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堂应以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为主,着重在于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以数学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核心素养”对我们来说不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但我一直疑惑当前提倡的“核心素养”对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究竟有哪些新的启示?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十年的数学教学,我对“核心素养”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一、加强知识联系,提高学生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应将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核心素养重点来培养学生。例如,我在执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时,板书“+”,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意义和组成,从分数的组成顺势而导,学生自然说出+的算理,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顺应学生的思维,找到知识的生长点,适时放手,从而在交流中建构新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提升。
在研究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后,我用知识树的形式对加法进行整体的梳理。用一个知识树将低年级的自然数加法及中高年级小数、分数加法,乘法分配律梳理成一个整体。用课件分别展示为:4个苹果+3个苹果;4个百+3个百;4个0.01+3个0.01;4个75+3个75;4个+3个。可以清晰地看出相同单位的才能相加减,突出了加法的本质,即加法就是计量单位的累加。这个环节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了问题的本质,从而锻炼了自身的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注重知识的联系,可使学生系统的把握知识点之间的逻辑,便于比较、融会,提高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同时使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各方面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发展。
二、关注学习深度,提高学习质量
教师在设计课时总是想应该设计一个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一节课看起来热热闹闹,然而经常是事与愿违。细想我们是不是只注意了学生的“动手”,却忽视了如何促使他们积极地去“动脑”,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深度思考。
例如,我在执教“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课时,猜想环节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问题不知所措,所以我不停地巡视指导,发现问题积极引导。在验证环节,我引导学生用两种思路去验证,第一种是大家常用的举例法,第二种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商不变的规律”复习入手,通过分子、分母和被除数、除数的对应,得到商不变就是分数中的分数值不变,从而验证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但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同时在对比中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动力和兴趣。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更深的层次。
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想一想,需要教师设计梯度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深度思考,丰富一节课的内涵,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渗透思想方法,奠定学习基础
对学生而言,掌握好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提升思维品质、数学学科的后续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终身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我在执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节课时,设计了一个练习题:+= 。有的学生填3、6、100、99……最后终于有一个学生说出可以填n,顺势我总结出±=,进一步思考这不就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模型吗?一道小小的题目让学生经历了建模的过程,从而渗透数学中的模型思想,这就是设计这道题的意图。
此外,我们还可以用图形直观、简单、清楚地解释此问题。在数学中,“数”是抽象的,“形”是直观的,把抽象的问题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很多问题便一目了然。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喜欢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問题,但学生遇到问题就算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不习惯用画图的方法去分析,这就说明学生没有形成用“画图”解决问题的意识,所以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必要给学生明确指出。
在数学课堂上不仅仅有渗透模型、数形结合的思想,还有数学的对比、类推……学生的学习不应停留在单纯知识的学习上,还应借助具体知识内容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敢于研究问题的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去思考,去实践,思考如何更好地以学定教,如何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让学生幸福地学习、快乐的成长,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加强知识联系,提高学生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应将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核心素养重点来培养学生。例如,我在执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时,板书“+”,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意义和组成,从分数的组成顺势而导,学生自然说出+的算理,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顺应学生的思维,找到知识的生长点,适时放手,从而在交流中建构新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提升。
在研究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后,我用知识树的形式对加法进行整体的梳理。用一个知识树将低年级的自然数加法及中高年级小数、分数加法,乘法分配律梳理成一个整体。用课件分别展示为:4个苹果+3个苹果;4个百+3个百;4个0.01+3个0.01;4个75+3个75;4个+3个。可以清晰地看出相同单位的才能相加减,突出了加法的本质,即加法就是计量单位的累加。这个环节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了问题的本质,从而锻炼了自身的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注重知识的联系,可使学生系统的把握知识点之间的逻辑,便于比较、融会,提高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同时使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各方面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发展。
二、关注学习深度,提高学习质量
教师在设计课时总是想应该设计一个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一节课看起来热热闹闹,然而经常是事与愿违。细想我们是不是只注意了学生的“动手”,却忽视了如何促使他们积极地去“动脑”,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深度思考。
例如,我在执教“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课时,猜想环节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问题不知所措,所以我不停地巡视指导,发现问题积极引导。在验证环节,我引导学生用两种思路去验证,第一种是大家常用的举例法,第二种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商不变的规律”复习入手,通过分子、分母和被除数、除数的对应,得到商不变就是分数中的分数值不变,从而验证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但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同时在对比中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动力和兴趣。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更深的层次。
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想一想,需要教师设计梯度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深度思考,丰富一节课的内涵,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渗透思想方法,奠定学习基础
对学生而言,掌握好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提升思维品质、数学学科的后续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终身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我在执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节课时,设计了一个练习题:+= 。有的学生填3、6、100、99……最后终于有一个学生说出可以填n,顺势我总结出±=,进一步思考这不就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模型吗?一道小小的题目让学生经历了建模的过程,从而渗透数学中的模型思想,这就是设计这道题的意图。
此外,我们还可以用图形直观、简单、清楚地解释此问题。在数学中,“数”是抽象的,“形”是直观的,把抽象的问题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很多问题便一目了然。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喜欢用画图的方法解决問题,但学生遇到问题就算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不习惯用画图的方法去分析,这就说明学生没有形成用“画图”解决问题的意识,所以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必要给学生明确指出。
在数学课堂上不仅仅有渗透模型、数形结合的思想,还有数学的对比、类推……学生的学习不应停留在单纯知识的学习上,还应借助具体知识内容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敢于研究问题的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去思考,去实践,思考如何更好地以学定教,如何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让学生幸福地学习、快乐的成长,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