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卓越课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教师自身加强学习、广泛研究入手,提出要讲究模式 ,不模式化;精心备课,因材施教;自主阅读,发展个性;创新求异,多样朗读。
关键词:卓越;阅读;研究;模式;备课;个性;创新
卓越课堂要求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卓越课堂如何构建?
一、加强学习,广泛研究
教师是卓越课堂建设的主导者和实践者。如果教师忽视学习研究,建设卓越课堂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师必须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深造。不要满足于本科、研究生学历,要不断学习提高。在此基础上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实际,研究课程资源,研究课内知识和课外教学资源的联系。经过广泛深入的学习研究,占有的信息面广,备课立意有高度,然后再进行卓越课堂的教学设计。随着信息化的设备手段的普遍应用,学习借用他人的教学资源非常容易。他人的教案,即使是卓越课堂的教案,也只能借鉴,不能照搬。一定要结合实际,作研究,有选择,有改造。
二、讲究模式 ,不模式化
有课堂模式,但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课型特点,灵活运用。每一门学科、每一位老师、每一节课都可以发展出各自的变式。课堂模式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目标而有所调整。教学模式不能代替教学内容,它只是实现教学内容的手段和达成教学目标的大体框架。 课堂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模”就是规律。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建构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和卓越课堂计划,提倡百花齐放,不搞千人一面。鼓励教师创新,创造性教学。既要倡导教师积极探索教学规律,遵循规律,提炼模式,又鼓励和包容教师的创新,鼓励和包容教师在一定模式的框架下作出创造性发挥。
三、精心备课,因材施教
要想打造卓越的语文课堂阅读氛围,在课前,教师得先和课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备课,只有教师本人深入解读文本,才能令教学设计多样化、创新化、个性化,才能调动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激情,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有用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备课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认知发展水平,明确课前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 以及思想教育和一般发展的要求, 树立整体观,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深入钻研教材,找出学习内容重知识和技能的关系,力求设计一个全面、明确、具体、适度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同时,在课堂上要放下架子与小学生交流,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由于学生的文化基础和素养具有一定的差异,教师更应该做的不歧视、不打击、不挖苦,帮助有些小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令他们建立起能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对那些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适当地降低难度,对他们要少批评多鼓励,使他们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坚强的自信心,并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然后再慢慢提高要求,一步一步来,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四、自主阅读,发展个性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五、创新求异,多样朗读
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很多,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如老师的轻声示范或者是借助媒体的范读,但无论是放录音还是老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语气、节奏、音色等,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可以一开始就以示范引路,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放缓坡度。一般来说,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宜用范读。如:你们听了范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在范读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而当需要借助朗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范读中引路而已,只能起到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模仿,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的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慎用齐读,因为有学生会“滥竽充数”并易产生唱读的不良习惯,这在我们乡下学校常见。着重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有些课文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用的非常精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课文内容作用很大,直到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领悟文章的要旨。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朝着培养学生具有感受、欣赏、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这个目标而努力。因此,教师应精心备课,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善于引导学生创新地体验性朗读,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用新理念去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阅读氛围。
关键词:卓越;阅读;研究;模式;备课;个性;创新
卓越课堂要求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卓越课堂如何构建?
一、加强学习,广泛研究
教师是卓越课堂建设的主导者和实践者。如果教师忽视学习研究,建设卓越课堂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师必须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深造。不要满足于本科、研究生学历,要不断学习提高。在此基础上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实际,研究课程资源,研究课内知识和课外教学资源的联系。经过广泛深入的学习研究,占有的信息面广,备课立意有高度,然后再进行卓越课堂的教学设计。随着信息化的设备手段的普遍应用,学习借用他人的教学资源非常容易。他人的教案,即使是卓越课堂的教案,也只能借鉴,不能照搬。一定要结合实际,作研究,有选择,有改造。
二、讲究模式 ,不模式化
有课堂模式,但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课型特点,灵活运用。每一门学科、每一位老师、每一节课都可以发展出各自的变式。课堂模式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目标而有所调整。教学模式不能代替教学内容,它只是实现教学内容的手段和达成教学目标的大体框架。 课堂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模”就是规律。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建构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和卓越课堂计划,提倡百花齐放,不搞千人一面。鼓励教师创新,创造性教学。既要倡导教师积极探索教学规律,遵循规律,提炼模式,又鼓励和包容教师的创新,鼓励和包容教师在一定模式的框架下作出创造性发挥。
三、精心备课,因材施教
要想打造卓越的语文课堂阅读氛围,在课前,教师得先和课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备课,只有教师本人深入解读文本,才能令教学设计多样化、创新化、个性化,才能调动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激情,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有用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备课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认知发展水平,明确课前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 以及思想教育和一般发展的要求, 树立整体观,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深入钻研教材,找出学习内容重知识和技能的关系,力求设计一个全面、明确、具体、适度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同时,在课堂上要放下架子与小学生交流,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由于学生的文化基础和素养具有一定的差异,教师更应该做的不歧视、不打击、不挖苦,帮助有些小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令他们建立起能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对那些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适当地降低难度,对他们要少批评多鼓励,使他们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坚强的自信心,并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然后再慢慢提高要求,一步一步来,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四、自主阅读,发展个性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五、创新求异,多样朗读
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很多,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如老师的轻声示范或者是借助媒体的范读,但无论是放录音还是老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语气、节奏、音色等,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可以一开始就以示范引路,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放缓坡度。一般来说,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宜用范读。如:你们听了范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在范读中学到具体可感的朗读知识和技巧。而当需要借助朗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范读中引路而已,只能起到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模仿,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的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慎用齐读,因为有学生会“滥竽充数”并易产生唱读的不良习惯,这在我们乡下学校常见。着重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有些课文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用的非常精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课文内容作用很大,直到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领悟文章的要旨。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朝着培养学生具有感受、欣赏、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这个目标而努力。因此,教师应精心备课,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善于引导学生创新地体验性朗读,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用新理念去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阅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