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辽东学院金山校区,一提起“杜妈妈”,可谓无人不知,广大师生纷纷为她点赞。这位“杜妈妈”名叫杜良英,是辽东学院金山校区学生公寓管理员。15年来,杜良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感动的管理、关怀的服务”给予学生们家庭般的温暖、母亲般的挚爱和师者般的教诲。
党员就要沖在前面
2005年,杜良英迎来了一个新的职业角色——宿舍管理员。对于在工厂干出了名堂的杜良英来说,这既是一个新起点,也是一次再出发。
杜良英原在丹东绢绸厂工作,14年间,她先后获得“丹东市巾帼建功活动先进个人”“丹东市青工爱岗创优青年突击手”“学雷锋好青年”“文明职工标兵”等数十项荣誉称号。在很多人看来,从“标兵人物”到“宿管阿姨”是有一定落差的,但杜良英不这么认为,在她的眼里,身份变了、岗位变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不能变。
面对枯燥琐碎的宿管工作,杜良英又拿出了当年在工厂奋战的劲头,迅速熟悉工作流程,全身心投入工作。对公寓中所有消火栓、灭火器、通道门、护栏窗、门锁门闩等,逐一检查是否完好;公共区域诸如卫生间、走廊等,都要看看是否干净整洁;洗衣机、开水器、直饮机等公共设施,每天必检……
杜良英精心设计“入学小贴士”小字条,既有“善意对待友朋,快乐我也有份”的温馨提示,也有“爱心温暖大家,梦想照亮未来”的励志警句,让同学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每年暑假期间,她都不辞辛苦,将500多间寝室的笤帚、拖布和垃圾桶逐一清洗晾晒,500多间寝室的门窗一一打开通风透气。笤帚、拖布等用久了会磨损,她就自己动手修理,还带动门卫和保洁人员一起干,尽量为公寓中心节省开支。
2005年至今,杜良英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双休日,即便是节假日,她也要到宿舍陪伴没回家的学生。看到杜良英不多拿一分钱工资,又额外付出那么多,有人问她:“并没有人要求你这么干,你图啥呢?”“不图啥。我是党员,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党员就得冲在前面呀!”杜良英总是这样回答。
从“杜阿姨”到“杜妈妈”
在常人看来,宿舍管理员是学校里“不起眼的岗位”,可杜良英却觉得,宿管员与学生接触最多,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角色。
杜良英承担着4栋公寓楼2500多名学生的服务工作。多年的付出,她炼就了“火眼金睛”——基本上张嘴就能说出学生住在哪个寝室。这倒不是因为杜良英记性好,而是她每天走访500多间寝室的结果。4栋宿舍、3500级楼梯……杜良英每天走楼梯不下2万步,天天如此,年复一年。
走进杜良英的工作室,“护学生周全,给学生温暖,育学生成才——接过行囊,我就是你的杜妈妈”的庄严承诺是杜良英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每年新生入学,杜良英都会组织学生开展公寓生活服务指南专场讲解,帮助第一次离家的新生们获取细致的生活常识;她嘱咐同学们遇事不慌乱,有事找老师;她把多年总结出的安全事项,小到不要穿拖鞋打开水,大到各种人身财产安全事项,都细细嘱咐到。她日常走访寝室,了解学生们的各种需求,尽力帮助解决:天热时煮好绿豆水,天冷时送去热姜汤;备好常用药,方便学生头疼脑热时取用……
15年间,杜良英帮助学生的故事太多太多。
一名女同学拔牙后面部肿胀,进食困难,杜良英就到食堂买来面粉、鸡蛋、白糖,打成糊照顾她吃下去;一名新生由于水土不服消化不良,医嘱要吃白水煮蔬菜配合治疗,杜良英就每天为学生煮蔬菜,直至症状缓解;大一学生小刘意外受伤受到惊吓,回到公寓楼就依偎在杜良英床上,杜良英像妈妈抱着自己女儿那样,整晚安抚着精神恍惚、喃喃自语的孩子。来自江西的学生小杨家庭困难,虽然很想念家人,却常常舍不得买车票回家。2015年国庆长假,她没回老家过节,每天把自己关在寝室里看书、吃泡面。杜良英假期巡视时了解到小杨的情况,便邀请她一起吃饭,还特地给她做了辣椒炒肉。入学第二年,小杨改口叫杜良英“杜妈”。
杜良英说:“我自己的女儿就在外地上大学,每当我看到孩子们有什么磕磕绊绊,就在想,如果这是我的孩子在学校遇到这样的情况,多希望能有个人关心一句、照顾一下。这些学生现在也都是我的‘孩子’。早上,我会站在门口,笑着送他们去上课;晚上,我也会站在门口,笑着迎他们回来。在我眼里,他们都是孩子,一群可爱的孩子。”
不上讲台的严师
杜良英认为,仅从生活上照顾好学生是不够的,更要促进学生精神成长。杜良英不上讲台,却把宿舍作为育人的“讲台”,为学生们上了一堂堂别开生面的“人生之课”。
毕业10年后,12号公寓407寝室的8个姑娘相约回到当年的宿舍,一同重温与“杜妈妈”的故事:那年,小敏过生日,大家一同为她庆贺,却影响了其他寝室同学的休息。杜良英得知情况后来到她们寝室,搂着小敏的肩膀,祝她生日快乐,提醒她们早点儿休息。第二天早上,杜良英给她们送来8个鸡蛋,但狠狠地批评了她们一顿。她们对杜妈妈既感动又钦佩。
