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的生命里种下一棵树——我的生长性语文课堂教学观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an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即生长”,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论述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揭示了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儿童的最大特陛是“生长中”。多年来,我坚定地践行着我的“生长性”语文课堂教学主张,遵循儿童的生长方式和规律,改善课堂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和因素,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和生长张力,使儿童不断地自我生成与建构,得到符合其个性的、合适的、连续的生长;期望自己不仅能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更能在学生的生命里科r下一棵树,让他们未来的生命历程踏踏实实、蓬蓬勃勃,既扎根沃土,又伸向天穹……
其他文献
高诱所注的《吕氏春秋》突破了单一的训字解词,将注释内容扩展到历史民俗、礼乐制度、农业医药等多方面,为我们研究历史文化和古典文献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Gao Yuzhi’s
电影里的超人、蜘蛛侠,白天都是普通人装扮,看不出有何异常。到了晚上,他们就穿上紧身衣,头戴面具,呼啸着来去自如,到处行侠仗义……其实,这些角色所表现出来的诸多特征,
信息技术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极大地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就像使用黑
昨天,我们班举行了个人剥橘子比赛,我们剥橘子,剥出了快乐,剥出了甜甜的滋味。今天,老师又会带领我们做什么呢?在我们急切的追问中,老师揭开谜底——
故事发生在巴黎的卡地亚高级珠宝作坊。在依次观看过钻石切割、镶嵌等工艺后,一位做了23年的抛光师引起了游客的注意。他每天的工作只有一件事,就是当基座和宝石都已经制作完毕
(配合第十一册第18课《给家乡孩子的信》)《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文是巴金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这封回信中体现了他的一种大爱精神。具体地讲,这种精神表现在三个方面:一、
“林花谢了春红”,写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残红狼藉,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心和破碎的梦。因此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部分……我想,一本书如果是早开的紫
一本《红楼梦》,凝结了两代人的心血;一首《葬花词》,牵动了几多草木之情:一座大观园,孕育了一段美丽永恒的故事;一个弱女子,谱写了一曲凄美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