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信息化管理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xsm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着重介绍企业信息化通过专设信息机构,建立健全的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运营要求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技术硬件、软件、设备、设施和包括网络、数据库和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在内的工作平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关键词:企业 , 信息化 , 高效 ,竞争力, 管理
  Abstract: introduced emphatically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set up information agency, a sound to adapt to the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operation requirements of automation, intelligent, high technology hardware, software, equipment, facilities and including networks, database and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work platform, to improve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efficiency.
  Keywords: enterprise, information, high efficiency, competitiveness, and management
  中圖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人类一边完成工业化进程,一边步入信息时代,各种企业间的竞争也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企业信息化(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应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互联网和软件等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并充分整合、广泛利用企业内外的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间的竞争应当包括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品种竞争、服务竞争、市场竞争和信誉竞争等诸多方面。
   1. 技术的进步有助于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的生命周期普遍缩短,由于更新换代的加快,企业也不得不重视产品的再开发;
   3.技术的进步可以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可以研制出更有效的生产工具应用于生产,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劲有力的态势,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现阶段我国的企业信息化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为了使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
  200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同志在国家经贸委和信息产业部在联想召开的“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现场会”上提出:“抓紧培养一大批热心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来之不易理念的复合型人才,是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当务之急”“搞一个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的工程”
  信息化的意义在哪里?举几个数字来说明。在过去30年内,全球财富500强企业的淘汰率非常之高:1970年~1980年之间,全球财富500强中有32%的企业消失了;1980年~1990年之间,这个数字提高到了47%;1990年~1998年之间,更是突破了50%,达到了54%,也就是说9年间有一半以上的财富500强企业消失了。当我们审视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时,我们发现,只有那些“创造在市场竞争中不可取代位置”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建立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可取代位置呢?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比别人有更快的获取和处理资讯的能力。
  企业信息化是句外来语,企业信息化起源于1993年美国率先提出的“信息高速路计划”。此后日本、德国等纷纷效仿提出各自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当时它们提出的信息化泛指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而企业信息化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002年,中国企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第4次对国有重要骨干企业、520户国家重点企业、120户试点企业集团和地方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70份。其中,83.3%的企业设立了副总裁、副总经理级的信息主管,比2001年调查的638户企业设立信息主管的比例69.4%提高近14个百分点; 89.7%的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化领导管理机构,比2001年提高了13.2个百分点(当时调查的638户企业建立信息化领导管理机构的比例为76.5%。)94%的企业已经制定、正在制定或计划制定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77.4%的企业建立了统一的信息管理制度;80%的企业制定了“十五”信息化建设投入预算;89.1%的企业设有专职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86.7%的企业根据技术发展和业务需求适时进行了系统改造和升级。74.9%的企业把“信息化人才培训”列为工作重点;77.5%的企业降低了成本(如采购成本、加班成本等);67%的企业缩短了生产周期和作业时间;64.6%的企业扩大了产品销售收入;66.3%的企业提高了流动资金周转率;36.7%的企业提高了按期交货能力。调查还显示:570户企业中填报效益数据的279户企业截至到2001年末,信息化累计投入71亿元,累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7亿元,也就是说,每投入1元产生1.64元的效益。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企业(77.9%)负责人对信息化效果感到满意,比2001年度调查的638户企业的满意度提高了25.9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说明,我们国家已走入了信息化时代,企业信息化已为我们的企业带来了巨大效益。
   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
  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它们都渴望自身快速发展。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利用它得到行业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信息、技术信息以及销售信息等,同时也可以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做出积极的市场反应,达到了企业迅速发展的效果。企业信息化的开展使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得到共享。并且使原始信息在从传递到决策过程中,反馈时间大大缩短,决策层与基层、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管理更加直接。由于信息化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拉近了管理层与各基层之间的距离。以下几点是企业信息化的价值优势。
  
