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鉴赏是每年高考中必不可少的一类文学体裁,大多数诗歌或多或少会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所谓“诗言志,景传情”,因此,鉴赏一首诗歌时,分析它的景物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考试中也频频出现情景关系的考题。总的说来,情与景的关系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描写之景与作者的情相一致,即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是正衬关系;一种是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是反衬关系,而考试过程中出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乐景衬哀情”。分析这一类手法时,可以先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掌握特定意象所构成的画面特点,再从题目、作者及写作背景入手,确定诗歌所传达的情感,最后根据学生已学的知识以及考试中出现的题型,大致归纳“乐景衬哀情”的几种类型。
关键词:诗歌鉴赏;乐景衬哀情;景物;情感
每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都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题目,但同时也是学生们失分较多的题目。究其原因,大多是学生读不懂诗歌,毕竟古诗离我们年代久远,对于诗人的遭遇、思想状况我们知之甚少,加上学生本身所处环境的单纯,社会阅历尚浅等诸多因素,所以,鉴赏歌时只能凭借作者在诗歌中所描绘的物象来大致还原诗人当时的思想情感状况,基于此,分析一首诗歌的景物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而“乐景衬哀情”是情景关系考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在他的《姜斋诗话》中也写到:以乐景衬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同时,掌握了其中一种情景关系,触类旁通,学生就可大致掌握另外一种。因而从“乐景衬哀情”进行诗歌鉴赏指导,我认为是具有典型性和有效性。
那么,在读一首诗歌时怎样迅速准确的判断这种手法呢?这就需要我们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准确概括画面特点,再从诗歌的题目,作者及背景入手,解读诗歌的情感,最后分類归纳总结。
一、从特定意象入手,准确概括画面特点,明确写了什么样的景。
以乐景写哀情,它的内涵非常简单,就是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要准确判断这一手法,首先就得准确判断景物特点。一般来说, 景物融入了作者的风格及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情感,所以找准景物特点并概括画面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很多同学即使找到了诗歌中的意象,但却不能准确概括画面,或者概括出了画面却不能明白作者的情感,因为作者生活的时代较古远,生存状态与文化积淀和我们差别很大,因此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读懂情感,还得从景物入手,一般来说,在诗歌中,特定的景物寄托了特定的情感。
比如柳是留的谐音,所以写柳的诗句大多和离愁别绪相关;再比如云,因其来去自由,所以常用它来喻游子、漂泊、自由,又因乌云可遮挡太阳,所以也可以喻小人。还有就是,明月一般代表着思念,丁香代表着愁绪,,。。。。。,,,,所以,先要引导学生进行意象的积累,提供一些考试常见意象的资料给学生,要求他们记住这些意象的特定内涵,为更好的读懂诗歌服务。再者,就是抓住诗歌中典型的意象,分析意象所构成的画面特点。
如: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句,写到了早晨下了雨之后空气的清新,连柳树都是翠绿清新的,至此,诗歌所描绘的显然是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再如杜甫的《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诗歌中的意象及特点很明显,江水碧绿,山色青青,鲜花怒放,它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色彩绚丽的春景图。还有韩琮的《骆谷晚望》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秦川如画渭如丝”,一句写辽阔的秦川风景如画,浩浩荡荡的渭水如绵长的细丝,明显在写锦绣山水美丽壮阔的画面。
二、从题目、作者、背景及关键字句入手,明确抒了什么样的情。
有些诗歌,题目所表达的情感就非常明显,如《送元二使安西》,题目就明确告诉我们这是一首送别之诗,再结合诗句,很明显的就读出诗歌表达的是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有些诗歌,如上面的〈〈绝句〉〉,可以从关键字句读出情感,“何日是归年”明显是在抒发想回家的情感,再结合作者杜甫的生平,杜甫所生活的时代,家国破败,他的大半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所以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不仅是想回家的情感,而是更深沉的想归却不得归的无奈和伤感之情。还有的诗歌,只能从写作背景来了解情感,在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中,大多数较为生僻的诗歌,都会给相应的注释。如上面提到的韩琮的《骆谷晚望》,初读诗歌,从断肠二字,我们不难读出是哀伤的情感,但具体因为什么哀伤,如果没有注释,很多同学根据“去国还家一望时”可能会理解为远离家国或者家国沦丧的哀伤,但结合注释背景(韩琮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 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无闻。)我们就明白次诗是作者的官场失意之作。
三、结合已学诗歌,综合以上分析,大致归纳“乐景衬哀情”的几种类型。
以上述为例,我们不难看出,在诗歌鉴赏中,“乐景衬哀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以乐景衬离别之情,以乐景衬思乡之情,以乐景衬官场失意之情。同学们以后在遇到“乐景衬哀情”得到手法时,不妨从这几种情况中去寻找,看属于其中的哪一种。
