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操墓的考古发现,被文化媒体看作是最具轰动效应的爆炸性新闻,成为2009年文化界年终风暴。而随后关于曹操墓穴真伪的争议,又掀起了一场文化的喧嚣。
这可能是曹操的命运,有关他的传说,从《三国志》演变到《三国演义》,不知变形几何,现在被放大的,是他的墓地。曹操生前是乱世枭雄,文武双全,一代豪杰;死后又被无数文学作品妖魔化,成为一代奸雄。曹操墓的真伪,自然也引起很多人的兴趣。
关于“曹操墓”的真伪之辩,不仅在考古界,甚至在社会上,都引起很大的关注。自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消息公布至今,包括古文字学家、文学史和收藏的专家,还有媒体、评论者、读者网友等等,都参与到曹操墓穴真伪的争议和激辩之中,甚至还有网友自称是曹操的后裔,愿意“认亲”。另外,忧虑者看到的是曹操墓穴发掘地从此失去了往日的安静,欢喜者看到的是曹操墓穴的开发带来的是难以估量的商业利益……
还是先说一下墓文化吧。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与古代中国的帝王权贵们,对墓葬最情有独钟。古埃及的金字塔,就是一座座国王及王后们的陵墓。有史家说,古埃及文明为什么会灭亡,就是因为大造陵墓。对帝王们来说,陵墓就是将来再生的诺亚方舟,但对平民百姓来说,它却百无一用。中国人对陵墓的文化兴致与古埃及比,仅居其次,也可能正因为此,中华文明才延续了下来,毕竟像汉武帝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位之时也仅仅是将每年国家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建陵,而不是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
成者为帝王,败者为匪寇。为帝王者留下的文化遗产,是陵墓;为匪寇者最大的文化爱好,是盗墓。帝王们最大的身后事业,与盗贼们眼前的利益,通过墓地联系在了一起。这其实是帝王们在世时就想到的事情。想到了归想到了,但还是禁不住那份诱惑,或是手下人的固执,于是陵墓还是要造,陪葬品还是要制作,因为它是一项国家文化工程。手下人如果不做文化工程,对帝王的敬意与自己的利益,都无从谈起。
古人的陵墓,从来都是用来祭祀或凭吊的,而当代人对先人的墓地,想到的永远是发现、挖掘、装修、收门票与买门票参观。你到首都北京,看看一日五游,多是在古墓里转悠,似乎那里最能沾上帝王之气。其实,能沾上帝王之气获得利益的,是卖门票的单位部门。
话说到这里,意思也就明朗了,无论帝王还是盗墓贼,兴奋点都与墓地有关;无论卖票的还是旅游的,兴奋点也在墓地里。这可能是我们文化的某种宿命。尽管,目前关于曹操墓真伪尚没有一个完全令人信服的历史事实判断,但急欲开发曹操墓的商业欲望,却是压抑不住的强烈,不知有多少人正在以商业的眼光、消费的眼光投向这个尚未辨明真伪的曹操墓。
这几年,不少地方为了争夺历史名人的故里和墓地,已经打得不可开交。从炎帝、尧帝故里之争到老子、孙子故里之争,再到诸葛亮、曹雪芹的故里之争,争议双方,均有当地专家学者展示其研究成果。
实际上,这种争夺和研究,与学术基本不沾边,这背后只是旅游资源的争夺。套句流行语“哥争的不是真理,而是钞票”。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就会带来大把的经济收入,提高GDP。更有甚者,甚至不惜造假。这种争夺本身很可能把历史搞得更混淆。这样的研究,必然会伤害科学研究的公信力。
再说“曹操墓”所在的安阳。曹操墓真伪争议还没定论,安阳当地已开始大作旅游文章。安阳市市长表示,要将曹操高陵建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学者裴钰在博客里精确计算,曹氏墓开放参观之后,每年至少能给安阳带来4.2亿元的经济收入。还有消息说,曹操墓周围2.5公里方圆都已经划出来要作为保护区……所以,曹氏墓发掘出来的,不是零星的文物,而是一座富金矿!就冲着这巨大的经济利益,谁证伪了曹氏墓地,就是对当地经济的严重伤害。
令人可怜的,可能只有一代枭雄曹操了。先是说书人将他从《三国志》里拉到了民间故事里,再有罗贯中将其写入《三国演义》,充当一个反面角色,然后就有艺人们将他贴上白脸,变成奸臣贼子。如果真的按史实来,可能民间没多少人对曹操感兴趣,毕竟能欣赏他诗句的人并不多,所以拿他与文化正宗的刘皇叔比,与智慧的象征诸葛亮比,与铁血忠贞的关公比,他就成为一个对立的形象,艺术与观赏价值也因此产生了。《三国志》里的曹操与历史事实的曹操本来就有一段距离,而小说与戏曲中的曹操,又与《三国志》里的曹操有一段距离。作为历史人物的曹操住到了小说与艺术作品中,获得了永恒的文学艺术生命力,但这是曹操自己想要的吗?当然也不是历史本身想要的。
史书说曹操是个节俭人,淡于墓葬,这个我们相信,因为从他的诗篇《观沧海》中可以见得他对世道的洞察与生命的悲悯情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载入文学史的名篇,充满对天地大美之赞叹,也对人生短暂无限感喟,加之自己并没有称帝,所以不太可能将墓地做得奢华隆重,从这个角度看,现在发掘出来的墓地,倒是符合简朴的风格。但依据简朴风格或其中有一些随葬品,就完全可以肯定这是真正的曹操墓么?现在发掘出来的墓地,处平原之上河流之畔,1700多年来的河流泛滥已累积了几重黄土?曹氏即使没有传说中的“七十二疑冢”,会不会有几处疑冢?因为兵荒马乱之时,加之宿敌太多,简葬与疑冢之说,不是空穴来风。有无可能当时人就造假墓地,以诱惑仇敌或盗墓者?