   1. 实现信息有效的流通,促进企业内部员工的有效沟通和提高员工的合作能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 实现资源和知识共享:将员工的经验与技术转化成企业内部资源,既可提高员工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又可避免因人员的流动而导致工作延误。
   3.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公文流转的自动化,避免了传统公文流转时由于手工递送而带来的工作延误以及人员、时间的浪费,保证了工作能够及时、准确得到有效处理。
   4. 实现有效管理:有效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实现工作任务的监督与催办。
   5. 职责分明:明确工作岗位与工作职责,增强人员的责任感,减少工作中的拖泥带水等消极现象。
   6. 降低成本:大大减少办公开支,降低管理成本。节约时间、节约纸张,提高企业整体工作效率。
   7. 信息集中管理:支持企业内部用户信息共享。对敏感数据采取加密或访问权限设定,通过网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数据传送过程的安全。
   企业信息化实施条件
  许多人认为“购买一些硬件设备、联上网线、开发一个应用系统并给予一定的维护就是实现了企业信息化”,这是片面的理解。企业信息化虽然是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贯穿其始终,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使企业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把握机会,做出正确决策,增进企业运行效率,所以,企业信息化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与企业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密不可分的,快捷便利的方式方法。 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和信息技术的特点,企业信息化管理应包含如下内容:
   1. 建立适应信息技术要求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模式,包括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等。
   2. 以管理模式为依据,建立企业的总体数据库。一般情况下分为两部分,一是用来描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管理活动中的实际数据及其关系;二是用来描述企业高层决策者的决策信息,达到信息的实时与透明。
   3. 根据不同类型企业情况,建立相关各种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生产(CAM)、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OA)这些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及管理系统构成企业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管理活动中各项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分析和利用,为企业高层提供决策依据。
   4. 合理使用Intranet。Intranet可以提供企业内部信息查询的通用平台,并利用这一网络结构,将企业的各个自动化与管理系统、数据库以网络的方式进行整合,从而达到企业内部信息的最佳配置。企业还可以通过Internet,获取大量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信息,充实自已的信息资源,同时,还可以向外部发布企业生产经营等公开的信息。
   企业信息化建设关键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企业创新日益加快,信息化规划无疑将成为企业创新和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研究和实践,国内的生产企业和IT企业都开始逐渐认识到IT规划的过程其实就是企业与管理层共同成长的过程,帮助企业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也就是帮助企业管理层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同时也帮助企业的战略能够顺利实现。企业信息化从本质上讲就是管理的信息化,基层办公的高效化,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同样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
   企业信息化建设步骤
   1. 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企业信息化规划的依据,深入分析企业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威胁。根据所处环境制定企业战略: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需求。明确为了实现企业总目标,企业各个关键部门要做各项工作。同时还要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核心竞争力、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市场、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定位。明确这些要素与信息技术特点之间的潜在关系,使信息化规划与企业战略实现融合。
   2. 分析与评估企业现状:分析企业的业务状况和企业的IT能力及现状。这个方面把握得更好的当属企业自己。
   3. 企业关键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发现能够使企业获得竞争力的关键业务驱动力以及关键流程,使其和信息系统相融合。
   4. 信息化需求分析:在企业战略分析和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企业适应未来发展的信息化战略,指出信息化的需求。需求分析包括系统基础网络平台、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数据库安全等需求。
   5. 信息化战略的制定:首先是根据本企业的战略需求,明确企业信息化的远景和使命,定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企业信息化在实现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起的作用。其次是确定企业信息化基本原则。它是指为加强信息化能力而提出的基本的准则和指导性的方针。然后是制定信息化目标。
   6. 确定信息化的总体构架和标准:从系统功能、信息架构和系统体系三方面对信息系统应用进行规划,确定信息化体系结构的总体架构,拟定信息技术标准,使企业信息化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兼容性、扩展性、灵活性、协调性和一致性。
   7. 信息化项目分解:定义每一个项目的范围、业务前提、收益、优先次序,以及预计的时间、成本和资源;并对项目进行分派和管理,选择每一项目的实施部门或小组,确定对每一项目进行监控与管理的原则、过程和手段。
   8. 信息化保障分析:针对每个项目进行保障性分析,即按重要性排列优先顺序,进行准备度评分,并根据结果做出初步取舍,形成路标规划。然后对项目进行财务分析,根据公司财力决定取舍。
   企业信息化突破口
  从企业信息化突破口的选择原则上讲,信息化应该自下至上、由里至外,因为这样数据才能取自于源头、真实、有效,高效。但实际上,企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出现的问题在各个层次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所以,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对信息化的建设应该做出先后安排。企业信息化的突破口可以从企业生产经营瓶颈突破或从企业独有优势入手。
  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Laurence.J.Peter)提出的水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水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水桶理论”也即“水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水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这就是说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当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还提出一个“反木桶原理”:木桶最长的一根木板决定了其特色与优势,在一个小范围内成为制高点;对组织而言,凭借其鲜明的特色,就能跳出大集团的游戏规则,独树一帜建立自己的王国。在扬长避短中,把你的业绩建立在自己的优势资源上更合理一些。按照彼得·德鲁克话说,就是“Build your performance on strength, not weakness”。既“把你的业绩建立在自己的优势资源,而不是劣势资源上”
   从这两个理论中我们就可以从以下这两方面寻找突破口。
