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阐释
“称呼”里有大讲究,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格修养和生活态度,价值取向和思想境界。平凡普通的称呼折射出的是低调谦逊的处世态度、淡泊无私的人生境界。愚者图虚名,智者务其实,当下摒除浮躁、讲求实干的精神才是时代的主旋律。
下水作文
此事不关名和利
陶兴国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纪晓岚曾告诉乾隆,江面上共有两条船,一条叫名,一条曰利。
但这只不过是旧时封建士大夫对人生价值的评判,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他们对于人生价值的追求已经超越了名利。他们以天下为公,一心为民,“农民教授”朱有勇、“工人师傅”刘先林就是最好的证明。
朱有勇、刘先林院士在科学事业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其科研成果為我们的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默默无闻地努力耕耘,他们不为高官厚禄,不为“大师”“泰斗”的声名,只为一声“农民教授”“工人师傅”的亲切称呼。“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名和利”,平凡普通的称呼中蕴含着高标卓异的生命境界、勤勉自励的理想信念、崇高卓越的人生追求。
“农民教授”“工人师傅”这最亲切的称呼其实是中华民族精神勤劳、质朴、坚强最直观的体现。
五千年文明史中留下的是一个个农民踏实而又勤勉的背影。夸父用他的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让自己的身体变成了大地山河,惠泽后世;神农氏踏过万水千山,尝遍百草,用生命去提炼良药,拯救苍生;诸葛孔明躬耕于南阳,谋划着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略,救民于水火之中。
工人用他们弯曲的脊梁筑起了城市的繁华,用他们智慧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用他们的大无畏精神掀开了现代工业革命的序幕。没有农民就没有这片富饶而又火热的土地,没有工人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没有劳动人民就没有大国复兴的愿景!农民、工人的勤劳、质朴之精神是中华民族负重前行的源泉与动力!
伟大的科学家喜欢“农民教授”“工人师傅”的称呼,这是勤勉自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理想与信念使然。“农民教授”“工人师傅”的称呼虽与名利无关,却是人民对他们最高的赞誉。
现代社会中有不少人在一点微不足道的成就面前就骄矜不已,甚至居高自傲,盛名难副,无视做人底线。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外在的名和利往往可以销蚀人的进取之心。
朱有勇、刘先林院士为农民自喜、以工人自待,是他们责任与担当的体现。科研是立身之本,谦逊是养心之源,只有时刻鞭策自己、勉励自己,才能在素朴中开出璀璨的花。于无声处,成就至善至美的人生!
朱教授、刘院士似一泓清泉,流淌在科学研究的苍松翠柏之间,风过而竹不留声;他们似一缕幽微的烛火,宁静自照,冰清自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们以自己特立独行的方式播清流于混浊。愿那些沉迷于名利中的人能从这至简至真的“农民教授”“工人师傅”的称呼中得到启示,剥离世俗的虚荣,切切实实为我们社会做点贡献,给这个世界留下值得珍藏的回忆,而不是徒留虚妄之名。
简评
本文从“高标卓异的生命境界、勤勉自励的理想信念、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三个方面阐释了平凡称呼中的“大”韵味。以朱有勇、刘先林二院士的事例进行分析论证,阐明了“称呼”的内涵及现实意义,结构明晰,主题深刻。
学子练笔
淡泊自有高格调
黄晓菊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最喜欢“农民教授”的称呼,院士刘先林也自誉“工人师傅”。明明是简单又平凡的称呼,却成了这些不平凡之人的“心头好”,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称呼并非简单的名称,它可以映射出人生格调的高低。
