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之我见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luyundongP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久而久之,学生不但语文学不好,还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本文试从教材、教法、学法、评价等几方面对脱节现象进行剖析,并提出了解决衔接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中小学 语文教学 衔接
  笔者在13年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有的学生小学成绩很好,可上了初中成绩明显下降;有的学生小学成绩很差,就连简单的拼音还不会读写,上了初中,更别说是写作了?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的障碍:部分知识初中需要用到,但是小学老师又没有讲和练。
  以上情况表明,中小学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和参加中小学对口交流教学实践活动,认为目前中小学在语文教学方面脱节的主要原因是: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和小学教材内容相比显得深奥,知识点增多,从初一上学期开始对学生的要求就大大提高了,知识点除有大量须记忆外,更侧重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增大。加上中考压力大、课时紧,中学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许多知识只能一带而过。由于班额过大,老师不可能作细致地辅导,作业也不可能精批细改。此外测验题量大、难度大、时间少,且考点多作了变形,还有知识点的延伸。刚从小学毕业的学生面对如此大的变化,自然感到学习吃力,难以适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与难度的加大以及科目的增加,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愿望将会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从而造成大批学生的“分化”与“滑坡”。针对语文教学上的脱节状况,笔者经过思考和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做好衔接工作:
  一、教材内容的衔接
  新课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但后两个阶段的编排衔接上也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小学内容较简单,知识点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思维难度不大。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范文记叙文居多,有着很强的故事性、趣味性;教材在双基上较注重字词句段的训练;而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往往一下子加深,知识点增多,从七年级上学期开始对学生的要求就大大提高了。被选入初中语文的范文加入了科学性强的说明文和逻辑性强的议论文,课文主旨也变得深刻,知识性强,趣味性减弱,此外文言文的篇幅的增加,中学教材古代诗词和文言文的比重占到了30%左右,大大增加了教材的难度。因此,我们认为中小学在教材的编排上还需要进一步衔接。在小学教材中可以再适当加大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比例,增加一定数量篇幅短小的文言文。中学也应加强句子的训练,适当降低写作要求。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其身心特点和初中学生已比较接近,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增加课堂的容量,加大抽象性。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精细阅读。有选择地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不要因害怕学生掌握不好知识而把全部问题讲透讲尽,要多让学生自己去找寻答案。
  在中学语文教学应在“过渡期”放慢脚步,适当降低学习难度,降低要求,加强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识记,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增强学生自信心。初一开始的语文教学中,不要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用语,避免使用深奥艰涩的学术语言。从半扶半放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的衔接。
  三、学习习惯的衔接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认真听讲,主动正确地做好笔记);让学生养成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行款正确的习惯;养成读课外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看书做笔记,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逐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养成订正错误、修改文章的习惯等等。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升上中学后就能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学习。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
  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如:怎样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文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进行课外阅读时,可就方法作指导,如读书的方法:选读、精读等,如何做批注等;指导学生在考试后如何正确地进行检查;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评价上的衔接
  目前中小学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存在着不一致,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乐意地参与学习;中学教师同样要注意到学生身心的发展,把握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面诱导,多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中学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科学、公正、严格。这些评价的不一致在课堂评价、作业评价、考试评价和综合评价等方面体现了出来。比如,考试评价,中学应避免过难、偏易,分值尽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否则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容易加重学生的负担。作文教学方面,小学作文分值普遍较高,而中学对作文的要求大大提高,分值普遍偏低,容易导致学生对作文兴趣的降低。所以六年级时作文的标准宜略作提高,中学时的标准宜逐步提高,不宜一下子与小学的标准拉得太大。
  六、心理上的衔接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刚升入初中,面对新的老师、同学、环境,难免会出现新奇、紧张、甚至无所适从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成绩退步的同学,他们往往自尊心很强,但缺乏自信心,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认真分析其原因,不断增强其信心,帮帮他在学习中找回快乐、找回自信、找回动力,努力让学生在心理上顺利走过这个过渡期。
  另外,加强中小学语文学科的互动,也是加强衔接的一种途径。在中小学要多开展互相听课活动,进行课堂研讨,真正地了解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在听课过程中取长补短。
  总之,解决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既要注意中小学教材的衔接,又要注意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的过渡;既要弥补旧知识的缺漏,又要认真巩固新知识;既要面向大多数,考虑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又要注意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试行稿)[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苏立康 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
  [3] 魏田. 《刍议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2007.5.31.
  [4]《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2期.
  (作者单位: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第三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出版行业作为一种传统行业,在市场已经存在多年,但在时代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下,其发展前景存在一定挑战,尤其与电子出版物的市场竞争.在此环境下,对出版单位内部的调整就尤为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证据推理能力进行培养,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根据证据进行推理能力训练,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本文从化学教学中证据推理能力的特征入手,分析阐述了影响化学学习中证据推理能力培养的因素,提出了证据推理能力培养的相关策略,希望能为提高化学教学的总体水平提供依据.  关键词:证据推理能力 特征 现状 策略  化学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学会化学的思维方式,以客观的知识去
教学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潜移默化地制约和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体育行为。创设或优化教学环境是高效率教学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提出了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几点思考,以
创新电视栏目,有助于拓展市场,提高电视的竞争力。而电视导演的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着栏目创新的方向与效果,电视导演只有具有超强的业务能力和一定的新闻敏感度,才能
本文主要通过阐述高校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并且指出体育教学是实施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几点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
期刊
基本建设工程审计是强化审计和经济监督的一种具体体现,开展好工程项目审计是重点搞好投资效益审计的一种具体方法.而通过工程全过程动态跟踪审计,能够有效的提高审计监督效
目的:剖析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根据电脑随机双盲法原理,将本院2016年2月至次年8月间接诊的200例阴道分娩产妇分成甲、乙两组,每组100例.甲组实施预见
伴随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深入推进,新形势下对各层级便民服务中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牢固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化政务公开,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解决办事难等
在低通胀的环境下,货币与通胀的关系紧密度减弱,尤其是在最近二十年里,货币与通胀的长期紧密关系显著下降。通过立足于观察货币增速来简单推断通胀水平的变化,其风险是相当大的。    7月CPI达6.5%,创下本轮通胀以来的新高。一些分析人士指出,通胀在根子上是货币现象,因此没有货币加速的前因,就不会出现通胀水平上升的后果。这一批评显然有一些道理,但这种对货币与通胀之间联系的概括无疑太过简略。   货币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