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为政

来源 :艺术当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wei5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的国际当代艺术领域中,网络艺术(internet art)、后网络艺术(Post internet art)、交互艺术(interactive art)方兴未艾,动态艺术(Kinetic art)和后动态艺术(Neo kinetic art)也有不断的回溯趋势,在建筑艺术领域的环境艺术(environmental art)和生态艺术(ecological art)以及跨领域的声音艺术(Sound art)、生物艺术(Bio art)也被持续的积极讨论。与此同时,女性主义艺术和抽象艺术(abstract art)研究的缓慢回潮也值得关注。人们熟知的特定场域艺术(site-specilic art)、行为表演类、视觉类、介入类,以及互为交叉白勺跨学科艺术也不断兴起,当下的国际当代艺术已形成了丰富的学术生态和多元细分的创作与研究方向,无论是其纷繁复杂的呈现形态,层出不穷的被“标题化”之类型,还是多元且新兴的媒介化趋势,都是令人惊叹的!
  作为对这样的現状的观察与回应,本次“我自为政”第一回(Work My Own Way)展览,由成语“各自为政”发展出自己的主题,并期待参展艺术家的作品,既能了解国际当代艺术的大趋势和全局性。又能有局部的、独特的身份面貌和艺术修辞。参展的艺术家来自国内不同的机构和组合,他们或是沉淀已久的老将,或还只是初出茅庐的新人,创作方法、模式与类型各异,价值观也迥然不同。策展方在遴选艺术家时,并未预设类型化和价值判断,但对这些艺术家的活跃度,以及他们对时间、艺术的敏感性,对性别、权力诉求的有效表达、对他们独特的创作模式的深切关注。
  对于这个展览主题,参展艺术家有各自独特的理解。艺术家张玥表示:作为活在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应该警惕自己的创作习惯,警惕自己已知的知识,跟其他艺术家少见面,不沟通,对于信息庞杂的世界,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宗宁则认为,艺术常常被误认为是难以理解的,与现实生活无关的,事实上恰恰相反,好的艺术作品是凝结了艺术家个人的知识、经验、思考和精神的,是艺术家的生活,或者就是艺术家本人。他对“我自为政”的理解是:我们是一群无论生存环境、市场供求都保持着自己对艺术的独立思考的人,展示我们的度过的或预见的美好或不美好的时光。许卓尔则认为,自我是种“安慰剂”,是心理病理性药物、是生物意义上的中性物质,同样是主管意识对观者进行的暗示。在所谓自我的空间里诱导着别人改变自己的意识空间,那些看似是真正存在的,充满隐喻的信息。我试图去营造一个绝对安全的空间,但里面隐藏了大量的不安,资深艺术家金锋表示:做到“我自为政”并非易事,这是需要勇气的,一如康德所说的启蒙一样: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我觉得这就是“我自为政”的逻辑起点,至于这个“政”是开放给社会,还是涵泳于内心,这仅是个人的选择问题了。包晓伟表示:“我自为政”即为控制。在已有的条件下控制人、物、事件、资本……总的来说就是权力在“我”。相反的,此次作为艺术家参与的李振华则将这种“自治”理解为关于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是自由度和自我限制。
  对于这些“各自为政”的表述,本次展览的主办方则表示,欢迎艺术家在法律允许的范畴内,运用他们所喜欢的、熟悉与不熟悉的形式、媒介去表达他们各自的工作,以回应展览的主题,在此次展览上,艺术家个体的多元性是前置的,但策展方与艺术家的对话与合作无疑是整体精彩的。
其他文献
扁平的号角口之间经由细长的管道彼此相通,组成了一系列号角彤状的雕塑作品《假想形状》。作品的创作灵感源自近代科学提出的虫洞(wormhole)概念,即宇宙中可能存在着连接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阿丽莎-柯维德借用号角形状的孔洞与管状的串联,在朝上的号角放置花岗岩,朝下的号角放置等重的石粉,暗喻相同物质通过虫洞得出等质量却不同样态的时空旅行结果。柯维德以特有独创的艺术语言,通过拼贴日常生活中的物件,拆解現
期刊
不知为何,“瞬息间”这个词让我习惯地联想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南京中央商场塔楼上锈蚀的大钟—一当时几乎每座城市的广场、车站或标志性建筑上都安装了这样的报时钟;由于年久失修,它们的指针无一例外均处于静止状态。这是有关停滞、溃散的现实的一个绝妙的隐喻,钟摆停止的那一秒变成了时代的刻度,仿佛瞬间被凝固,过去和未来耽留在无限和严肃的延宕中。而当指针被再次拨动,钟摆重新恢复其匀速运动,我们似乎就遭遇了一个有
