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张志和对鳜鱼的赞赏佳句。鳜鱼,又叫桂鱼、鳌花鱼、季花鱼等,其肉质丰满、肥厚、细嫩,味道鲜美,骨刺很少,历来被认为是“鱼中上品”;又由于鳜鱼每到春天最为肥美,所以被人称为“春令时鲜”。
鳜鱼历来被作为宴席之佳肴,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一方面是因为它肉质肥嫩,味道鲜美。李时珍曾誉鳜鱼为“水豚”,说鳜鱼同河豚鱼一般鲜美,风味极佳,鳜鱼既有河豚鱼的美味,又无吃河豚可能中毒的危险。另一方面也在于它不但肉嫩味美,而且营养也极为丰富。它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尼克酸、核黄素,比鲢鱼、鳙鱼、鲤鱼的营养价值都高;它体态丰满肥厚,肉多刺少,食之既可大饱口福,又较少有鱼刺卡喉之虑。
鳜鱼也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本草纲目》载:“鳜鱼肉,味甘平,无毒,可补虚劳,保脾胃,益气力。”《随息居饮食谱》也说:“鳜鱼,益脾胃、养血、补虚劳、杀劳虫、消恶水、运饮食、肥健人。”熟食其肉、汤可增强人体免疫机能,提高抗病能力,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利于防治癌症;以生鳜鱼尾捣烂敷患处,可治小儿软疖;以黄酒与干鳜鱼胆同煮,温服,可使入咽喉或日久入脏腑之骨刺竹木随涎而出。
鳜鱼在烹调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既可蒸、煮、烩、烧、烤、炸,也可做成各种造型和花色的菜肴,如“松鼠鳜鱼”、“乌龙鳜鱼”、“菊花鳜鱼”、“叉烧鳜鱼”、“醋溜鳜鱼”等,都是宴席上的名菜。下面介绍几款“春令时鲜”名肴鳜鱼:
松鼠鳜鱼
原料:鲜鳜鱼1条(750 g左右),熟虾仁30 g,熟笋丁、水发香菇丁各20 g,青豌豆15粒,绍酒25 g,精盐、葱白段各11 g,绵白糖200 g,白醋、番茄酱、鲜汤各100 g,蒜末2.5 g,干淀粉60 g,湿淀粉35 g,麻油15 g,熟猪油1 500 g(约耗200 g)。
制法:1. 将鳜鱼去鳞去鳃,剖腹去内脏、洗净,齐胸鳍斜切下鱼头,从鱼头下巴顺剖开,用刀面轻轻拍平,并沿脊骨两侧平片至尾部(鱼尾勿断),斩去脊骨,片去胸刺,然后在鱼肉上直剞(刀距约1 cm)、后斜剞(刀距3 cm)、深至鱼皮(勿破皮)、成菱形刀纹,接着用绍酒15 g、精盐1 g放碗内调匀,抹在鱼头和鱼肉上,再滚上干淀粉,用手拎起鱼尾抖去余粉。
2. 番茄酱放入碗内,加鲜汤、糖、醋、酒10 g、盐10 g、湿淀粉搅拌成调味汁。
3. 炒锅上旺火,下猪油烧至八成热,将两片鱼肉翻卷,翘起鱼尾成松鼠形,然后一手拎起鱼颈部,一手用筷子夹住另一头,放入油锅中稍炸成形,然后全身放入炸至呈淡黄色捞起,待油温升至八成热时,再放入复炸至呈金黄色,捞出放在盘中,装上鱼头拼成松鼠形。锅内留油少许,下葱段煸香捞出,再加蒜末、笋丁、香菇丁、豌豆炒熟,倒入调味汁,旺火烧浓后,加熟猪油75g和熟虾仁炒匀,淋入麻油,起锅浇在鱼身上即成。
此为苏州传统名菜,色泽金黄,形似松鼠,外脆里松,甜中带酸,鲜香可口。
烤花揽鳜鱼
原料:鳜鱼1条(重约1 250 g),鸡里脊肉100 g,肥膘肉25 g,水发干贝、水发海参各15 g ,冬菇、冬笋各10 g,火腿、猪五花肉、绍酒各50 g,鸡蛋1个,猪花网油1张,面粉150 g,精盐5 g,葱段2 g,姜片1 g,花椒10粒。
制法:1. 将鳜鱼去鳞,剁去脊翅、尾巴,从口内取出内脏,清水洗净,用手捏住鱼嘴在开水中一焯,迅速放进凉水中,刮去黑斑痣。用刀把鱼下巴划开,两面打坡刀,置于盘中,加绍酒、精盐、葱段、姜片、花椒、腌渍约15 min。