正如狄更斯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速发展,但繁华背后往往伴生着奢靡;幸福的花蕾上不时会沾染上市侩的微尘;镀金时代的生活也慢慢地销蚀着一些意志薄弱之人的信念和理想。当人沉浸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中时,会渐渐失去自我,逐渐被物质支配,被功利支配,追名逐利之心就会愈来愈盛。而朱、刘二院士却只喜欢简单朴素的称呼,这就显现出他们人生追求的崇高。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并不是为了虚名、功利,而是在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哪像那追名逐利之人。因此,我们应当如朱、刘二院士般淡泊名利,不忘初心,切切实实为社会做点事情。
称呼并非简单的两个字,“农民教授”“工人师傅”的称呼折射出了朱、刘二院士内心的安然与从容,显示出了人生的大境界。
古往今来,名人志士大都有自己独特的称呼。这称呼便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写照。陶潜,自号“五柳先生”,于是便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然自适;李白,号“青莲居士”,于是便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铮铮;欧阳修,自号“醉翁”,于是便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洒脱无拘。称呼是一个人内心的向往与寄托。朱、刘二院士喜欢的称呼正映射了他们的内心,他们并非高人一等,并非比别人了不起,他们只是默默地为了那一份责任和担当而努力着。
称呼似乎并不能代表什么,只是虚名;称呼又好像能代表什么,能将一个人看得通透。称呼或许不是看清一个人的最终依据,但一定是依据之一。我们应向朱、刘二院士学习,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做一个普通而有高格调的人。
点评
本文紧扣“称呼”这个关键词行文,阐明了“称呼”所蕴含的人生境界与追求,淡泊中自有高格调,发人深省,颇有现实意义。语言朴实自然,别具一种直白平易的简约风格。
坚守本真
陈思榕
“称呼”里有大讲究,有的“称呼”虽高端奢华却徒有其表;有的称呼平凡低调甚至有些卑微,但却是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公而忘私的人生写照。正如人们所赞誉的“农民教授”“工人师傅”,这些普通称呼的主人实则是有卓越成就的中科院院士朱有勇、工程院院士刘先林。
这些具有非凡成就的人物为什么都喜欢平凡而普通的称呼呢?究其原因,缘于科学家们淡泊名利,忽视外在世界的繁杂纷扰,专注于自己所挚爱的科学事业。这些科学家们就像奔走在田间地头的农民,醉心于稻穗的金黄;就像忙碌在机床前的工人,因生产的器物完美而欣喜。不追名,不逐利,才能够几十年如一日静静地寻找与发现事实背后的科学规律。
称呼可以体现一个人潜意识里的所思所想。为低调务实的称呼而欣喜,还是因浮夸虚妄的名头而骄狂,可以直接显露出他们人生境界的高低。当下,许多人都追求“高大上”的虚名,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成为了物质的奴隶,屈从于名利的束缚,与自己献身科学事业、服务人民的初心渐行渐远。虚妄竟成了时尚,在这种背景下,“农民教授”“工人师傅”的称呼显得格外亲切。这种朴实纯真的称呼能够进入民众的视野,成为时代的高标,正说明人们对于“称呼”这一名词有了理性认知。坚守本真的精神越来越被人们所肯定,也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
坚守本真,用实力打造人生,用智慧充实人生。不要羡慕“高床暖枕”的舒适,不要奢求“飞黄腾达”的富贵;做一个本分、踏实、勤勉的人。坚守本真,脚踏实地、默默耕耘。“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声”,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在任何领域都能展现自我,演绎生命的精彩。“躬耕陇亩”的诸葛亮,无需周游于群雄,将自己的品行节操寄予清风,即可闻名遐迩;“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无需巴结权贵,将自己的理想人格托与南山,亦在文坛称杰。他们凭借自己的本真在历史上书写了绚丽篇章。
《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淡泊宁静、朴素自守,才能沉心实干,有所成就。作为青年一代,要带着梦想前行,坚守最本真的自我,在平凡中演绎伟大,方能成就更多的像“农民教授”“工人师傅”一般的大国工匠,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富强美好。
点评
作者准确抓住了“农民教授”“工人师傅”背后淡泊名利、坚守本真、不忘初心的高贵品质,主题鲜明深刻。作者引经据典,以《大学》里的经典语句说明这些普通称呼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借鉴与仿效。
