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贸易的竞争核心由货物贸易逐渐转移到服务贸易。近年来,中国的服务贸易迅速发展,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在世界的排名中也逐年上升。但是与每年都能形成巨大贸易顺差的货物贸易而比,服务贸易仍与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本文通过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为促进我国服务贸易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服务贸易 竞争力 建议
1、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1、服务贸易结构失衡突出
我国服务贸易额占GDP总额的比重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一直偏低,2012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4.6%。而发达国家服务业则占GDP比重普遍在60%-80%之间,例如美国的服务行业占GDP超过75%,而香港地区更高达85%。而且,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一般占GDP的45%-55%。说明我国的服务业发展不仅仅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且略逊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从结构上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且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形势严重,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2011年该逆差额竟达到了552.28亿美元。这说明我国的服务贸易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与货物贸易相比,仍然发展相对缓慢。
1.2、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过于集中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伙伴国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贸易收入主要来源于香港特区、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和韩国,支出国也主要来源于香港特区、美国、日本、韩国和澳门特区。服务贸易交易项目和地区分布的不均衡,形成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水平偏低、短期内难以有所突破的格局。同时,由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多元化程度不够,导致中国服务贸易抗冲击能力较差,易受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
1.3、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开放度程度偏低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是当今世界经济领域中引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所谓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就是要使各国取消服务贸易的壁垒,最大限度地实现服务的国际间自由交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会为发展中国家一些具有优势的服务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中国在加入WTO后,中国服务业市场进一步大幅度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还显得偏低,且与发展中国家相似,处于中等程度。
1.4、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管理体制滞后
由于服务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整体协调和管理。而世界各国对于服务贸易一般都通过立法进行调节。近年来,我国加快了服务贸易立法步伐,先后颁布了《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一批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但这些比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且对在华外国服务机构服务提供者的规定较少或没有规定,至今没能形成我国完整的服务贸易立法体系,缺少完善的配套法规。另外,立法层次低影响到法律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一些法规与国际规则尚有一定差距。
1.5、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足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足主要体现在服务贸易净出口额在GDP中所占比例较低,服务贸易额国际市场占有率较少,各行业间服务贸易不平衡和服务贸易整体水平较弱等几个方面。服务贸易净出口额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较低,主要是因为我国主要以出口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产品为主,而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均以出口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产品为主。而我国服务贸易产业间的结构不合理,也是导致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的服务贸易行业重心主要集中在旅游、建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则通常存在较大逆差。这些都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和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2、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2.1、刺激国内外需求,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市场份额
世界服务贸易是基于一国服务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当今世界贸易强国无一例外不是经历国内的优胜劣汰而走向世界的。中国作为一个地域辽阔的资源、人口大国,这为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鉴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应整顿国内服务消费市场,为改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创造良好的服务消费环境。同时,注重开发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良好的服务产品,以推动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产业群的集聚优势,增强大企业实力,提高国际服务业的市场份额。
2.2、积极参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我国的资源禀赋优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顺应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基于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和出口结构一直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应大力发展这方面的服务贸易出口,在保持原有比较优势的同时,推进它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世界服务业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基础上,而是以知识、科技为基础,再加上高素质的服务人员来取胜。
2.3、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及法律的可操作性
没有完善和健全的服务贸易法治,对外贸易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障。我国应加强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我国应尽快制定能够规范服务贸易中各行各业行为准则的法律法规,要尽早改变许多服务业领域尚缺乏基本法律,偏重于以行政手段或各部门规章来调整的状态。最后,合理利用WTO的有关条款和“灰色区域”对我国服务业进行适度的保护,完善我国服务贸易基本法的同时增加政策法规的透明度。
2.4、提高我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和开放程度
为了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能力,政府作为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者,应尽快转换职能,对我国一些缺乏竞争力的幼稚服务业、高新技术服务业和战略性服务业进行有效保护,加大政策倾斜和扶持的力度,防止与国外服务提供者竞争过度而带给国内服务业的冲击。加强政府间的谈判与协作,继续在互惠原则基础上进行服务贸易谈判,通过双边尤其是多边谈判维护我国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和权益。加强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信息技术系统和通讯系统。加强对人力资本及科技方面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与科技水平。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借鉴发达国家的间接管理模式,建立一个权威性的服务贸易宏观管理和对外开放协调机构。
