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中的生命寓言

来源 :东方艺术·国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zhz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求生命的奥秘是科学的永恒主题。对艺术家而言,生命现象同样魅力无穷,在视野有限的古代,画家不仅画宏伟壮阔的高山大川,也画与人亲近的花鸟鱼虫。花鸟画作为传统绘画的一个分支,早在五代已经有徐熙、黄筌这样成熟的大家出现。但长期以来,在这个领域却看不到长足的进展。进入近现代,借助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视野大大扩展,不仅可以看到几亿光年以外的事物,还可以看到成千上百倍放大以后的微观世界。视野的扩大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了解这个世界的机会,更多地满足了艺术家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和探求。
  石荣强的水墨艺术正是生成于这样一个科技时代的背景之下,他能一反传统花鸟画上千年的程式和定于一尊的格局,是因为他采用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他不再把“花鸟鱼虫”看做是鸟语花香的诗意表达,也不再把花鸟画看做是农耕文明时代人与自然亲近的表征。他完全是从生命的意义上再现这些小动物的生存方式和生命轨迹。他充满好奇地对他发现的生命现象创造性地展开了一种个人化的解读,他在这里看到的不仅是这些小生命的生存境遇,也在这里看到了“人”自己。
  生命原本就是一个奇迹,每一个小生命都有它自己的生存之道,如果深入观察不难发现,生命的奥秘要远比它们外在的美丽更具有魅力。当你看到一只蝉从它原本的身躯中破壳出走后留下的那个完整的无生命“躯壳”、看到一只丑陋的虫倏然间变成一只美丽的蝶,面对这样奇异的生命现象你无法不唏嘘,无法不惊叹。石荣强的作品正是把我们带到了这个奇妙的世界之中,让我们悉心体会其中的诸多奥秘,从而又不由自主地回转到自身:“从虫的丑陋到美丽炫目的蝶,外表的华丽转身使那些挣扎于底层的草根不得不对耀眼炫目的美好充满幻想,即使这仅仅只是一个幻想或一个梦,但只要还有,仍觉得幸福。蝶的美丽在第二个瞬间变成悲剧,也就是死亡。这极易让人想起红颜薄命,美人迟暮,让人不免对其扼腕叹息。这叹息追究到底只是对自我的生死幻灭自我怜惜”。这便是石荣强在微观中为我们呈现的“生命寓言”。
  在早几年前,石荣强的作品就已经具有很强的寓言性特征,但那多是一些充满幻想的、如神话般的拟人化叙事。这种荒诞的表现方式由于过分的主观臆想,反而遮蔽了对生命本身的思考。而近两年他的作品则自觉地转向了对生命的“微观”与“写真”,在“尽精微”中发掘出一个“致广大”的世界来。
  在石荣强的一系列新作中,他采用了一种新的叙事方式—“组图”式结构,如《自助餐厅》《独享的盛宴》《美丽王国的入侵者》……这些以“食物链”为依据、以一幅主图与多幅小图形成的图式结构和叙事方式,其实都是在诉说一个残酷的存在现实,诉说美丽的生命之旅中无时不在的凶险,以及作为一个生命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动物们高超的掠食本领,也造就了被掠者高超的逃生技艺。捕食者一次不成功还可以有第二次、第三次,而逃生却必须是百分之百的成功,失败就意味着灭亡。这种生存的悲剧在自然中无时无刻不在上演。而有关这样美丽生命的悲情故事,正是大自然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源泉。
  石荣强还特意把“人”也列入到“食物链”的掠食者之中,在《渔夫组画》中,各种美丽的鱼不再是我们通常看到的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来游去,而是在网中苟延残喘的可怜生命。石荣强还把这种“组图”的叙事方式延伸到对生命过程(如《蛾变三重奏》《叠蛙组画》)、动作过程(如《三级跳》)以及群居的生命现象(如《倾巢而出》)这样对生命的时间性表达之中。他甚至还延伸到有关世俗观念的一些主题,如《朝凤》《福寿禄套餐》等。以独立个体的集结—即采用多幅单体小画面组图,放弃将所有图像置于一幅画中的做法,无疑是在强化生命个体的差异与独立性。特别是,他的《山林玄想》《物语日记之三十三》等还将人与动物的主客关系颠倒,将动物夸大为画面主体,像似站在动物的视角观看人的生活,这些无疑都是一种新的观念性表达。至此,传统花鸟画在石荣强这里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他以令人惊异的生命美学取代了传统的“优美”,以寓言式的生命叙事取代了传统的诗意抒情。
  石荣强这批新作的意义还在于他创造了一种水墨新形式:即工笔与写意的一体化建构,严谨的细笔描绘中不乏水墨趣味。画家用类似传统的游丝描法,以线造型,并以线交代出所画对象的结构关系和身体某些部位的质感,然后以墨或色皴擦晕染,使画面既不失工笔画的细腻工整,又具有不经意的水墨情趣。在形式语言上既承继了他的导师周京新的密集用线的风格,又有自己的独特创造。从而将传统中差异很大的工笔与写意整合为一种新的、工写兼顾的新风格。这种新风格,也正是石荣强在对生命的微观叙事中摸索出来的一种适合于他自己的表达方法。
其他文献
展览时间:2014-03-22~2014-04-02  研讨会时间:  2014-03-22 16:00~18:00  展览地点:桂林美术馆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桂林市人民政府 中国国家画院 荣宝斋画院  陈绶祥先生将学术与艺术相融合,他的研究与创作并驾齐驱。此次展览展出人物、山水、花鸟等不同题材、不同规格的国画作品230余幅。  张晓凌先生评价:“绶祥先生虽出自白石翁红花墨叶一派,重大匠
