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播学理论中的“意见领袖”,可丰富到校长角色中,给校长的专业发展以新思路,拓展校长的路径选择。本文力图论述“意见领袖”角色校长的要素,校长成为“意见领袖”的内在机理以及其实现的路径。
一、校长“意见领袖”角色的内涵
校长的思维对学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不同角色类型的校长都有其领导学校的侧重之处。而“意见领袖”作为一种新型的角色,有其全新的定位与特质。在与校长其他角色类型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校长“意见领袖”角色的优势。
1.“意见领袖”在校长角色中的定位
“意见领袖”最早出现于拉扎斯菲尔德所著《 人民的选择 》一书中。拉扎斯菲尔德在选民投票时发现,很多人的投票态度是受一些“意见领袖”影响的,“在影响选民的投票决定方面,人际接触的影响似乎不仅比大众媒介更经常,而且更有效”。[1] 他在二级传播理论中阐述了“意见领袖”的作用,将信息的传播模式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的方式进行,即观念从媒体传播给“意见领袖”,再由其传达到人群中不太活跃的部分。“意见领袖”由于其应用领域的特殊性,在校长角色的构建中属于全新的概念,因此要借鉴其在传播学中的概念重新界定“意见领袖”校长角色。
(1)校长“意见领袖”角色的内涵。“意见领袖”的本意是指广泛接触报刊、广播、广告等媒体,对有关事态了如指掌,在人际传播网络中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那么作为一种校长新型角色,教育的特殊性使得“意见领袖”重点不在于传媒的导向性,而在于个人的威信力。校长在学校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引领作用,有着教育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意见领袖”角色校长则兼具教育者与管理者的特点,并融合了信息导向与推动者的特质,更适应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在教育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扮演着把握主流信息方向,指引学校发展路径的角色。
(2)校长“意见领袖”角色的本质。“意见领袖”要对受众群体产生影响力,不仅要有强大的公信力、较高的追随价值,还要有广阔的信息获取渠道,以及较为专业的信息识别能力。因此从本质来讲,校长“意见领袖”角色是符合当今时代潮流的,权威性与专业性的结合,在教育领域享有一定的群体地位并能够带动其发展。作为“意见领袖”角色的校长,从事的是教育信息的摄入与反馈,其中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更为严苛。
2.不同校长角色的特性概括
校长角色的分类有很多种,本文选取“保姆型”“经理型”“专家型”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角色作为分析的对象。
(1)“保姆型”校长的角色特质。“保姆型”校长通常以人治为主。“像花匠,懂得怎样‘修剪树枝、美化环境’;像孔明,擅长‘草船借箭’的计划与执行;像包工头,知道怎样把‘房子’造得最有效率”。[2] “保姆型”校长重视把握学校的现状,在对学校当前事务的处理上较为恰当、有效,通常为学校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日常事务的处理者,常常事必躬亲、尽职勤勉。这种类型的校长通常以其勤政的形象,赢得良好的声誉,并带动、激励全校师生。
(2)“经理型”校长的角色特质。“经理”作为经济学中的词汇,放在学校层面中带有很浓厚的行政色彩,即科层制的理念。“经理型”校长一旦被任命,就有了管理学校的合法权利,影响力主要来源于其职位所赋予的权力,角色任务通常指向“事”或者“工作”、因事设岗。这种类型的校长常给师生带来冰冷的距离感,不注重人际交往,而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校目标的实现、任务的达成以及学校的建设上。
(3)“专家型”校长的角色特质。这种类型的校长在专业技能上毋庸置疑,拥有广博的知识,具有深厚的专业技能,通常为一个学科领域的带头人。“专家型”校长相对弱化了其管理职能,而是行政层级较高的言传身教的教育者。这样的校长以其专业权威领导学校,注重学校的学科发展、教学质量。对于中小学校长来说,“专家型”校长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方法示范,而且是办学理念与学科教学理念的最佳融合示范。[3]
3.“意见领袖”角色的优势分析
(1)比“保姆型”更专业。“保姆型”校长是以事务为评价标准的校长,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缺乏考量,满足于现阶段任务的完成而无长远规划。其事必躬亲的处事风格常常成为下属进步发展的绊脚石,不敢放权则让学校处于停滞的状态。而“意见领袖”角色校长则以为学校提供信息导向为己任,具体信息的处理、操作则放权给各部门的下属。这样就使工作的运行更专业、分工更明确、事务的处理也更有效。