   1. 从企业生产经营瓶颈突破:根据木桶理论原理,信息化建设选择企业管理最薄弱环节、最需要解决的环节作为突破口,可以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上升。
   2. 從企业独有优势入手:根据反木桶原理,每个企业在市场上生存,能够适应竞争,一定有它独有的优势。从企业独有的优势入手,可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见效快,也为下一步企业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整个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信心。对于企业领导有战略眼光、对企业信息化很支持、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的企业,可选择从企业的优势入手。
   建立企业信息化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企业要有信息化的内在需求与条件,有明确的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由于缺乏总体规划、总体设计和过程控制,而且不同的系统或模块由不同厂商分别提供、孤立建设和实施,导致大多数企业应用系统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单体应用、部门级应用居多,企业级集成应用少。调查统计显示,不同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的比例大多低于1/3;联网应用范围小,大多局限在管理部门和本地。
   2. 拥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与专管部门,由专门的信息主管进行统领。企业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总体规划下,本着急用先上的原则,分布实施从调查统计来看,企业信息技术人员只占企业员工总数的0.72%,每百人中,信息技术人员还不到一人,其中既懂IT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更加稀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3. 企业信息化要与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观念更新相结合。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事实上,在新的社會形式下,一个企业缺乏必要的信息化管理,就相当于少了一条门路。处理好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引进先进技术产品是手段,消化、吸收是关键,自主创新才是目的。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
   4. 制定企业信息化方案必须考虑几个原则:一是效益原则,包括社会效益、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三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原则;四是开放性原则;五是弹性适应原则;六是安全可靠性原则。
   5. 信息化不能代替经营决策而只能帮助决策。企业的经营决策永远是企业经营者的职责。信息化可能会帮助企业决策者提供信息,但是,决策的任务必须由经营决策者承担。决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风险判断的过程,计算机系统为我们提供的信息很庞大,如不经过梳查,反而容易使决策过程变得复杂。简单实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辅助决策者防范风险,理性决策。
   6. 信息化不能代替执行只能促进并监督执行。信息系统本身不能代替生产过程中各级操作人员处理各种意外或执行结果。但信息系统可以准确保存人操作的历史记录,可以监督各级员工是否完成职责。
   发展对策
   1. 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总体规划。企业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的纽带。做好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要有明确的部门负责,通过集思广益,做好具有战略眼光又有可操作性且符合本企业实际的总体规划。
   2. 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在战略层面上应当与社会发展战略相吻合,应与社会的产业结构相适应。在战术层面应考虑整个社会企业运作的结构特点,考虑如何建立高效、低耗的企业信息交换平台,考虑企业信息化在社会信息化中的纽带作用。在实施层面要考虑科学合理地构建为企业服务的公用基础信息资源库。
   3. 分类分级以典型带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信息化具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同时信息化水平发展也不平衡。一个可学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有必要分类树立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以典型带动全局发展。
   4. 建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训体系。企业信息化过程本身就是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没有一支良好素养的员工队伍,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难以顺利实现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训体系。借助社会力量,政府鼓励支持,构建企业信息化培训体系,使每个劳动者都能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
   5. 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企业信息化意味着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充分利用,在这些前所未有的变革中需要配套出台一些管理制度作为保证。例如:研究制定《资源共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建立《企业信息化咨询与监理管理条例》,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指导、管理、优惠办法》,制定《企业征信管理办法》等。
   6. 以资源库建设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信息资源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必须足够重视资源建设,在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7. 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带动软件业发展。企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与软件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信息社会是继工业化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也将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在软件业得到发展的情况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方便地得到可靠坚实的技术支持。处理好这个关系,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8. 企业信息化必须突出以人为本,下大力气抓好“信息化人才培训工程”。企业信息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一大批、一代甚至几代高素质、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是不可能完成的。调查显示,大多数企业在人员培训上虽然已有了计划,但投入小,实施的力度不大,因此必须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的原则,有计划、有要求、有检查、有考核地上上下下齐动员,真正让“信息化人才培训工程”在企业内部开花结果,有效地支持和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同时,应当鼓励和动员有关各方面的力量,开展企业信息化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以及分行业、分应用的有针对性的短期培训,为企业培养信息化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提供专业化培训服务和更有力的支持。
  通讯地址:内蒙古包头市昆区阿尔丁大街11号包神铁路公司 彭洪斌
   电话:18686169668邮编:014014
  
  
  个人对企业信息化的一点理解
