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大量的保障性住房逐步建成,并开始投放到市场中使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较低收入人群的住房紧张问题,同时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快速发展。保障性住房在解决社会住房问题的同时也为住房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尤其是保障性住房相对于普通住房所具备的优势。如何处理保障性住房的后期管理难题,使更多的住户得到较好的服务,是整个社会面临的关键课题。文章主要提出一些处理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難题;有效措施
一、创建标准有序的市场运行体制
保障性住房与普通意义上的住房在功能方面是没有任何差异的,都是用来满足大众的住房需求。最近几年来,因为受到政府相关部门极大地关注,使保障性住房的品质得到监督和管理,因此我国的保障性住房的标准和品质得到极大地保障,其建设的标准也和普通的住房没有差异。而两者之间极小的差异性也决定了保障性住房与普通商品房在后期管理问题中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处理保障性住房的后期管理难题可以参照普通的商品房管理,将市场化、专业化以及社会化三个原则作为物业管理过程中的主导思想。我们可以作出一个假设,保障性住房与普通商品房在建筑的标准方面并没有任何差异,但是缺乏后期有效的管理就会使其成一个老旧的社区,同时也会加大其余普通商品房之间的差距。一方面会加大住户的不满意程度;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政府外在形象的建设。
保障性住房是一类相对特殊的住房,因为它是以政府为主导,而且住房性质也与普通商品房有差异。保障性住房的使用对象为社会较低阶层以及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用户,这类人群自身缺少花钱买服务的意识。只是一味地强化和推广保障性住房的公益性,会加大住户对政府财政补贴的依赖性,从而使后期的管理问题更加突出,也加大政府在财政补助方面的支出。因此,必须创建标准有序的市场运行体制,与普通的商品房使用一致规范化的物业管理准则。同时,还应该依据合同的相关协议不断的完善物业服务水平。立足于保障性住房的特征制定出独特的物业服务。
二、创建相对倾斜的政策制度扶持机制
保障性住房与普通的商品房在功能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因为两种住房在供应对象上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的服务对象是中低收入以及社会中较低阶层的人员,后者是保障人群之外的其他住户。而且两种住房的获得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保障性住房更多的倾向于计划分配,但是后者普通商品房是完全的市场化供应方式。另外,保障性住房的产权归属分为三类,完全、不完全以及无产权。但是普通的商品房只有一种,即完全的产权归属。对保障性住房的物业管理提供一定的辅助支持,创建相对倾斜的政府扶持机制取决于政府所具有的公共服务职能,以及政府所具有的主导特性,这也为社区进行物业管理的标准化及专业化提供良好的支持。实现对物业管理的资金支持除了给予一定的项目启动资金以外,还需要在后期通过一定的方式给予奖励,例如日常考核、住户的满意度调查等。此外,受到保障性住房使用对象的制约,还应该给予用户适当的补助例如:适当减少物业费用的支出。
三、创建科学有效的矛盾解除体系
1.要高度重视社区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的保障性住房都位于郊区,交通非常不方便,而且水电供应在很多时候非常不方便。用户在入住之后会对会将问题归结于物业管理,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为减小这类问题带来的冲突,在建设初期就应该选择交通方便的区域。在住房完成建设之后,没有完善的公共设施不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2.保障住房的良性循环
物业费对住户来讲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需要依据保障性住房小区的特点,在市场化运作河政府的相关补助之外还应该拓宽资金的筹集渠道,实现保障性住房在后期管理中的良性循环。
3.一些社区存在无人管理的情况,可以推行托底管理的方式。
对于存在问题较多的保障性住房小区,住户与物业管理部门之间会有较多的冲突。物业管理企业不能够及时的收回物业费用,而政府的补贴也非常的有限,就会出现无人管理的情况。所以政府应该严格落实相关管理职能,由街道的办事处以及乡镇的管理部门起带头作用,进行统一的协调和管理。由社区创建物业管理团队,但是该管理团队不能够将盈利作为运行目标,利用政府补贴的资金用于日常的开销,在达到特定的条件下在进行市场化的运作。
参考文献:
[1]王净净,郭晓晴. 保障性住房后期物业管理问题及破解策略研究——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J]. 中国集体经济,2016,(21):39-40.
[2]郭林,张学峰. 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的现存问题与破解之道——基于河北省的经验分析[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24-29.
