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堂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提高政治课的课堂效率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结合教学实践,认真对照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课改理念,笔者对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一、 更新教学理论,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是一个综合而系统的艺术工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应当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终极归宿。“为学生的主动发展”而设计教学,则应当以实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为最高境界。只有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的教学设计,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除了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直面教学的问题(情境)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节设计等内容之外,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即:以学习者为出发点,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设计的支撑点;遵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规律。这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和依据。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很多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还是比较落后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以教师为主体去设计,结果是教师把课堂当成了舞台,自己孤芳独舞,学生茫然旁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课后教师们常说的一句话:“这节课学生配合得不好。”这句话本身就说明,作为教者,教师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会低下。笔者在广西思想政治优质课比赛中,关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教学设计,最大的失败正是教学设计理论的落后。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最终变成了“一言堂”,结果可想而知。而在比赛中一举夺魁的《劳动合同制度》的设计者正是依据最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以学生为主体去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去探索分析、合作学习、亲身体验,结果是教的轻松、学的愉快。两种不同的结果恰恰就是这一“念”之差造成的。
二、 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学,老师导”
“老师讲,学生听”是古代教学的经验总结,长期以来被教育界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而沿用至今。随着教学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已经演变成一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存在不少弊端:第一,学生学习被动化,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第二,教学活动说教化,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第三,教学信息单向化,影响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课程,它需要学习者结合自身和社会实际,自主地去探索、理解、体验才能完成,单纯说教就更无意义了。但是,仍有不少教师对此法恋恋不舍,甚至认为“多讲多得、少讲少得、不讲不得”,结果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莫名其妙;教师讲得面面俱到,学生听得不得其要;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结果适得其反。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师不是要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应摒弃 “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采取“学生学,老师导”的方法。学生的“学”除了“听”以外,还有观察、模仿、解题、实习、实验、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老师的“导”,除了“讲”以外还有示范、演示等身教活动,有宣传、组织、布置、检查、督促、评估等管理活动,而且作为言传的“讲”,已经不限于传统解说,更注重的是提示、点拨、疏导、答疑、评点等。这样一来,学生不再是旁听者,而是学者;老师不是“讲师”、“讲者”而是“导者”、“导师”。这样的角色互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必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 课堂举例要典型、适度
举例是教学中分析、说明问题的一种常见方法。课堂教学少不了举例,思想政治课尤其如此,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学习政治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用一些论据,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同时也可以使教学内容丰富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但举例也要讲究艺术性,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举例要有个“度”的把握。举例引证不在于多而在于能说明问题,因此不能为了举例而举例。如果举例过多、过细,很容易喧宾夺主,掩盖理论知识的学习,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到最后,学生除了一堆例子,学了什么都不知道。例如,在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这一内容中,3个观点笔者总共举了7个例子,自以为很深很透,结果却是适得其反,教学效果与预期相距甚远。而且,因为例子太多,反倒使学生忽视了课本上的知识。同时,举例要典型,要选择最能表现同类事物特征的、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只有具科学性、典型性的例子,才会具备强大的说服力,才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汲取理论知识。
总之,教师应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做到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责编雷靖)
一、 更新教学理论,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是一个综合而系统的艺术工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应当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终极归宿。“为学生的主动发展”而设计教学,则应当以实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为最高境界。只有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的教学设计,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除了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直面教学的问题(情境)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节设计等内容之外,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即:以学习者为出发点,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设计的支撑点;遵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规律。这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和依据。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很多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还是比较落后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以教师为主体去设计,结果是教师把课堂当成了舞台,自己孤芳独舞,学生茫然旁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课后教师们常说的一句话:“这节课学生配合得不好。”这句话本身就说明,作为教者,教师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会低下。笔者在广西思想政治优质课比赛中,关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教学设计,最大的失败正是教学设计理论的落后。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最终变成了“一言堂”,结果可想而知。而在比赛中一举夺魁的《劳动合同制度》的设计者正是依据最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以学生为主体去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去探索分析、合作学习、亲身体验,结果是教的轻松、学的愉快。两种不同的结果恰恰就是这一“念”之差造成的。
二、 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学,老师导”
“老师讲,学生听”是古代教学的经验总结,长期以来被教育界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而沿用至今。随着教学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已经演变成一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存在不少弊端:第一,学生学习被动化,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第二,教学活动说教化,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第三,教学信息单向化,影响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课程,它需要学习者结合自身和社会实际,自主地去探索、理解、体验才能完成,单纯说教就更无意义了。但是,仍有不少教师对此法恋恋不舍,甚至认为“多讲多得、少讲少得、不讲不得”,结果是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莫名其妙;教师讲得面面俱到,学生听得不得其要;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结果适得其反。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师不是要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应摒弃 “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采取“学生学,老师导”的方法。学生的“学”除了“听”以外,还有观察、模仿、解题、实习、实验、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老师的“导”,除了“讲”以外还有示范、演示等身教活动,有宣传、组织、布置、检查、督促、评估等管理活动,而且作为言传的“讲”,已经不限于传统解说,更注重的是提示、点拨、疏导、答疑、评点等。这样一来,学生不再是旁听者,而是学者;老师不是“讲师”、“讲者”而是“导者”、“导师”。这样的角色互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必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 课堂举例要典型、适度
举例是教学中分析、说明问题的一种常见方法。课堂教学少不了举例,思想政治课尤其如此,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学习政治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用一些论据,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同时也可以使教学内容丰富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但举例也要讲究艺术性,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举例要有个“度”的把握。举例引证不在于多而在于能说明问题,因此不能为了举例而举例。如果举例过多、过细,很容易喧宾夺主,掩盖理论知识的学习,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到最后,学生除了一堆例子,学了什么都不知道。例如,在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这一内容中,3个观点笔者总共举了7个例子,自以为很深很透,结果却是适得其反,教学效果与预期相距甚远。而且,因为例子太多,反倒使学生忽视了课本上的知识。同时,举例要典型,要选择最能表现同类事物特征的、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只有具科学性、典型性的例子,才会具备强大的说服力,才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汲取理论知识。
总之,教师应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做到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责编雷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