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人们外语水平极大提高,英语写作能力成为专业学生能否超越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试金石。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学习阶段的终结环节,其质量和存在的问题反映了现今英语专业教育的状态。本文认为修改培养方案,更新教学观念和培养方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 英语专业教育 毕业论文 培养方案
英语学习和教育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样面对巨大的困境和挑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产生的需求使得英语成为热门专业,社会崇尚英语学习,英语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各高校竞相开设英语专业。新世纪十多年来,全社会英语水平大幅度提高,英语学习延伸至小学甚至幼儿园,国人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融入国际社会中,到国外留学,将企业开设到国外,这些成就或变化的取得,有英语教育相当大的功劳。正因为如此,社会对英语的需求和要求发生了改变,部分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难以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即便找到了工作,社会美誉度也不可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同日而语,英语专业进入最难就业的高校学科名单。同时,社会开始认为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太多,甚至认为英语学习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近两三年里有些省份开始削减英语在高考中所占比重。且不说这种种指责和做法是否公平正确,更不用说让英语教育承担我国教育体制带来的其不能承受之重能否解决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出现确实说明当今英语学习和教育的形势已经发生根本变化,英语教育界必须重新审视自身,思考并采取行动,以便增强自身的生命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英语专业教育是英语学习体统的核心和金字塔。专业学生学习英语花的时间最多,所接受的训练最系统,其教育对象的英语水平代表了英语教育的最高水准,而且为其他层次的英语教育提供了教育者,其毕业生培养质量高低不仅表明其自身英语水平,还影响其教育对象的学习质量和社会认可。因此,在已经变化了的社会形势下,英语专业教育同样,甚至更有必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以适应时代发展。英语专业本科论文写作是大学四年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通常采用学术论文的形式,包括选题、撰写和答辩等主要环节,综合体现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成果,其质量是评价本科阶段教育水平的重要依据,能够反映该阶段英语教育的状态,也是教育部本科教育质量评估的一个观测点。实际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也是英语专业硕士和博士论文状况的缩影,有些存在的问题是共性的。为便于论述,笔者将专门讨论英语专业的本科论文所涉及的问题,并就其解决方式粗浅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无论是专业指导委员会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写作这个教学环节。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确定“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并且规定毕业论文要“文字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独立见解”。评分时除了要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教育部办公厅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明确指出:“毕业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可以看出,无论是专业教育指导机构还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把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定位为检测本科阶段学生学习和教育机构教育水平的终结环节。事实上,绝大部分高校都很重视毕业论文(设计)这个环节的管理和质量,根据教育部要求,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对论文写作的操作环节、质量控制和评价规范做出详尽的规定,使整个教学环节科学客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①。笔者所在高校依据教育部《通知》要求和教育指导规律,制定了详细的选题、开题、下达任务书、中期检查、论文提交、同行评审、评价标准和答辩等流程和质量控制规范,应该说有效地监控了耗时费力的论文指导过程,保证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尽管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实施机构高度重视,但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及其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学生在第四学年需要面对参加专业八级考试、准备考研及实习和找工作等实际问题,精力有限,难以投入足够的时间保障论文质量,教师则因为学生种种现实困难乐于顺水推舟放松要求,学校制定的规范和要求被束之高阁,在最后关头送学生一程。这些影响了本科最后阶段的教学管理,既不利于检测学生以前学习的成果,又不利于这个环节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写作为语言的输出技能,在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中培养起来最为耗时费力,却能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学习者运用该语言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与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前所未有的密切的形势下,相当一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口语和翻译水平与专业学生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出众。因此,英语专业学生突出的写作能力是区别英语专业与非专业学生英语学术水平的分界线,是检验英语专业教育质量的试金石,也是专业教学和学生的立身之本。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培养方案的最后一个系统的提高英语写作技能、学习文档处理的综合性、创造性实践教学环节,弥补先前教学的不足。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和政府部门或者教育机构从事语言文字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中英文基础、深厚的文档编辑功底和较强的交际能力,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非常重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的管理和教学质量。在当前英语教育状况与二三十年前相比已然大相径庭的情况下,专业指导委员会、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学单位管理层都应该狠抓落实,注重过程管理,把质量控制落到实处,唯其如此,学生才会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以往毕业论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才可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和写作的质量,教学教育才可能取得实效。