历史本身就可能造伪,现实生活中更有防不胜防的造伪者,那么,我们对曹氏墓的真实性还是慎重表态较好,在没有被学界公认并被更详实的史料证实之前,我们只能说,河南安阳发现了一处疑似曹操墓。毕竟,疑似曹操墓的发现,也是一项有意义的历史发现,它意味着我们向真相迈进了一步,它是不是最有价值的一步,只有留待时间确认。
对此,一些文化时评人说:这样的做法未免有点急功近利,这种急功近利又会使外界联想到曹操墓本身的宣布是不是也太早?此墓是否是曹操墓并不是考古的终极目标。历史考古是科学,考古最大的意义不是猎取历史上的逸闻趣事,也不是为了带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而是让我们从历史中总结人类发展的经验教训,启发我们完善自身文明程度的智慧。从一个社会的发展角度看,对于历史考古发现,我们除了满足好奇心、科学研究、发展经济之外,还有另外的价值坐标。
人生就是从摇篮到墓地的过程,可惜我们的文化与新闻对墓地太过重视,无以复加的重视。听说,我们国家生产的摇篮(童车)在国外出了质量问题,然而,又有几多媒体与公众关注国内摇篮的质量呢?一个关注摇篮远胜过关注墓地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这可能是曹操的命运,有关他的传说,从《三国志》演变到《三国演义》,不知变形几何,现在被放大的,是他的墓地。曹操生前是乱世枭雄,文武双全,一代豪杰;死后又被无数文学作品妖魔化,成为一代奸雄。曹操墓的真伪,自然也引起很多人的兴趣。
关于“曹操墓”的真伪之辩,不仅在考古界,甚至在社会上,都引起很大的关注。自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消息公布至今,包括古文字学家、文学史和收藏的专家,还有媒体、评论者、读者网友等等,都参与到曹操墓穴真伪的争议和激辩之中,甚至还有网友自称是曹操的后裔,愿意“认亲”。另外,忧虑者看到的是曹操墓穴发掘地从此失去了往日的安静,欢喜者看到的是曹操墓穴的开发带来的是难以估量的商业利益……
还是先说一下墓文化吧。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与古代中国的帝王权贵们,对墓葬最情有独钟。古埃及的金字塔,就是一座座国王及王后们的陵墓。有史家说,古埃及文明为什么会灭亡,就是因为大造陵墓。对帝王们来说,陵墓就是将来再生的诺亚方舟,但对平民百姓来说,它却百无一用。中国人对陵墓的文化兴致与古埃及比,仅居其次,也可能正因为此,中华文明才延续了下来,毕竟像汉武帝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位之时也仅仅是将每年国家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建陵,而不是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
成者为帝王,败者为匪寇。为帝王者留下的文化遗产,是陵墓;为匪寇者最大的文化爱好,是盗墓。帝王们最大的身后事业,与盗贼们眼前的利益,通过墓地联系在了一起。这其实是帝王们在世时就想到的事情。想到了归想到了,但还是禁不住那份诱惑,或是手下人的固执,于是陵墓还是要造,陪葬品还是要制作,因为它是一项国家文化工程。手下人如果不做文化工程,对帝王的敬意与自己的利益,都无从谈起。
古人的陵墓,从来都是用来祭祀或凭吊的,而当代人对先人的墓地,想到的永远是发现、挖掘、装修、收门票与买门票参观。你到首都北京,看看一日五游,多是在古墓里转悠,似乎那里最能沾上帝王之气。其实,能沾上帝王之气获得利益的,是卖门票的单位部门。
话说到这里,意思也就明朗了,无论帝王还是盗墓贼,兴奋点都与墓地有关;无论卖票的还是旅游的,兴奋点也在墓地里。这可能是我们文化的某种宿命。尽管,目前关于曹操墓真伪尚没有一个完全令人信服的历史事实判断,但急欲开发曹操墓的商业欲望,却是压抑不住的强烈,不知有多少人正在以商业的眼光、消费的眼光投向这个尚未辨明真伪的曹操墓。
