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用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效果。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16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用药组(I组)和西药组(Ⅱ组)2组,每组108例。I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20mg,顿服;方药用珍珠母30g,生牡蛎20g(先煎),黄芪30g,夏枯草、草决明、钩藤、茯苓皮、山楂、车前子、菊花各15g,头晕加天麻8g,失眠加夜交藤10g,颈项疼痛加葛根10g,每天1剂,重煎,分2次服。Ⅱ组单纯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20mg,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 2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总有效率为94.4%显著高于Ⅱ组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03-01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是冠心病、脑卒中确定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加。笔者对21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独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在本院建档随访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16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用药组(I组)和西药组(Ⅱ组)2组,每组108例。Ⅰ组男72例,女36例,年龄(63.9±6.1)岁,病程3周-28年;高血压I级44例,Ⅱ级42例,Ⅲ级22例。Ⅱ组男70例,女38例,年龄(64.1±5.9)岁,病程2周~26年;高血压I级42例,Ⅱ级46例,Ⅲ级20例。全部病例入选标准均排除以下情况:(I)脑、肾、眼底等脏器严重并发症;(2)心肌梗死病史,明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3)风湿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持续性心房颤动;(4)继发性高血压;(5)其他:肝病、糖尿病、造血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动静脉瘘、痛风,痴呆、中度以上抑郁症。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入选病例停用其他降压药1周。I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20mg顿服;中药用珍珠母30g,生牡蛎20g(先煎),黄芪30g、夏枯草、草决明、钩藤、茯苓皮、山楂、车前子、菊花各15g;头晕加天麻8g,失眠加夜交藤10g,颈项疼痛加葛根10g;每天1剂,重煎,分2次服。Ⅱ组单纯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20mg,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8周。
1.3观察项目: 每2周定期复查1次,记录血压、心率、不良反应及停药原因。疗程结束后再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胸片。
1.4疗效评定:(1)显效:收缩压(SBP)下降>30mmHg (1mmHg=0.133kPa)或降至正常,或舒张压(DBP)下降>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或DBP下降>20mmHg;(2)有效:SBP下降<30mm Hg,DBP下降<10mmHg且已降至正常范围或DBP下降10~19mm Hg;(3)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
1.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i±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心率变化 2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心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病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程长的慢性终身疾病。病因至今未明,目前倾向于认为是在一定的基因遗传基础上,由多种后天因素(特别是年龄因素)的影响,导致调节正常血压机制失代偿的多因素疾病。本病属祖国医学"心悸"、"头痛"、"眩晕"等范畴,认为主要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失节、劳倦虚损、精神紧张、先天禀赋不足等诸因素导致人体脏腑经脉失调、气血逆乱、风火内生、痰瘀交阻而引发本病。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退行性病变,血压调节功能减退,老年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占高血压患者的60%~70%[1]。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波动大,以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主[2],多合并有心、脑、肾功能损害,尤其是常出现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绞痛等,是心、脑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为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临床上多采用2种或2种以上不同降压机制的抗高血压药物小剂量联合应用,或中西医结合应用[3]。硝苯地平控释片属于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其主要通过钙离子内流和细胞内移动而影响平滑肌细胞收缩,使心肌收缩力下降,外周血管扩张,阻力下降,从而使血压下降。在部分病例,可轻度兴奋心脏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有研究表明心率与血压密切相关,心率增快是高血压和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心率每分钟增加10次,将增加20%的全病因死亡病例和14%的心血管死亡病例[4]。中药方剂按辨证施治以调整脏腑功能、平行阴阳为根本。本研究示2组的降压作用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良好的疗效,均未发生收缩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I组综合疗效、良反应发生率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近期疗效较低,西药近期疗效比较高,但远期疗效不稳定而且不良反应不可忽略,用单种药时剂量较大,中西药合用每种药的剂量减少,并可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近期和远期疗效,减轻了不良反应,提高了生活质量。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宁玲.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1):7-9.
