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读;基础;激情;平实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4(B)—0086—01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针对课改的浪潮,笔者把从事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写下与大家共飨。
一、认真读,读出“语文味”
语文课堂要有朗读声,声声入耳学语文。从读中去记忆,去感悟,去理解,去体会。
1.要读出课文的情韵来。这里的情韵,是一种感情的真正交流,是读者(学习者)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而不是单一的去读字、词、句。“一切景语皆情语”,每篇文章中所涉及的景物、环境的描写都寄托了作者的情感,而这些情感只有在品读中才能感悟到。如果钻不进作者的情感之网,就不能把作者的意图说清楚。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有“教困”与“学困”的现象发生,也就是说,当学生不懂教师的教学意图,或不理踩教师的教学引导的时候,教师就应拿出绝招——读。
2.深入准确地解读课文是第一位的。读是一种感悟,也是理解的一种简单方法。“深入”,即把作者的意图剖析给学生。“准确”,即把文字的音、韵、调及情感读出来。
二、注重基础,让语文“回家”
1.语文教学要注重两个字:“语”、“文”。“语”就是听好、读好、说好,“文”就是写好,这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它与现代教学提倡的三维目标是一致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就体现在“听说读写”之中,“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就在写作之中去体现,笔者认为这样就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2.让语文回家——语文教学的家在课堂。这主要体现三个实:(1)真实,形成你的教学风格。教育教学是长久而有韧性的工作,教师不必去作秀。(2)朴实,抓住教本去教,以纲扣本。不必让多媒体充当教材,语文的魅力在于语言文字,而不是声、光、电。可以不用的坚决不用,语文中有的东西不必去展示或写出,教给学生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感悟。让学生从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理解、去疑问、去肯定,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力。教师最精湛的教育艺术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自己找寻答案。(3)扎实,用耐心培养出孩子的耐心。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培养兴趣。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及工整美观的写字技能,摘抄美词佳句,并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听话、说话的语境。教师的范读要引起学生的共鸣,要注意培养学生朗读的真情实感,看看他们的习作是否是用“心”写出来的。
三、用激情点燃热情
语文课的成功,可以说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激情。选入我们小学课本的,大都是 “范文”(这里说的范文,并非是最好的文章,最好的文章有些是例文,范文就是让我们按所教文章的立意、写法、情感去教会学生知识,形成某种能力)。这些范文中几乎篇篇都包含着一种“情”,或喜或悲,或激越或沉郁,有欣赏的,也有品味的,还有用心才能感悟的,这些知识与情感的传授,就得我们用自己的激情去操作。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如果没有激情,就上不好语文课。
教师有激情就能点燃学生的热情,这种激情引领我们使语文课堂生动和谐,从而达到乐学的教学佳境,进而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让他们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教师应经常与孩子沟通,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他们的情感,“没有死水,连微澜也没有。”这也是教学的规律。
四、在平实中去教学语文
笔者这里要说的平实含义有三:1.语文课堂必须是现实的。硬把学生未听的、未知的交给学生,这无异于雾里看花。2.要上好常态课。不能在课堂作秀,抄、背、默、记的教法都是常态的,也是常见的。3.上有效的课。要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情感体验,快乐的、积极的、向上的情感,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动力,让学生从学习中感悟到自己在进步,让他们总结出自己在学习中成功的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刻意地去创造意境,而是让学生静下心来学语文。真正的语文课堂应恰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4(B)—0086—01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针对课改的浪潮,笔者把从事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写下与大家共飨。
一、认真读,读出“语文味”
语文课堂要有朗读声,声声入耳学语文。从读中去记忆,去感悟,去理解,去体会。
1.要读出课文的情韵来。这里的情韵,是一种感情的真正交流,是读者(学习者)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而不是单一的去读字、词、句。“一切景语皆情语”,每篇文章中所涉及的景物、环境的描写都寄托了作者的情感,而这些情感只有在品读中才能感悟到。如果钻不进作者的情感之网,就不能把作者的意图说清楚。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有“教困”与“学困”的现象发生,也就是说,当学生不懂教师的教学意图,或不理踩教师的教学引导的时候,教师就应拿出绝招——读。
2.深入准确地解读课文是第一位的。读是一种感悟,也是理解的一种简单方法。“深入”,即把作者的意图剖析给学生。“准确”,即把文字的音、韵、调及情感读出来。
二、注重基础,让语文“回家”
1.语文教学要注重两个字:“语”、“文”。“语”就是听好、读好、说好,“文”就是写好,这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它与现代教学提倡的三维目标是一致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就体现在“听说读写”之中,“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就在写作之中去体现,笔者认为这样就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2.让语文回家——语文教学的家在课堂。这主要体现三个实:(1)真实,形成你的教学风格。教育教学是长久而有韧性的工作,教师不必去作秀。(2)朴实,抓住教本去教,以纲扣本。不必让多媒体充当教材,语文的魅力在于语言文字,而不是声、光、电。可以不用的坚决不用,语文中有的东西不必去展示或写出,教给学生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感悟。让学生从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理解、去疑问、去肯定,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力。教师最精湛的教育艺术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自己找寻答案。(3)扎实,用耐心培养出孩子的耐心。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培养兴趣。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及工整美观的写字技能,摘抄美词佳句,并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听话、说话的语境。教师的范读要引起学生的共鸣,要注意培养学生朗读的真情实感,看看他们的习作是否是用“心”写出来的。
三、用激情点燃热情
语文课的成功,可以说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激情。选入我们小学课本的,大都是 “范文”(这里说的范文,并非是最好的文章,最好的文章有些是例文,范文就是让我们按所教文章的立意、写法、情感去教会学生知识,形成某种能力)。这些范文中几乎篇篇都包含着一种“情”,或喜或悲,或激越或沉郁,有欣赏的,也有品味的,还有用心才能感悟的,这些知识与情感的传授,就得我们用自己的激情去操作。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如果没有激情,就上不好语文课。
教师有激情就能点燃学生的热情,这种激情引领我们使语文课堂生动和谐,从而达到乐学的教学佳境,进而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让他们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教师应经常与孩子沟通,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他们的情感,“没有死水,连微澜也没有。”这也是教学的规律。
四、在平实中去教学语文
笔者这里要说的平实含义有三:1.语文课堂必须是现实的。硬把学生未听的、未知的交给学生,这无异于雾里看花。2.要上好常态课。不能在课堂作秀,抄、背、默、记的教法都是常态的,也是常见的。3.上有效的课。要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情感体验,快乐的、积极的、向上的情感,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动力,让学生从学习中感悟到自己在进步,让他们总结出自己在学习中成功的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刻意地去创造意境,而是让学生静下心来学语文。真正的语文课堂应恰如春雨,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