2. 鸡里脊肉剔去筋,和肥膘肉一起剁成细泥,加蛋清、绍酒、精盐调匀,搅成鸡料子备用;猪五花肉切成0.7 cm见方的丁,入开水锅中汆熟捞出;海参、冬笋、冬菇均切成0.7 cm见方的丁,和干贝一起入开水锅中汆过,捞出与肉丁混合,加绍酒、盐腌渍3 min;火腿切成长6 cm、宽2 cm、厚0.3 cm的片。
3. 猪花网油片去大厚筋,修齐四边备用;将面粉(125 g)加清水和成面团,擀成薄皮,余下的面粉加清水和成糊。
4. 将腌过的鳜鱼提起,把拌好的各种配料丁装入鱼腹,用细绳捆好鱼嘴,在鱼背上每个坡刀口里嵌上一片火腿,再抹上鸡料子,放入花网油,四周摺起包好,再用擀好的面皮包住放在铁箅子上,置木炭火烤池上慢火烤制。先烤正面,后烤背面,这样烤制1 h左右,取出放在盘内(鱼背朝底),揭开面皮、花网油,扣入鱼盘内(鱼背朝上),去掉面皮及花网油,解开捆嘴的绳即成。
“烤花揽鳜鱼”是孔府“满汉全席”上的一道特色名菜,具有白中泛红、味道鲜美的特点,食用时佐以姜末、香醋,其味极佳。
干烧鳜鱼
原料:鳜鱼1条(约500 g),面条300 g,姜末、葱花各5 g,泡辣椒末15 g,豆瓣辣酱25 g,甜酒酿30 g,绍酒15 g,精盐2 g,米醋50 g,酱油25 g,白糖10 g,湿淀粉30 g,花生油150 g,清汤适量。
制法:1. 鳜鱼挖去内脏,用清水洗净,在鱼身两面横竖各剞七八条刀纹,用精盐、酱油略腌。
2. 炒锅上火,下油烧至八九成热,将鱼入锅,煎至两面呈金黄色时倒入漏勺沥油。
3. 原锅留油少许上火,下葱花、姜末、泡辣椒末,煸出香味,再加豆瓣酱煸炒,下酒酿炒散,加绍酒、白糖、精盐、酱油、米醋、清汤适量,将鱼放入锅中,加盖烧开,用小火略焖片刻,用旺火收汁,下湿淀粉勾芡,淋热油少许,出锅装盘。
4. 在烹鱼的同时,另取炒锅加开水,将面条下锅煮熟,捞起沥水,放在鱼的两旁即成。
“干烧鳜鱼”是四川传统名菜,此菜选料精细,色泽金黄,口味多样,鲜嫩爽滑。
鳜鱼历来被作为宴席之佳肴,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一方面是因为它肉质肥嫩,味道鲜美。李时珍曾誉鳜鱼为“水豚”,说鳜鱼同河豚鱼一般鲜美,风味极佳,鳜鱼既有河豚鱼的美味,又无吃河豚可能中毒的危险。另一方面也在于它不但肉嫩味美,而且营养也极为丰富。它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尼克酸、核黄素,比鲢鱼、鳙鱼、鲤鱼的营养价值都高;它体态丰满肥厚,肉多刺少,食之既可大饱口福,又较少有鱼刺卡喉之虑。
鳜鱼也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本草纲目》载:“鳜鱼肉,味甘平,无毒,可补虚劳,保脾胃,益气力。”《随息居饮食谱》也说:“鳜鱼,益脾胃、养血、补虚劳、杀劳虫、消恶水、运饮食、肥健人。”熟食其肉、汤可增强人体免疫机能,提高抗病能力,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利于防治癌症;以生鳜鱼尾捣烂敷患处,可治小儿软疖;以黄酒与干鳜鱼胆同煮,温服,可使入咽喉或日久入脏腑之骨刺竹木随涎而出。
鳜鱼在烹调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既可蒸、煮、烩、烧、烤、炸,也可做成各种造型和花色的菜肴,如“松鼠鳜鱼”、“乌龙鳜鱼”、“菊花鳜鱼”、“叉烧鳜鱼”、“醋溜鳜鱼”等,都是宴席上的名菜。下面介绍几款“春令时鲜”名肴鳜鱼:
松鼠鳜鱼
