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方的现代开始于14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肯定了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施特劳斯在《现代性的三次浪潮》中写道:“现代性的危机表现或者说存在于这样一宗事实中:现代西方人再也不知道想要什么——他再也不相信自己能够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1施特劳斯也曾明确指出,“现代性的危机原本是现代政治哲学的危机”2
关键词:现代性;现代性危机;现代政治哲学;古今之争;现代政治哲学的危机
一、现代性和现代性的危机
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性问题逐渐成为思想界的焦点,列奥·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思想也随着人们对现代性问题的关注而日益引人注目。施特劳斯认为现代性的形成不是由于新的形而上学或者新的宗教的产生形成的,而是由于政治哲学的演进形成的。施特劳斯将现代性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始于马基雅维里,马基雅维里排斥了古典政治哲学中人们应该如何生活,而是去关心人们实际上应该怎样生活。第二个阶段从卢梭开始,卢梭虽然反对现代政治哲学对道德问题的忽视。第三个阶段从尼采开始,尼采否定了人们试图从历史中寻求永恒标准的任何可能性,认为一切真理、价值在历史中都是相对的。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现代性在得到完善的同时也造成了危机,施特劳斯又非常独特地把这种危机从根本上理解为政治哲学的危机。
施特劳斯在《现代性的三次浪潮》中曾明确指出:“现代性的危机表现或者说存在于这样一宗事实中:现代西方人再也不知道想要什么——他再也不相信自己能夠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寥寥几代人之前,人们还普遍确信,人能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能够知道什么是正义的或者好的或者最好的社会秩序。”3
施特劳斯认为西方现代性以及“历史观念”的发展到海德格尔的“时间”概念时将会导致彻底的虚无主义,到那时,一切都只是由命运决定的无法把握的“绽出时刻”,也就是从根本上否认“好坏”、“是非”、“善恶”的标准,“同时这种‘历史观念’导致似乎人间再没有任何永恒之事,因为一切转瞬即逝,一切都当下消解。”4同时这种“历史观念”导致人类生活空洞化,这也就是施特劳斯所谓的“现代性的危机”。
二、现代政治哲学
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实质,施特劳斯在《自然权利与历史》一书中指出:“现代性的开端首先是马基雅维里的‘非道德的政治观’(马基雅维里主义),继之演变为康德的‘非道德的历史观’,最后是尼采的‘超越善与恶’的个体人生观和韦伯的‘非道德的社会观’(社会理性化)双峰对峙,到海德格尔则终于点破:现代性下‘伦理是不可能的’。”5
西方政治哲学从古代到现代转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场古今之争,我们可以从现代政治哲学对古典政治哲学的反叛来掌握现代政治哲学的本质,现代政治哲学的敌人是古典政治哲学。古典政治哲学指向与“好”的理念,人们应该追求更高的共同的善,把人提升到更好,如果说哲学可以与政治二者合一,这靠的是偶然机遇,靠的是命运之神。
古典政治哲学的核心见解可以总结为:哲学高于政治,但是哲学不能幻想把政治建立在哲学的基础上。从马基雅维里所开始的现代政治哲学是一种新的政治哲学,他把政治与道德分离开来,把政治完全置于新哲学的基础上,换句话说就是放弃关照人类自然的终极目的。所以可以说,在马基雅维里这里开始的古今之变,不仅仅是政治哲学的,也是哲学的古今之变。
三、现代性危机的救治
对现代性问题的思考是施特劳斯思想的一个基本主题,施特劳斯将现代性看作是虚无主义的危机,将现代性危机看作是现代政治哲学的危机,并把这种危机归因为古典政治哲学的衰落。施特劳斯想要通过对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批判为重建古典意义上的政治哲学提供可能,“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因此虽然强调哲学与政治的冲突,却绝非是主张逃离‘政治’而走向‘哲学’。恰恰相反,施特劳斯政治哲学的首要问题首先是返回政治世界,即返回‘前哲学、前科学、前理论的赤裸裸的政治世界’。”6
实证主义认为,现代自然科学所定义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实证主义强调科学的中立性,反对一切的价值判断,根据实证主义的观点:“一切并非虚有其名的知识都是科学知识,但科学知识却无法赋予价值判断以效力,它仅局限在事实判断上。”7一切与价值有关的断言都只是主观臆断而已,科学包括一切社会科学都只是研究事实问题,而应该保持中立的态度,一切有关价值的断言都不能得到客观的解决,然而施特劳斯所尊崇的古典政治哲学恰好就建立在对价值判断的基础之上,而现代政治哲学放弃了对价值的判断,就等于是摧毁了古典政治哲学的基础。