如今已经参加工作的小张同学,曾是个问题较多的女孩:不肯起床,从里面锁住寝室门抗拒检查;着装行为更是特立独行,甚至还偷偷吸烟。杜妈妈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这样,严厉地批评她:“哪有女生像你这样的?怎么这么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呢!”一次次交流,一点点说服,严厉而真诚,终于改变了小张的行为举止。
杜良英坚守平凡却铸就不凡,不上讲台却“桃李满天下”。毕业生小林说:“我叫‘杜妈’,那是心甘情愿的,因为是‘杜妈’在我人生迷茫的时候点醒了我。”2015年入学的小林因脱离家长管控而迷失方向,正是杜良英的严与爱点醒了他。如今,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小林已经提前被一家设计公司录用。学校里另一位毕业生请杜良英证婚时说:“我困惑时,是您指点了我;我生病时,是您照顾了我;我软弱时,是您点醒了我。您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当初,这个学生在南方实习,因环境不适应满脸长痘,是杜良英及时的鼓励和严格的要求才使她坚持下来。如今,她已经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在厦门收获了幸福生活。2019年毕业、前往伦敦艺术大学就读的学生丁俊东说:“这些年来,感受到杜老师像严父一样管教我们,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着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有人问杜良英:“对非亲非故的学生们要求那么严格,能被理解吗?”“有很多孩子,在校时怨我管得严、约束多,确实会产生误解,但经过实习,接触了社会,就知道我是对他们好。”这朴素的回答,正是一名共产党员最真诚的心声。
2019年以来,杜良英的事迹先后被很多新闻媒体报道和转载,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面对这些,杜良英淡然处之:“我所做的这些都是一名党员应该做的,如果说有成绩的话,源自于学院公寓中心倡导的‘家文化’管理理念,源自于单位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
每年毕业季,都是杜良英心情最复杂的时候。看到学生们学业有成,即将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她感到由衷的喜悦;朝夕相处四年的孩子们即将远行,她又深深不舍。“给2500名学生当‘妈妈’,是我最大的幸福。”杜良英激动地说。
党员就要沖在前面
2005年,杜良英迎来了一个新的职业角色——宿舍管理员。对于在工厂干出了名堂的杜良英来说,这既是一个新起点,也是一次再出发。
杜良英原在丹东绢绸厂工作,14年间,她先后获得“丹东市巾帼建功活动先进个人”“丹东市青工爱岗创优青年突击手”“学雷锋好青年”“文明职工标兵”等数十项荣誉称号。在很多人看来,从“标兵人物”到“宿管阿姨”是有一定落差的,但杜良英不这么认为,在她的眼里,身份变了、岗位变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不能变。
面对枯燥琐碎的宿管工作,杜良英又拿出了当年在工厂奋战的劲头,迅速熟悉工作流程,全身心投入工作。对公寓中所有消火栓、灭火器、通道门、护栏窗、门锁门闩等,逐一检查是否完好;公共区域诸如卫生间、走廊等,都要看看是否干净整洁;洗衣机、开水器、直饮机等公共设施,每天必检……
杜良英精心设计“入学小贴士”小字条,既有“善意对待友朋,快乐我也有份”的温馨提示,也有“爱心温暖大家,梦想照亮未来”的励志警句,让同学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每年暑假期间,她都不辞辛苦,将500多间寝室的笤帚、拖布和垃圾桶逐一清洗晾晒,500多间寝室的门窗一一打开通风透气。笤帚、拖布等用久了会磨损,她就自己动手修理,还带动门卫和保洁人员一起干,尽量为公寓中心节省开支。
2005年至今,杜良英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双休日,即便是节假日,她也要到宿舍陪伴没回家的学生。看到杜良英不多拿一分钱工资,又额外付出那么多,有人问她:“并没有人要求你这么干,你图啥呢?”“不图啥。我是党员,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党员就得冲在前面呀!”杜良英总是这样回答。
从“杜阿姨”到“杜妈妈”
在常人看来,宿舍管理员是学校里“不起眼的岗位”,可杜良英却觉得,宿管员与学生接触最多,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角色。
杜良英承担着4栋公寓楼2500多名学生的服务工作。多年的付出,她炼就了“火眼金睛”——基本上张嘴就能说出学生住在哪个寝室。这倒不是因为杜良英记性好,而是她每天走访500多间寝室的结果。4栋宿舍、3500级楼梯……杜良英每天走楼梯不下2万步,天天如此,年复一年。
