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践教学的探索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py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性质及其地位的前提下,端正教学指导思想,开展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并展开对实践教学的模式的研究是极为必要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73-02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政社[2005]5号)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把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多种教学方式的总和。作为一项制度性的规定和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趋势,实践教学成为近年来频频见诸各级文件和教研论著的热话题。构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已然成为热点中的焦点。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与目标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表明,不同的课程有着不同的性质,而课程的性质又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就必须对课程性质有充分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这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高等学校思政课程具有如下的性质:
  (一)理论性。思政课程的各门课程都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无论是《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都涉及到众多哲学人文科学学科,不同程度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法律学、经济学等等学科,蕴含着深刻的人类与中国文明进步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等基本思想。重视思政课程的理论性,表现在重视教师的学术基础与学术素养,不能不论学术出身,随意安排教师的授课内容;另外把思政课的理论性教学提到教师授课的要求与目的的首位,这样课程才有说服力和信服力。思政课程的理论性科学性是其能够长期立足于高校教学体系中的根本,这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政治性。政治教育是形成一个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观点、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的重渠道。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性质决定了它既是政治理论课程,又是政治教育课程。要通过课程教学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教育;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教育;进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种方针政策的教育。通过教学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理想和志向。
  (三)德育性。德育必须放在一切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知识理论的学习培养有公民责任感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培養具有道德感和人文素养的人才,是思政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大学教育中思政课是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思政理论课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众多的学科领域以及其本身所具备的理论体系和解释功能来看,都不难看出课程的德育属性。思政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原则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方面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
  思政课设置的目的,在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他们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课堂教学的作用不可忽视。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授,而是通过知识传授来“塑造人”。很显然,仅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这一特殊功效的,必须依靠学校各项工作的合力作用。而各种日常管理、学生课外活动、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等,都是学校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必须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抓好实践教学环节。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有关理论工作者针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积极研究、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相关问题,在理论上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在实践中创造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践教学运用的意义
  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认识到思政课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是开展好实践教学的前提。
  (一)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一直以来,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是单纯的理论教学,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和学生实际,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而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是近距离的接触和亲身体验,教学内容是生动的事实和各种资料等,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理论接受者,而是参与者和实施者,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强化了对理论的理解,增强了理论课的教学成果。
  (二)有利于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要搞好实践教学,首要的一点,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前,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个新的教学领域,它比理论教学复杂的多,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外,还要了解实践教学的教学规律,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以及处理紧急状况的能力等。另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得到学习,并且按照“教学相长”的原则,教师还可以向自己的学生学习,这都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有利于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   思政课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渠道和阵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实践过程,行为实践对思想品德的养成有基础性的作用,没有通过行为实践的锻炼任何良好的思想品德都难以养成。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大学生进行行为实践,可以加深大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践教学的方法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不应该局限于某一固定的教学形式,一切可以让学生广泛参与,有利于调动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教学形式都应纳入到实践教学当中去,实践教学的教学形式应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两类。
  (一)校内实践教学
  校内实践教学较校外实践教学而言,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其形式多种多样,实践教学的场所在校内,其含义并不是只拘泥于课堂上,在寝室中、图书馆和实验室等,校园内一切学习和生活场所都可当作实践教学场所。
  1、观看录像、电影
  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广泛被采用,思政课的理论具有抽象性和枯燥性的特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通过观看录像电影,可以把抽象的理论以生动的画面、优美的语言、记实的场景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教师当堂布置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可以是观看录像写观后感,可以是课堂讨论写心得,可防止课后相互依赖和抄袭。
  2、课堂讨论
  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并乐意主动思考问题,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思维方式简单。围绕同一话题,学生通过讨论可以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