“称呼”里有大讲究,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格修养和生活态度,价值取向和思想境界。平凡普通的称呼折射出的是低调谦逊的处世态度、淡泊无私的人生境界。愚者图虚名,智者务其实,当下摒除浮躁、讲求实干的精神才是时代的主旋律。
下水作文
此事不关名和利
陶兴国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纪晓岚曾告诉乾隆,江面上共有两条船,一条叫名,一条曰利。
但这只不过是旧时封建士大夫对人生价值的评判,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他们对于人生价值的追求已经超越了名利。他们以天下为公,一心为民,“农民教授”朱有勇、“工人师傅”刘先林就是最好的证明。
朱有勇、刘先林院士在科学事业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其科研成果為我们的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默默无闻地努力耕耘,他们不为高官厚禄,不为“大师”“泰斗”的声名,只为一声“农民教授”“工人师傅”的亲切称呼。“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名和利”,平凡普通的称呼中蕴含着高标卓异的生命境界、勤勉自励的理想信念、崇高卓越的人生追求。
“农民教授”“工人师傅”这最亲切的称呼其实是中华民族精神勤劳、质朴、坚强最直观的体现。
五千年文明史中留下的是一个个农民踏实而又勤勉的背影。夸父用他的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让自己的身体变成了大地山河,惠泽后世;神农氏踏过万水千山,尝遍百草,用生命去提炼良药,拯救苍生;诸葛孔明躬耕于南阳,谋划着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略,救民于水火之中。
工人用他们弯曲的脊梁筑起了城市的繁华,用他们智慧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用他们的大无畏精神掀开了现代工业革命的序幕。没有农民就没有这片富饶而又火热的土地,没有工人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没有劳动人民就没有大国复兴的愿景!农民、工人的勤劳、质朴之精神是中华民族负重前行的源泉与动力!
伟大的科学家喜欢“农民教授”“工人师傅”的称呼,这是勤勉自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理想与信念使然。“农民教授”“工人师傅”的称呼虽与名利无关,却是人民对他们最高的赞誉。
现代社会中有不少人在一点微不足道的成就面前就骄矜不已,甚至居高自傲,盛名难副,无视做人底线。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外在的名和利往往可以销蚀人的进取之心。
朱有勇、刘先林院士为农民自喜、以工人自待,是他们责任与担当的体现。科研是立身之本,谦逊是养心之源,只有时刻鞭策自己、勉励自己,才能在素朴中开出璀璨的花。于无声处,成就至善至美的人生!
朱教授、刘院士似一泓清泉,流淌在科学研究的苍松翠柏之间,风过而竹不留声;他们似一缕幽微的烛火,宁静自照,冰清自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们以自己特立独行的方式播清流于混浊。愿那些沉迷于名利中的人能从这至简至真的“农民教授”“工人师傅”的称呼中得到启示,剥离世俗的虚荣,切切实实为我们社会做点贡献,给这个世界留下值得珍藏的回忆,而不是徒留虚妄之名。
简评
本文从“高标卓异的生命境界、勤勉自励的理想信念、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三个方面阐释了平凡称呼中的“大”韵味。以朱有勇、刘先林二院士的事例进行分析论证,阐明了“称呼”的内涵及现实意义,结构明晰,主题深刻。
学子练笔
淡泊自有高格调
黄晓菊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最喜欢“农民教授”的称呼,院士刘先林也自誉“工人师傅”。明明是简单又平凡的称呼,却成了这些不平凡之人的“心头好”,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称呼并非简单的名称,它可以映射出人生格调的高低。
