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上9点,飞机平稳地降落在波兰故都克拉科夫国际机场的跑道上。刚出机舱,就感觉到了刺骨的寒风,天气预报说,波兰正经历着60年来最寒冷的一个冬季。我们落地后冻得没处躲没处藏,司机告诉我们,当时室外的温度是零下22摄氏度。我们坐上事先租好的车,朝奥斯维辛进发。
奥斯维辛——人类文明史的污点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有一组镜头让我永生难忘:在美丽春天的早上,一节节生锈的列车在优雅的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伴奏下,将一批又一批衣衫褴褛的犹太人从欧洲各地押送到奥斯维辛,关进纳粹的死亡集中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个位于波兰南部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以西40公里的小镇,开始被世界知晓。1947年7月,波兰政府保留了集中营中的大部分营房和建筑,把它改建成了殉难者纪念馆,向外人展示纳粹德国在此对犹太人犯下的滔天罪行。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外观远不如它的名声那么显赫。穿过接待厅,院子里是一排排整齐的二层红砖楼,楼房和楼房之间距离相等,猛一看上去,很像是某所二流大学的学生宿舍。据导游介绍,整个集中营用带刺的铁丝网围住,每隔20米有一座木岗楼。为了便于监视,偌大的营区内没有一株树木。
集中营大门是当年每天早晚最繁忙的地方,成千上万的犹太苦力每天排着队从这里出入,他们每天在外面的工地里从事10个小时以上的劳役。据记载,沉重的劳役也是纳粹有计划地消灭犹太人的一个步骤,很多犹太人由于经受不住繁重的体力劳动而被折磨致死。
5号楼集中展示了在集中营被杀害的犹太人的遗物。6号楼展示了数千名犹太囚徒的档案、个人照片以及牢房编号等。7号楼展示的是当时囚徒们在集中营内的悲惨居住环境,而10号楼是纳粹法西斯对犹太人进行人体生化实验的地方。11号楼则是著名的死亡之楼,即纳粹分子对任何被怀疑想要逃跑的囚徒或者抵抗运动的领导人拷打行刑的地方,其楼侧的一堵墙被称为“死亡墙”,据说,有数千名囚犯在这里遭到枪杀或绞刑,“死亡墙”前面终年摆放着参观者敬献的鲜花。
毒气室和焚尸炉始建于1941年秋天。当时欧洲的犹太人有1100万,德国人进入波兰后,建造的铁路比一般宽10公分(这样只有纳粹的火车能走),他们欺骗犹太人说要在奥斯维辛建造一个类似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居留区,犹太人信以为真,收拾家当上了火车,走上死亡之路。
当火车开到集中营时,犹太人在月台上被分成两部分,留下的是纳粹认为可以被利用的人,其他马上要被处死的犹太人,都被骗去洗澡,然后送进毒气室。被杀害的犹太人,从头发到身上油脂都被当成物资利用,尸体被焚烧后就当作肥料,而头发编成地毯……解说员特地对我们说,在这个被称为“小红房子”的毒气室给犹太人放毒气时,为了不让集中营其他牢房的犹太人听到这里的哭喊声,纳粹们特地在室外的大喇叭里播放圆舞曲,或者发动汽车的马达来掩饰。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尊重,我们还被告知不能拍照和摄像……
走出奥斯维辛大门,已是下午两点,我看到很多参观者的眼眶都是湿润的,而这里的天色也是阴沉沉的,那是波兰冬天惯有的天气。那一刻,我不仅感觉到手脚被冻僵,我的心也在流血。
坐车离开了奥斯维辛这个伤心小镇,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直到我们的波兰司机保罗第三遍问我:下一个参观地是哪里,我才定下神来告诉他,WIELICZKA。
维利奇卡盐矿博物馆——地下奇迹
维利奇卡盐矿是欧洲最古老且目前仍在开采的盐矿之一,它位于克拉科夫市南15公里处。早在公元11世纪,这里就出现了采盐业,从14世纪起维利奇卡盐矿成为欧洲最主要的采矿城市之一。16世纪是其鼎盛时期,而18世纪又开始扩建,成为波兰著名的盐都。1978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维利奇卡盐矿的巷道全长300多公里,迄今已开采了9层,深度为327米,共采盐2000万立方米。
为了方便参观,早在18世纪末,矿井内就修建了楼梯通道。在地面以下130米深的盐道上建起了一个世界上罕见的游览胜地。那里建有博物馆、娱乐大厅、祈祷堂,还保留了原有的盐湖并再现了矿工们劳动的场面。这里的许多雕像和装饰品均用盐雕琢而成,我们还看到了达?芬奇的《最后晚餐》。
我认为维利奇卡带给世界的奇迹,是它的位于地下100米深的BLESSEDKINGA教堂。它长54米,宽17米,高12米,始建于19世纪末,用了30年才建成,为此挖出了两万吨的盐块。其大堂内约1万立方米空间内的圣坛、壁画、吊灯、天花板、地板全用盐块制成,简直令人不敢相信。
在导游的陪同下,我们步行下到井下135米深处,足足用了3个半小时参观各式各样的巷道、展厅。敬业精神十足的导游耐心和专业地向我们介绍井下每个景点的典故和功能,但又累又饿的我们已经对那冗长的旅程失去了兴趣。终于,讲解结束了,导游笑眯眯地说,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坏消息,由于电梯故障,希望大家还沿原路返回……大家不约而同地“啊”了一声,再爬600级台阶回到地面吗?看到大家脸上的惊诧和失望,导游赶快告诉我们那只是个玩笑而已……
