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能力的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IN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研究背景
  以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为典型代表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统治着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它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在理科各科国家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国家标准促进探究式学习实施的问题,得到了普遍的重视。科学探究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提出,而且被列入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然而,探究式学习在我国毕竟尚处于探索阶段,它所需要的教育环境条件,特别对教师观念转变、理解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由此引发一系列困惑、疑虑、担忧也都是很正常的。当前,急需的工作就是要对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梳理,对一些牵涉教学实施的重大问题进行思考、作出回答,以保证课程改革的实效。
  二.现状剖析
  谈到中国数学现状,数学家吴文俊坦言,“我们独创的东西不够。开创一个领域,让全世界的人跟着你,这类东西不够。”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和升学考试的压力下,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如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索。这一切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探索精神萎缩,极大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发展规模与速度已经摆在次要地位,最关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从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彻底扭转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上来。
  三.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能力的策略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策略一: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
  教学要改革、要创新,首先要转变改革者自身的思想,教师必须从以前的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势中跳出来,用“一切从培养能力出发,一切以提高素质出发”的新角度去审视教材、备课、上课、作业、考试这些教学中的基本元素。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怀特和李比特根据教学中师生关系不同性质,把师生关系分为三类: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师生交流中,其情感最好,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敢于阐述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民主、平等教学作风,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问题,以完全平等姿态与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寻求答案,真正实现课堂中的教学相长,培养学生自主、自强、自控、自信的心理素质。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需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出题来巩固练习的教学环节,安排学生,师生之间“互问互检”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出题目,互相检查对新知识理解,互相针对课本主要内容改编或创编一些新题目,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
  策略二: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自主参与学习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策略三: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心向
  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良好的新课导入能够引起学生注意,促使学生尽快全身心的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本节学习目的,建立起知识间联系,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因此,要努力提高导入新课艺术性和科学性。导入要明确重点、难点,展示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重、难点以及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明确目标,主动参与,也使学生产生“越是难学越能学好”的好胜心,强化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总之,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要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促成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形成自主参与的心向。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出现的脱节问题,会直接影响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会影响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显然,如何解决脱节问题是中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为此,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有关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探究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会对
【摘要】研究性课堂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既要注意研究性学习的共同特点,又要服从和服务于课堂教学;既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又有助于指导学生开展自我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研究性学习英语课堂教学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提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反思及相关的构建策略:一、问卷调查: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二、教育透视:小学生心理成因分析;三、足迹探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之法。  【关键词】班主任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一、问卷调查: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老师,吴宇帆偷偷把戴恩泽的鞋子扔到草坪上了。”  “老师,钟洁又说谎,明明没做作业还说做好了。”  “老师,胡海涛故意拿书用力敲
摘要:数学,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一直以来在学生中兴趣参差不齐,大多学生兴趣不浓。但是,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利用数学上的思维方式不仅可以帮我们更好的观察,分析社会现实,而且还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因此,人人都要获得必需的数学。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以下是我在长期教学中的一点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数学 兴趣 方法    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心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朱熹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说,晓之以“理”,使学生“愿”学,从而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应然”;动之以“情”,使学生“爱”学,从而感悟到学习是一种“诚然”;授之以“渔”,使学生“会”学,从而
活到老学到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尤其是学生。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科目的增多,学生的任务变得繁重,学习也变得乏味,所以,趣味教学的作用也更为突出。尤其对于物理学,抽象的概念、严密的逻辑使广大学子望而却步。让枯燥乏味的物理课变得生动有趣,让望而却步的学子期待物理,对于初中物理来说,往往比物理知识的学习本身更为重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选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作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的内容也就越充实,学生只有对生活产生了意思情感,才会引起作文的动机。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实践中,我对构建好小学“生活作文”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摘要】初中物理是学生刚接触不久的科目,因此,这时候的学生抱着的是一种新鲜的心情来学习这一门学科的。初中物理老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性来进行教学,帮助他们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便于以后的教学。笔者以初中物理的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为例,简单论述了自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研究,以供大家讨论。  【关键词】初中物理 牛顿第一定律 研究    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教学策略时,我们发现,确实可以
摘要: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学生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学习需要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点拨的“点”是指给学生某种启发性指示,“拨”是指为学生拨开学习上的迷雾。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遇到一些疑问,产生一些误解,思维被阻塞等现象是很正常的,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指点,使他们思维通畅、拨云见雾、豁然开朗。点拨的关键是要找准学生的真实情况,把握好时机,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适量点拨,就像雪中送炭,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学生有所悟,教师来“点明”  新知识比较单一或属于后继型的一些教学内容,学生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