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文学如何想象生活”三人谈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李壮语:
  近年来,“科幻”不知不觉成为文学界的关注热点。这不仅是指文学门类划分意义上的“科幻文学”收获了为数众多的读者、斩获了国际顶级的奖项、得到了所谓“纯文学”领域越来越多的肯定和关注(这种人为的领域划分本身便颇具可疑之处),而更是在于,科幻元素正广泛而深刻地渗入各类文学写作之中,激活了当代文学写作若干新的增长点——在此意义上,我们甚至不妨说,科幻元素的加入,为当下文学渐显疲软的内在动力提供了有效的续航。
  科幻文学、或者说文学中科幻元素的崛起,根源在于,它正努力地回答一个急迫而必要的问题: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不断飞跃、世界图景加速更迭的时代,文学应当如何想象生活、表现生活?这种想象和表现,一方面当然是技术主义的。《科幻的人》一文中,王威廉首先分析了“智能手机的出现”这一“人类经验史上的重要节点”,并将智能手机的屏幕视为步入“准未来时代”的一扇大门。然而在今日,一切技术的进步都不仅仅关乎技术本身,因此“科幻小说已经不再仅仅是关于某项科技发明的预测……它以最大的程度向未来的经验敞开,包含的却是历史行进到此刻所无法化解的焦虑、痛苦与渴望”。这就涉及“科幻”之于“文学”的另一面(似乎也是更被看重的一面),即技术想象尽头的人文性关怀。徐刚的《科幻即现实,或人文主义的俗套》一文,详尽地梳理分析了这种“人文主义忧思”的历史发展及内在动力,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关于本期话题,李宏伟具有极其雄辩的发言权,因为他正是那部具有鲜明科幻色彩、在过去一年中备受好评的长篇小说《国王与抒情诗》的作者。文章中,李宏伟以近乎科幻小说背景提纲的方式,描绘了未來时代的“新人”生活图景。“新人只是推测,新门却已敞开,旧人已经进门,只等脱胎换骨。”新人与新门之中,蕴藏着小说写作的无穷可能性。而我们近年来一再呼唤的、文学对时代生活及人类命运的总体性观照视野,也恰在此中寄寓着实现的可能。
其他文献
眺 望  大海救不了一尾吞饵的鱼:  所有的水,  都被它脱光了。  只剩一层盐,  腌制那死不瞑目的眺望。  依 然  台风过后,  所有弯过的腰又直了起来。  只有木麻黄,  披头散发,  留下了风暴的形骸。  当狂风再起,  又会弯下许多腰。  只有木麻黃,  依然披头散发,  旗一样在风中舞蹈。  滋 味  秋风一起,甘蔗林里藏不住声响了,  连地边的辣椒也露出酡颜。  活着的滋味毕
一  丘弥读小学前,爸妈叫她小弥。读一年级后,爸妈改口喊丘弥。丘弥,学校怎样?丘弥,老师表扬你没有?丘弥,跟同学友好吧?两个人一口一个丘弥称呼女儿,是听从老师建议,家庭与学校同步。那么叫,是让丘弥有成长意识。丘弥进入广播电台工作后叫晨曦。首次进直播间的兴奋,被晨曦这名字冲淡。到播音组报到,播音室主任老余就看着她琢磨,丘弥,丘弥,这名字听起来硬,不柔,也不亲切。那时,丘弥年轻单纯得只有A面没B面,第
抓投入强保障  ——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服务群众,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在一些后进党组织,人财物保障水平差,既影响党组织的外在形象,也制约着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有效开展。整顿转化后进基层党组织,一个重点就是抓投入强保障,解决党组织缺经费、少场所问题,保证基层党组织工作有力量、办事有经费、活动有阵地。  雨过天晴。  66岁的邹代友背着手、叼着烟,慢悠悠地往前走。  穿过梁平县仁贤镇广福村千亩
“呜”……轰鸣声划破天际。6月19日17:08分,载着208名灾区伤员的首趟专列驶进龙头寺火车站。  “开始拆窗!”在专列列车长的命令下,每节车厢立即被拆掉3—4扇车窗。  “快!快!1号担架、2号担架……”抬着担架的官兵和医护人员奔跑上前,按预先划分好的位置开始逐一转送伤员。  500多米的站台立即沸腾起来,急促的步伐、善意的提醒、有序的行动……  “快,這是一名血气胸伤员,必须马上送走。”医疗
读李西闽的中篇小说新作《无处告别》,会一下子感觉到作者使用了许多奇观化的叙述手法。比如,在小说的场景上,作者选用了西部电影的典型场景:西部小镇。男主人公宋杨从繁华的一线城市大上海坐火车千里迢迢来到一个西部县城,而后搭乘长途汽车,莫名其妙地来到了榆树镇。黄沙荒漠、西部原野,这是中西西部电影吸引观众的共同的奇观化的典型场景,在这部小说中同样出现了。在人物形象的设置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首先体现在人物的外
问王得光有什么要求的时候,年轻的看守民警用的是很诚恳的语气。  王得光的生命开始了最后的倒计时。  过了明天,王得光的死刑就得执行。  看守民警说,52号,你明天可以要几个你喜欢的菜,还有包子,饺子。你还可以喝两杯啤酒。领导知道你以前的酒量很大,但不能多喝,这已经是对你的特殊照顾。  入监的犯人不喊名字。52号是王得光“号服”上的编号。  王得光以前酒量很大,进来以后缺乏酒精的刺激,手一直微微地抖
山与河在相送 我在寻找你们的身影  云與雾在追逐 我在追赶你们的脚步  呐喊与枪声交织着悲壮的生命强音  在历史的磁带里一遍又一遍地回放  在那不见天日的岁月里  沉重的苛捐杂税压得山里人  日子青黄不接 典妻鬻子流落他乡  是武夷的火种燃向路下桥  红色火焰燃遍四县四十八村庄  一千多名不屈的灵魂 擎起坚定的信念  高扬起闽北苏区农民暴动第二面红旗  我登上村头残破的碉堡  走进路下桥革命纪念馆
大概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政府对卫星电视接收设备的管制尚不算严格,在北方的普通城市人家里也可以收看到香港的“卫视中文台”。正是在那些主持人怪模怪样的口音里,我平生第一次听到了“六合彩”这个陌生的名词——它离我的生活是如此遥远,以至于还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我误以为那是一种新品种的画笔。而在多年以后,一位来自南方的同学偶然在闲谈时说起自己家乡地下“六合彩”泛滥、乡亲们整日醉心于“买码”的状况,这个似曾
1.花  深冬午后,下雨,潮湿,轻暖。外婆花园里花木悄悄,绿意峥嵘,一呼一吸之间,犹似初春。闽南古城一处寻常的百年老宅里,如果我就这样静静地站在蔷薇花下,仿佛多年前一样,闭上眼轻闻蔷薇花芯的香,是否就能等到外婆微笑着走到身边,为我剪下花枝?  从小就看外婆在花园里种花、养花,有一种花,外婆种了满园,这种花花梗很短,几朵花挤在一个花枝上开放,所以每次花开总有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繁华,那是蔷薇。每次外婆剪
所有的……  所有突然发生的……我都认定是你  一条空荡的大街  脸上的风  镜子里晃动的阳光  突然的白发  连续两天在上午九点飞进书房的蜜蜂  掉在地上的披肩  要走的人  和要走的神  心前区刺痛  划破我手指的利刃  包裹它的白纱布  继续渗出纱布的鲜血  所有發生在我身上的  都有你  两 地 书  活着的人 没有谁比我更早梦见你  你对我说……  你对我说……  你的死对我说……恍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