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9月中旬,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在上海召开三季度长三角经济形势座谈会,请上海、南京、苏州和扬州相关同志介绍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及中美贸易战对长三角的影响。与会代表反映,前三季度,各市经济总体平稳的态势没有改变,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对各市的影响不大。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特别是上海,压力超过全国其他省市。与会代表判断,随着经贸摩擦的影响有可能进一步向科技和金融领域蔓延,长三角各市正在积极准备预案,以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负面影响。
一、长三角经济发展新动向
从与会四个城市反映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长三角经济发展呈现出三个新动向。
(一)工业投资增长较快
上海1—7月,工业投资在2018年增长21.4%的基础上同比增长了19.3%,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4.5个百分点。南京1—7月,工业投资增长11.3%,高于固定资产投资4.3个百分点。苏州1—8月,工业投资增长9.6%,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较快,达到10.5%。在工业投资总量规模较快增长的同时,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制造业投资项目建设全面铺开,预计将在2—3年后形成新的工业产能,5—10年后形成上海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新战略优势。
(二)新兴消费增长较快
上海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无店铺零售额增长20.4%,网上商店零售额增长25.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0%,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南京暑期游学和旅游消费快速增长,博物馆参观人次和门票收入增长超过20%,电影票房及人均票房全国前十,增速在全国热点城市中排名第一。扬州1—7月共接待过夜游客553.1万人次,同比增长14.8%。其中,接待国内过夜游客549.9万人次,同比增长14.7%;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2万人次,同比增长28.5%。网上购物和旅游休闲等新兴消费增长成为新亮点。
(三)外商投资增长较快
上海1—7月,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58.3%,合同金额增长9.6%,实到金额增长13.8%。苏州1—8月,新增注册外资82.36亿美元,同比增长8.5%;实际使用外资38.4亿美元,增长5.7%。扬州1—8月,实际到账外资8.64亿美元,同比增长1.22%。其中,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5.04亿美元,同比增长2.28%;房地产利用外资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8.28%。总的来看,外商对服务业领域的投资积极性高于制造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积极性高于其他传统领域。外资较快增长,反映了中国市场对外资仍然具有强大吸引力,外资对中国市场信心仍然较强。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传统动能受政策的刚性约束,减速较快,新动能增长迅速但规模尚小,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动能,加之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工业、外贸进出口和财政收入等指标下降幅度较大。
(一)规上工业企业亏损面加大
2019年前7个月,上海6大工业重点行业中4个负增长;35个规上工业行业分类中,有23个出现负增长。其中,浦东、嘉定、闵行等工业重点工业区的下滑速度均要快于全市,而且还有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传导的迹象,上海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增速明显放缓,其他行业均负增长。南京规上工业企业亏损面28%,利润总额降幅较上半年有所收窄。苏州工业用电量持续负增长,增速列全省末位,化工、电气机械、汽车制造等重点行业一直没能实现正增长。扬州工业亏损企业382家,亏损面达到12.63%。
(二)外贸进出口压力明显加大
上海前七个月全市对美出口下降9.8%,重点面向美国市场的企业产能外迁有加速的迹象,企业以“设立分支—业务转移—分支机构独立—原企业停产”轨迹外迁产能情况明显增多。南京1—7月,对美进出口增长5.1%,主要是因为前两轮加征关税对南京企业涉及面小。9月1日美对我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后,南京企业对美出口商品基本全部纳入加征关税清单。可以预见的是,对美出口将出现较大降幅,预计全年对美出口将减少15亿美元以上,自美进口将减少5亿美元以上。
(三)地方财政压力空前加大
上海1—7月,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微增长0.1%,较江浙两省低4.3和9.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下降较快,扣除调库因素后增速将降至5个百分点左右。南京1—8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7%,较上半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长7.6%,较上半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扬州1—8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减收23.2亿元,拉低了公共预算收入增幅12.6个百分点。地方财政预算收入降低,主要是受减税降费政策和土地出让金收入减少的影响。当前减税降费更多用于对冲企业效益下滑,减税降费政策效应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得以的释放。
