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321-01
近几年,为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促进牧区经济发展和牧民收入增加,政府部门鼓励、支持并通过建立示范引导型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农村牧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 随着西乌旗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包括牧民专业合作社、牧民产业协会等在内的牧区合作经济组织迅速发展,已逐渐成为了牧民参与市场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那么,现阶段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为此,我们采取走访牧户与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对全旗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一、西乌旗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3年11月份,全旗已登记牧民专业合作社296户,出资总额达4.48亿元,入社成员2348人,占牧业总人口数的5.6%,带动非成员牧户5000多户。入股形式主要以资金、牲畜、农牧业机械和草场为主。
据调查显示,牧区合作经济组织所经营的类别不多,大多数都围绕发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建立,主要涉及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良种畜选育,农牧机械服务及饲草业等3大主行业。
二、牧区合作经济组织所发挥的作用
(一)推动了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牲畜和草牧场的“双承包”到户,在调动牧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牧民收入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曝露出了牧民与市场经济之间对接难的问题。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诞生和发展,把单个的、分散型经营的牧户有效的组织起来,通过组织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较好地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对接问题,积极推动了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就拿接冬羔育肥来说,以前牧民对接冬羔认识不深,积极性不高,既使接冬羔后也得不到及时销售,牧民都不愿意接冬羔。后来在政府的积极鼓励和合作经济组织的统一带动下,牧民接冬羔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二)有效促进了牧民增收,调动了牧民的生产生活积极性。在家庭式生产经营中,牧民在以零售价从中间商那购买所需的生产资料,又以比市场价低的价格向经销商出售自己的产品。如果按照一般批零差价为25%计算,这一进一出,牧民在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环节就要遭受双重的至少50%的价差损失,而这种购销上差价大多落到了中间商的口袋里。这必然会大幅度减少牧民应得的收入,从而挫伤其生产中的积极性。而合作经济组织这一桥梁可以使牧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摆脱中间商这一环节,在营销过程中,降低了单户生产经营的损失,能够使牧民的利益最大化,从而调动了牧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
(三)提高了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通过合作经济组织集体育肥、集体改良牲畜品种等组织化经营,畜产品的个体质量得到不斷优化,畜产品效益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通过对畜产品的精细化加工、包装和注册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高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了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培养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乡土人才。我们调查的牧民合作与组织的负责人或发起人,都是牧区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他们自己首先钻研技术,尝试使用新技术,在畜牧业上经营有道,在嘎查治理方面经验丰富,对牧区的特点和牧民的需求有深刻的了解,对外界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联络能力。同时,在发展合作经济组织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单位采取聘请专家开办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对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和成员进行政策理论、科技文化、法律法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生产技术、加工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通过集中培训、技术指导等多种措施,切实培育一批牧区经济人和乡土人才,为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证,也造就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牧区实用人才,提高了牧民的素质。
三、当前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旗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态势虽然良好,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牧民对合作社重要性的认识问题
牧民对合作社重要性的认识还存在差距。由于较长时期的独家独户的经营习惯,牧民对合作组织的思想认识并不一致。一些大户经营状况较好,认为不需要合作。而普通的牧户迫于生存和生计的压力,想方设法增加收入,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家中病人的医疗问题,以及改善日常生活等,他们比较重视眼前利益,期望合作社短期内就能取得良好效益,这样才有参加合作组织的积极性,否则,对加入合作社就持观望和摇摆的态度。这对于合作成员本来就较少的合作组织来说,不利于其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内部管理机制不规范,管理不科学的问题。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在登记注册时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但在具体运行管理中,按制度管人理事的少,大部分合作经济组织都凭经验进行管理和分配,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内部管理机制不规范,管理不科学,还没有形成一个较规范科学的经营管理体系。尤其在民主决策、风险控制、利益分配等方面,没有一个系统科学的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
(三)劳动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是合作组织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我旗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中,大多数都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尤其是畜产品加工技术人才、收集和传播信息的人才、会计管理等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合作社在资金方面,也面临着贷款难、贷款利息高等问题,合作社内部建立互助基金,仍需取得政府金融部门的同意和支持。
(四)“等、靠、要”思想严重,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的问题。近年来,我旗不断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出台了西乌旗发展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实施办法、牧民联户规模化经营鼓励办法、“支部+合作经济组织+机关”工作模式等一系列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一部分合作经济组织“等、靠、要”的思想,总想着让政府和部门扶持,有的建立合作经济组织的目的甚至只限于“捞点项目”,自我开拓创新意识不足。
四、对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一)从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的不同背景来看,现在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都为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数量和参加的成员都呈增长趋势,但还存在大多数牧民对合作社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这也说明合作经济组织仍处于发展初期,运作和管理缺乏经验,合作成效也没有充分显露出来。因此,合作经济组织应不断完善运作机制,增加合作社成员参与管理的机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赋予他们应有的监督权利,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合作社运作的规范性管理,逐步增强牧民对合作社的认识,调动他们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
(二)合作经济组织在劳动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人才、技术、资金的缺乏也制约着合作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合作经济组织急需解决的问题。政府和社会应给予大力支持,加强对牧民实用技术技能的培训,创造有利条件为合作经济组织引进人才,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三)当前,牧区合作经济组织主要靠政府推动和能人带动,反映出牧区合作经济组织自我发展的能力明显不足。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内生性相对不足,也给其持续健康的发展带来了隐忧。靠行政力量推动建立的合作组织,尽管发展迅速,合作组织的数量增长较快,但真正运转顺畅的很少。因此,政府推动合作社的发展,应该从扶持合作社建立起步,转向着重培育合作社良好的运作机制和自我发展能力。