二
如果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再以《大纲》的精神来检视学生的毕业论文,就会发现其中存在许多不能不重视的问题。概括起来,这些问题主要可以分为语言问题、知识结构问题和创新问题。与后两种问题相比,论文中的语言问题最容易使人关注到,语言问题比较浅表,在笔者看来,认真重视及多加操练即可改进,但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最多,本文不再赘述。知识结构和创新意识深藏于语言问题背后,虽不易觉察,但难逃英语教育专家的法眼,黄源深、王守仁、戴炜栋、庄智象等大家都早已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②。黄源深教授作为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小组的成员,在各高校教学质量检查时发现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尽如人意,表现为思辨能力不足,甚至缺席,老教授深切地感觉到问题的严重,连续发表几篇文章,挖掘问题根源,并提出英语专业课程必须改革,为此忧心不已。王守仁教授、戴炜栋教授和庄智象教授则分别从教材编写思想、英语教育大事和60年英语教育发展回顾探讨了英语作为专业学科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不约而同地关注到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弱、批判创新思维差、知识结构失衡、逻辑和理论功底薄弱等只有在毕业论文中才能体现出来的深层次问题。 学生论文的这些问题固然不容忽视,但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亦不能漠视,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部分程度上是教师不正确的思想和态度的结果。本科阶段学生花大量时间训练语言技能,有些教师认为本科生不应涉足理论,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学生已经成人,具有完全的逻辑思维和辨识能力,虽然理论思辨能力有限,但是可以在学习和摸索中得到提高与改善,再者,本科学生接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或哲学理论,并不是要他们去做理论研究,而是了解其基本内容,一方面可以加深和拓展对社会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研究对象。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可能在学习和生活中观察思考各种现象,否则只能是缘木求鱼。另外,指导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有限,不仅不能给予正确的指导,反而对学生本来已经结构平衡、中心突出的论文强加意见,不必要地增加不相干或使其逻辑混乱、结构失衡的部分。
除此之外,本科阶段的作文教学质量不高。在本科阶段的培养过程中,依据现有《大纲》,大部分高校英语专业开设了一个学期的写作课程及在四年级上学期开设论文写作。这样的课程开设量本身并不大,能用到真正有效的作文训练上的时间更要打折扣。大多数老师不愿意上作文课,因为真正要使其有效,工作量必然相当大。很多教师的作文课只要求两周写一次作文,每次批改三分之一,或者让学生诵读范文,所以学生写作训练强度并不大。论文写作课程则主要介绍学术论文规范,缺乏实际写作训练和研究流程实践。有些论文写作课程期末考核时只要求学生写作论文摘要、参考书目、文献综述等辅助部分,对论文主体不作要求,达不到练习的目的。可以看出,有些学校写作课程这样实施的结果就是在整个本科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完整地写过一篇学术论文,毕业论文写作成了学生第一次学术论文写作也是最后一次写作,其水平和论文质量可以想见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三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当前形势下英语教育质量的提高。虽然这些问题表现为学生语言和思辨创新能力不足,但究其原因,其根源在于高校管理层和学生一味追求实在、实用。在功利思想的影响下,大学教育刮起浮躁之风,力图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实惠,只有学技术、谋职业才是本分。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直接导致外语学科“工具化”,文学文化等思想内涵课程边缘化。更糟糕的是,原本就以“无用”为特征的文学,被赶入“有用”的窄道,使之成为用词、句式等语言学习的范本,而其中审美的、精神的、人文的内涵被忽略③。程爱民等人十多年前做的《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反映了很多现实层面的问题④。调查报告发现,“工具论”主宰着高校的英语教学,英语专业被普遍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学语言,视“听、说、读、写、译”为学科正宗,把学科降格到职业培训层次。诚然,外语专业有其双重特性,即“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目前已成全国“第一大学科”的英语专业,各高校对其定位不同,多数高校仍根据八九十年代的形势将它当做应用型专业,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要手段,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只有少数高校将它定位为人文专业,以人文内涵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错误的学科定位已经跟不上新的形势,其所指导的教育成果必然得不到社会的赞誉,只能给教学错误的导向。
要解决上述问题,扭转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学生批判创新能力差等缺陷,只有从源头抓起,即修改《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根据已经发生改变的形势,修正2001年定位的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回到其专门化教育的轨道上,即回到英语作为学科的位置上,不再停留在语言训练层面上。语言是交流传播的工具,但语言更是思维的载体,无法与思想分离,总是包含文化内涵,承载着言说它的人的思想、历史与传统。因此,需要改变《英语教学大纲》将宝贵的课时为培养自身完全做不到的复合型人才而分割为技能训练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专门知识课程三大块的做法,压缩语言技能训练课时,只保留必要的正音和听力技能训练,将其他训练都归到专业知识课程中,将本来并不难学好的综合专业课程压缩,少量开设外贸函电等具体特别需要的实用性课程,只要把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课程学好,能力提高,即使毕业生从事的职业领域与英语相距遥远,只要在工作中用上英语,也能迅速地适应好,把该领域中的专门英语学好,把工作做好。