(2)比“经理型”更民主。“经理型”校长以其森严的部门层级体系使学校更具企业化的特质,但学校环境的特殊性又使其不完全适用于企业的处事方法。教师之间合作协调的需要、各部门之间的交叉配合则更需要民主的空间与相对自由的处事原则。“意见领袖”角色校长则更好地完成了这一使命。在学校内部事务的处理上,“意见领袖”校长以其公信力的权威促使意见统一、整合,在各部门之间以头脑风暴的方法探讨问题,并最终以更加民主的形式决定。
(3)比“专家型”更全面。“专家型”校长在校本发展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学科建设相对卓越,但其对学校整体规划建设把握不强,缺乏“领导者”的素质。而“意见领袖”校长以其领袖的处事作风与强大的号召力,使得学校这个整体为其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因此,可以说“意见领袖”角色的校长比“专家型”校长更全面。
二、校长成为“意见领袖”的内在机理分析
校长“意见领袖”角色的养成有其内在的机理,它通常体现在以下三个层层递进的条件中。一是个人“自我实现”力的推动,即个人的意愿及其努力的方向;二是校长对学校的推动,即校长这一要素在学校这个整体中的积极影响;三是校长对所在区域乃至整个社会的推动,可以用管理学中的“蝴蝶效应”来加以印证。
1.心理学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发自人的内在需要,这些需要有着高低不同的层次结构,它是由低级过渡到高级的现实的动态需要系统。校长作为发展较成熟的个体,大多已经完成了中低级的需求,在社会中有了一定的地位,这时他的发展需要更加专业化,且又有可操作、可借鉴的理论指导。马斯洛说:“自我实现的动力是人的内部存在着一种向一定方向成长的趋势或需要。”[4] 可见,自我实现是人的内在本性最充分的展现。我们不妨把校长成为“意见领袖”看成是一个校长自我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校长会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阶段给出不同的发展策略。“意见领袖”角色是校长自我实现的一个更高层面的阶段,也可作为校长自我超越的一个较高层次的追求目标。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校长如果能以“意见领袖”为自己的意向,并将其内化为信念,作为自己的追求境界,将“意见领袖”的正能量广泛运用于教育界的信息传递中,则这一过程就会成为校长进行自我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哲学的系统与要素关系原理
任何一个事物都存在着系统和要素两个方面。学校与校长的关系就是教育界中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校长是学校组成要素中的一环,学校是校长自身发展赖以存在的环境,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校长是学校整体发展中较为关键的要素之一,校长往往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品质;一个优秀的校长,其优秀的一面会感染整个学校;一个有着“意见领袖”意识的校长,更会引领学校,实现共同的突破与发展。“校长个人除了要适应管理角色的要求外,还必须重新认识他们所扮演角色的性质以及所要履行的责任。”[5] 这种责任的履行就是校长这一要素对于学校这一系统的完善义务。因此,校长若能构建出“意见领袖”的角色,则会使学校在教育信息的掌握、教育方向的把握以及教育标准的制定上更加准确。
3.管理学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指一只蝴蝶在巴西雨林中扇动几下翅膀,可能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风暴。就其正面影响来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在教育学中,我们同样可以运用“蝴蝶效应”的正能量,来促使“意见领袖”角色校长带动整个教育界的发展。一所学校的校长之于整个教育界的影响似乎微不足道,但一个“意见领袖”型的校长在带动一所学校的成长中,无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周边社区,进而推广到更远的领域。“左右或制约现代学校发展的因素纷繁复杂,而且有的因素在初期并不显眼,似乎远离领导工作的中心,无关大局,殊不知,它所产生的影响力却如同‘蝴蝶效应’般呈指数级增长”。[6] 因此校长“意见领袖”角色的构建可以利用“蝴蝶效应”的正面影响来为整个教育界服务。
三、校长实现“意见领袖”角色的路径分析
1.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提升
校长首先要立足于自身素质的培养,自我涵养的培育以及专业品质的提高。唯有将自己提升到人生发展的较高阶段,才有可能以“意见领袖”角色为目标,实现自我提升。
(1)课堂教育不可忽视。课堂是学校最基本的组成要素。程晋宽教授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领导首先必须是教育领导,具有教育使命感,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把课程、教学作为学校领导工作的核心。因此,构建校长“意见领袖”角色,不可好高骛远,必须将教学工作始终放在第一位,从最基础的做起,从微观的课堂教育着手,才能构建起稳固的教育大厦。