古人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乐景衬哀情,让景情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准确的理解这一手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感受诗歌传达给我们的哀伤别绪,让我们在精炼的文字语言中探寻诗人的心路历程。
参考文献
[1]张建福:古诗中以乐景写哀情创作方法初探[J]山西:名作欣赏,2011
[2]王昌铭:乐景写哀与哀景写乐——谈古诗中的反衬手法【J】河南:中学生阅读.高考版,2014(7)
关键词:诗歌鉴赏;乐景衬哀情;景物;情感
每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都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题目,但同时也是学生们失分较多的题目。究其原因,大多是学生读不懂诗歌,毕竟古诗离我们年代久远,对于诗人的遭遇、思想状况我们知之甚少,加上学生本身所处环境的单纯,社会阅历尚浅等诸多因素,所以,鉴赏歌时只能凭借作者在诗歌中所描绘的物象来大致还原诗人当时的思想情感状况,基于此,分析一首诗歌的景物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而“乐景衬哀情”是情景关系考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在他的《姜斋诗话》中也写到:以乐景衬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同时,掌握了其中一种情景关系,触类旁通,学生就可大致掌握另外一种。因而从“乐景衬哀情”进行诗歌鉴赏指导,我认为是具有典型性和有效性。
那么,在读一首诗歌时怎样迅速准确的判断这种手法呢?这就需要我们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准确概括画面特点,再从诗歌的题目,作者及背景入手,解读诗歌的情感,最后分類归纳总结。
一、从特定意象入手,准确概括画面特点,明确写了什么样的景。
以乐景写哀情,它的内涵非常简单,就是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要准确判断这一手法,首先就得准确判断景物特点。一般来说, 景物融入了作者的风格及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情感,所以找准景物特点并概括画面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很多同学即使找到了诗歌中的意象,但却不能准确概括画面,或者概括出了画面却不能明白作者的情感,因为作者生活的时代较古远,生存状态与文化积淀和我们差别很大,因此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读懂情感,还得从景物入手,一般来说,在诗歌中,特定的景物寄托了特定的情感。
比如柳是留的谐音,所以写柳的诗句大多和离愁别绪相关;再比如云,因其来去自由,所以常用它来喻游子、漂泊、自由,又因乌云可遮挡太阳,所以也可以喻小人。还有就是,明月一般代表着思念,丁香代表着愁绪,,。。。。。,,,,所以,先要引导学生进行意象的积累,提供一些考试常见意象的资料给学生,要求他们记住这些意象的特定内涵,为更好的读懂诗歌服务。再者,就是抓住诗歌中典型的意象,分析意象所构成的画面特点。
如: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句,写到了早晨下了雨之后空气的清新,连柳树都是翠绿清新的,至此,诗歌所描绘的显然是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再如杜甫的《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诗歌中的意象及特点很明显,江水碧绿,山色青青,鲜花怒放,它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色彩绚丽的春景图。还有韩琮的《骆谷晚望》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秦川如画渭如丝”,一句写辽阔的秦川风景如画,浩浩荡荡的渭水如绵长的细丝,明显在写锦绣山水美丽壮阔的画面。
二、从题目、作者、背景及关键字句入手,明确抒了什么样的情。
有些诗歌,题目所表达的情感就非常明显,如《送元二使安西》,题目就明确告诉我们这是一首送别之诗,再结合诗句,很明显的就读出诗歌表达的是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有些诗歌,如上面的〈〈绝句〉〉,可以从关键字句读出情感,“何日是归年”明显是在抒发想回家的情感,再结合作者杜甫的生平,杜甫所生活的时代,家国破败,他的大半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所以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不仅是想回家的情感,而是更深沉的想归却不得归的无奈和伤感之情。还有的诗歌,只能从写作背景来了解情感,在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中,大多数较为生僻的诗歌,都会给相应的注释。如上面提到的韩琮的《骆谷晚望》,初读诗歌,从断肠二字,我们不难读出是哀伤的情感,但具体因为什么哀伤,如果没有注释,很多同学根据“去国还家一望时”可能会理解为远离家国或者家国沦丧的哀伤,但结合注释背景(韩琮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 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无闻。)我们就明白次诗是作者的官场失意之作。
三、结合已学诗歌,综合以上分析,大致归纳“乐景衬哀情”的几种类型。
以上述为例,我们不难看出,在诗歌鉴赏中,“乐景衬哀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以乐景衬离别之情,以乐景衬思乡之情,以乐景衬官场失意之情。同学们以后在遇到“乐景衬哀情”得到手法时,不妨从这几种情况中去寻找,看属于其中的哪一种。
古人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乐景衬哀情,让景情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准确的理解这一手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感受诗歌传达给我们的哀伤别绪,让我们在精炼的文字语言中探寻诗人的心路历程。
参考文献
[1]张建福:古诗中以乐景写哀情创作方法初探[J]山西:名作欣赏,2011
[2]王昌铭:乐景写哀与哀景写乐——谈古诗中的反衬手法【J】河南:中学生阅读.高考版,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