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师素养在新课标中的体现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asg_w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
  新课标提出了这样一个全新的名词——语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发展当然离不开教师在这方面的引导与培养,为了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文化素养,为他们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高中语文教师的素养亟需提高。
  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更高、更广、更全的修养和良好的业务素质与能力。
  
  一、广博的知识与丰厚的文化素养
  
  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历史、哲学、音乐、绘画、美学等,力求做一个学问大家,这样才有可能在新课标、新角色面前站稳脚跟,对新教材的把握才能游刃有余。同时,还要有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未来的独到见解与感悟,对纷纭世界敏锐的态度与立场,更要有属于自己也将影响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使自己沦落为“教材的奴隶”,使学生真正体味到教材文本的魅力所在,体会到大语文的华美乐章。
  
  二、独特鲜明的人格魅力与个性特征
  
  教师征服学生的唯一精神法宝便是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的知识储备、敬业精神、审美情趣、感悟层次、交流能力等都可能成为教师个性人格魅力的展现形式。这种人格魅力和综合素养往往会渗透到教学中,会对学生产生“润物无声”的熏陶和影响。所以,教师的情操志趣、治学态度、言谈举止、文化教养在新的教学时代发展中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同时,语文教师对文本教材要有独特的感悟,对学生针对教材的多元化反映还要有独特的处理方法,要有人文情怀,要从多元化视角去引导,不可简单处置。要把独特的个性印记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呈现个性魅力。
  
  三、灵活的教学掌控能力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掌握自己的课堂,要善于创设和谐宽松的对话氛围和教学情境,引导和激活学生思维,有效地增加思维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学会倾听,交流,表达,质疑,并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四、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转变意味着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时代赋予教师的标准更高了。在教学中,教师应从角色角度去审视处理,要找准自我,超越自我。要学会思考、反省、探索、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语文教学的本质作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只有真正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才不会拘囿于一隅,才会有更加开阔的思维空间。
  教师有了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在智力活动中,才能让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树立看待问题的正确态度,这对学生的心智发展非常重要,因为课堂教育的本质就是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如果语文教师能用健康积极的心态看待语文教学,以乐观、豁达、健康的心理教学环境影响教育学生,将会收到非常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呼唤教师素养的提高,作为教学一线教师,我们也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积淀自己的人文底蕴,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起来,让学生感悟到语文美的境界。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教学多年来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探索到了许多本质规律。在大纲编订修改、教材编写修订、教法规范推广诸方面都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成绩突出,有目共睹。但我们的教学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来自社会的评价使我们无法面对自己。原因究竟何在?    一、语文教学之核心——阅读教学的现状    绝大多数学生反映,“语文没意思”,“不知道学什么”。多少年来的基础性学科竟落得如此下场。语文这门学科的科学性究竟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