(2)领袖理念逐步提高。校长的治校理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发展高度,校长唯有以领袖为自我定位,才能以这种内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同时也会给予学校更高的发展标准;校长唯有具备广阔的视野,才能激励整个学校不断地寻找进步的空间。
(3)信息把握渐次准确。校长要想成为学校发展的“意见领袖”,对信息的大范围获取是构建的基础,进而对信息进行有效筛选与甄别,最后对有价值性的信息进行传播。在这一过程中,对信息的把握是对校长能力的一个考验。“意见领袖”角色的构建必须要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把握,筛选出最适合学校发展的、最有价值的信息,以此不断完善校本发展。
2.在引领学校发展中实现共同进步
校长不可能抛开学校实际空谈自我发展,脱离了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就像失去了受众的“意见领袖”,没有信息的反馈与完善,自身的发展就失去了意义,这种发展是不科学的、不具备说服力的;而失去了“意见领袖”型的校长,学校也难以将有价值的信息汇总整理,建立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因此,校长必须依存于学校的环境,在相互促进中共同进步。
(1)学校成员资源共享。一个具备强大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学校团队才是一所学校经久不衰的活力源泉,而“意见领袖”要担当的角色正是这些源泉汇聚流向的引导者、融合者和推动者。所以,校长应善于听取、总结意见,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形成强大的凝聚核心,不断推动学校和团队的健康发展。
(2)治校理念不断改进。作为一个“意见领袖”,除了实现团队资源共享之外,自身理念的提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在总结和融合资源中,应将自身思想与学校成员的总体意见相结合,并将自身理念提高到基于总体理念之上的较高层次。
(3)保证政策的执行力。作为一个领导者,在资源和思想的层面上做好规划是远远不够的,政策得不到具体实施就难以证实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保证政策的执行力,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在实践中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显得尤为关键。
3.在与社会的融合中实现良性互动
校长构建“意见领袖”角色,从最高层面来讲,是对整个社会的有益回馈。这可以说是对校长最高标准的要求。
(1)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角色就会有不同的意见。“意见领袖”应站在客观角度对待外围的声音,并在分歧中积极寻找不同的观点,从而在决策制定中保持理性的思考,做出正确的抉择。
(2)多种思路的碰撞。在交流活动中提出和论述自己的理论,直面媒体和社会力量,在批判中总结问题,在肯定中寻找经验,让自己的思路始终保持活力,提高决策的正确率和准确性。我国目前有很多校长培训,中小学校长应多参与一些不同层次的精品培训课程,全方位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3)敢于直面挑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制定政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主观或客观过错造成路径的偏移。校长不能总以领导者的身份自居,应虚心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批评与指正。作为“意见领袖”,校长的信息导向对本校或本地区的人员应有很高的说服力,但不一定适用于更广的领域。因此,校长应敢于直面挑战,应对更高层次的审阅。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参考文献:
[1][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孟颖,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2]胡东芳.从“学校保姆”到“学校领袖”——论校长的领袖思维及其养成[J].教育科学研究,2010(4).
[3]肖万祥.浅谈校长治校的方向感——基于专家型、学者型校长的视角[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8).
[4][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程朝翔,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5]Bredeson P V.An Analysis of the Metaphorical Perspectives of School Principals[J].Educational Admini-
stration Quarterly,1985(1).
