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艺发展的群众性生活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693857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种类繁多的群众性艺术生活,善于从这些内容中提取有价值的艺术元素,是加快群众文艺发展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若要从根本上提高群众文艺的发展,就需要从群众生活提取有利的艺术元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成果,把它们完整地记录下来,并加以改进和提升,才能够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艺术创作。群众文艺的发展离不开群众的生活,群众的生活是原材料,不断地对群众的生活进行升华是群众文艺发展的关键。善于从群众的生活中提取优质的文艺性的精华,并将之扩散出去,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群众文艺能够沿着一条较为清晰的主线前进,取得较为明显而快速的成果。
  【关键词】群众性生活;艺术元素;与时俱进
  1 群众性生活成为群众文艺决定性因素
  1.1 群众生活是群众文艺的主要内容的来源
  群众性的生活是群众文艺的主体和主要来源,群众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群众的生活的多样性决定了群众文艺的丰富程度。群众性生活的高雅与否决定了群众文艺是否得以有效地传承和发展,所以这两者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群众的活动范围是很广的,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艺术门类,如文学作品的创作、民间故事的传承、各种剧种的传诵等等,这些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的是通过书面的形式传播,有的是通过口头传播的,总之传播途径很广泛。这些途径正好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群众文艺的发展和进步,让优秀的文化的成果广泛地传播到人民群众之中去。
  1.2 群众文艺的发展从群众生活提取有利的艺术元素
  面对种类繁多的群众性艺术生活,善于从这些内容中提取有价值的艺术元素,是加快群众文艺发展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若要从根本上提高群众文艺的发展,就需要从群众生活提取有利的艺术元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成果,把它们完整地记录下来,并加以改进和提升,才能够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艺术创作。群众文艺的发展离不开群众的生活,群众的生活是原材料,不断地对群众的生活进行升华是群众文艺发展的关键。善于从群众的生活中提取优质的文艺性的精华,并将之扩散出去,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群众文艺能够沿着一条较为清晰的主线前进,取得较为明显而快速的成果。
  2 如何从群众生活的视角进行群众文艺的改革
  2.1 要充分地豐富群众的艺术生活
  群众生活是群众文艺发展的根本和原动力,要想加快群众文艺的建设就要从群众的生活抓起,从根本上加快群众的文化生活的建设,丰富群众性生活。对于丰富群众性生活不仅要从理论上提高群众对于群众艺术的认识,还要为群众进行更好地艺术生活创造条件,提供必备的支撑和保障。要丰富群众的艺术生活,就要坚持以群众的艺术生活委指导,不断地挖掘有可能成为群众文艺的优质素材,加以整合,成为活灵活现的群众文艺素材。党和国家及地方的政府都日益地重视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群众文艺的建设,例如建立地方公共图书馆、创建地方歌剧社等等,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必要的保证。
  2.2 用敏锐的视角挖掘群众生活的艺术元素
  群众性的生活是形而下的,而群众文艺是对群众性生活的理论总结然后在以各种形而下的形式表现出来,群众文艺是对群众性生活不断地提炼和升华的过程。在不断地提炼和升华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地提取生活的艺术元素的过程,要善于采用敏锐的视角,广泛地深入群众的生活,去逐步地探寻群众的艺术成果。由于在很多时候群众的生活是形而下的,仅仅靠群众自身的理论是无法完成将现实提升为理论的任务的,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者把这个工作做好。
  社会意识形态有各种意识形式,如政治思想、哲学、艺术、道德、宗教、教育、科学等,各种意识形式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群众文化,特别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群众文化,它的内容范围较广,包括文化艺术、体育、科学技术知识普及、业余文化教育、游艺等意识形式的一部分和全部理性的与直觉的,逻辑的与形象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混杂在一起,往往难以分析清楚,可以说是这些文化现象的总和。因此,社会主义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多种意识形式综合于一体的一种综合意识形式。
  2.3 与时俱进,加强文化艺术精神的创造
  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体,在物质财富日益发展的今天,对于建设精神文明,不断地丰富精神文化的建设是一件亟待解决的事情。坚持群众文艺的发展,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把群众文艺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相结合,不断地扎实人民群众,逐渐地深入群众的生活,积极地推进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改革,从根本上重视加强文化艺术精神的创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大力度地丰富群众文艺的发展和传承,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和大改革。沿着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大方向,不断地进行探索,找到发展群众文艺的路子,广泛地结合广大人民群众,并及时对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进行有益的指导,这样才能够实现群众文艺的发展和传承。
  3 结语
  群众文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大改革的重要成分,与时代和党的方针是紧密结合的。群众文艺的发展离不开群众的生活,只有积极地推进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他们生活的内涵,从群众的生活中提取有利的元素,才能够以更快的速度丰富群众的文艺生活的建设,加快群众文艺的兴旺和繁荣。