期刊
今日中国越发重视文化建设,社会发展、产业升级也与创新思维紧密相连,然而像深圳设计互联(DesignSociety)这样雄心勃勃的项目仍是鲜见。作为央企招商蛇口与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A)战略合作的国际项目,设计互联筹备长达七年之久,其定位于“弧太地区最具规模的设计聚合力平台”,不仅旨在打造一个探索设计和创造的综合性文化机构,更立志成为促进设计行业变革、转变设计观念的助推器。  设计互
期刊
前序 从民国现代主义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地下抽象”  作为中国现代主义的发源地,上海是中国唯一在20世纪没有中断现代主义的城市。从任伯年、吴昌硕的海派以及土山湾画馆之后,上海孕育了之后影响中国20世纪艺术的两条线索,一是语言的现代主义,另一是写实主义的政治现代性。  前者包括刘海粟的印象派城市风景、林风眠的水墨表现主义、吴大羽的意象派抽象、庞薰粱与决澜社的立体主义以及关良的京戏人物画。后者即从写
期刊
2007年启动的上海浦汀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已历时十年,该计划由黄专策划,OCAT和上海浦江华侨城主办,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支持。2017年11月11日,新的一轮十年公共艺术计划启动。该计划在前期已奠定的学术传统中持续生长,继续不断推动中国公其艺术的学术发展和实践创新。新计划将以“生长力”为方法,包含“公共时间艺术创作计划”“公其艺术家系列个案研究”“生长力跨领域学术合作研究”“生长力学术出版
期刊
巅峰,一个让人无比敬仰,却又让人燃起无尽征服欲望的词汇。每一天,都会有无数的巅峰被超越,又有无数的巅峰被创造!在数码相机领域,从500万像素、800万像素、1000万像素,到索尼Cyber-shot DSC-W300创造的的1360万像素,人们用数字一遍又一遍地冲破曾经的像素神话;从320×240像素VGA分辨率、840×680像素QVGA分辨率,到今天松下LUMIX DMC-FX520GK带来的
期刊
“旅法华人艺术家”早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汇。每年,全世界有不计其数的艺术家来到法国,来到巴黎,为了各种原因,他们其巾包括很多当今活跃存艺术金字塔顶端的艺术家,也有正存艺术旅途上不停探索的年轻艺术家,还有更多名不见经传的艺术信徒,留学生,艺术从业者。巴黎可以看作是一个艺术家旅途的必经之地。  在中国人眼中,法国毫无疑问是西方艺术的圣地,是全世界的艺术之都。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浪漫主义、印象派、现代主义
期刊
近日在巴黎的王鹏杰个展上,带来了他2015年至2016年创作的绘画作品,共计三十六件,皆关于绘画中的“神话”主题。或直接篡改神话原型,或将一些历史传说改装成新的“神话”。“神话”对于艺术家来说,一方面,更像是一个借口和由头,通过看似与现实生活内容不相关的故事架构,作者可以尽可能地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对一些非常规形象和叙事技巧的使用也更加自由。另一方面,“神话”这一范畴如同一种“规则”也将绘画表达限定
期刊
2017年”月11日至12月10日,由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主办的“行进中的双重景观——倪卫华、范石三双个展”为我们带来关于摄影真实和永恒的探讨。  虽然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以摄影和影像呈现,但仅仅将这两位艺术家定位在单纯的摄影里,显然是不够的。在今天大众传媒时代,摄影已经变成我们无所不在的存在方式,或者说,摄影建构起一种日常生活景观,我们通过拍和被拍,除了让日常显形,更重要的是,它成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
期刊
“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自1986年至今已三十周年,是上海美术界最重要的品牌展览之一,有一种说法称其为“中国最早的双年展”。“海平线”展秉承时代性、学术性、探索性的原则,支持关注中青年艺术家的成长和发展,展览已经推出了四百余位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艺术家已成为了今天上海乃至全国美术界的中坚力量。2014年第十五届“海平线”特别展已对“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做了一次回顾性的总结。本届“海平线”展,策展的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