[2]李永杰等.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J].长春医学,2006,4(2):1-3.
[3]刘力生.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之我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5):328-330.
[4]马红兵.中西医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55例[J].时珍国医国药,16(10):1047.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03-01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是冠心病、脑卒中确定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加。笔者对21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独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在本院建档随访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16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用药组(I组)和西药组(Ⅱ组)2组,每组108例。Ⅰ组男72例,女36例,年龄(63.9±6.1)岁,病程3周-28年;高血压I级44例,Ⅱ级42例,Ⅲ级22例。Ⅱ组男70例,女38例,年龄(64.1±5.9)岁,病程2周~26年;高血压I级42例,Ⅱ级46例,Ⅲ级20例。全部病例入选标准均排除以下情况:(I)脑、肾、眼底等脏器严重并发症;(2)心肌梗死病史,明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3)风湿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持续性心房颤动;(4)继发性高血压;(5)其他:肝病、糖尿病、造血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动静脉瘘、痛风,痴呆、中度以上抑郁症。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入选病例停用其他降压药1周。I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20mg顿服;中药用珍珠母30g,生牡蛎20g(先煎),黄芪30g、夏枯草、草决明、钩藤、茯苓皮、山楂、车前子、菊花各15g;头晕加天麻8g,失眠加夜交藤10g,颈项疼痛加葛根10g;每天1剂,重煎,分2次服。Ⅱ组单纯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20mg,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8周。
1.3观察项目: 每2周定期复查1次,记录血压、心率、不良反应及停药原因。疗程结束后再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胸片。
1.4疗效评定:(1)显效:收缩压(SBP)下降>30mmHg (1mmHg=0.133kPa)或降至正常,或舒张压(DBP)下降>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或DBP下降>20mmHg;(2)有效:SBP下降<30mm Hg,DBP下降<10mmHg且已降至正常范围或DBP下降10~19mm Hg;(3)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
1.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i±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心率变化 2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心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病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程长的慢性终身疾病。病因至今未明,目前倾向于认为是在一定的基因遗传基础上,由多种后天因素(特别是年龄因素)的影响,导致调节正常血压机制失代偿的多因素疾病。本病属祖国医学"心悸"、"头痛"、"眩晕"等范畴,认为主要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失节、劳倦虚损、精神紧张、先天禀赋不足等诸因素导致人体脏腑经脉失调、气血逆乱、风火内生、痰瘀交阻而引发本病。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退行性病变,血压调节功能减退,老年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占高血压患者的60%~70%[1]。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波动大,以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主[2],多合并有心、脑、肾功能损害,尤其是常出现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绞痛等,是心、脑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为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临床上多采用2种或2种以上不同降压机制的抗高血压药物小剂量联合应用,或中西医结合应用[3]。硝苯地平控释片属于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其主要通过钙离子内流和细胞内移动而影响平滑肌细胞收缩,使心肌收缩力下降,外周血管扩张,阻力下降,从而使血压下降。在部分病例,可轻度兴奋心脏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有研究表明心率与血压密切相关,心率增快是高血压和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心率每分钟增加10次,将增加20%的全病因死亡病例和14%的心血管死亡病例[4]。中药方剂按辨证施治以调整脏腑功能、平行阴阳为根本。本研究示2组的降压作用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良好的疗效,均未发生收缩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I组综合疗效、良反应发生率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近期疗效较低,西药近期疗效比较高,但远期疗效不稳定而且不良反应不可忽略,用单种药时剂量较大,中西药合用每种药的剂量减少,并可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近期和远期疗效,减轻了不良反应,提高了生活质量。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宁玲.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1):7-9.
[2]李永杰等.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J].长春医学,2006,4(2):1-3.
[3]刘力生.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之我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5):328-330.
[4]马红兵.中西医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55例[J].时珍国医国药,16(10):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