期刊
策展人:单燕  学术主持:杨维民  展览时间:2014-04-12~  2014-04-24  展览地点:北京今日画廊(今日美术馆东南比邻)  作为80后一代画家,焦洋的画明显带有她所处的这个时代的鲜明印迹,特别是对城市的记忆、对时尚的解读、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对各种新鲜事物的尝试等,而且巧妙的是她笔下的这些现代元素是在传统工笔画表现技法的基础上,融合现代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民间艺术中的夸张变形,以及
期刊
一九七○年生于浙江绍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刘进安教授。现任职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水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西部画院特聘画家。  个展  二○一三年,『幻·述—屠洪辉现代水墨作品展』(首师大美术馆,北京)。  主要参展  二○一三年,『易象·南北写生对话展』(南京芥墨艺术馆、北京时代美术馆);『水墨现状—当代青年水墨二十家提名展』(淮坊鲁台会展中心,山东)。
期刊
活动时间:2014-03-16 14:30~16:30  活动地点:北京恒源祥香山画院  此次活动是对北京恒源祥香山画院于1月18日举办的“笔墨当代—优秀青年画家推荐展”的再续深度探讨,是对当代水墨话题深层次学术性的梳理。出席此次活动的有北京恒源祥香山画院执行院长陈明,《东方艺术·国画》主编杨建国,天津 《画院》主编、资深策展人、美术批评家杨维民,批评家及策展人徐子林,《享悦艺术》杂志主编马丽洁,
期刊
展览时间:2014-03-05 ~2014-03-13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赵奇是中国美术界影响较大的一位画家。纵观赵奇的作品,我们感受到的是他对土地的爱,他对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命的尊重。由于画家的绘画采用着一种“写生方式”,但是千万不要将这理解为就是民俗情趣的图解,他的作品有更为复杂、更为深刻的对生活的思考。
期刊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记董源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这种别样的观看体验传达出深远的遐想,使董源的作品能在跨越千年之后依然真切地复现。事实上,这种对画面由近及远的把握不仅是一种视觉观看的感受,也是优秀艺术家本能创作意识的显现。青年艺术家郝世明的近作显现出与此相近令人惊异的视觉迹象,其中具有穿透力的语言创造也并不止于个人的感性和才情,
期刊
杨建国(以下简称“杨”):最初,濛莎刚来北京时好像对当代艺术挺感兴趣,还想做相关的编辑工作,当时她正好带了几幅小画,我一看,便说:“唉!这是个好画家啊!”  她画得很有意思,我觉得她是画家的苗子。这么多年我一直关注水墨、中国画的状态,并有一种敏感:关注每个艺术家是不是有种特殊、自我的绘画状态,而且这种状态和别人会不会有重叠、重合。当我看到濛莎的画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画面中还有“新”的东西,她
期刊
李强  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汉字艺术中心主任,《青少年书法报》社副社长,文化部青联书法篆刻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书法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授,北京印社理事,北京黑龙江商会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今日美术馆樯艺术空间艺术总监。书画印作品均获得全国大奖,被《中国书画》杂志提名为十位中国当代最具增值潜力青年画家,被《艺境》杂志评为当代最具市场影响力十位篆刻家之一
期刊
丁学军  字乙轩,山东民族画院画家,受教于天津美院李孝萱先生门下。  现居北京。  丁学军官方网站:  http://dingxuejun.arts.cangcn.com/  傅有田  一九八一年生于山东临沂,现客居于京。  崔强  一九七四年生,河北行唐人。一九九五年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校,一九九九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任教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文学硕士学位,副教授、国画系副主
期刊
1962年生于北京。1979年至1983年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1988年至1990年于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意大利湿壁画专业攻读研究生。  部分个展:  2013年,鼎峰空间 (798艺术园区,北京)。2012年,GAO艺术中心 (蒙特利尔,加拿大)。2011年,“抽象画家朱岚作品展”(张家口展览馆,河北);多伦多艺廊(加拿大);Oeno艺术中心(安大略,加拿大)。2008年,Ro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