在修改《教学大纲》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文学文化和语言理论课程的设置和安排,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过去,综合英语和高级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重头课,这两门课在大部分院校占去96个和64个学时,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对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及理论思考能力的培养贡献甚微,耗时大收效低。本来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概括、分析和比较等思维能力的文学课总共才98学时,再加上一些不被重视的选修课,可以说,在培养语言技能的思想指导下,文学完全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再加上行政部门和上课教师实际偷工减料,学生受到的训练更是大打折扣。
英语专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出既有思辨能力,又能运用外语流利表达思想的人才。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社会外语水平极大提高的情况下,英语专业的观念和学生培养方式都应该更新修正。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是学习阶段的终结环节,其质量和反映的问题揭示了现今英语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时候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注释:
①参见姚虹.学术论文写作与英语专业教学——对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调查.语文学刊(高教·外文版),2008(2):131-34;许伍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考试周刊,2009(31)(下):125-26;颜静兰,倪巍.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规范操作思考.外国语言文学,2005(4):259-6.
②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外语界,2010(1):11-16;王守仁.加强本科英语专业“学科”的建设.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2):42-43;戴炜栋,张雪梅.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外语界,2007(4):2-11;庄智象.我国外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外语界,2010(1):2-10.
③虞建华.从外语专业文学教学看高等教育的“用”与“知”.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4):205-209.
④程爱民,等.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外语研究,2002(1):14-18.
本文为南京林业大学2014高等教育研究课题“毕业论文对林业院校英语专业本科培养质量的评价效度和体系研究”(2014C31)研究成果。
关键词: 英语专业教育 毕业论文 培养方案
英语学习和教育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样面对巨大的困境和挑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产生的需求使得英语成为热门专业,社会崇尚英语学习,英语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各高校竞相开设英语专业。新世纪十多年来,全社会英语水平大幅度提高,英语学习延伸至小学甚至幼儿园,国人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融入国际社会中,到国外留学,将企业开设到国外,这些成就或变化的取得,有英语教育相当大的功劳。正因为如此,社会对英语的需求和要求发生了改变,部分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难以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即便找到了工作,社会美誉度也不可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同日而语,英语专业进入最难就业的高校学科名单。同时,社会开始认为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太多,甚至认为英语学习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近两三年里有些省份开始削减英语在高考中所占比重。且不说这种种指责和做法是否公平正确,更不用说让英语教育承担我国教育体制带来的其不能承受之重能否解决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出现确实说明当今英语学习和教育的形势已经发生根本变化,英语教育界必须重新审视自身,思考并采取行动,以便增强自身的生命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英语专业教育是英语学习体统的核心和金字塔。专业学生学习英语花的时间最多,所接受的训练最系统,其教育对象的英语水平代表了英语教育的最高水准,而且为其他层次的英语教育提供了教育者,其毕业生培养质量高低不仅表明其自身英语水平,还影响其教育对象的学习质量和社会认可。因此,在已经变化了的社会形势下,英语专业教育同样,甚至更有必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以适应时代发展。英语专业本科论文写作是大学四年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通常采用学术论文的形式,包括选题、撰写和答辩等主要环节,综合体现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成果,其质量是评价本科阶段教育水平的重要依据,能够反映该阶段英语教育的状态,也是教育部本科教育质量评估的一个观测点。实际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也是英语专业硕士和博士论文状况的缩影,有些存在的问题是共性的。为便于论述,笔者将专门讨论英语专业的本科论文所涉及的问题,并就其解决方式粗浅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无论是专业指导委员会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写作这个教学环节。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确定“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并且规定毕业论文要“文字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独立见解”。