近几年,为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促进牧区经济发展和牧民收入增加,政府部门鼓励、支持并通过建立示范引导型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农村牧区各类合作经济组织, 随着西乌旗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包括牧民专业合作社、牧民产业协会等在内的牧区合作经济组织迅速发展,已逐渐成为了牧民参与市场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那么,现阶段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为此,我们采取走访牧户与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对全旗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一、西乌旗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现状
据统计,截至2013年11月份,全旗已登记牧民专业合作社296户,出资总额达4.48亿元,入社成员2348人,占牧业总人口数的5.6%,带动非成员牧户5000多户。入股形式主要以资金、牲畜、农牧业机械和草场为主。
据调查显示,牧区合作经济组织所经营的类别不多,大多数都围绕发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建立,主要涉及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良种畜选育,农牧机械服务及饲草业等3大主行业。
二、牧区合作经济组织所发挥的作用
(一)推动了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牲畜和草牧场的“双承包”到户,在调动牧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牧民收入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曝露出了牧民与市场经济之间对接难的问题。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诞生和发展,把单个的、分散型经营的牧户有效的组织起来,通过组织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较好地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对接问题,积极推动了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就拿接冬羔育肥来说,以前牧民对接冬羔认识不深,积极性不高,既使接冬羔后也得不到及时销售,牧民都不愿意接冬羔。后来在政府的积极鼓励和合作经济组织的统一带动下,牧民接冬羔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二)有效促进了牧民增收,调动了牧民的生产生活积极性。在家庭式生产经营中,牧民在以零售价从中间商那购买所需的生产资料,又以比市场价低的价格向经销商出售自己的产品。如果按照一般批零差价为25%计算,这一进一出,牧民在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环节就要遭受双重的至少50%的价差损失,而这种购销上差价大多落到了中间商的口袋里。这必然会大幅度减少牧民应得的收入,从而挫伤其生产中的积极性。而合作经济组织这一桥梁可以使牧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摆脱中间商这一环节,在营销过程中,降低了单户生产经营的损失,能够使牧民的利益最大化,从而调动了牧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
(三)提高了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通过合作经济组织集体育肥、集体改良牲畜品种等组织化经营,畜产品的个体质量得到不斷优化,畜产品效益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通过对畜产品的精细化加工、包装和注册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高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了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培养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乡土人才。我们调查的牧民合作与组织的负责人或发起人,都是牧区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他们自己首先钻研技术,尝试使用新技术,在畜牧业上经营有道,在嘎查治理方面经验丰富,对牧区的特点和牧民的需求有深刻的了解,对外界也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联络能力。同时,在发展合作经济组织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单位采取聘请专家开办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对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和成员进行政策理论、科技文化、法律法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生产技术、加工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通过集中培训、技术指导等多种措施,切实培育一批牧区经济人和乡土人才,为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证,也造就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牧区实用人才,提高了牧民的素质。
三、当前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旗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态势虽然良好,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牧民对合作社重要性的认识问题
牧民对合作社重要性的认识还存在差距。由于较长时期的独家独户的经营习惯,牧民对合作组织的思想认识并不一致。一些大户经营状况较好,认为不需要合作。而普通的牧户迫于生存和生计的压力,想方设法增加收入,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家中病人的医疗问题,以及改善日常生活等,他们比较重视眼前利益,期望合作社短期内就能取得良好效益,这样才有参加合作组织的积极性,否则,对加入合作社就持观望和摇摆的态度。这对于合作成员本来就较少的合作组织来说,不利于其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内部管理机制不规范,管理不科学的问题。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在登记注册时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但在具体运行管理中,按制度管人理事的少,大部分合作经济组织都凭经验进行管理和分配,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内部管理机制不规范,管理不科学,还没有形成一个较规范科学的经营管理体系。尤其在民主决策、风险控制、利益分配等方面,没有一个系统科学的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
(三)劳动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是合作组织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我旗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中,大多数都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尤其是畜产品加工技术人才、收集和传播信息的人才、会计管理等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合作社在资金方面,也面临着贷款难、贷款利息高等问题,合作社内部建立互助基金,仍需取得政府金融部门的同意和支持。
(四)“等、靠、要”思想严重,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的问题。近年来,我旗不断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出台了西乌旗发展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实施办法、牧民联户规模化经营鼓励办法、“支部+合作经济组织+机关”工作模式等一系列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一部分合作经济组织“等、靠、要”的思想,总想着让政府和部门扶持,有的建立合作经济组织的目的甚至只限于“捞点项目”,自我开拓创新意识不足。
四、对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一)从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建立的不同背景来看,现在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都为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牧区合作经济组织的数量和参加的成员都呈增长趋势,但还存在大多数牧民对合作社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这也说明合作经济组织仍处于发展初期,运作和管理缺乏经验,合作成效也没有充分显露出来。因此,合作经济组织应不断完善运作机制,增加合作社成员参与管理的机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赋予他们应有的监督权利,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合作社运作的规范性管理,逐步增强牧民对合作社的认识,调动他们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
(二)合作经济组织在劳动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人才、技术、资金的缺乏也制约着合作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合作经济组织急需解决的问题。政府和社会应给予大力支持,加强对牧民实用技术技能的培训,创造有利条件为合作经济组织引进人才,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三)当前,牧区合作经济组织主要靠政府推动和能人带动,反映出牧区合作经济组织自我发展的能力明显不足。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内生性相对不足,也给其持续健康的发展带来了隐忧。靠行政力量推动建立的合作组织,尽管发展迅速,合作组织的数量增长较快,但真正运转顺畅的很少。因此,政府推动合作社的发展,应该从扶持合作社建立起步,转向着重培育合作社良好的运作机制和自我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