其他文献
泰戈尔说过:“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水是最柔软的,可以战胜最坚硬的岩石,正是由于她的包容奉献、勇往直前。其实做老师就应该像水一样:拥有智慧,必要时懂得改变路径;拥有耐心,做事时有滴水穿石的坚韧。  案例一 读懂沉默背后的童心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纠正错误,改进学习方法。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可以及时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
期刊
实验教学中的“度”就是一种教学尺度,讲究的是适中,追求的是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来把握教学,调控教学。  1 教学中“度”的艺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基础知识铺垫应具有“高效度”  每次实验之前,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复习好与实验有关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的条件。在这里所复习的知识内容不宜面面俱到,而是要在课始几分钟内平中见奇、快速切入与本实验有关的知识,直接触及
期刊
【摘 要】大量自画像是这位巨匠一生的镜子,(就现藏世界各地博物馆里他的自画像看,据不完全统计也有90幅左右,其中60幅是油画,20幅是铜版画,10幅是素描。按其后来的遭遇以及他变卖家产等情况看,很可能还有散失在私人手里的自画像作品。)人们能从不同时期他的自画像上看到他的生活境况以及精神世界的精妙变化。  【关键词】素描;自画像;内心世界  自从文艺复兴以来,素描便一直被当作所有造型艺术的基础练习和
期刊
【摘 要】“经济生活”计算题在新课程高考政治试题中多次考查,且呈现难度大、综合性强、由显性考查到隐性考查的特点,这就需要考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笔者在多年高三教学实践中,概括出“正比用乘,反比用除;提高用加,降低用减”的记忆口诀,并总结出相应的公式和解题方法供学生参考。  【关键词】公式;经济生活  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对计算题的考查屡见不鲜,已成为一种稳定的题型,尽
期刊
【摘 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一个永恒的旋律,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教师要与他们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们的心弦,以同理之心来进入他们的内心。  爱其实很简单,温柔的坚持,给孩子一个充分安全的成长空间和原则底线,不吝啬温柔,也不吝啬坚持,陪伴和孩子共同面对成长路上的崎岖与坎坷,困难与挫折,理性的对待孩子们的错误,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反复,让孩子人格健全的成长起来。  【关
期刊
【摘 要】旅游市场的经济收入来源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所以,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旅游消费者个人、旅游产品、旅游企业三大方面对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来促进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产生。  【关键词】旅游消费者;旅游市场;购买行为  旅游消费者是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购买行为是旅游行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它决定着旅游市场的竞争胜负。所以,对旅游消费者购买
期刊
【摘 要】中学生是初学素描,素描对他们来说属于新鲜事物,所以对于学生的积极性方面来说是不需要过多关注,因为许多学术成果已经论证了。学生对新的东西是不缺乏兴趣的。但是对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素描课,却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新课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要求,初中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观察和欣赏美的能力。初中素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观察、审美以及表现能力至关重要,学习素描基础知识和方法,可以让学生对物象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中,只有敢于放手、甘于放手,学生才能在课上的轻松自如、学有所获。既要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敢于放手。又要甘心放手,重点突出,切忌贪多,力争“一课一得”。还要注重学法与习惯的培养。  【关键字】敢放手;甘放手;感悟  “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在繁忙的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要我们掩卷沉思积累教育经验。前一段时间“以学为主,当堂达标” 的教学模式示范课上,我执教学习了《马
期刊
【摘 要】档案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伴生物,是人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它不是事后编写或随意收集来的,因而它在印证历史事实、纠正史籍讹误方面有着其他资料无法比拟的权威性。在储备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所有文献中,档案的形式最繁多,内容最丰富。  【关键词】档案;广泛性;综合性  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档案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档案的内容成
期刊
曾经有媒体调查显示,全国31个省区市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配置数从6至9名不等,多集中在7至8名。而在全国2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250个地级市中,6-8名副市长几乎成为“常态配置”,尽管各省市经济、人口规模存在巨大差异。  地方政府领导职数应该如何设置,多少副职合适?国务院已于2008年明确提出,“国务院各部门领导职数明确为一正四副”,但对省级、地级市应配备多少副职并无具体规定。但动辄七、八名的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