评分时除了要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教育部办公厅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明确指出:“毕业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可以看出,无论是专业教育指导机构还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把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定位为检测本科阶段学生学习和教育机构教育水平的终结环节。事实上,绝大部分高校都很重视毕业论文(设计)这个环节的管理和质量,根据教育部要求,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对论文写作的操作环节、质量控制和评价规范做出详尽的规定,使整个教学环节科学客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①。笔者所在高校依据教育部《通知》要求和教育指导规律,制定了详细的选题、开题、下达任务书、中期检查、论文提交、同行评审、评价标准和答辩等流程和质量控制规范,应该说有效地监控了耗时费力的论文指导过程,保证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尽管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实施机构高度重视,但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及其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学生在第四学年需要面对参加专业八级考试、准备考研及实习和找工作等实际问题,精力有限,难以投入足够的时间保障论文质量,教师则因为学生种种现实困难乐于顺水推舟放松要求,学校制定的规范和要求被束之高阁,在最后关头送学生一程。这些影响了本科最后阶段的教学管理,既不利于检测学生以前学习的成果,又不利于这个环节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写作为语言的输出技能,在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中培养起来最为耗时费力,却能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学习者运用该语言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与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前所未有的密切的形势下,相当一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口语和翻译水平与专业学生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出众。因此,英语专业学生突出的写作能力是区别英语专业与非专业学生英语学术水平的分界线,是检验英语专业教育质量的试金石,也是专业教学和学生的立身之本。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培养方案的最后一个系统的提高英语写作技能、学习文档处理的综合性、创造性实践教学环节,弥补先前教学的不足。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和政府部门或者教育机构从事语言文字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中英文基础、深厚的文档编辑功底和较强的交际能力,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非常重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的管理和教学质量。在当前英语教育状况与二三十年前相比已然大相径庭的情况下,专业指导委员会、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学单位管理层都应该狠抓落实,注重过程管理,把质量控制落到实处,唯其如此,学生才会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以往毕业论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才可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和写作的质量,教学教育才可能取得实效。
二
如果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再以《大纲》的精神来检视学生的毕业论文,就会发现其中存在许多不能不重视的问题。概括起来,这些问题主要可以分为语言问题、知识结构问题和创新问题。与后两种问题相比,论文中的语言问题最容易使人关注到,语言问题比较浅表,在笔者看来,认真重视及多加操练即可改进,但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最多,本文不再赘述。知识结构和创新意识深藏于语言问题背后,虽不易觉察,但难逃英语教育专家的法眼,黄源深、王守仁、戴炜栋、庄智象等大家都早已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②。黄源深教授作为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小组的成员,在各高校教学质量检查时发现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尽如人意,表现为思辨能力不足,甚至缺席,老教授深切地感觉到问题的严重,连续发表几篇文章,挖掘问题根源,并提出英语专业课程必须改革,为此忧心不已。王守仁教授、戴炜栋教授和庄智象教授则分别从教材编写思想、英语教育大事和60年英语教育发展回顾探讨了英语作为专业学科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不约而同地关注到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弱、批判创新思维差、知识结构失衡、逻辑和理论功底薄弱等只有在毕业论文中才能体现出来的深层次问题。 学生论文的这些问题固然不容忽视,但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亦不能漠视,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部分程度上是教师不正确的思想和态度的结果。本科阶段学生花大量时间训练语言技能,有些教师认为本科生不应涉足理论,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学生已经成人,具有完全的逻辑思维和辨识能力,虽然理论思辨能力有限,但是可以在学习和摸索中得到提高与改善,再者,本科学生接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或哲学理论,并不是要他们去做理论研究,而是了解其基本内容,一方面可以加深和拓展对社会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研究对象。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可能在学习和生活中观察思考各种现象,否则只能是缘木求鱼。另外,指导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有限,不仅不能给予正确的指导,反而对学生本来已经结构平衡、中心突出的论文强加意见,不必要地增加不相干或使其逻辑混乱、结构失衡的部分。
