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

来源 :江南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a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痛苦中保留,并且瘦下去
  在理发推子上停顿婴儿的哭泣
  因为恐惧奉承过天真
  机械帮助过人类手臂形成并破坏原始的景象
  在森林中发明啄木鸟
  在石壁上发芽夏娃的舌苔
  因为钢琴里有海浪
  锯末仰泳过大理石地面
  野鸭下潜的扑通声让窗外的工地死寂了三秒钟
  吵闹的日常收留过我的贫困
  每个小丑的帽子上都有一位跛脚的国王。
  (选自本刊2019年第三期“江南风”栏目)
  张桃洲品读:
  这首詩有一个看似寻常的标题——“不断”,在标题之下却集结着一些不同寻常的诗句。“不断”,会令人想到那些具有连续性的事物:昼夜、河流、绵延的时间、轮回的生命……它呈现的是某种存在的状态,昭示了世界的周而复始。但诗中的每一行都是对“不断”暗含的连续性的背反,不仅在语义上,而且在句法上:断裂、错置、任意搭配、颠倒语序……每一行都值得细细品味,它们勾画了一副副令人惊悚的“超现实”场景。当然,“不断”也可以意指这种“超现实”景观的层出不穷,一句“吵闹的日常收留过我的贫困”,道出了其间的五味杂陈。这首诗,连同森子近几年的一批诗作,相较于他以前的诗歌出现了较大变化,他似乎解除了词语和心智的束缚,在主题和表达上变得更为恣肆、自如,从而更具冲击力。
其他文献
纳博科夫喜爱蝴蝶。他捕捉  并杀死它们。他把它们做成标本  钉在纸板上。这是否在告诉我们  爱是一件残忍的事情?早餐过后  我清洗着碗筷。大海在远处发蓝。  它沉默。我听不到它的声音。也许太远了。  我听到的只是自来水管发出的哗哗声。  我喜爱海。但我无法捕捉  并杀死它。我无法把它做成标本  钉在纸板上。爱有不同的方式。  美也是这样。大海在远处。发蓝  并沉默。我知道它仍然活着。  它沉默着。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曾见它在光景转暗的一角  戴着破草帽,僵直的手臂  把花布条缠络又吐开  实用主义者并不关心这个  吓唬人的体系,它的象征  是否已破产。他们甚至  不能给它安上一条像样的手臂  竹竿太硬,稻草没有人气  但他们需要一个象征,对付麻雀  像需要凤凰或黄龙比附尊者  然后他们在田野或城邦的尽头  虚脱了,听天由命。麻雀已黄  麻雀,已黄。麻雀深谙稻草  在一个象征体系中的脆弱,它  知道绑着稻草的竹
期刊
教育实习作为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教育实践课程为高师毕业生向教师角色转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习生在教育实习存在对中小学英语教材熟悉程度低;备课能力薄弱;教学
“课堂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自从瑞士教育家裴斯泰诺奇的这句教育箴言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知晓以后,课堂的教学生态似乎就成了衡量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教师课改与否,及其成败的一个关键指标。这种情形,在普通高中课程八大领域所辖十六个学科中,尤以语文学科课堂的教改面目最令人眼花缭乱。  说句不算套话的套话,在这场自上而下、全面展开、全员参与的课程改革大潮冲击下,语文课堂确实起了变化,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
落日散发着浆果的气息  孤独的牧马人风尘仆仆  黑黢黢的墓碑注视着荆棘和蓟草  万物归于沉寂  到最后,我们只看到一枚铜铃  黑夜马车上的锒铛,响着轻柔的声音  被驯服的部分归入幽暗  不驯服的部分成为星子  野鸽子把光埋在了翅膀底下  暮色在洗好的衣服上沙沙响  大地是花瓣凋零后的花萼  月亮——斗兽场里一只安静的小牛犊  (选自本刊2019年第三期“诗高原”栏目)  张桃洲品读:  阅读此诗,
期刊
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创设情境,营造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探索新知.通过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必须加
对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有效性的考究是一个相当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分别从“标准是针对教师的还是针对学生的;标准体现课堂教学的预设性还是生成性;标准围绕学生掌握是认
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展开多重优化处理,去除教学“格式化”现象,从不同维度展开教学创新活动,帮助学生尽快建立阅读全新认知体系。在阅读教学设计时,很多教师常常受教学模式所束缚,在教学设计时,教学环节、教学引导、课堂训练、教学评价等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雷同化现象。教师要有创新教学意识,注意消除教学过程中的公式化、教条化、标准化,以提升阅读教学品质。  一、教学设计消除公式化  阅读教学设计呈现公式
期刊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美国学者W·Bright将其称为共生现象。[1]网络语言作为语言世界里的新生成员是伴随网络而诞生的,目前受到全球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大范围使用,网络语言以新媒体语言的身份出现势必会对传统规范性语言的交流与传播带来了新的冲击与挑战,而作为新媒体及网络语言的主要承载者正是当代中学生。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信息传播的便捷,给网络语言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温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