[6]冯大明.“蝴蝶效应”给校长的启示[J].中小学管理,2006(3).
一、校长“意见领袖”角色的内涵
校长的思维对学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不同角色类型的校长都有其领导学校的侧重之处。而“意见领袖”作为一种新型的角色,有其全新的定位与特质。在与校长其他角色类型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校长“意见领袖”角色的优势。
1.“意见领袖”在校长角色中的定位
“意见领袖”最早出现于拉扎斯菲尔德所著《 人民的选择 》一书中。拉扎斯菲尔德在选民投票时发现,很多人的投票态度是受一些“意见领袖”影响的,“在影响选民的投票决定方面,人际接触的影响似乎不仅比大众媒介更经常,而且更有效”。[1] 他在二级传播理论中阐述了“意见领袖”的作用,将信息的传播模式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的方式进行,即观念从媒体传播给“意见领袖”,再由其传达到人群中不太活跃的部分。“意见领袖”由于其应用领域的特殊性,在校长角色的构建中属于全新的概念,因此要借鉴其在传播学中的概念重新界定“意见领袖”校长角色。
(1)校长“意见领袖”角色的内涵。“意见领袖”的本意是指广泛接触报刊、广播、广告等媒体,对有关事态了如指掌,在人际传播网络中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那么作为一种校长新型角色,教育的特殊性使得“意见领袖”重点不在于传媒的导向性,而在于个人的威信力。校长在学校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引领作用,有着教育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意见领袖”角色校长则兼具教育者与管理者的特点,并融合了信息导向与推动者的特质,更适应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在教育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扮演着把握主流信息方向,指引学校发展路径的角色。
(2)校长“意见领袖”角色的本质。“意见领袖”要对受众群体产生影响力,不仅要有强大的公信力、较高的追随价值,还要有广阔的信息获取渠道,以及较为专业的信息识别能力。因此从本质来讲,校长“意见领袖”角色是符合当今时代潮流的,权威性与专业性的结合,在教育领域享有一定的群体地位并能够带动其发展。作为“意见领袖”角色的校长,从事的是教育信息的摄入与反馈,其中对信息时效性的要求更为严苛。
2.不同校长角色的特性概括
校长角色的分类有很多种,本文选取“保姆型”“经理型”“专家型”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角色作为分析的对象。
(1)“保姆型”校长的角色特质。“保姆型”校长通常以人治为主。“像花匠,懂得怎样‘修剪树枝、美化环境’;像孔明,擅长‘草船借箭’的计划与执行;像包工头,知道怎样把‘房子’造得最有效率”。[2] “保姆型”校长重视把握学校的现状,在对学校当前事务的处理上较为恰当、有效,通常为学校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日常事务的处理者,常常事必躬亲、尽职勤勉。这种类型的校长通常以其勤政的形象,赢得良好的声誉,并带动、激励全校师生。
(2)“经理型”校长的角色特质。“经理”作为经济学中的词汇,放在学校层面中带有很浓厚的行政色彩,即科层制的理念。“经理型”校长一旦被任命,就有了管理学校的合法权利,影响力主要来源于其职位所赋予的权力,角色任务通常指向“事”或者“工作”、因事设岗。这种类型的校长常给师生带来冰冷的距离感,不注重人际交往,而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校目标的实现、任务的达成以及学校的建设上。
(3)“专家型”校长的角色特质。这种类型的校长在专业技能上毋庸置疑,拥有广博的知识,具有深厚的专业技能,通常为一个学科领域的带头人。“专家型”校长相对弱化了其管理职能,而是行政层级较高的言传身教的教育者。这样的校长以其专业权威领导学校,注重学校的学科发展、教学质量。对于中小学校长来说,“专家型”校长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方法示范,而且是办学理念与学科教学理念的最佳融合示范。[3]
3.“意见领袖”角色的优势分析
(1)比“保姆型”更专业。“保姆型”校长是以事务为评价标准的校长,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缺乏考量,满足于现阶段任务的完成而无长远规划。其事必躬亲的处事风格常常成为下属进步发展的绊脚石,不敢放权则让学校处于停滞的状态。而“意见领袖”角色校长则以为学校提供信息导向为己任,具体信息的处理、操作则放权给各部门的下属。这样就使工作的运行更专业、分工更明确、事务的处理也更有效。
(2)比“经理型”更民主。“经理型”校长以其森严的部门层级体系使学校更具企业化的特质,但学校环境的特殊性又使其不完全适用于企业的处事方法。教师之间合作协调的需要、各部门之间的交叉配合则更需要民主的空间与相对自由的处事原则。“意见领袖”角色校长则更好地完成了这一使命。在学校内部事务的处理上,“意见领袖”校长以其公信力的权威促使意见统一、整合,在各部门之间以头脑风暴的方法探讨问题,并最终以更加民主的形式决定。