除此之外,本科阶段的作文教学质量不高。在本科阶段的培养过程中,依据现有《大纲》,大部分高校英语专业开设了一个学期的写作课程及在四年级上学期开设论文写作。这样的课程开设量本身并不大,能用到真正有效的作文训练上的时间更要打折扣。大多数老师不愿意上作文课,因为真正要使其有效,工作量必然相当大。很多教师的作文课只要求两周写一次作文,每次批改三分之一,或者让学生诵读范文,所以学生写作训练强度并不大。论文写作课程则主要介绍学术论文规范,缺乏实际写作训练和研究流程实践。有些论文写作课程期末考核时只要求学生写作论文摘要、参考书目、文献综述等辅助部分,对论文主体不作要求,达不到练习的目的。可以看出,有些学校写作课程这样实施的结果就是在整个本科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完整地写过一篇学术论文,毕业论文写作成了学生第一次学术论文写作也是最后一次写作,其水平和论文质量可以想见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三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当前形势下英语教育质量的提高。虽然这些问题表现为学生语言和思辨创新能力不足,但究其原因,其根源在于高校管理层和学生一味追求实在、实用。在功利思想的影响下,大学教育刮起浮躁之风,力图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实惠,只有学技术、谋职业才是本分。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直接导致外语学科“工具化”,文学文化等思想内涵课程边缘化。更糟糕的是,原本就以“无用”为特征的文学,被赶入“有用”的窄道,使之成为用词、句式等语言学习的范本,而其中审美的、精神的、人文的内涵被忽略③。程爱民等人十多年前做的《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反映了很多现实层面的问题④。调查报告发现,“工具论”主宰着高校的英语教学,英语专业被普遍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学语言,视“听、说、读、写、译”为学科正宗,把学科降格到职业培训层次。诚然,外语专业有其双重特性,即“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目前已成全国“第一大学科”的英语专业,各高校对其定位不同,多数高校仍根据八九十年代的形势将它当做应用型专业,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要手段,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只有少数高校将它定位为人文专业,以人文内涵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错误的学科定位已经跟不上新的形势,其所指导的教育成果必然得不到社会的赞誉,只能给教学错误的导向。
要解决上述问题,扭转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学生批判创新能力差等缺陷,只有从源头抓起,即修改《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根据已经发生改变的形势,修正2001年定位的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回到其专门化教育的轨道上,即回到英语作为学科的位置上,不再停留在语言训练层面上。语言是交流传播的工具,但语言更是思维的载体,无法与思想分离,总是包含文化内涵,承载着言说它的人的思想、历史与传统。因此,需要改变《英语教学大纲》将宝贵的课时为培养自身完全做不到的复合型人才而分割为技能训练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专门知识课程三大块的做法,压缩语言技能训练课时,只保留必要的正音和听力技能训练,将其他训练都归到专业知识课程中,将本来并不难学好的综合专业课程压缩,少量开设外贸函电等具体特别需要的实用性课程,只要把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课程学好,能力提高,即使毕业生从事的职业领域与英语相距遥远,只要在工作中用上英语,也能迅速地适应好,把该领域中的专门英语学好,把工作做好。
在修改《教学大纲》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文学文化和语言理论课程的设置和安排,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过去,综合英语和高级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重头课,这两门课在大部分院校占去96个和64个学时,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对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及理论思考能力的培养贡献甚微,耗时大收效低。本来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概括、分析和比较等思维能力的文学课总共才98学时,再加上一些不被重视的选修课,可以说,在培养语言技能的思想指导下,文学完全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再加上行政部门和上课教师实际偷工减料,学生受到的训练更是大打折扣。
英语专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出既有思辨能力,又能运用外语流利表达思想的人才。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社会外语水平极大提高的情况下,英语专业的观念和学生培养方式都应该更新修正。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是学习阶段的终结环节,其质量和反映的问题揭示了现今英语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时候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注释:
①参见姚虹.学术论文写作与英语专业教学——对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调查.语文学刊(高教·外文版),2008(2):131-34;许伍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考试周刊,2009(31)(下):125-26;颜静兰,倪巍.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规范操作思考.外国语言文学,2005(4):259-6.
②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外语界,2010(1):11-16;王守仁.加强本科英语专业“学科”的建设.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2):42-43;戴炜栋,张雪梅.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外语界,2007(4):2-11;庄智象.我国外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外语界,2010(1):2-10.
③虞建华.从外语专业文学教学看高等教育的“用”与“知”.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4):205-209.
④程爱民,等.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外语研究,2002(1):14-18.
本文为南京林业大学2014高等教育研究课题“毕业论文对林业院校英语专业本科培养质量的评价效度和体系研究”(2014C3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