[3]王瑞麟. 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的难题与破解策略[J]. 中国房地产,2012,(21):68-70.
[4]曹岳承. 我国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的做法与问题[D].西南财经大学,2012.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難题;有效措施
一、创建标准有序的市场运行体制
保障性住房与普通意义上的住房在功能方面是没有任何差异的,都是用来满足大众的住房需求。最近几年来,因为受到政府相关部门极大地关注,使保障性住房的品质得到监督和管理,因此我国的保障性住房的标准和品质得到极大地保障,其建设的标准也和普通的住房没有差异。而两者之间极小的差异性也决定了保障性住房与普通商品房在后期管理问题中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处理保障性住房的后期管理难题可以参照普通的商品房管理,将市场化、专业化以及社会化三个原则作为物业管理过程中的主导思想。我们可以作出一个假设,保障性住房与普通商品房在建筑的标准方面并没有任何差异,但是缺乏后期有效的管理就会使其成一个老旧的社区,同时也会加大其余普通商品房之间的差距。一方面会加大住户的不满意程度;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政府外在形象的建设。
保障性住房是一类相对特殊的住房,因为它是以政府为主导,而且住房性质也与普通商品房有差异。保障性住房的使用对象为社会较低阶层以及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用户,这类人群自身缺少花钱买服务的意识。只是一味地强化和推广保障性住房的公益性,会加大住户对政府财政补贴的依赖性,从而使后期的管理问题更加突出,也加大政府在财政补助方面的支出。因此,必须创建标准有序的市场运行体制,与普通的商品房使用一致规范化的物业管理准则。同时,还应该依据合同的相关协议不断的完善物业服务水平。立足于保障性住房的特征制定出独特的物业服务。
二、创建相对倾斜的政策制度扶持机制
保障性住房与普通的商品房在功能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因为两种住房在供应对象上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的服务对象是中低收入以及社会中较低阶层的人员,后者是保障人群之外的其他住户。而且两种住房的获得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保障性住房更多的倾向于计划分配,但是后者普通商品房是完全的市场化供应方式。另外,保障性住房的产权归属分为三类,完全、不完全以及无产权。但是普通的商品房只有一种,即完全的产权归属。对保障性住房的物业管理提供一定的辅助支持,创建相对倾斜的政府扶持机制取决于政府所具有的公共服务职能,以及政府所具有的主导特性,这也为社区进行物业管理的标准化及专业化提供良好的支持。实现对物业管理的资金支持除了给予一定的项目启动资金以外,还需要在后期通过一定的方式给予奖励,例如日常考核、住户的满意度调查等。此外,受到保障性住房使用对象的制约,还应该给予用户适当的补助例如:适当减少物业费用的支出。
三、创建科学有效的矛盾解除体系
1.要高度重视社区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的保障性住房都位于郊区,交通非常不方便,而且水电供应在很多时候非常不方便。用户在入住之后会对会将问题归结于物业管理,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为减小这类问题带来的冲突,在建设初期就应该选择交通方便的区域。在住房完成建设之后,没有完善的公共设施不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2.保障住房的良性循环
物业费对住户来讲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需要依据保障性住房小区的特点,在市场化运作河政府的相关补助之外还应该拓宽资金的筹集渠道,实现保障性住房在后期管理中的良性循环。
3.一些社区存在无人管理的情况,可以推行托底管理的方式。
对于存在问题较多的保障性住房小区,住户与物业管理部门之间会有较多的冲突。物业管理企业不能够及时的收回物业费用,而政府的补贴也非常的有限,就会出现无人管理的情况。所以政府应该严格落实相关管理职能,由街道的办事处以及乡镇的管理部门起带头作用,进行统一的协调和管理。由社区创建物业管理团队,但是该管理团队不能够将盈利作为运行目标,利用政府补贴的资金用于日常的开销,在达到特定的条件下在进行市场化的运作。
参考文献:
[1]王净净,郭晓晴. 保障性住房后期物业管理问题及破解策略研究——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J]. 中国集体经济,2016,(21):39-40.
[2]郭林,张学峰. 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后期运营管理的现存问题与破解之道——基于河北省的经验分析[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24-29.
[3]王瑞麟. 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的难题与破解策略[J]. 中国房地产,2012,(21):68-70.
[4]曹岳承. 我国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的做法与问题[D].西南财经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