三、若干建议
从以上最新情况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新动能正在加快培育,由于传统动能降速较快,地方公共财政收支平衡面临较大压力。建议从近、中、远三个层面制定持续性政策,支持技术攻关和金融创新,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助力长三角加快转型升级。
从近期看,经贸摩擦是影响长三角经济增长的最大变量。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对受影响的行业企业的援助和帮扶,向社会传递“共克时艰”的决心和信心。充分发挥中国市场空间巨大的优势,抓住契机,加大引进欧日企业的力度,形成“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格局。同时,针对重点科技企业短期无法替代的国外关键材料设备,抓住当前重要时间窗口,在企业提出申请基础上,建立进口绿色通道,提供企业进口审批、仓储运输等方面的便利。
从中期看,实现新旧动能顺利转换接续是最为重要的任务。建议在长三角加大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攻关力度,大幅提高对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的投入,利用科创板和注册制,推动资本市场加大对“卡脖子”技术攻关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发、使用国产产品及零部件,对企业使用国产替代产品实施部分税收抵扣政策,并对企业因国产替代造成的效费比下降给予一定经济补偿。依托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把握新技术革命和全球产业重构机遇,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量子通信、生物科技等前沿技术研发,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换道超车”,实现产业“变轨”跨越发展。
从长期看,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是拉动经济稳步发展的法宝。建议将外企研发中心纳入到长三角的研发体系,探索建立外资企业参与涉外法规和政策制定的机制。抓住当前国外人才外溢机会,尽快在长三角参照实行粤港澳大湾区15%的个人所得税政策,突破人才引进的政策瓶颈。持续推动沪苏浙等长三角地区的自贸区发展,打造“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国际一流的自由贸易园区。充分发挥上海资本市场多层次优势,研究设立我国在美上市企业回归上海资本市场的“绿色通道”,提高上海资本市场多元化国际化水平。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在上海加快建设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管理的中心。拓展人民币资金回笼渠道,争取成为人民币在岸交易中心,同时加速与伦敦、迪拜、法兰克福等离岸市场合作,探索海外人民币资产收益共享机制。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部)
一、长三角经济发展新动向
从与会四个城市反映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长三角经济发展呈现出三个新动向。
(一)工业投资增长较快
上海1—7月,工业投资在2018年增长21.4%的基础上同比增长了19.3%,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4.5个百分点。南京1—7月,工业投资增长11.3%,高于固定资产投资4.3个百分点。苏州1—8月,工业投资增长9.6%,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较快,达到10.5%。在工业投资总量规模较快增长的同时,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制造业投资项目建设全面铺开,预计将在2—3年后形成新的工业产能,5—10年后形成上海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新战略优势。
(二)新兴消费增长较快
上海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无店铺零售额增长20.4%,网上商店零售额增长25.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0%,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南京暑期游学和旅游消费快速增长,博物馆参观人次和门票收入增长超过20%,电影票房及人均票房全国前十,增速在全国热点城市中排名第一。扬州1—7月共接待过夜游客553.1万人次,同比增长14.8%。其中,接待国内过夜游客549.9万人次,同比增长14.7%;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2万人次,同比增长28.5%。网上购物和旅游休闲等新兴消费增长成为新亮点。
(三)外商投资增长较快
上海1—7月,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58.3%,合同金额增长9.6%,实到金额增长13.8%。苏州1—8月,新增注册外资82.36亿美元,同比增长8.5%;实际使用外资38.4亿美元,增长5.7%。扬州1—8月,实际到账外资8.64亿美元,同比增长1.22%。其中,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5.04亿美元,同比增长2.28%;房地产利用外资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8.28%。总的来看,外商对服务业领域的投资积极性高于制造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积极性高于其他传统领域。外资较快增长,反映了中国市场对外资仍然具有强大吸引力,外资对中国市场信心仍然较强。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传统动能受政策的刚性约束,减速较快,新动能增长迅速但规模尚小,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动能,加之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工业、外贸进出口和财政收入等指标下降幅度较大。
