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没有方向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2005年8月“王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共有成员20余人,其中共产党员15人、衢州市“115”人才1人、省公司人才2人、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工程师3人、高级工程师11人。作为衢州电力系统党员创新领军团队和“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王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始终坚持“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秉承“创业、创新、创造”的团队精神,通过对技术成果和学习成果的共享,公司依托工作室这个平台团队学习攻关,使团队智慧超过个人智慧的总和。
关键词:劳模创新 人才培训 专业技术 企业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b)-0125-01
工作室成立之初,在研发设备、工具、宣传展板等方面投入资金50多万元,确保工作室标志明显、场所固定、设施齐全。公司自2005年每年按计划下拨研发经费,并引入风险投资管理模式,至今已使用研发经费240万元,科研成果产生效益近1200多万元,提高公司人均劳动生产率100%以上。为此,“王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了浙江省总工会、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电力公司等多加上级主管单位的检查、考核、评审,最终被授予“浙江省高技能那人才工作室”“浙江省电力公司A级劳模工作室”等荣誉称号。
1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做法
衢州供电公司以“王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通过以“人才培养方法的创新、专业技术的创新、企业管理的创新”三位一体模式从科技队伍建设、技术带头人的培养、管理创新成果的应用几方面,深化师带徒作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并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成立以传授岗位技能和经验为主的“责任型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团队学习创新的积极性,引领公司大批学习型团队、创新型团队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1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是人才培养方法的创新
为建设一支能征善战的科技队伍,工作室全面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建设,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风气,在政治上重视、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室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特别要重点培养和造就优秀的年轻科技人才和技术带头人,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技术创新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为了拓宽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渠道,“王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实行多轮驱动,采取自学为主、外训为辅,结合实践锻炼的方式,增强员工技能提升的效能。一是依托王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培训模式,搞好员工技能培训。应用“首席技师讲授法”“核心技术讨论法”“典型案例示范法”“模拟仿真训练法”“岗位实地培训法”,使团队迅速得到成长,增加学习交流的机会。二是深化师带徒活动,制定了“师带徒”制度,技术带头人王建成与徒弟签订了《名师带徒协议书》,通过“师带徒”这一新形式,明确了师徒职责,采取师傅一带一、一带多、多带多等形式,在实际工作中主动教学,在保证完成任务的情况下自觉传、帮、带,使新职工在“干中学、学中练”,在工作中得到指点提高,构筑一个有效的学练平台,并引导他们自学、主动练技能,通过各种形式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在实践中充实自己,提升技能。三是有计划、分步骤地将在岗技术人员采取外培与内培相结合的形式,开设“员工大讲坛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发和利用“客座资源”,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形成持续培训机制。
1.2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是专业技术的创新
在工作室,每个人都以劳模的标准要求自己,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工作,“王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动的是一大批热爱技术、爱岗敬业的员工。走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墙上“创业、创新、创造”6个大字分外醒目,这是工作室奉行的团队精神。通过与工作室成员的朝夕相处、言传身教,工作室如同“播种机”,将劳模精神广为传播。在工作室的精神感染下,整个集体学习氛围更浓了,员工创新积极性高涨,一批批岗位标兵、技术能手和技能比武冠军脱颖而出,一个个QC成果、科技创新和合理化建议竞相涌现,善思能干、一专多能的技术人才正在一天天成长。洪建军是工作室的受益者之一。由于爱动脑筋、不怕吃苦,经过锻炼和培养,已成为工作室的顶梁柱。2009年,取得省电力公司继电保护技能竞赛第一名的洪建军,被选为代表省电力公司参加国家电网公司继电保护技能竞赛的一员,并一举夺得个人第三名、团体二等奖的优异成绩。近年来,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被评为省公司劳动模范、国资委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和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省公司青年岗位能手、国家电网公司技术能手。
1.3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是企业管理的创新
一流的企业,在于管理。王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伊始就明确了“三有”原则,即有一个冠名、有一块牌子、有一支团队;并达到标志明显、场所固定、设施齐全、团队精干、制度完善、经费到位、台账详实、成效明显等8项标准;劳模工作室明确专人牵头负责,由王建成、洪建军等几名在技术、业务、服务方面有专长,以及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知名劳模作为核心组成核心团队,建立完善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工作制度、活动制度和管理办法,明确劳模创新工作室主要任务是结合生产实践,以实施技术改进、承担技术改造任务、负责技术难题攻关、落实职工合理化建议、审查技术方案、培养后备技术力量,引导和带领公司职工围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企业生产技术上的重点难点等开展达标竞赛、技能竞赛、专题合理化建议、“六小”活动等。
2 王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具体成效
自“王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培养了一批爱岗敬业、创新钻研的知识技能型人才,为企业解决了大量生产实际问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2005年至2014年间“王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共获得国家知识的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外观专利9项;获浙江电力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衢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电力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衢州电力局科技成果奖8项、浙江省职工安全十佳金点子奖1项。在全面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中,输变电QC小组以王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依托,更是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连续4年获国家优秀QC小组和质量信得过小组荣誉,并代表浙江省电力公司参加了国际学术交流。截至目前,工作室共培养出省部级技术能手2名,地市级技术能手4名。
