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探讨借助人文关怀实现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构建更为完整的语文学科教学体系的目标,更加明确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正确渠道。
关键词:人文关怀;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高中生作为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球化剧烈的冲击之下,尤其要对他们进行价值观念的引导,突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可以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现在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要努力培养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提升在传承并欣赏文化、提升自己使用母语的能力,借助教材、课堂、作业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充分挖掘人文关怀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人文关怀主要涉及:平等——世界平等,人格平等,机会平等;交流——关注度,话语权,回复率;尊重——尊重人格,尊重选择,尊重见解;责任——教师职责,公民担当,做人底线;爱心——恻隐之心,爱美之心,奉献之心;追求——梦想之思,创造之行,成功之乐等方面。基于以上各个方面的人文关怀可以为新时期的青年人发展注入新能量。
一、 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关怀
教材选择的文学作品,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比如现代小说鲁迅的《祝福》让人关注封建时代的女性命运,比如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让我们感受时代颠簸下女性的坚韧与痛苦,比如文言文《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壮士慷慨的人生选择,又比如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的人生悲剧和反思。作品的人文关怀,不仅仅是关怀作品中集中的人物命运的反思,不是站在一个距离现实远的距离欣赏“淋漓的鲜血”,而是透过鲜血和死亡,看到现时代人们的进步和不足,在同情之余激发新的生命力量。
教师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会深入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关怀,就能在学生情感发展的生命里激起一股清澈的流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視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认识自己从一个什么样的过去走到今天,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 抓牢课堂,进行人文关怀
在语文课堂引导中和课堂讨论中注入人文关怀。在语文学习的师生互动中传递人文关怀。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课堂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好的平台进行口头语言的实践和思维的训练,教师设计富有人文关怀的问题,展开对话,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互动交流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尤其是教师个人人文精神的体现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比如在诗歌教学中,爱国诗人杜甫的诗歌每每让人感受到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感,他的思维他的语言都深切地表达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奉献精神,这样的人文情感是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去爱人,在舍得一切去爱人,课堂互动中教师就要用富有感召的课堂语言启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引导学生的人生观。
三、 关注课外,提升人文关怀
在语文作文批改中和语文作业的设计中传播人文关怀。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通过写作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同时对作文对话中学生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也会提升。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可以发掘学生思想情感不正确的苗头,并通过批改、写作、对话、引导帮助学生对已经认识的对象进行多角度多元化的认识。而为了让学生思考的作业更加具有人文性,教师的作业设计就要符合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比如打开自己的抽屉,取出10件物品,并讲述这些物品的来历以及对你的意义。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倾注关注并思考自己可能会忽略的情感,并形成多角度思考的方式,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具有创新意识。
借助人文关怀,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为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营造氛围,创造条件,从而实现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构建更为完整的语文学科教学体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嵘春,刘仁增.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能力素养建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年12期.
[2]赵福楼.语文核心素养的五个着眼点[J].今日教育,2016年03期.
作者简介:
朱传弟,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关键词:人文关怀;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高中生作为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球化剧烈的冲击之下,尤其要对他们进行价值观念的引导,突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可以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现在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要努力培养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提升在传承并欣赏文化、提升自己使用母语的能力,借助教材、课堂、作业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充分挖掘人文关怀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人文关怀主要涉及:平等——世界平等,人格平等,机会平等;交流——关注度,话语权,回复率;尊重——尊重人格,尊重选择,尊重见解;责任——教师职责,公民担当,做人底线;爱心——恻隐之心,爱美之心,奉献之心;追求——梦想之思,创造之行,成功之乐等方面。基于以上各个方面的人文关怀可以为新时期的青年人发展注入新能量。
一、 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关怀
教材选择的文学作品,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比如现代小说鲁迅的《祝福》让人关注封建时代的女性命运,比如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让我们感受时代颠簸下女性的坚韧与痛苦,比如文言文《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壮士慷慨的人生选择,又比如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的人生悲剧和反思。作品的人文关怀,不仅仅是关怀作品中集中的人物命运的反思,不是站在一个距离现实远的距离欣赏“淋漓的鲜血”,而是透过鲜血和死亡,看到现时代人们的进步和不足,在同情之余激发新的生命力量。
教师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会深入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关怀,就能在学生情感发展的生命里激起一股清澈的流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視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认识自己从一个什么样的过去走到今天,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 抓牢课堂,进行人文关怀
在语文课堂引导中和课堂讨论中注入人文关怀。在语文学习的师生互动中传递人文关怀。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课堂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好的平台进行口头语言的实践和思维的训练,教师设计富有人文关怀的问题,展开对话,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在互动交流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尤其是教师个人人文精神的体现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比如在诗歌教学中,爱国诗人杜甫的诗歌每每让人感受到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感,他的思维他的语言都深切地表达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奉献精神,这样的人文情感是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去爱人,在舍得一切去爱人,课堂互动中教师就要用富有感召的课堂语言启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引导学生的人生观。
三、 关注课外,提升人文关怀
在语文作文批改中和语文作业的设计中传播人文关怀。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通过写作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同时对作文对话中学生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也会提升。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可以发掘学生思想情感不正确的苗头,并通过批改、写作、对话、引导帮助学生对已经认识的对象进行多角度多元化的认识。而为了让学生思考的作业更加具有人文性,教师的作业设计就要符合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比如打开自己的抽屉,取出10件物品,并讲述这些物品的来历以及对你的意义。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倾注关注并思考自己可能会忽略的情感,并形成多角度思考的方式,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现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具有创新意识。
借助人文关怀,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为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营造氛围,创造条件,从而实现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构建更为完整的语文学科教学体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嵘春,刘仁增.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能力素养建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年12期.
[2]赵福楼.语文核心素养的五个着眼点[J].今日教育,2016年03期.
作者简介:
朱传弟,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