  企业要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里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参与企业间的科技竞争,从企业经营学角度上来讲,企业产品的销售、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企业文化和企业抵御风险能力是企业经营中四个最主要的因素。而当前,企业在发展中除了需要注意把握以上四个因素外,开展企业信息化同样重要。把生产和经营牢牢植根于科学技术的沃土之上,使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永远充满活力。
  企业信息管理是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运作管理,即用信息技术支持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效益,最终提高市场竞争力,切勿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在采用信息技术支持企业运作时,可采用不同管理视角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并以信息系统为基础支持业务的高效运作。如:
  1. 对企业中的人、财、物、技术等基本生产要素采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提高企业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2. 对产品的销售、订单获取、计划制定、采购、研发、生产、维护等产品全生命周期所有环节,采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以提高产品质量与客户满意度。
  3. 采用信息系统对企业战略、决策过程、组织岗位、制度、技能、绩效考核、数据与知识实施管理等企业目标和组织的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组织绩效。
  实施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运作管理的目的是着力构建企业战略信息系统。企业战略信息系统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持企业竞争战略和企业计划,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因此,企业的信息系统能否成为战略信息系统主要看它是否能满足以下某一个或者几个方面:
  1. 能否在商业环境中用作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
  2. 能否与一个组织整合起来以提高企业的业务业绩;
  3. 能否用来发展新的产品或者服务;
  4. 能否用来改进业务组织与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
  典型的企业战略信息系统有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制造执行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等。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是先进管理模式与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在企业的综合集成应用,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高级阶段。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一个项目的开发建设,一般要经过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其中施工阶段是建设项目的形成阶段,同时也是人力、财力、物力消耗的主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工期长、涉及广、影响因素多,因此,加强对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控制与管理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失控原因分析,提出了控制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相应对策,希望能够对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起到作用。  关键词:施
摘要:本文结合江门市某学校教学楼工程实例,简单介绍了预应力屋面梁的施工工艺的一些流程,并详细对曲线张拉预应力屋面梁铺束施工、张拉端及固定端端部处理、钢筋混凝土施工要点、以及屋面梁预应力筋张拉施工质量的控制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预应力现浇梁;灌浆;封锚防护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a project example teaching building
摘要:本文阐述了暖通空调噪声对人体产生的一些危害,并结合实际工程实例,分析了空调系统噪声产生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给出了降低噪声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方法。    关键字:噪声 , 空调 , 消声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hvac noise to the human body to produce some of the harm, and combin
摘要:建筑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建工程的施工质量的好坏,结构物的安全、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在工程的实际操作中,要想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就要抓住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不要仅仅依靠规范制度,而是通过对要点的控制达到对整个工程质量控制的目的。本文着重对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设工程;工程监理;质量控制;重点  Abstract: the constr
摘要:建筑设计作为住宅设计当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住宅的美观程度以及使用功能的合理性,合理的空间组合设计下的室内设置能够提高住宅的空间利用率,提高住宅造型的美感,增加住宅的居住舒适度。对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进行研究和分析十分重要,本文就如何合理组织建筑设计当中的空间组合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建筑设计;空间组合  Abstract: architectural design as the key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地下建筑的分类,然后就地下建筑节能设计从自然通风和防潮湿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建筑;建筑分类;建筑节能;防潮湿处理;通风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and then underground building e
摘要:智能建筑作为信息化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现代从事建筑设计的工作人员对智能建筑的理解和技术研究不断深入,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建筑的相关概念以及智能建筑具备的几点特点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智能建筑 建筑设计 发展趋势  Abstract: intelligent building as a product of information, it with the develop
摘要:由于土地是不可再生性资源,高层建筑已成为当今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了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重点总结了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对策。  关键词:高层建筑, 施工管理 , 问题,对策  Abstract: because the land is irrefragable resources, high building has become the devel
摘要:分析了压裂井低效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个性化设计方案及加强系统管理完善工艺保障措施,确定了压裂层段、压裂的时机和压裂选井选层原则,开展压裂增油低效井控制方法研究,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压裂井增产效果。  关键词:压裂,低效,含水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fracturing Wells inefficient the influence fac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