  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不错过任何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帮助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可以通过要求学生阅读原著、写小论文、制作ppt等方法,找出理论关键点,在课下准备充分的资料,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导者,这种模式切实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我体现能力,极大的丰富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
  4、利用多媒体手段
  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无处不在的网络开展虚拟社會实践,以贴近社会生活。实践素材和交流渠道都来自网络,交流可以用邮箱,可以是E班,也可用教师个人的微博,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局面,进而利用课堂这个实施理论教学的主要场所开展课堂实践,以方便学生参与。
  笔者在多年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摸索了这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较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加强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本年度,笔者为丰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手段,利用互联网络,在学生们较感兴趣的“电子同学录”人人网上注册了以思政课命名的帐号,参加了点亮图标的活动,引起了大量同学的重视,纷纷参与其中,对思政课的网络实践教学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校外实践教学
  校外实践教学较校内而言,具有不同的特性,在校外实践教学中,教师基本起了指导者而非参与者的作用,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认真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其主要形式包括:
  1、假期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可以由教师提出明确地调查题目和要求,也可以和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行拟定。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待查,接触社会、积累素材,通过社会调查和撰写调查报告,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用所学理论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
  2、参观考察
  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既可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或经济社会发展效果显著的地方和单位参观,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具有革命传统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基地去参观考察,通过参观考察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开展主题活动
  根据理论教学的阶段性重点和国家最新的政治政策,开展“主题月”活动。如3月5日是纪念雷锋的节日,可将3月定位为“学习雷锋月”,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校外活动,结合理论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一方式有利于学生紧跟国家的政策目标,可真正将政策目标从大学生的起点贯彻实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书本上的理论付诸于实践,深刻理解到理论的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只靠教师和学生的努力是不够的,也不能一蹴而就、断断续续。思政课的教学实践是一个科学体系,需要常规性、固定性和可操作性,有效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还要对相关的具体细节问题具体对待解决,比如,要制订教学计划,保证经费和课时的安排,加强教学效果的反馈,加强实践基地和场所的建设等,以期发挥“合力”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高职学校和“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按照面向应用的原则,在高职“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采取了模块化、项目驱动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软件技术;面向应用;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55-02    一、引言  “软件技术基础”课程原本是本科院校非计算机专业
期刊
摘 要:在政治领域,马尔库塞认为新极权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政治对立面的一体化,消除了危害社会继续存在的政治派别,传统的麻烦之点不是正被清除,就是正被隔离,引起动乱因素也得到控制;在文化领域,马尔库塞认为正在发生的不是高层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堕落,而是高层文化被现实拒斥;在经济生活领域,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中的资本家与工人逐渐失去他们各自原有的身份;在语言领域,马尔库塞认为发达工业社会的语言是同一性和一致
期刊
摘 要:校训是特色校园文化的缩影,本文通过分析校训的确立与演进,提出了确立大学校训必须坚持注重凝练性、体现民族性、力求独特性、坚持民主性、保持稳定性等五个原则。  关键词:校训;办学理念;大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94-01  校训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的核心,是办学目标和办学原则的集中概括。它不仅凝练了大学的办学宗旨与特色,而
期刊
摘 要: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本文正是通过分析这些现象,提出了一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并希望在此基础上,能探寻出一条当代中国职业道德建设的出路。  关键词:职业;道德;缺失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86-02    职业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大学生需求为视阈,从被管理者的角度探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即以职业规划为目标的管理思想、以专业学习为重点的管理内容、以人本思想为指导的管理过程,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需求分析;学生管理;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63-02  一、引言  大学生活对于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来说都是全
期刊
摘 要:自恋意为对自我过度关注与迷恋,表现为过高的权力欲与控制感,自视过高,轻视和不尊重他人及其感受,过度自我中心和自我膨胀,追求完美,在恋爱中求全责备。这种个性特点显著不符合利他自利的健康恋爱规则,因此个体的高自恋水平往往与其低恋爱满意度成相关。高校教育者面对自恋水平过高的学生,在引导其建立健康积极向上的恋爱观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其认识改正自身个性缺陷,习得健全的人际交往和恋爱心理行为模式。  关
期刊
摘 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生活实践,马克思主义本质上属于人民大众的哲学,但并非天然地具有大众化的普及的形式。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所以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解决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性问题,在把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点,尊重客观实际,创新方法和途径。
期刊
摘 要:抵御和防范宗教对高校的渗透,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的基础和有效途径。遵照着基本的原则,在与其他部门联系合作的基础上以大统战格局推进教育引导效果,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宗教渗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71-02    大学生群体
期刊
摘 要:目前,青少年的德育价值呈现出多元化取向,主要体现在德育教育内容政化、形式教条化、人文素质弱化,价值选择“自我化、趋利化、短期化”基础知识不牢,道德认知与行为的不和谐等方面。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既是民族的灵魂与血脉,又是德育之根基,青少年德育工作只有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才会勃勃生机。吸取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等优秀思想,通过传统文
期刊
摘 要:辅导员是从事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高师院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有着特殊意义。本文分析了高师院校辅导员建设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从辅导员自身素质提升和外在环境营造两个方面探索师德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高师院校;师德建设;素质提升;制度保证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61-02    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