正如狄更斯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速发展,但繁华背后往往伴生着奢靡;幸福的花蕾上不时会沾染上市侩的微尘;镀金时代的生活也慢慢地销蚀着一些意志薄弱之人的信念和理想。当人沉浸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中时,会渐渐失去自我,逐渐被物质支配,被功利支配,追名逐利之心就会愈来愈盛。而朱、刘二院士却只喜欢简单朴素的称呼,这就显现出他们人生追求的崇高。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并不是为了虚名、功利,而是在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哪像那追名逐利之人。因此,我们应当如朱、刘二院士般淡泊名利,不忘初心,切切实实为社会做点事情。
称呼并非简单的两个字,“农民教授”“工人师傅”的称呼折射出了朱、刘二院士内心的安然与从容,显示出了人生的大境界。
古往今来,名人志士大都有自己独特的称呼。这称呼便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写照。陶潜,自号“五柳先生”,于是便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然自适;李白,号“青莲居士”,于是便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铮铮;欧阳修,自号“醉翁”,于是便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洒脱无拘。称呼是一个人内心的向往与寄托。朱、刘二院士喜欢的称呼正映射了他们的内心,他们并非高人一等,并非比别人了不起,他们只是默默地为了那一份责任和担当而努力着。
称呼似乎并不能代表什么,只是虚名;称呼又好像能代表什么,能将一个人看得通透。称呼或许不是看清一个人的最终依据,但一定是依据之一。我们应向朱、刘二院士学习,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做一个普通而有高格调的人。
点评
本文紧扣“称呼”这个关键词行文,阐明了“称呼”所蕴含的人生境界与追求,淡泊中自有高格调,发人深省,颇有现实意义。语言朴实自然,别具一种直白平易的简约风格。
坚守本真
陈思榕
“称呼”里有大讲究,有的“称呼”虽高端奢华却徒有其表;有的称呼平凡低调甚至有些卑微,但却是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公而忘私的人生写照。正如人们所赞誉的“农民教授”“工人师傅”,这些普通称呼的主人实则是有卓越成就的中科院院士朱有勇、工程院院士刘先林。
这些具有非凡成就的人物为什么都喜欢平凡而普通的称呼呢?究其原因,缘于科学家们淡泊名利,忽视外在世界的繁杂纷扰,专注于自己所挚爱的科学事业。这些科学家们就像奔走在田间地头的农民,醉心于稻穗的金黄;就像忙碌在机床前的工人,因生产的器物完美而欣喜。不追名,不逐利,才能够几十年如一日静静地寻找与发现事实背后的科学规律。
称呼可以体现一个人潜意识里的所思所想。为低调务实的称呼而欣喜,还是因浮夸虚妄的名头而骄狂,可以直接显露出他们人生境界的高低。当下,许多人都追求“高大上”的虚名,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成为了物质的奴隶,屈从于名利的束缚,与自己献身科学事业、服务人民的初心渐行渐远。虚妄竟成了时尚,在这种背景下,“农民教授”“工人师傅”的称呼显得格外亲切。这种朴实纯真的称呼能够进入民众的视野,成为时代的高标,正说明人们对于“称呼”这一名词有了理性认知。坚守本真的精神越来越被人们所肯定,也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
坚守本真,用实力打造人生,用智慧充实人生。不要羡慕“高床暖枕”的舒适,不要奢求“飞黄腾达”的富贵;做一个本分、踏实、勤勉的人。坚守本真,脚踏实地、默默耕耘。“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声”,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在任何领域都能展现自我,演绎生命的精彩。“躬耕陇亩”的诸葛亮,无需周游于群雄,将自己的品行节操寄予清风,即可闻名遐迩;“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无需巴结权贵,将自己的理想人格托与南山,亦在文坛称杰。他们凭借自己的本真在历史上书写了绚丽篇章。
《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淡泊宁静、朴素自守,才能沉心实干,有所成就。作为青年一代,要带着梦想前行,坚守最本真的自我,在平凡中演绎伟大,方能成就更多的像“农民教授”“工人师傅”一般的大国工匠,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富强美好。
点评
作者准确抓住了“农民教授”“工人师傅”背后淡泊名利、坚守本真、不忘初心的高贵品质,主题鲜明深刻。作者引经据典,以《大学》里的经典语句说明这些普通称呼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借鉴与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