另一方面,根据历史主义的观点,一切本质性的东西,在本质上都是历史性的。历史主义主张放弃对普遍的哲学问题的追问,这也就等于否定了普遍的、永恒的真理和价值的存在,这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政治哲学的可能性。从历史主义的视角出发来看,人的各种观点,价值能力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都会受到条件的制约,任何真理和价值都受到特定的历史条件的限制,因此一切的真理,一切的价值判断都是相对的,而不是普遍的,永恒的。如此一来,历史主义就从根本上拒绝了在古典政治哲学中视为普遍的、永恒的问题。
正因于此,施特劳斯看到了现代政治哲学的危机,历史主义到达顶峰后就导致了彻底的虚无主义,因此,他主张返回到古典政治哲学,返回到“前哲学、前科学、前理论的赤裸裸的政治世界”。
施特劳斯强调,古典政治哲学的特点是,古典政治哲人是直接以公民和政治家的角度来看政治,他强调只有从政治才能进入哲学,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就是从政治生活走向哲学生活。同时,施特劳斯认为:“对政治哲学的真正理解可以说只有在所有传统都已打碎时才成为可能,因此他认为西方现代性的危机越是深刻,反倒恰恰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有利契机使人们有可能以全新的视野来审视从前没有被真正理解的传统。”8
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在今天依然有很大的影响,他在政治哲学研究上留下的最深刻的影响就在于提出在现代社会如何回归古典政治哲学的传统并吸取其思想智慧的问题,这一问题值得不仅仅是哲人,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参考文献
[1] 《苏格拉底问题于现代性》列奥﹒施特劳斯著,刘振,彭磊等译,第317页,华夏出版社。
[2] 列奥.施特劳斯:《现代性的三次浪潮》,载《西方现代性的曲折与展开》,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 《苏格拉底问题于现代性》列奥﹒施特劳斯著,刘振,彭磊等译,第317页,华夏出版社。
[4] 《自然权利与历史》列奥﹒施特劳斯著,彭刚译,第12页,三联书店。
[5] 《自然权利与历史》列奥﹒施特劳斯著,彭刚译,第64页,三联书店。
[6] 《自然权利与历史》列奥﹒施特劳斯著,彭刚译,第69页,三联书店。
[7] 列奥.施特劳斯:《现代性的三次浪潮》载《西方现代性的曲折与展开》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第86,87页。
[8] 《自然权利与历史》列奥﹒施特劳斯著,彭刚译,第82页,三联书店。
关键词:现代性;现代性危机;现代政治哲学;古今之争;现代政治哲学的危机
一、现代性和现代性的危机
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性问题逐渐成为思想界的焦点,列奥·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思想也随着人们对现代性问题的关注而日益引人注目。施特劳斯认为现代性的形成不是由于新的形而上学或者新的宗教的产生形成的,而是由于政治哲学的演进形成的。施特劳斯将现代性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始于马基雅维里,马基雅维里排斥了古典政治哲学中人们应该如何生活,而是去关心人们实际上应该怎样生活。第二个阶段从卢梭开始,卢梭虽然反对现代政治哲学对道德问题的忽视。第三个阶段从尼采开始,尼采否定了人们试图从历史中寻求永恒标准的任何可能性,认为一切真理、价值在历史中都是相对的。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现代性在得到完善的同时也造成了危机,施特劳斯又非常独特地把这种危机从根本上理解为政治哲学的危机。
施特劳斯在《现代性的三次浪潮》中曾明确指出:“现代性的危机表现或者说存在于这样一宗事实中:现代西方人再也不知道想要什么——他再也不相信自己能夠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寥寥几代人之前,人们还普遍确信,人能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能够知道什么是正义的或者好的或者最好的社会秩序。”3
施特劳斯认为西方现代性以及“历史观念”的发展到海德格尔的“时间”概念时将会导致彻底的虚无主义,到那时,一切都只是由命运决定的无法把握的“绽出时刻”,也就是从根本上否认“好坏”、“是非”、“善恶”的标准,“同时这种‘历史观念’导致似乎人间再没有任何永恒之事,因为一切转瞬即逝,一切都当下消解。”4同时这种“历史观念”导致人类生活空洞化,这也就是施特劳斯所谓的“现代性的危机”。
二、现代政治哲学
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实质,施特劳斯在《自然权利与历史》一书中指出:“现代性的开端首先是马基雅维里的‘非道德的政治观’(马基雅维里主义),继之演变为康德的‘非道德的历史观’,最后是尼采的‘超越善与恶’的个体人生观和韦伯的‘非道德的社会观’(社会理性化)双峰对峙,到海德格尔则终于点破:现代性下‘伦理是不可能的’。”5