原料:鲜鳜鱼1条(750 g左右),熟虾仁30 g,熟笋丁、水发香菇丁各20 g,青豌豆15粒,绍酒25 g,精盐、葱白段各11 g,绵白糖200 g,白醋、番茄酱、鲜汤各100 g,蒜末2.5 g,干淀粉60 g,湿淀粉35 g,麻油15 g,熟猪油1 500 g(约耗200 g)。
制法:1. 将鳜鱼去鳞去鳃,剖腹去内脏、洗净,齐胸鳍斜切下鱼头,从鱼头下巴顺剖开,用刀面轻轻拍平,并沿脊骨两侧平片至尾部(鱼尾勿断),斩去脊骨,片去胸刺,然后在鱼肉上直剞(刀距约1 cm)、后斜剞(刀距3 cm)、深至鱼皮(勿破皮)、成菱形刀纹,接着用绍酒15 g、精盐1 g放碗内调匀,抹在鱼头和鱼肉上,再滚上干淀粉,用手拎起鱼尾抖去余粉。
2. 番茄酱放入碗内,加鲜汤、糖、醋、酒10 g、盐10 g、湿淀粉搅拌成调味汁。
3. 炒锅上旺火,下猪油烧至八成热,将两片鱼肉翻卷,翘起鱼尾成松鼠形,然后一手拎起鱼颈部,一手用筷子夹住另一头,放入油锅中稍炸成形,然后全身放入炸至呈淡黄色捞起,待油温升至八成热时,再放入复炸至呈金黄色,捞出放在盘中,装上鱼头拼成松鼠形。锅内留油少许,下葱段煸香捞出,再加蒜末、笋丁、香菇丁、豌豆炒熟,倒入调味汁,旺火烧浓后,加熟猪油75g和熟虾仁炒匀,淋入麻油,起锅浇在鱼身上即成。
此为苏州传统名菜,色泽金黄,形似松鼠,外脆里松,甜中带酸,鲜香可口。
烤花揽鳜鱼
原料:鳜鱼1条(重约1 250 g),鸡里脊肉100 g,肥膘肉25 g,水发干贝、水发海参各15 g ,冬菇、冬笋各10 g,火腿、猪五花肉、绍酒各50 g,鸡蛋1个,猪花网油1张,面粉150 g,精盐5 g,葱段2 g,姜片1 g,花椒10粒。
制法:1. 将鳜鱼去鳞,剁去脊翅、尾巴,从口内取出内脏,清水洗净,用手捏住鱼嘴在开水中一焯,迅速放进凉水中,刮去黑斑痣。用刀把鱼下巴划开,两面打坡刀,置于盘中,加绍酒、精盐、葱段、姜片、花椒、腌渍约15 min。
2. 鸡里脊肉剔去筋,和肥膘肉一起剁成细泥,加蛋清、绍酒、精盐调匀,搅成鸡料子备用;猪五花肉切成0.7 cm见方的丁,入开水锅中汆熟捞出;海参、冬笋、冬菇均切成0.7 cm见方的丁,和干贝一起入开水锅中汆过,捞出与肉丁混合,加绍酒、盐腌渍3 min;火腿切成长6 cm、宽2 cm、厚0.3 cm的片。
3. 猪花网油片去大厚筋,修齐四边备用;将面粉(125 g)加清水和成面团,擀成薄皮,余下的面粉加清水和成糊。
4. 将腌过的鳜鱼提起,把拌好的各种配料丁装入鱼腹,用细绳捆好鱼嘴,在鱼背上每个坡刀口里嵌上一片火腿,再抹上鸡料子,放入花网油,四周摺起包好,再用擀好的面皮包住放在铁箅子上,置木炭火烤池上慢火烤制。先烤正面,后烤背面,这样烤制1 h左右,取出放在盘内(鱼背朝底),揭开面皮、花网油,扣入鱼盘内(鱼背朝上),去掉面皮及花网油,解开捆嘴的绳即成。
“烤花揽鳜鱼”是孔府“满汉全席”上的一道特色名菜,具有白中泛红、味道鲜美的特点,食用时佐以姜末、香醋,其味极佳。
干烧鳜鱼
原料:鳜鱼1条(约500 g),面条300 g,姜末、葱花各5 g,泡辣椒末15 g,豆瓣辣酱25 g,甜酒酿30 g,绍酒15 g,精盐2 g,米醋50 g,酱油25 g,白糖10 g,湿淀粉30 g,花生油150 g,清汤适量。
制法:1. 鳜鱼挖去内脏,用清水洗净,在鱼身两面横竖各剞七八条刀纹,用精盐、酱油略腌。
2. 炒锅上火,下油烧至八九成热,将鱼入锅,煎至两面呈金黄色时倒入漏勺沥油。
3. 原锅留油少许上火,下葱花、姜末、泡辣椒末,煸出香味,再加豆瓣酱煸炒,下酒酿炒散,加绍酒、白糖、精盐、酱油、米醋、清汤适量,将鱼放入锅中,加盖烧开,用小火略焖片刻,用旺火收汁,下湿淀粉勾芡,淋热油少许,出锅装盘。
4. 在烹鱼的同时,另取炒锅加开水,将面条下锅煮熟,捞起沥水,放在鱼的两旁即成。
“干烧鳜鱼”是四川传统名菜,此菜选料精细,色泽金黄,口味多样,鲜嫩爽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