3 结语
正是这样抓大不放小,形成了科研成果结构上的互补才能不断酝酿和产生重大科技成果;正是有这样扎实的群众基础,公司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创新积极性空前高涨,形成的科技创新成果逐年攀升。
关键词:劳模创新 人才培训 专业技术 企业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b)-0125-01
工作室成立之初,在研发设备、工具、宣传展板等方面投入资金50多万元,确保工作室标志明显、场所固定、设施齐全。公司自2005年每年按计划下拨研发经费,并引入风险投资管理模式,至今已使用研发经费240万元,科研成果产生效益近1200多万元,提高公司人均劳动生产率100%以上。为此,“王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了浙江省总工会、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电力公司等多加上级主管单位的检查、考核、评审,最终被授予“浙江省高技能那人才工作室”“浙江省电力公司A级劳模工作室”等荣誉称号。
1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做法
衢州供电公司以“王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通过以“人才培养方法的创新、专业技术的创新、企业管理的创新”三位一体模式从科技队伍建设、技术带头人的培养、管理创新成果的应用几方面,深化师带徒作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并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成立以传授岗位技能和经验为主的“责任型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团队学习创新的积极性,引领公司大批学习型团队、创新型团队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1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是人才培养方法的创新
为建设一支能征善战的科技队伍,工作室全面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建设,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风气,在政治上重视、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室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特别要重点培养和造就优秀的年轻科技人才和技术带头人,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技术创新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为了拓宽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渠道,“王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实行多轮驱动,采取自学为主、外训为辅,结合实践锻炼的方式,增强员工技能提升的效能。一是依托王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培训模式,搞好员工技能培训。应用“首席技师讲授法”“核心技术讨论法”“典型案例示范法”“模拟仿真训练法”“岗位实地培训法”,使团队迅速得到成长,增加学习交流的机会。二是深化师带徒活动,制定了“师带徒”制度,技术带头人王建成与徒弟签订了《名师带徒协议书》,通过“师带徒”这一新形式,明确了师徒职责,采取师傅一带一、一带多、多带多等形式,在实际工作中主动教学,在保证完成任务的情况下自觉传、帮、带,使新职工在“干中学、学中练”,在工作中得到指点提高,构筑一个有效的学练平台,并引导他们自学、主动练技能,通过各种形式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在实践中充实自己,提升技能。三是有计划、分步骤地将在岗技术人员采取外培与内培相结合的形式,开设“员工大讲坛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发和利用“客座资源”,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形成持续培训机制。
1.2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是专业技术的创新
在工作室,每个人都以劳模的标准要求自己,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工作,“王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动的是一大批热爱技术、爱岗敬业的员工。走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墙上“创业、创新、创造”6个大字分外醒目,这是工作室奉行的团队精神。通过与工作室成员的朝夕相处、言传身教,工作室如同“播种机”,将劳模精神广为传播。在工作室的精神感染下,整个集体学习氛围更浓了,员工创新积极性高涨,一批批岗位标兵、技术能手和技能比武冠军脱颖而出,一个个QC成果、科技创新和合理化建议竞相涌现,善思能干、一专多能的技术人才正在一天天成长。洪建军是工作室的受益者之一。由于爱动脑筋、不怕吃苦,经过锻炼和培养,已成为工作室的顶梁柱。2009年,取得省电力公司继电保护技能竞赛第一名的洪建军,被选为代表省电力公司参加国家电网公司继电保护技能竞赛的一员,并一举夺得个人第三名、团体二等奖的优异成绩。近年来,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被评为省公司劳动模范、国资委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和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省公司青年岗位能手、国家电网公司技术能手。
1.3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是企业管理的创新
一流的企业,在于管理。王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伊始就明确了“三有”原则,即有一个冠名、有一块牌子、有一支团队;并达到标志明显、场所固定、设施齐全、团队精干、制度完善、经费到位、台账详实、成效明显等8项标准;劳模工作室明确专人牵头负责,由王建成、洪建军等几名在技术、业务、服务方面有专长,以及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的知名劳模作为核心组成核心团队,建立完善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工作制度、活动制度和管理办法,明确劳模创新工作室主要任务是结合生产实践,以实施技术改进、承担技术改造任务、负责技术难题攻关、落实职工合理化建议、审查技术方案、培养后备技术力量,引导和带领公司职工围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企业生产技术上的重点难点等开展达标竞赛、技能竞赛、专题合理化建议、“六小”活动等。
2 王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具体成效
自“王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培养了一批爱岗敬业、创新钻研的知识技能型人才,为企业解决了大量生产实际问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2005年至2014年间“王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共获得国家知识的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外观专利9项;获浙江电力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衢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电力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衢州电力局科技成果奖8项、浙江省职工安全十佳金点子奖1项。在全面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中,输变电QC小组以王建成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依托,更是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连续4年获国家优秀QC小组和质量信得过小组荣誉,并代表浙江省电力公司参加了国际学术交流。截至目前,工作室共培养出省部级技术能手2名,地市级技术能手4名。
3 结语
正是这样抓大不放小,形成了科研成果结构上的互补才能不断酝酿和产生重大科技成果;正是有这样扎实的群众基础,公司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创新积极性空前高涨,形成的科技创新成果逐年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