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思品教学中不该忽视的五种关系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ology_leo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实践中,发现苏教版教材中有五种关系讲述的不是很透彻,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本人觉得如果不把这五种关系对学生讲清楚,一则没有真正体现教材的本身要求;二则学生容易产生误解。如今的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如果在这些问题上搞不清楚,将在很长时间内影响其思想和行为,产生不良后果。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导师”,必须在教学中及时加以明析,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学生。
  一、对自己负责与对他人、社会、国家尽责的辩证关系
  在社会主义价值观里,本人觉得应该强调,但事实上已过分强调了我们要对他人、社会、国家尽责任,作贡献。好像只有这样才是一位好学生,好市民,好公民,才是思想境界高尚的表现。其实,要真正成为一个对他人、社会、国家尽责的公民,首先要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对自己负责,说到底就是对他人、社会、国家负责;对自己不负责就是对他人、社会、国家不负责。一个连对自己都不负责的人又怎谈得上对他人、国家、社会负责任?只有对自己负责,才能有资格和能力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国家更大的责任。如此看来,在对学生进行要做一个对他人、社会、国家负责任的人进行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强调首先学会做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依存关系
  教材第三单元专门讲了依法治国这一基本国策。教材仅仅讲了何为依法治国,其重要性,如何实施依法治国,公民为何并怎样树立法制观念,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课文只在小字部分阐述了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对于课本中的这一安排,本人觉得在教学中应该给予修正。是的,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依法行事是每一个公民基本的素养,是时代的要求。强调依法治国无疑是极其重要的。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只靠法制来治理社会,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社会,仅依靠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具有相当难度,有时甚至是行不通的。依据这样的国情,我们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要求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德治是根本。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归根到底,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初一、二甚至小学阶段学生已学过了许多道德方面的知识,如拾金不昧、宽容、责任、爱集体、爱国家、诚信等,分析此单元时,教师只要给予适当的点拨就行。至于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如何把道德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可要求学生从以下三方面努力:一要学习了解我国上下五千年中有哪些传统美德及其含义。二要阅读历史上那些品德高尚人物的传记,从伟人身上寻找具体可仿效的优秀品德,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素养。三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完善自己。
  三、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统一关系
  权利义务是一对孪生兄弟,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必要前提,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重要基础,两者具有一致性。这种关系决定了实践中不能侧重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常常这样讲述“权利可以放弃,而义务则必须履行”。从理论上讲,这种说法无可厚非,但在实践中是相当有害的。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教师过分强调个人对国家社会和群体的责任及义务,而忽视了个人权利,导致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权利是不重要的,事实上,权利的正确运用,恰恰是有法制观念的关键所在,而且,只有当权利得到尊重,义务更容易得到认同。
  有时,权利的放弃既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也是对社会国家的不负责甚至是犯罪,更不利于政治文明的建设。例如放弃选举权,或者由他人代为行使选举权,这无形中产生不良意识,觉得选举权可有可无,不值得珍惜。而一旦多数人都这样想这样做,选错了人大代表,人民的利益怎能得到维护?再如,面对过期食品,遭遇“萝卜招聘”,未成年人惨遭性侵等,如一味放弃权利,不仅伤害了自己,也纵容了违法犯罪,损害了多方利益。由此可见,权利不能轻易放弃,必须慎重行使。
  四、艰苦奋斗与享受生活的协调关系
  艰苦奋斗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正因发扬了此种美德才使我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现在,我们要完成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到本世纪中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也绝不能离开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永远不会过时。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认为,不再需要三十年前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的艰苦奋斗了,而是应该享受享受了,把过去的损失夺回来。当代的人们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美德,这是一个课堂上不能回避的,而且必须给予讲清的一个问题。面对这,课堂中必须让学生弄明白,现在的艰苦奋斗虽不再是过去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的艰苦朴素,可以适当享受,但应懂得,不盲目消费,不高消费,提倡符合家庭收入、国情的适度消费,不浪费。
  五、择业时注重自身实际与服从国家安排的和谐关系
  择业对于当代青年来说是一个相当现实而又十分严峻的问题。它关系着个人的幸福与社会的安定。不难看到,现在社会,一方面,许多人没工作,另一方面社会上有许多工作没人做,这是奇而不怪的现象。因为人们缺乏正确的职业观,当代年轻人在甜水里长大,严重缺乏吃苦耐劳的人生经历,好高骛远,拈轻怕重。故不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他们缺乏当年老一辈那种放弃个人爱好的职业,隐姓埋名甚至不惜生命,听从国家的安排,来到国家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工作的品质。为国家立下永载史册的不朽功勋。深受世人传颂爱戴。本人觉得,在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灌输老一辈那种择业时不仅要根据自身实际,更要服从国家安排的品质。成为一代对国家社会有用之才。
其他文献
时间:新学期第一天第一节美术课  授课内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名作(欣赏)  课前准备:先分组,按从南到北的顺序依次摆放第一组到第四组的标牌。请四个小组分别选出四位代表到前排就坐。之后,把事先准备好的“鉴宝”两个大字贴在黑板上。  宣布比赛规则:前两排就坐的同学为参赛选手,各组内其他同学为智囊团。本次比赛不设抢答题,在提出问题后给每组参赛者相同的时间进行准备,准备时本组内部的智囊团可以为参赛者提供智
【摘 要】 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对于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和学生面对复杂而深奥的历史知识,如何进行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才帮助教育教学工作效率的进一步实现。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合理的解决也将是一个重点,才能充分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 乡土资源;历史教学;应用策略  新时期的到来带动新课改的实施,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初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