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之下,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生存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力推行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显得迫在眉睫。而在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的过程当中,正是良好的贴合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本文首先分析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要性质,继而探讨了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以期为广大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保;重要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1-0212-01
1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理念其实已经在整个社会范围之内得到了认可,国家相关部门也在逐渐结合我国实际的发展情况设置了一些较为详细的环保措施和政策。将一些小事作为切入点,让广大人们群众能够积极约束以及调整自身的行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加以自觉地保护,继而树立起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实现全体国民在综合素质方面的提升。比如,要对废电池实施分类处理和专项处理,不应该直接丢掉,继而避免对环境形成污染。在超市购物的时候尽量使用那些可循环利用的购物袋,降低一次性购物袋应用的数量。在外用餐的时候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以上所说的这些其实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小事,不过将其形成一种习惯,长年累月的去做,就能够实现对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一些错误行为的纠正,让人们对环境保护事业更加的重视。可以说环境保护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各个方面,做好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也就是对我们自己的保护。政府环保部门需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来抓起,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让每个人都能够真正意识到实施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白环保工作关系到了人类社会的存亡。只要每个人都能从自我做起,从生活当中的一些小事做起,就能够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推进形成保障,继而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好的生存环境。
2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有效策略
2.1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
目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需要党和人民长期坚持,从长远利益出发,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眼前的利益,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满足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因此人们应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并将这一观念融入到各项活动中,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保护我国生态环境。首先应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加强对这项任务的宣传力度,强化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使人们能够真正做到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以及尊重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良好互动。其次转变传统、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应建立“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减少自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升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再次对于自然资源,应做到合理开发、高效开发,在开发自然资源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然资源承载能力,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2.2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创新机制
生态环境是重要的资源以及资产,为了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优势以及效益,应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创新机制,对此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颁布相应的法规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更加的科学、合理。其次加强对相关产业的技术改造,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设备,同时还应优化产业结构,倡导使用清洁能源以及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对绿色产业以及技术型产业的支持力度。再次还应充分发挥各企业在生态保护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这就需要政府加强对有利因素的整合,调动企业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此加强环境治理的速度以及效果。
2.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法制建设
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过程中,加强法制建设,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所以首先国家以及政府应颁布有关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规,使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法可依,引导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于污染超标的企业,应做到依法治理,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法制力度。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应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规政策,加强地方政府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有效性。其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并做到严格执法,这就需要建立一支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执法队伍,在执法过程中,不会姑息迁就,打击一切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再次,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发挥民间组织监督作用,及时举报污染生态环境的企业以及个人,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2.4做好有序城市总体规划
首先,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城市规划布局主要从工业结构、区域布局、行业发展以及居住这四个方面着手,其核心在于既要确保每一个布局科学合理,又能够满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第二,坚持以生态观点作为城市总体规划指导,这样一来使得城市发展限制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并且有助于实现经济、城乡以及环境三者建设一同规划与实施;第三,在城市形态规划上必须充分秉承因地制宜原则,并预留好足够的公共与绿色空间。之后在有效规划城市自然景观情况下做好国土、土地等规划建设。需注意的是在城市国土与土地规划上要严格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开展;第四,城市规划要突出本地区特色及实际。由于每个城市情况各有不同,因而要想实现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其总体规划中就应当紧贴本地区产业发展、自然环境等实际进行规划,以此突出其特色。
2.5加大环保工作资金投入
即使环保工作宣传的再好,要是没有相关的机制作为保障,没有资金方面的支持,也无法得到较好的环保效果。相关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在环保方面提高投资,让环保财政支出列入到政府的规划当中,继而保持逐年增长的态势,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提升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2.6倡导低碳循环经济
对我国传统经济发展状况和当前互联网经济看来,倡导循环经济是一项重要举措。其通过有效改进以往得技术行业,从根本上降低资源消耗量,并且有效实现废物再利用,以达到提升能源利用率的目的,确保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生态资源,尽可能将发展经济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建设城市进程中,倡导循环经济,应当要坚持循环经济的基本思想为主要发展方向,确保城市建设能够和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应当要积极改进生态补偿机制。在发展经济进程中,不可避免会需要利用生态资源,并对其产生影响,而及时采取生态补偿,如加大建设城市绿化等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
结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对此应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政府以及人民应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创新机制,同时还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法制化,做到依法治理环境,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发展平衡,实现我国社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雪梅.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思考[J].中国林业经济,2016,(01):86-87.