这几年,不少地方为了争夺历史名人的故里和墓地,已经打得不可开交。从炎帝、尧帝故里之争到老子、孙子故里之争,再到诸葛亮、曹雪芹的故里之争,争议双方,均有当地专家学者展示其研究成果。
实际上,这种争夺和研究,与学术基本不沾边,这背后只是旅游资源的争夺。套句流行语“哥争的不是真理,而是钞票”。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就会带来大把的经济收入,提高GDP。更有甚者,甚至不惜造假。这种争夺本身很可能把历史搞得更混淆。这样的研究,必然会伤害科学研究的公信力。
再说“曹操墓”所在的安阳。曹操墓真伪争议还没定论,安阳当地已开始大作旅游文章。安阳市市长表示,要将曹操高陵建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学者裴钰在博客里精确计算,曹氏墓开放参观之后,每年至少能给安阳带来4.2亿元的经济收入。还有消息说,曹操墓周围2.5公里方圆都已经划出来要作为保护区……所以,曹氏墓发掘出来的,不是零星的文物,而是一座富金矿!就冲着这巨大的经济利益,谁证伪了曹氏墓地,就是对当地经济的严重伤害。
令人可怜的,可能只有一代枭雄曹操了。先是说书人将他从《三国志》里拉到了民间故事里,再有罗贯中将其写入《三国演义》,充当一个反面角色,然后就有艺人们将他贴上白脸,变成奸臣贼子。如果真的按史实来,可能民间没多少人对曹操感兴趣,毕竟能欣赏他诗句的人并不多,所以拿他与文化正宗的刘皇叔比,与智慧的象征诸葛亮比,与铁血忠贞的关公比,他就成为一个对立的形象,艺术与观赏价值也因此产生了。《三国志》里的曹操与历史事实的曹操本来就有一段距离,而小说与戏曲中的曹操,又与《三国志》里的曹操有一段距离。作为历史人物的曹操住到了小说与艺术作品中,获得了永恒的文学艺术生命力,但这是曹操自己想要的吗?当然也不是历史本身想要的。
史书说曹操是个节俭人,淡于墓葬,这个我们相信,因为从他的诗篇《观沧海》中可以见得他对世道的洞察与生命的悲悯情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载入文学史的名篇,充满对天地大美之赞叹,也对人生短暂无限感喟,加之自己并没有称帝,所以不太可能将墓地做得奢华隆重,从这个角度看,现在发掘出来的墓地,倒是符合简朴的风格。但依据简朴风格或其中有一些随葬品,就完全可以肯定这是真正的曹操墓么?现在发掘出来的墓地,处平原之上河流之畔,1700多年来的河流泛滥已累积了几重黄土?曹氏即使没有传说中的“七十二疑冢”,会不会有几处疑冢?因为兵荒马乱之时,加之宿敌太多,简葬与疑冢之说,不是空穴来风。有无可能当时人就造假墓地,以诱惑仇敌或盗墓者?
历史本身就可能造伪,现实生活中更有防不胜防的造伪者,那么,我们对曹氏墓的真实性还是慎重表态较好,在没有被学界公认并被更详实的史料证实之前,我们只能说,河南安阳发现了一处疑似曹操墓。毕竟,疑似曹操墓的发现,也是一项有意义的历史发现,它意味着我们向真相迈进了一步,它是不是最有价值的一步,只有留待时间确认。
对此,一些文化时评人说:这样的做法未免有点急功近利,这种急功近利又会使外界联想到曹操墓本身的宣布是不是也太早?此墓是否是曹操墓并不是考古的终极目标。历史考古是科学,考古最大的意义不是猎取历史上的逸闻趣事,也不是为了带动地方旅游经济发展,而是让我们从历史中总结人类发展的经验教训,启发我们完善自身文明程度的智慧。从一个社会的发展角度看,对于历史考古发现,我们除了满足好奇心、科学研究、发展经济之外,还有另外的价值坐标。
人生就是从摇篮到墓地的过程,可惜我们的文化与新闻对墓地太过重视,无以复加的重视。听说,我们国家生产的摇篮(童车)在国外出了质量问题,然而,又有几多媒体与公众关注国内摇篮的质量呢?一个关注摇篮远胜过关注墓地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