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速160 km轨道交通线路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动力学特性研究

来源 :铁道勘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2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分新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时速已达160 km,特殊减振地段采用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为深入研究浮置板轨道的动力学特性,建立列车-轨道-隧道-土体一体化振动分析模型,分析各种行车速度及隔振器刚度条件下车辆通过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时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及减振特性,并计算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舒适度等相关指标。计算结果表明:(1)列车运行速度为160 km/h时,采用较大隔振器刚度(7.5 kN/mm及8.0 kN/mm)可满足浮置板位移限值要求;(2)浮置板轨道结构振动控制效果为20 dB,隔振器刚度越小,减振效果越好
其他文献
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部分关键施工段落因地质情况变化,开挖面不能按期贯通,严重影响全线铺轨工期。为缓解工期压力,通过制定专项测量方案,将已贯通段落分段测设隧道内CPⅡ平面控制网;在隧道未全部贯通的情况下,先施工隧道洞内无砟轨道,以节约施工时间。针对分段施测洞内CPⅡ平面控制网观测条件差、各分段之间的衔接误差难以调整以及可能引起隧道净空侵界等难点,从分段施测隧道洞内CPⅡ平面控制网的施工风险、施测基本条件,总结提高分段施测隧道洞内CPⅡ平面控制网精度的关键技术措施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为解决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测与评估成果表达不直观,缺乏标准化及信息化不足等问题,结合建筑信息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各自的特点,从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测与评估的需求出发,通过图纸翻模、倾斜摄影建模、三维地质建模及三维激光扫描建模等手段,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三维实景模型。进而探讨临近工程规划期、施工期的运营隧道结构安全评估与监测,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内违规作业巡检等内容。最后以地面、地下的三维实景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