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综合实践中学生提升朗读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sc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小学低年级孩子:一、由于识字量少,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好文本。二、孩子们还不懂得朗读技巧,重点词句语感也把握不好,因此无法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丧失了朗读兴趣。
  【关键词】语文 综合实践 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67-01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低年级孩子们的朗读能力呢?
  一、模仿读,掌握朗读技巧
  低年级孩子还没有朗读经验,还不知道怎样读好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这些标点符号,还不会控制声音的高低,掌握不好气息的运用等技巧。教师教学时要多采用示范读,孩子模仿能力非常强,如果老师朗读能力强,又经常范读,让孩子跟读,自己就会纠正语气,发音,停顿,唱读等方面的错误。教师也可以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着读,模仿读。网上的一些课文朗读,声音优美,字音准确、规范、可谓声情并茂。学生听课文录音,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使之受到感染和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朗读的能力,感受到声音的无穷魅力。如教学《庐山的云雾》、《荷花》等描写景物的课文时,我先播放视频课件,优美的画面加上配音美读,声情并茂。学生一下子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不知不觉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之中,受到了感染,有的不自觉地跟着配音小声地读起来。欣赏完,让学生谈谈感受,交流如何才能读好写景的课文。随后教师让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学生都能模仿视频文件中的语气、认真练习,对于句子停顿,语气的把握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多形式,培养朗读兴趣
  课堂上还要给足自由读的时间,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可以个别读,开火车读,小组读,齐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孩子们读书兴趣。读后,师生共同评价,最初要求可以低一些,对丢字,加字不超过3处的,而且读得流利,有感情的,都奖励一面小红旗,让每个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
  三、入境读,提升朗读能力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情境的创设十分重要,它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合理地想象,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打到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情感共鸣。
  低年级孩子由于年龄比较小,见的市面不多,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都是比较肤浅的,想象能力也不高。为了能让学生深刻体会文本所表达的意境,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感悟文本的内涵,教师就要努力创设多种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文本所表达的场景,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官去观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感悟才会比较深刻。
  比如朗读《荷花》中这一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一段话,作者写得很美,用词非常精炼。
  可是在我们家乡很少能看到荷花,怎样能让学生深刻体会这美的意境呢?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边读边想象荷花的样子:刚冒出来的是什么样子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的又是什么样子的……接着我提问:谁来读一读这段话,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也感受到呢?学生朗读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我又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一池的美丽的白荷花呢?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一池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一朵有一朵的韵味,满池塘的荷花在微风中轻轻摆动。美妙的画面很快把学生带入了情景。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说:“好美呀!”“哇,太美了!”此时我再引导学生问:“孩子们,这回你能把这美丽的画面读出来吗?”接着配上柔美的音乐,让孩子们反复吟读,陶醉于优美的情景中,不同的孩子们读出了不同的感受。此时不再是机械地模仿读了,而是走进文本,语文本产生共鸣。
  四、评价读,激发朗读意识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在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朗读教学更要重视评价,只有正确评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评价的主体是多元化,可以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教师在学生朗读指导中评价的语言要丰富,评价要具体准确,尽量发现闪光点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你的声音真响亮,也很有感情”“有感情,让老师和同学们也体会到了”“读得流畅,真有气势”等,教师的正确评价可以起到指导和引领的作用。生生互评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形成竞争意识,促进学生更好地朗读。
  五、定期赛,激发朗读兴趣
  孩子的年龄虽小,但是荣誉感很强。为了使课堂充满活力,保证朗读效果,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让学生尽情展示。比赛读可以激发孩子们的竞争意识,互相挑战,从而激发朗读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定期举办朗读比赛,内容可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统一内容到自选内容。
  朗读比赛可以侧重三个方面评比:1.正确。朗读要读准字音,还要不丢字,不添字,不重读。2.流利。不顿读(一字一顿),不结巴,不唱读,语速要适当,语调要平稳。3.感情。朗读是依托文本,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进行的二次创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读出自己的感受。教师要尊重孩子的感受,给予正确的评价,达到提高孩子朗读能力的目的。
  六、课后读,增加朗读机会
  由于课堂上朗读时间短,我尝试在课后练习朗读。将朗读文章当作家庭作业来布置。针对我校班级特点,小班人数少,课堂上播放学生的朗读录音,共同欣赏,以达到让学生自我学习、互相评价、总结提高的目的。
  总之,在朗读教学中,力求朗读形式多样化,评价具体化,让学生在朗读中享受文本带来的美,享受朗读的快乐。然而朗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教师、学生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吴美萍:多措并举,让朗读成为学生的乐事[J];小学教学参考;2009年09期
  [2]陈燕:浅谈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J];生活教育;2011年02期
其他文献
【摘要】技工院校的学生在将来毕业后面向社会各行各业的技术部门,因此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也尤为重要。在技工学校的教学中,德育课程的改革对于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德育课程的不断创新,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职业素养 技工院校 德育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64-02  技
【摘要】政治课是最重要的一门必修课,初中政治开卷考试,既体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和基础性特点,又是水平性测试为主的统一考试。我们对开卷考试要有正确的认识,应积极应对。本文对于提高政治课程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政治成绩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政治教学 多媒体教学 复习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
【摘要】大学校园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场所,就目前我国情况而言,大学教育中,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工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思想教育的作用,主要是充分的发挥依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工作,我国目前并没有合理的有效的管理功能。这样一来,思想政治的教育活动就不能平稳的进行下来,思想政治的教学的效果也并没有办法达到。因此,我国教育事业对于当代的大学生必须进行扎实有效
【摘要】古人有云:“百行德为首。”教师教育培养院校德育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的发展是一个由内向外的过程,是诸多因素共同影响、作用的结果。所以要提高教师教育培养院校德育的有效性,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教师教育培养院校 德育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60-01  前言  我国古代思想家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