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马铃薯市场的不断发展,其鲜薯的储藏数量迅猛增加,储藏周期进一步延长,但储藏中经常会出现薯块失水皱缩、腐烂变质等现象,造成食用、加工和种用质量下降,一般年份损失率15%~35%,重灾年高达50%左右,已成为马铃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做好马铃薯储藏期病害综合防治至关重要。
1. 病害种类 马铃薯储藏期间普遍发生的病害主要有6种,即真菌性病害有干腐病、晚疫病、湿腐病和坏疽病4种(其中晚疫病在储藏中前期表现极为明显,干腐病在储藏后期表现较为突出,这两种病害是马铃薯储藏期间的主要病害);细菌性病害有环腐病、软腐病两种。
2. 发病原因 马铃薯储藏期间发生的病害是在收获前、收获时和收获后受病菌侵染造成的,与薯块的带菌量关系密切,与储窖内环境条件的关系也很密切,以温度为关键因素,即储窖温度在5~30℃范围内均可发病,以15~20℃为适宜条件,而25~30℃伴以潮湿条件易引起薯块腐烂。
3. 防治措施 由于马铃薯储藏期病害的发生,是病菌在田间生长期初次侵染和储藏期二次复合侵染,以及马铃薯储藏期许多其他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因此,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在大田收获、入窖和储藏等多个关键环节进行综合防治。
①选择抗病良种。选用优良品种是马铃薯优质、高产、高效栽培和储藏的基本条件,优良的马铃薯品种除了要求高产、优质外,还要求适应性好、抗病虫和抗逆能力强,为此,因地制宜选择抗病良种是做好马铃薯储藏期病害防治的基础。同时,脱毒马铃薯不但能很好地减少病害的发生,而且又是获得高产的有效措施,应大力推广种植脱毒品种。
②种薯精选消毒。为了减少初侵染源,播种前要精选种薯,淘汰带菌块茎。播种切块时应进行切刀消毒,可用75%酒精消毒或将切刀在开水中煮或放在火上烧一下,这样可有效防止病菌随切刀传播,避免切刀传病。同时要做好种薯的消毒工作,可用25%甲霜灵600~800倍液浸泡或喷洒薯块,晾干后再切块播种,以减少田间病株的数量。
③加强栽培管理。一是进行轮作倒茬。实行轮作是减少马铃薯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可与禾谷类作物实行4~5年轮作,忌和茄科作物轮作。二是调整好播种时间。春薯要适时早播,夏薯要适时晚播,避开高温多雨季节,这样能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三是加强水肥管理。增施有机肥和酸性化学肥料,特别是增施磷肥和钙肥,禁施碱性化学肥料,可以提高薯块细胞壁钙的含量,增强抗病性。此外,合理灌溉也有利于马铃薯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四是培土和防地下害虫。马铃薯生长后期,培土和防治地下害虫可减少游动孢子侵染薯块的机会。病害流行年份,收获前两周割秧,也可避免薯块与病株接触,降低薯块带菌率。五是剔除发病植株。马铃薯生长期间要经常检查,一旦发现病株要结合中耕将其剔除并带出田外,以减少传病机会。
④注意适时收获。马铃薯收获过晚易受冻害,收获过早产量低,种皮簿,不耐储藏,因此适期收获十分重要。一般要求在土壤温度低于20℃时收获,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病菌侵染概率。另外,收获时要尽量避免薯块被机械碰伤,减少病菌侵染通道。
⑤进行科学预储。马铃薯块茎收获后应放在通风处预储两周左右,使薯皮老化,伤口愈合。长期储藏前应去掉种薯表面泥土,剔除杂薯、烂薯、病薯、畸形薯和伤薯,并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薯块表面喷雾处理,待表面药液稍干后分级储藏,可避免传病和机械混杂。
⑥选择窖址窖型。在寒冷干燥地区,储藏马铃薯除了现代化的永久性仓库外,乡村多采用井窖或窑洞窖储藏。窖址要选在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土质坚实、向阳背风和保暖的地方,并在收获前1个月修好,以便于让其充分干燥。无论新窖还是旧窖,都要用石灰水喷洒消毒,窖底铺1层垫料(一般用作物秸秆)。
⑦控制储藏条件。不同品种要分别储藏,以防休眠期长短、耐储性强弱不一致造成互相影响(最起码要将种用薯和菜用薯分别储藏)。同时,应根据马铃薯储藏期间生理变化和气候变化,做到两头防热、中间防寒。通过合理通风和密闭,控制储藏窖的温、湿度:储窖内储藏初期(两个星期)温度控制在13~15℃,促进伤口愈合,以后降低窖温保持在1~4℃,控制发病;注意保持通风干燥,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避免薯块表面潮湿和窖内缺氧,以减少发病。
⑧开展化学防治。马铃薯储藏期病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不论是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在不能辨认病害种类时,凡发现薯块开始腐烂,就必须坚持翻袋检查剔除病薯隔离堆放,防止传染。一旦发病严重,要选用化学药剂科学防治(储藏期干腐病和晚疫病的防治药剂可选用瑞毒霉锰锌和25%甲霜灵)。
