诊医生的配置上,医院也做到了精益求精。武汉同济医院的特需门诊拥有一支由100余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知名教授组成的专家队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特需门诊对接诊医师职称方面的要求是正主任医师以上,高于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要求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不仅如此,按照该院自定的标准,特需门诊接诊的医生还必须要在学术界有影响的学会中担当职务,以确保医师在该专科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解放军总医院特需部接诊的专家队伍里,一半以上都是经验丰富的退休医生,其中不乏一些院士级的医界泰斗。医院还对这些接诊专家约法三章:一要按时出诊,严格按照公示的出诊安排出诊;二要亲诊亲治,不许让研究生和助手替代;三要充分沟通,保证让每个病人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疾病相关的知识。
外地、疑难患者是主体
有人认为特需门诊是专为“高干”等少数人服务的,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武汉同济医院门诊部主任金芳妹告诉记者,最先接受特需门诊的患者都是观念新、收入高的“白领”。后来患者群体逐渐多样化,外地和农村的患者成为特需门诊的消费主体。这些外地人多是来看当地看不了的疑难杂症,所以一心想找最好的专家,但普通门诊又过于拥挤,与其在武汉逗留几日也挂不到专家号,还不如直接预约特需门诊专家,到了预约的日子再来看病,省时省力,也省下了很多食宿费用。
北京的很多大医院特需门诊的消费群体也是以外地患者和疑难病患者为主。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有的病情复杂,辗转很多医院却被多次误诊,有的为求稳妥欲找知名专家看病,而在普通门诊却一号难求。特需门诊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选择。当然,也有一部分患者是因为经济条件优越而选择特需门诊。他们认为与偏高的费用相比,节约的时间和服务的品质更为重要。但解放军总医院的门诊部卢主任告诉记者,由于特需门诊的资源有限,医院会常常劝那些病情好转,已经没有必要继续在特需部住院的患者转到普通病房或者回到家中恢复,“虽然医院条件好,也不能像宾馆一样住着,我们还要为更多的人服务。”卢主任说。
不必担心普通门诊
找不到好专家
有患者抱怨:本来挂号就难,现在专家都去特需门诊照顾300元一位的病人了,普通门诊就更难找到好大夫了。尽管特需门诊的出现很明显地满足了特定人群(绝不仅仅是有钱人)的医疗需求,但是这种抱怨也反映出公众对特需门诊的质疑:公立医院是否可以用较多的资源去为少数人服务?政府是否应该认可这种行为?
记者在北京市发改委网站上找到了一份北京市物价局发布的《关于我市特需医疗部审批条件及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通知》,其中第一条即为:“医疗机构可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在完成基本医疗任务的前提下,成立特需医疗部,开展特需医疗服务。”
记者在几家医院了解到,医生只能在普通门诊工作时间之外接诊特需门诊。医院一般是这样做的:如某医生正常工作安排是每周两个半天普通门诊,那这个医生如果想出诊特需门诊,就要首先保证完成这两个半天的任务。如果这个医生由于某种原因必须停掉一次门诊,医院会安排该医生停一次特需门诊而不是停普通门诊。这样的规定甚至对退休返聘的专家也不能例外。部分医院还根据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准备用经济处罚的手段防止出特需门诊的医生“怠慢”普通门诊。这样看来,公众担心的“普通门诊找不到好专家”的疑虑完全是不必要的。
(据《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