(一)规上工业企业亏损面加大
2019年前7个月,上海6大工业重点行业中4个负增长;35个规上工业行业分类中,有23个出现负增长。其中,浦东、嘉定、闵行等工业重点工业区的下滑速度均要快于全市,而且还有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传导的迹象,上海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增速明显放缓,其他行业均负增长。南京规上工业企业亏损面28%,利润总额降幅较上半年有所收窄。苏州工业用电量持续负增长,增速列全省末位,化工、电气机械、汽车制造等重点行业一直没能实现正增长。扬州工业亏损企业382家,亏损面达到12.63%。
(二)外贸进出口压力明显加大
上海前七个月全市对美出口下降9.8%,重点面向美国市场的企业产能外迁有加速的迹象,企业以“设立分支—业务转移—分支机构独立—原企业停产”轨迹外迁产能情况明显增多。南京1—7月,对美进出口增长5.1%,主要是因为前两轮加征关税对南京企业涉及面小。9月1日美对我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后,南京企业对美出口商品基本全部纳入加征关税清单。可以预见的是,对美出口将出现较大降幅,预计全年对美出口将减少15亿美元以上,自美进口将减少5亿美元以上。
(三)地方财政压力空前加大
上海1—7月,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微增长0.1%,较江浙两省低4.3和9.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下降较快,扣除调库因素后增速将降至5个百分点左右。南京1—8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7%,较上半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长7.6%,较上半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扬州1—8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减收23.2亿元,拉低了公共预算收入增幅12.6个百分点。地方财政预算收入降低,主要是受减税降费政策和土地出让金收入减少的影响。当前减税降费更多用于对冲企业效益下滑,减税降费政策效应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得以的释放。
三、若干建议
从以上最新情况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新动能正在加快培育,由于传统动能降速较快,地方公共财政收支平衡面临较大压力。建议从近、中、远三个层面制定持续性政策,支持技术攻关和金融创新,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助力长三角加快转型升级。
从近期看,经贸摩擦是影响长三角经济增长的最大变量。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对受影响的行业企业的援助和帮扶,向社会传递“共克时艰”的决心和信心。充分发挥中国市场空间巨大的优势,抓住契机,加大引进欧日企业的力度,形成“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格局。同时,针对重点科技企业短期无法替代的国外关键材料设备,抓住当前重要时间窗口,在企业提出申请基础上,建立进口绿色通道,提供企业进口审批、仓储运输等方面的便利。
从中期看,实现新旧动能顺利转换接续是最为重要的任务。建议在长三角加大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攻关力度,大幅提高对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的投入,利用科创板和注册制,推动资本市场加大对“卡脖子”技术攻关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发、使用国产产品及零部件,对企业使用国产替代产品实施部分税收抵扣政策,并对企业因国产替代造成的效费比下降给予一定经济补偿。依托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把握新技术革命和全球产业重构机遇,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量子通信、生物科技等前沿技术研发,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换道超车”,实现产业“变轨”跨越发展。
从长期看,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是拉动经济稳步发展的法宝。建议将外企研发中心纳入到长三角的研发体系,探索建立外资企业参与涉外法规和政策制定的机制。抓住当前国外人才外溢机会,尽快在长三角参照实行粤港澳大湾区15%的个人所得税政策,突破人才引进的政策瓶颈。持续推动沪苏浙等长三角地区的自贸区发展,打造“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国际一流的自由贸易园区。充分发挥上海资本市场多层次优势,研究设立我国在美上市企业回归上海资本市场的“绿色通道”,提高上海资本市场多元化国际化水平。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在上海加快建设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管理的中心。拓展人民币资金回笼渠道,争取成为人民币在岸交易中心,同时加速与伦敦、迪拜、法兰克福等离岸市场合作,探索海外人民币资产收益共享机制。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