关键词:服务贸易 竞争力 建议
1、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1、服务贸易结构失衡突出
我国服务贸易额占GDP总额的比重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一直偏低,2012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4.6%。而发达国家服务业则占GDP比重普遍在60%-80%之间,例如美国的服务行业占GDP超过75%,而香港地区更高达85%。而且,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一般占GDP的45%-55%。说明我国的服务业发展不仅仅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且略逊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从结构上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且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形势严重,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2011年该逆差额竟达到了552.28亿美元。这说明我国的服务贸易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与货物贸易相比,仍然发展相对缓慢。
1.2、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过于集中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伙伴国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贸易收入主要来源于香港特区、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和韩国,支出国也主要来源于香港特区、美国、日本、韩国和澳门特区。服务贸易交易项目和地区分布的不均衡,形成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水平偏低、短期内难以有所突破的格局。同时,由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多元化程度不够,导致中国服务贸易抗冲击能力较差,易受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
1.3、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开放度程度偏低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是当今世界经济领域中引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所谓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就是要使各国取消服务贸易的壁垒,最大限度地实现服务的国际间自由交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会为发展中国家一些具有优势的服务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中国在加入WTO后,中国服务业市场进一步大幅度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还显得偏低,且与发展中国家相似,处于中等程度。
1.4、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管理体制滞后
由于服务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整体协调和管理。而世界各国对于服务贸易一般都通过立法进行调节。近年来,我国加快了服务贸易立法步伐,先后颁布了《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一批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但这些比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且对在华外国服务机构服务提供者的规定较少或没有规定,至今没能形成我国完整的服务贸易立法体系,缺少完善的配套法规。另外,立法层次低影响到法律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一些法规与国际规则尚有一定差距。
1.5、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足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足主要体现在服务贸易净出口额在GDP中所占比例较低,服务贸易额国际市场占有率较少,各行业间服务贸易不平衡和服务贸易整体水平较弱等几个方面。服务贸易净出口额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较低,主要是因为我国主要以出口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产品为主,而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均以出口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产品为主。而我国服务贸易产业间的结构不合理,也是导致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的服务贸易行业重心主要集中在旅游、建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则通常存在较大逆差。这些都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和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2、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2.1、刺激国内外需求,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市场份额
世界服务贸易是基于一国服务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当今世界贸易强国无一例外不是经历国内的优胜劣汰而走向世界的。中国作为一个地域辽阔的资源、人口大国,这为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鉴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应整顿国内服务消费市场,为改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创造良好的服务消费环境。同时,注重开发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良好的服务产品,以推动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产业群的集聚优势,增强大企业实力,提高国际服务业的市场份额。
2.2、积极参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我国的资源禀赋优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顺应全球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基于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和出口结构一直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应大力发展这方面的服务贸易出口,在保持原有比较优势的同时,推进它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世界服务业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基础上,而是以知识、科技为基础,再加上高素质的服务人员来取胜。
2.3、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及法律的可操作性
没有完善和健全的服务贸易法治,对外贸易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障。我国应加强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我国应尽快制定能够规范服务贸易中各行各业行为准则的法律法规,要尽早改变许多服务业领域尚缺乏基本法律,偏重于以行政手段或各部门规章来调整的状态。最后,合理利用WTO的有关条款和“灰色区域”对我国服务业进行适度的保护,完善我国服务贸易基本法的同时增加政策法规的透明度。
2.4、提高我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和开放程度
为了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能力,政府作为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者,应尽快转换职能,对我国一些缺乏竞争力的幼稚服务业、高新技术服务业和战略性服务业进行有效保护,加大政策倾斜和扶持的力度,防止与国外服务提供者竞争过度而带给国内服务业的冲击。加强政府间的谈判与协作,继续在互惠原则基础上进行服务贸易谈判,通过双边尤其是多边谈判维护我国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和权益。加强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信息技术系统和通讯系统。加强对人力资本及科技方面的投入,提高劳动力素质与科技水平。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借鉴发达国家的间接管理模式,建立一个权威性的服务贸易宏观管理和对外开放协调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