西方政治哲学从古代到现代转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场古今之争,我们可以从现代政治哲学对古典政治哲学的反叛来掌握现代政治哲学的本质,现代政治哲学的敌人是古典政治哲学。古典政治哲学指向与“好”的理念,人们应该追求更高的共同的善,把人提升到更好,如果说哲学可以与政治二者合一,这靠的是偶然机遇,靠的是命运之神。
古典政治哲学的核心见解可以总结为:哲学高于政治,但是哲学不能幻想把政治建立在哲学的基础上。从马基雅维里所开始的现代政治哲学是一种新的政治哲学,他把政治与道德分离开来,把政治完全置于新哲学的基础上,换句话说就是放弃关照人类自然的终极目的。所以可以说,在马基雅维里这里开始的古今之变,不仅仅是政治哲学的,也是哲学的古今之变。
三、现代性危机的救治
对现代性问题的思考是施特劳斯思想的一个基本主题,施特劳斯将现代性看作是虚无主义的危机,将现代性危机看作是现代政治哲学的危机,并把这种危机归因为古典政治哲学的衰落。施特劳斯想要通过对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批判为重建古典意义上的政治哲学提供可能,“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因此虽然强调哲学与政治的冲突,却绝非是主张逃离‘政治’而走向‘哲学’。恰恰相反,施特劳斯政治哲学的首要问题首先是返回政治世界,即返回‘前哲学、前科学、前理论的赤裸裸的政治世界’。”6
实证主义认为,现代自然科学所定义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实证主义强调科学的中立性,反对一切的价值判断,根据实证主义的观点:“一切并非虚有其名的知识都是科学知识,但科学知识却无法赋予价值判断以效力,它仅局限在事实判断上。”7一切与价值有关的断言都只是主观臆断而已,科学包括一切社会科学都只是研究事实问题,而应该保持中立的态度,一切有关价值的断言都不能得到客观的解决,然而施特劳斯所尊崇的古典政治哲学恰好就建立在对价值判断的基础之上,而现代政治哲学放弃了对价值的判断,就等于是摧毁了古典政治哲学的基础。
另一方面,根据历史主义的观点,一切本质性的东西,在本质上都是历史性的。历史主义主张放弃对普遍的哲学问题的追问,这也就等于否定了普遍的、永恒的真理和价值的存在,这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政治哲学的可能性。从历史主义的视角出发来看,人的各种观点,价值能力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都会受到条件的制约,任何真理和价值都受到特定的历史条件的限制,因此一切的真理,一切的价值判断都是相对的,而不是普遍的,永恒的。如此一来,历史主义就从根本上拒绝了在古典政治哲学中视为普遍的、永恒的问题。
正因于此,施特劳斯看到了现代政治哲学的危机,历史主义到达顶峰后就导致了彻底的虚无主义,因此,他主张返回到古典政治哲学,返回到“前哲学、前科学、前理论的赤裸裸的政治世界”。
施特劳斯强调,古典政治哲学的特点是,古典政治哲人是直接以公民和政治家的角度来看政治,他强调只有从政治才能进入哲学,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就是从政治生活走向哲学生活。同时,施特劳斯认为:“对政治哲学的真正理解可以说只有在所有传统都已打碎时才成为可能,因此他认为西方现代性的危机越是深刻,反倒恰恰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有利契机使人们有可能以全新的视野来审视从前没有被真正理解的传统。”8
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在今天依然有很大的影响,他在政治哲学研究上留下的最深刻的影响就在于提出在现代社会如何回归古典政治哲学的传统并吸取其思想智慧的问题,这一问题值得不仅仅是哲人,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参考文献
[1] 《苏格拉底问题于现代性》列奥﹒施特劳斯著,刘振,彭磊等译,第317页,华夏出版社。
[2] 列奥.施特劳斯:《现代性的三次浪潮》,载《西方现代性的曲折与展开》,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 《苏格拉底问题于现代性》列奥﹒施特劳斯著,刘振,彭磊等译,第317页,华夏出版社。
[4] 《自然权利与历史》列奥﹒施特劳斯著,彭刚译,第12页,三联书店。
[5] 《自然权利与历史》列奥﹒施特劳斯著,彭刚译,第64页,三联书店。
[6] 《自然权利与历史》列奥﹒施特劳斯著,彭刚译,第69页,三联书店。
[7] 列奥.施特劳斯:《现代性的三次浪潮》载《西方现代性的曲折与展开》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第86,87页。
[8] 《自然权利与历史》列奥﹒施特劳斯著,彭刚译,第82页,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