走进杜良英的工作室,“护学生周全,给学生温暖,育学生成才——接过行囊,我就是你的杜妈妈”的庄严承诺是杜良英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每年新生入学,杜良英都会组织学生开展公寓生活服务指南专场讲解,帮助第一次离家的新生们获取细致的生活常识;她嘱咐同学们遇事不慌乱,有事找老师;她把多年总结出的安全事项,小到不要穿拖鞋打开水,大到各种人身财产安全事项,都细细嘱咐到。她日常走访寝室,了解学生们的各种需求,尽力帮助解决:天热时煮好绿豆水,天冷时送去热姜汤;备好常用药,方便学生头疼脑热时取用……
15年间,杜良英帮助学生的故事太多太多。
一名女同学拔牙后面部肿胀,进食困难,杜良英就到食堂买来面粉、鸡蛋、白糖,打成糊照顾她吃下去;一名新生由于水土不服消化不良,医嘱要吃白水煮蔬菜配合治疗,杜良英就每天为学生煮蔬菜,直至症状缓解;大一学生小刘意外受伤受到惊吓,回到公寓楼就依偎在杜良英床上,杜良英像妈妈抱着自己女儿那样,整晚安抚着精神恍惚、喃喃自语的孩子。来自江西的学生小杨家庭困难,虽然很想念家人,却常常舍不得买车票回家。2015年国庆长假,她没回老家过节,每天把自己关在寝室里看书、吃泡面。杜良英假期巡视时了解到小杨的情况,便邀请她一起吃饭,还特地给她做了辣椒炒肉。入学第二年,小杨改口叫杜良英“杜妈”。
杜良英说:“我自己的女儿就在外地上大学,每当我看到孩子们有什么磕磕绊绊,就在想,如果这是我的孩子在学校遇到这样的情况,多希望能有个人关心一句、照顾一下。这些学生现在也都是我的‘孩子’。早上,我会站在门口,笑着送他们去上课;晚上,我也会站在门口,笑着迎他们回来。在我眼里,他们都是孩子,一群可爱的孩子。”
不上讲台的严师
杜良英认为,仅从生活上照顾好学生是不够的,更要促进学生精神成长。杜良英不上讲台,却把宿舍作为育人的“讲台”,为学生们上了一堂堂别开生面的“人生之课”。
毕业10年后,12号公寓407寝室的8个姑娘相约回到当年的宿舍,一同重温与“杜妈妈”的故事:那年,小敏过生日,大家一同为她庆贺,却影响了其他寝室同学的休息。杜良英得知情况后来到她们寝室,搂着小敏的肩膀,祝她生日快乐,提醒她们早点儿休息。第二天早上,杜良英给她们送来8个鸡蛋,但狠狠地批评了她们一顿。她们对杜妈妈既感动又钦佩。
如今已经参加工作的小张同学,曾是个问题较多的女孩:不肯起床,从里面锁住寝室门抗拒检查;着装行为更是特立独行,甚至还偷偷吸烟。杜妈妈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这样,严厉地批评她:“哪有女生像你这样的?怎么这么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呢!”一次次交流,一点点说服,严厉而真诚,终于改变了小张的行为举止。
杜良英坚守平凡却铸就不凡,不上讲台却“桃李满天下”。毕业生小林说:“我叫‘杜妈’,那是心甘情愿的,因为是‘杜妈’在我人生迷茫的时候点醒了我。”2015年入学的小林因脱离家长管控而迷失方向,正是杜良英的严与爱点醒了他。如今,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小林已经提前被一家设计公司录用。学校里另一位毕业生请杜良英证婚时说:“我困惑时,是您指点了我;我生病时,是您照顾了我;我软弱时,是您点醒了我。您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当初,这个学生在南方实习,因环境不适应满脸长痘,是杜良英及时的鼓励和严格的要求才使她坚持下来。如今,她已经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在厦门收获了幸福生活。2019年毕业、前往伦敦艺术大学就读的学生丁俊东说:“这些年来,感受到杜老师像严父一样管教我们,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着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有人问杜良英:“对非亲非故的学生们要求那么严格,能被理解吗?”“有很多孩子,在校时怨我管得严、约束多,确实会产生误解,但经过实习,接触了社会,就知道我是对他们好。”这朴素的回答,正是一名共产党员最真诚的心声。
2019年以来,杜良英的事迹先后被很多新闻媒体报道和转载,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面对这些,杜良英淡然处之:“我所做的这些都是一名党员应该做的,如果说有成绩的话,源自于学院公寓中心倡导的‘家文化’管理理念,源自于单位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
每年毕业季,都是杜良英心情最复杂的时候。看到学生们学业有成,即将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她感到由衷的喜悦;朝夕相处四年的孩子们即将远行,她又深深不舍。“给2500名学生当‘妈妈’,是我最大的幸福。”杜良英激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