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下,我国电视专题节目发展日新月异,其经历了报道阶段、颂扬阶段、觉醒阶段以及纪实阶段四个重要阶段。作为电视专题节目一个重要功能,教育引导功能对于提升观众文化教育水平,增强各方面素质能力具有显著的作用,特别是以教育类为主的电视专题节目。本文在介绍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的基础上,就其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着重提出了改善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教育引导作用的措施。
关键词: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教育引导作用
一、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概述
对于电视专题节目而言,其主要指的是以文化教育、科学、艺术、人物、事件等为表现中心的电视节目。在国内,电视专题节目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其经历了报道阶段、颂扬阶段、觉醒阶段以及纪实阶段四个重要阶段,并且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电视专题节目对题材的选择与报道深入程度要求更高,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例如综合形式、评论式、纯报道式以及访问式等。
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属于电视专题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其以传播教育信息为主,内容广泛和丰富,凡是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题材都可以是它的表现对象,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科技等各个方面;形式也是丰富多样,如纪录片、系列专题、讲座、访谈、竞赛。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逐步从单向传播模式转变为互动传播模式,教育类电视节目的效能和形式也将得到更大的提高和丰富。可见,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在发挥电视专题节目教育引导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二、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发展现状
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在国内产生较早,随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相关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电视台开办的教育类节目有了较好的发展,在社会上受到广泛的重视和欢迎,有的甚至比综艺节目的收视率还高,如央视10套的《百家讲坛》引发了国学的热潮。不过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教育类节目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影响教育类节目生产部门较为弱势,投入大,相对产出却较少,经济效益差。节目制作部门缺乏市场意识,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对教育类节目的衍生产品开发得不够,传播渠道也不够多元化。
第二,人们在经历了紧张的工作和学习后,收视需求落在教育类节目上的不多,而且有些教育类节目形式过于呆板,把观众当作受教育者,以“传教者”的角色去传播信息,教导味浓重,节目乏味、无趣。
第三,教育过程应该是双向的,但目前的教育类节目缺乏互动性,仅仅是“我播你看”,没有及时的反馈,即使有所反馈,也存在滞后性,影响观众的收视热情。
总之,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尽管随着时代进步,其发展速度和规模日新月异,但仍存在着诸多困难与问题,应引起相关研究人员的足够重视。
三、提升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教育引导作用的措施
针对前期分析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发展现状问题,为提升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教育引导作用,可通过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具体有:
(1)引入市场机制,一方面通过市场手段逐步促进教育类节目的繁荣。教育题材的广泛性并不等于教育类节目定位的宽泛性。栏目化并不是教育类节目的最佳形式,教育类节目应以系列化节目为主,节目生产专题化、项目化,通过论证选题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經费预算、观众定位、收视预期、节目回报等之后,再投入制作,确保节目在市场上的生存能力。教育类节目如果定位过于宽泛,会失去固定的受众群,越专业的教育类节目越能吸引目标受众和广告客户的眼光;另一方面开发市场,节目专题化可以吸引相对固定的受众群,而拥有固定受众群的教育类节目对应着潜在的消费群体。教育类节目在提高节目质量和收视率的同时,做屏幕外的延伸,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比如制作配套的图书、杂志、产品直销等,形成策划、制作、宣传、销售、服务等一系列配套的流程。
(2)注重服务性,由“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的理念转变是教育类节目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做得比较出色,充分考虑到了观众的收视需求。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职来职往》为大学生开设了一堂免费的就业指导课。它通过求职者和面试者之间的观点碰撞,以择业观和就业观的话题辩论为基本形式,反映职场真实面目,还原职场法则,旨在引发人们对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深入思考。节目不说教,不夸大,解开了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上班族就业的各种困扰,得到观众的关注和认可。
(3)融入娱乐元素,过度强化教育功能的教育类电视节目反而让受众对其敬而远之,节目在发挥教化功能的同时,也应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可以在教育类节目中加入娱乐元素,综合利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让单纯的说教演变为一种更为轻松愉悦的方式去传播知识。
(4)增强互动性,数字电视的普及为教育类电视节目实现良好的互动提供了技术支持。以数字电视为载体,利用交互性极强的数字电视技术进行节目的设计和制作,为受众提供互动电视节目服务,改变了教育类电视节目原有的单向传播方式。主要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点播、电子节目单、网络电视等方式实现。
(5)强化品牌意识,品牌节目的文化蕴涵要一脉相承,注重个性化、差异化定位,不断创新求变。一些知名的教育类电视节目已经有了品牌建设理念,比如央视的《百家讲坛》,其学术大众化、讲座故事化、雅俗共享的节目理念,赋予它浓郁的文化品质和人文精神,唤起观众对文化的认同与参与,使得观众养成了自然的收视习惯,也将“百家讲坛”这个品牌“烙”在了观众的心里。
四、结语
总而言之,转变传统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策划、制定模式,提高观众关注度,充分发挥出其教育引导功能。
参考文献:
[1] 季建华,电视教育专题节目创作漫谈[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1年第13期:55-57
[2] 张冠文,电视教育功能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第1期:50-52
[3] 赵文丽,教育电视节目定位之我见[J].新闻采编,2004年,第2期:31-33
关键词: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教育引导作用
一、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概述
对于电视专题节目而言,其主要指的是以文化教育、科学、艺术、人物、事件等为表现中心的电视节目。在国内,电视专题节目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其经历了报道阶段、颂扬阶段、觉醒阶段以及纪实阶段四个重要阶段,并且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电视专题节目对题材的选择与报道深入程度要求更高,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例如综合形式、评论式、纯报道式以及访问式等。
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属于电视专题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其以传播教育信息为主,内容广泛和丰富,凡是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题材都可以是它的表现对象,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科技等各个方面;形式也是丰富多样,如纪录片、系列专题、讲座、访谈、竞赛。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逐步从单向传播模式转变为互动传播模式,教育类电视节目的效能和形式也将得到更大的提高和丰富。可见,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在发挥电视专题节目教育引导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二、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发展现状
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在国内产生较早,随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相关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电视台开办的教育类节目有了较好的发展,在社会上受到广泛的重视和欢迎,有的甚至比综艺节目的收视率还高,如央视10套的《百家讲坛》引发了国学的热潮。不过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教育类节目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影响教育类节目生产部门较为弱势,投入大,相对产出却较少,经济效益差。节目制作部门缺乏市场意识,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对教育类节目的衍生产品开发得不够,传播渠道也不够多元化。
第二,人们在经历了紧张的工作和学习后,收视需求落在教育类节目上的不多,而且有些教育类节目形式过于呆板,把观众当作受教育者,以“传教者”的角色去传播信息,教导味浓重,节目乏味、无趣。
第三,教育过程应该是双向的,但目前的教育类节目缺乏互动性,仅仅是“我播你看”,没有及时的反馈,即使有所反馈,也存在滞后性,影响观众的收视热情。
总之,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尽管随着时代进步,其发展速度和规模日新月异,但仍存在着诸多困难与问题,应引起相关研究人员的足够重视。
三、提升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教育引导作用的措施
针对前期分析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发展现状问题,为提升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教育引导作用,可通过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具体有:
(1)引入市场机制,一方面通过市场手段逐步促进教育类节目的繁荣。教育题材的广泛性并不等于教育类节目定位的宽泛性。栏目化并不是教育类节目的最佳形式,教育类节目应以系列化节目为主,节目生产专题化、项目化,通过论证选题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經费预算、观众定位、收视预期、节目回报等之后,再投入制作,确保节目在市场上的生存能力。教育类节目如果定位过于宽泛,会失去固定的受众群,越专业的教育类节目越能吸引目标受众和广告客户的眼光;另一方面开发市场,节目专题化可以吸引相对固定的受众群,而拥有固定受众群的教育类节目对应着潜在的消费群体。教育类节目在提高节目质量和收视率的同时,做屏幕外的延伸,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比如制作配套的图书、杂志、产品直销等,形成策划、制作、宣传、销售、服务等一系列配套的流程。
(2)注重服务性,由“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的理念转变是教育类节目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做得比较出色,充分考虑到了观众的收视需求。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职来职往》为大学生开设了一堂免费的就业指导课。它通过求职者和面试者之间的观点碰撞,以择业观和就业观的话题辩论为基本形式,反映职场真实面目,还原职场法则,旨在引发人们对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深入思考。节目不说教,不夸大,解开了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上班族就业的各种困扰,得到观众的关注和认可。
(3)融入娱乐元素,过度强化教育功能的教育类电视节目反而让受众对其敬而远之,节目在发挥教化功能的同时,也应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可以在教育类节目中加入娱乐元素,综合利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让单纯的说教演变为一种更为轻松愉悦的方式去传播知识。
(4)增强互动性,数字电视的普及为教育类电视节目实现良好的互动提供了技术支持。以数字电视为载体,利用交互性极强的数字电视技术进行节目的设计和制作,为受众提供互动电视节目服务,改变了教育类电视节目原有的单向传播方式。主要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点播、电子节目单、网络电视等方式实现。
(5)强化品牌意识,品牌节目的文化蕴涵要一脉相承,注重个性化、差异化定位,不断创新求变。一些知名的教育类电视节目已经有了品牌建设理念,比如央视的《百家讲坛》,其学术大众化、讲座故事化、雅俗共享的节目理念,赋予它浓郁的文化品质和人文精神,唤起观众对文化的认同与参与,使得观众养成了自然的收视习惯,也将“百家讲坛”这个品牌“烙”在了观众的心里。
四、结语
总而言之,转变传统教育类电视专题节目策划、制定模式,提高观众关注度,充分发挥出其教育引导功能。
参考文献:
[1] 季建华,电视教育专题节目创作漫谈[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1年第13期:55-57
[2] 张冠文,电视教育功能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第1期:50-52
[3] 赵文丽,教育电视节目定位之我见[J].新闻采编,2004年,第2期: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