[2]靳文旭.推进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思考[D].内蒙古大学,2010.
[关键词]生态环保;重要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1-0212-01
1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理念其实已经在整个社会范围之内得到了认可,国家相关部门也在逐渐结合我国实际的发展情况设置了一些较为详细的环保措施和政策。将一些小事作为切入点,让广大人们群众能够积极约束以及调整自身的行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加以自觉地保护,继而树立起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实现全体国民在综合素质方面的提升。比如,要对废电池实施分类处理和专项处理,不应该直接丢掉,继而避免对环境形成污染。在超市购物的时候尽量使用那些可循环利用的购物袋,降低一次性购物袋应用的数量。在外用餐的时候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以上所说的这些其实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小事,不过将其形成一种习惯,长年累月的去做,就能够实现对人们日常生活当中一些错误行为的纠正,让人们对环境保护事业更加的重视。可以说环境保护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各个方面,做好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也就是对我们自己的保护。政府环保部门需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来抓起,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让每个人都能够真正意识到实施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白环保工作关系到了人类社会的存亡。只要每个人都能从自我做起,从生活当中的一些小事做起,就能够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推进形成保障,继而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好的生存环境。
2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有效策略
2.1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
目前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需要党和人民长期坚持,从长远利益出发,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眼前的利益,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满足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因此人们应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并将这一观念融入到各项活动中,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保护我国生态环境。首先应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加强对这项任务的宣传力度,强化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使人们能够真正做到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以及尊重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良好互动。其次转变传统、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应建立“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减少自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升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再次对于自然资源,应做到合理开发、高效开发,在开发自然资源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然资源承载能力,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2.2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创新机制
生态环境是重要的资源以及资产,为了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优势以及效益,应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创新机制,对此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颁布相应的法规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更加的科学、合理。其次加强对相关产业的技术改造,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设备,同时还应优化产业结构,倡导使用清洁能源以及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对绿色产业以及技术型产业的支持力度。再次还应充分发挥各企业在生态保护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这就需要政府加强对有利因素的整合,调动企业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此加强环境治理的速度以及效果。
2.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法制建设
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过程中,加强法制建设,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所以首先国家以及政府应颁布有关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规,使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法可依,引导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于污染超标的企业,应做到依法治理,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法制力度。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应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规政策,加强地方政府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有效性。其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并做到严格执法,这就需要建立一支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执法队伍,在执法过程中,不会姑息迁就,打击一切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再次,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发挥民间组织监督作用,及时举报污染生态环境的企业以及个人,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2.4做好有序城市总体规划
首先,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城市规划布局主要从工业结构、区域布局、行业发展以及居住这四个方面着手,其核心在于既要确保每一个布局科学合理,又能够满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第二,坚持以生态观点作为城市总体规划指导,这样一来使得城市发展限制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并且有助于实现经济、城乡以及环境三者建设一同规划与实施;第三,在城市形态规划上必须充分秉承因地制宜原则,并预留好足够的公共与绿色空间。之后在有效规划城市自然景观情况下做好国土、土地等规划建设。需注意的是在城市国土与土地规划上要严格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开展;第四,城市规划要突出本地区特色及实际。由于每个城市情况各有不同,因而要想实现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其总体规划中就应当紧贴本地区产业发展、自然环境等实际进行规划,以此突出其特色。
2.5加大环保工作资金投入
即使环保工作宣传的再好,要是没有相关的机制作为保障,没有资金方面的支持,也无法得到较好的环保效果。相关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在环保方面提高投资,让环保财政支出列入到政府的规划当中,继而保持逐年增长的态势,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提升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2.6倡导低碳循环经济
对我国传统经济发展状况和当前互联网经济看来,倡导循环经济是一项重要举措。其通过有效改进以往得技术行业,从根本上降低资源消耗量,并且有效实现废物再利用,以达到提升能源利用率的目的,确保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生态资源,尽可能将发展经济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建设城市进程中,倡导循环经济,应当要坚持循环经济的基本思想为主要发展方向,确保城市建设能够和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应当要积极改进生态补偿机制。在发展经济进程中,不可避免会需要利用生态资源,并对其产生影响,而及时采取生态补偿,如加大建设城市绿化等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
结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对此应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政府以及人民应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创新机制,同时还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法制化,做到依法治理环境,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发展平衡,实现我国社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雪梅.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思考[J].中国林业经济,2016,(01):86-87.
[2]靳文旭.推进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思考[D].内蒙古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