(3)比“专家型”更全面。“专家型”校长在校本发展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学科建设相对卓越,但其对学校整体规划建设把握不强,缺乏“领导者”的素质。而“意见领袖”校长以其领袖的处事作风与强大的号召力,使得学校这个整体为其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因此,可以说“意见领袖”角色的校长比“专家型”校长更全面。
二、校长成为“意见领袖”的内在机理分析
校长“意见领袖”角色的养成有其内在的机理,它通常体现在以下三个层层递进的条件中。一是个人“自我实现”力的推动,即个人的意愿及其努力的方向;二是校长对学校的推动,即校长这一要素在学校这个整体中的积极影响;三是校长对所在区域乃至整个社会的推动,可以用管理学中的“蝴蝶效应”来加以印证。
1.心理学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发自人的内在需要,这些需要有着高低不同的层次结构,它是由低级过渡到高级的现实的动态需要系统。校长作为发展较成熟的个体,大多已经完成了中低级的需求,在社会中有了一定的地位,这时他的发展需要更加专业化,且又有可操作、可借鉴的理论指导。马斯洛说:“自我实现的动力是人的内部存在着一种向一定方向成长的趋势或需要。”[4] 可见,自我实现是人的内在本性最充分的展现。我们不妨把校长成为“意见领袖”看成是一个校长自我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校长会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阶段给出不同的发展策略。“意见领袖”角色是校长自我实现的一个更高层面的阶段,也可作为校长自我超越的一个较高层次的追求目标。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校长如果能以“意见领袖”为自己的意向,并将其内化为信念,作为自己的追求境界,将“意见领袖”的正能量广泛运用于教育界的信息传递中,则这一过程就会成为校长进行自我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哲学的系统与要素关系原理
任何一个事物都存在着系统和要素两个方面。学校与校长的关系就是教育界中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校长是学校组成要素中的一环,学校是校长自身发展赖以存在的环境,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校长是学校整体发展中较为关键的要素之一,校长往往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品质;一个优秀的校长,其优秀的一面会感染整个学校;一个有着“意见领袖”意识的校长,更会引领学校,实现共同的突破与发展。“校长个人除了要适应管理角色的要求外,还必须重新认识他们所扮演角色的性质以及所要履行的责任。”[5] 这种责任的履行就是校长这一要素对于学校这一系统的完善义务。因此,校长若能构建出“意见领袖”的角色,则会使学校在教育信息的掌握、教育方向的把握以及教育标准的制定上更加准确。
3.管理学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指一只蝴蝶在巴西雨林中扇动几下翅膀,可能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风暴。就其正面影响来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在教育学中,我们同样可以运用“蝴蝶效应”的正能量,来促使“意见领袖”角色校长带动整个教育界的发展。一所学校的校长之于整个教育界的影响似乎微不足道,但一个“意见领袖”型的校长在带动一所学校的成长中,无疑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周边社区,进而推广到更远的领域。“左右或制约现代学校发展的因素纷繁复杂,而且有的因素在初期并不显眼,似乎远离领导工作的中心,无关大局,殊不知,它所产生的影响力却如同‘蝴蝶效应’般呈指数级增长”。[6] 因此校长“意见领袖”角色的构建可以利用“蝴蝶效应”的正面影响来为整个教育界服务。
三、校长实现“意见领袖”角色的路径分析
1.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提升
校长首先要立足于自身素质的培养,自我涵养的培育以及专业品质的提高。唯有将自己提升到人生发展的较高阶段,才有可能以“意见领袖”角色为目标,实现自我提升。
(1)课堂教育不可忽视。课堂是学校最基本的组成要素。程晋宽教授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领导首先必须是教育领导,具有教育使命感,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把课程、教学作为学校领导工作的核心。因此,构建校长“意见领袖”角色,不可好高骛远,必须将教学工作始终放在第一位,从最基础的做起,从微观的课堂教育着手,才能构建起稳固的教育大厦。