奥斯维辛——人类文明史的污点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有一组镜头让我永生难忘:在美丽春天的早上,一节节生锈的列车在优雅的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伴奏下,将一批又一批衣衫褴褛的犹太人从欧洲各地押送到奥斯维辛,关进纳粹的死亡集中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个位于波兰南部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以西40公里的小镇,开始被世界知晓。1947年7月,波兰政府保留了集中营中的大部分营房和建筑,把它改建成了殉难者纪念馆,向外人展示纳粹德国在此对犹太人犯下的滔天罪行。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外观远不如它的名声那么显赫。穿过接待厅,院子里是一排排整齐的二层红砖楼,楼房和楼房之间距离相等,猛一看上去,很像是某所二流大学的学生宿舍。据导游介绍,整个集中营用带刺的铁丝网围住,每隔20米有一座木岗楼。为了便于监视,偌大的营区内没有一株树木。
集中营大门是当年每天早晚最繁忙的地方,成千上万的犹太苦力每天排着队从这里出入,他们每天在外面的工地里从事10个小时以上的劳役。据记载,沉重的劳役也是纳粹有计划地消灭犹太人的一个步骤,很多犹太人由于经受不住繁重的体力劳动而被折磨致死。
5号楼集中展示了在集中营被杀害的犹太人的遗物。6号楼展示了数千名犹太囚徒的档案、个人照片以及牢房编号等。7号楼展示的是当时囚徒们在集中营内的悲惨居住环境,而10号楼是纳粹法西斯对犹太人进行人体生化实验的地方。11号楼则是著名的死亡之楼,即纳粹分子对任何被怀疑想要逃跑的囚徒或者抵抗运动的领导人拷打行刑的地方,其楼侧的一堵墙被称为“死亡墙”,据说,有数千名囚犯在这里遭到枪杀或绞刑,“死亡墙”前面终年摆放着参观者敬献的鲜花。
毒气室和焚尸炉始建于1941年秋天。当时欧洲的犹太人有1100万,德国人进入波兰后,建造的铁路比一般宽10公分(这样只有纳粹的火车能走),他们欺骗犹太人说要在奥斯维辛建造一个类似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居留区,犹太人信以为真,收拾家当上了火车,走上死亡之路。
当火车开到集中营时,犹太人在月台上被分成两部分,留下的是纳粹认为可以被利用的人,其他马上要被处死的犹太人,都被骗去洗澡,然后送进毒气室。被杀害的犹太人,从头发到身上油脂都被当成物资利用,尸体被焚烧后就当作肥料,而头发编成地毯……解说员特地对我们说,在这个被称为“小红房子”的毒气室给犹太人放毒气时,为了不让集中营其他牢房的犹太人听到这里的哭喊声,纳粹们特地在室外的大喇叭里播放圆舞曲,或者发动汽车的马达来掩饰。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尊重,我们还被告知不能拍照和摄像……
走出奥斯维辛大门,已是下午两点,我看到很多参观者的眼眶都是湿润的,而这里的天色也是阴沉沉的,那是波兰冬天惯有的天气。那一刻,我不仅感觉到手脚被冻僵,我的心也在流血。
坐车离开了奥斯维辛这个伤心小镇,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直到我们的波兰司机保罗第三遍问我:下一个参观地是哪里,我才定下神来告诉他,WIELICZKA。
维利奇卡盐矿博物馆——地下奇迹
维利奇卡盐矿是欧洲最古老且目前仍在开采的盐矿之一,它位于克拉科夫市南15公里处。早在公元11世纪,这里就出现了采盐业,从14世纪起维利奇卡盐矿成为欧洲最主要的采矿城市之一。16世纪是其鼎盛时期,而18世纪又开始扩建,成为波兰著名的盐都。1978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维利奇卡盐矿的巷道全长300多公里,迄今已开采了9层,深度为327米,共采盐2000万立方米。
为了方便参观,早在18世纪末,矿井内就修建了楼梯通道。在地面以下130米深的盐道上建起了一个世界上罕见的游览胜地。那里建有博物馆、娱乐大厅、祈祷堂,还保留了原有的盐湖并再现了矿工们劳动的场面。这里的许多雕像和装饰品均用盐雕琢而成,我们还看到了达?芬奇的《最后晚餐》。
我认为维利奇卡带给世界的奇迹,是它的位于地下100米深的BLESSEDKINGA教堂。它长54米,宽17米,高12米,始建于19世纪末,用了30年才建成,为此挖出了两万吨的盐块。其大堂内约1万立方米空间内的圣坛、壁画、吊灯、天花板、地板全用盐块制成,简直令人不敢相信。
在导游的陪同下,我们步行下到井下135米深处,足足用了3个半小时参观各式各样的巷道、展厅。敬业精神十足的导游耐心和专业地向我们介绍井下每个景点的典故和功能,但又累又饿的我们已经对那冗长的旅程失去了兴趣。终于,讲解结束了,导游笑眯眯地说,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坏消息,由于电梯故障,希望大家还沿原路返回……大家不约而同地“啊”了一声,再爬600级台阶回到地面吗?看到大家脸上的惊诧和失望,导游赶快告诉我们那只是个玩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