(作者联系地址:陕西省千阳县农技中心 邮编:721100)
1. 病害种类 马铃薯储藏期间普遍发生的病害主要有6种,即真菌性病害有干腐病、晚疫病、湿腐病和坏疽病4种(其中晚疫病在储藏中前期表现极为明显,干腐病在储藏后期表现较为突出,这两种病害是马铃薯储藏期间的主要病害);细菌性病害有环腐病、软腐病两种。
2. 发病原因 马铃薯储藏期间发生的病害是在收获前、收获时和收获后受病菌侵染造成的,与薯块的带菌量关系密切,与储窖内环境条件的关系也很密切,以温度为关键因素,即储窖温度在5~30℃范围内均可发病,以15~20℃为适宜条件,而25~30℃伴以潮湿条件易引起薯块腐烂。
3. 防治措施 由于马铃薯储藏期病害的发生,是病菌在田间生长期初次侵染和储藏期二次复合侵染,以及马铃薯储藏期许多其他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因此,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在大田收获、入窖和储藏等多个关键环节进行综合防治。
①选择抗病良种。选用优良品种是马铃薯优质、高产、高效栽培和储藏的基本条件,优良的马铃薯品种除了要求高产、优质外,还要求适应性好、抗病虫和抗逆能力强,为此,因地制宜选择抗病良种是做好马铃薯储藏期病害防治的基础。同时,脱毒马铃薯不但能很好地减少病害的发生,而且又是获得高产的有效措施,应大力推广种植脱毒品种。
②种薯精选消毒。为了减少初侵染源,播种前要精选种薯,淘汰带菌块茎。播种切块时应进行切刀消毒,可用75%酒精消毒或将切刀在开水中煮或放在火上烧一下,这样可有效防止病菌随切刀传播,避免切刀传病。同时要做好种薯的消毒工作,可用25%甲霜灵600~800倍液浸泡或喷洒薯块,晾干后再切块播种,以减少田间病株的数量。
③加强栽培管理。一是进行轮作倒茬。实行轮作是减少马铃薯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可与禾谷类作物实行4~5年轮作,忌和茄科作物轮作。二是调整好播种时间。春薯要适时早播,夏薯要适时晚播,避开高温多雨季节,这样能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三是加强水肥管理。增施有机肥和酸性化学肥料,特别是增施磷肥和钙肥,禁施碱性化学肥料,可以提高薯块细胞壁钙的含量,增强抗病性。此外,合理灌溉也有利于马铃薯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四是培土和防地下害虫。马铃薯生长后期,培土和防治地下害虫可减少游动孢子侵染薯块的机会。病害流行年份,收获前两周割秧,也可避免薯块与病株接触,降低薯块带菌率。五是剔除发病植株。马铃薯生长期间要经常检查,一旦发现病株要结合中耕将其剔除并带出田外,以减少传病机会。
④注意适时收获。马铃薯收获过晚易受冻害,收获过早产量低,种皮簿,不耐储藏,因此适期收获十分重要。一般要求在土壤温度低于20℃时收获,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病菌侵染概率。另外,收获时要尽量避免薯块被机械碰伤,减少病菌侵染通道。
⑤进行科学预储。马铃薯块茎收获后应放在通风处预储两周左右,使薯皮老化,伤口愈合。长期储藏前应去掉种薯表面泥土,剔除杂薯、烂薯、病薯、畸形薯和伤薯,并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薯块表面喷雾处理,待表面药液稍干后分级储藏,可避免传病和机械混杂。
⑥选择窖址窖型。在寒冷干燥地区,储藏马铃薯除了现代化的永久性仓库外,乡村多采用井窖或窑洞窖储藏。窖址要选在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土质坚实、向阳背风和保暖的地方,并在收获前1个月修好,以便于让其充分干燥。无论新窖还是旧窖,都要用石灰水喷洒消毒,窖底铺1层垫料(一般用作物秸秆)。
⑦控制储藏条件。不同品种要分别储藏,以防休眠期长短、耐储性强弱不一致造成互相影响(最起码要将种用薯和菜用薯分别储藏)。同时,应根据马铃薯储藏期间生理变化和气候变化,做到两头防热、中间防寒。通过合理通风和密闭,控制储藏窖的温、湿度:储窖内储藏初期(两个星期)温度控制在13~15℃,促进伤口愈合,以后降低窖温保持在1~4℃,控制发病;注意保持通风干燥,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避免薯块表面潮湿和窖内缺氧,以减少发病。
⑧开展化学防治。马铃薯储藏期病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不论是侵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在不能辨认病害种类时,凡发现薯块开始腐烂,就必须坚持翻袋检查剔除病薯隔离堆放,防止传染。一旦发病严重,要选用化学药剂科学防治(储藏期干腐病和晚疫病的防治药剂可选用瑞毒霉锰锌和25%甲霜灵)。
(作者联系地址:陕西省千阳县农技中心 邮编:72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