(2)领袖理念逐步提高。校长的治校理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发展高度,校长唯有以领袖为自我定位,才能以这种内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同时也会给予学校更高的发展标准;校长唯有具备广阔的视野,才能激励整个学校不断地寻找进步的空间。
(3)信息把握渐次准确。校长要想成为学校发展的“意见领袖”,对信息的大范围获取是构建的基础,进而对信息进行有效筛选与甄别,最后对有价值性的信息进行传播。在这一过程中,对信息的把握是对校长能力的一个考验。“意见领袖”角色的构建必须要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把握,筛选出最适合学校发展的、最有价值的信息,以此不断完善校本发展。
2.在引领学校发展中实现共同进步
校长不可能抛开学校实际空谈自我发展,脱离了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就像失去了受众的“意见领袖”,没有信息的反馈与完善,自身的发展就失去了意义,这种发展是不科学的、不具备说服力的;而失去了“意见领袖”型的校长,学校也难以将有价值的信息汇总整理,建立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因此,校长必须依存于学校的环境,在相互促进中共同进步。
(1)学校成员资源共享。一个具备强大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学校团队才是一所学校经久不衰的活力源泉,而“意见领袖”要担当的角色正是这些源泉汇聚流向的引导者、融合者和推动者。所以,校长应善于听取、总结意见,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形成强大的凝聚核心,不断推动学校和团队的健康发展。
(2)治校理念不断改进。作为一个“意见领袖”,除了实现团队资源共享之外,自身理念的提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在总结和融合资源中,应将自身思想与学校成员的总体意见相结合,并将自身理念提高到基于总体理念之上的较高层次。
(3)保证政策的执行力。作为一个领导者,在资源和思想的层面上做好规划是远远不够的,政策得不到具体实施就难以证实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保证政策的执行力,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在实践中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显得尤为关键。
3.在与社会的融合中实现良性互动
校长构建“意见领袖”角色,从最高层面来讲,是对整个社会的有益回馈。这可以说是对校长最高标准的要求。
(1)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角色就会有不同的意见。“意见领袖”应站在客观角度对待外围的声音,并在分歧中积极寻找不同的观点,从而在决策制定中保持理性的思考,做出正确的抉择。
(2)多种思路的碰撞。在交流活动中提出和论述自己的理论,直面媒体和社会力量,在批判中总结问题,在肯定中寻找经验,让自己的思路始终保持活力,提高决策的正确率和准确性。我国目前有很多校长培训,中小学校长应多参与一些不同层次的精品培训课程,全方位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3)敢于直面挑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制定政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主观或客观过错造成路径的偏移。校长不能总以领导者的身份自居,应虚心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批评与指正。作为“意见领袖”,校长的信息导向对本校或本地区的人员应有很高的说服力,但不一定适用于更广的领域。因此,校长应敢于直面挑战,应对更高层次的审阅。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参考文献:
[1][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孟颖,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2]胡东芳.从“学校保姆”到“学校领袖”——论校长的领袖思维及其养成[J].教育科学研究,2010(4).
[3]肖万祥.浅谈校长治校的方向感——基于专家型、学者型校长的视角[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8).
[4][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程朝翔,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5]Bredeson P V.An Analysis of the Metaphorical Perspectives of School Principals[J].Educational Admini-
stration Quarterly,1985(1).
[6]冯大明.“蝴蝶效应”给校长的启示[J].中小学管理,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