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33人死亡。8月4日,美国新泽西州4名大学生在当地弗农山小学的操场上惨遭“行刑式”枪击,近距离头部中枪。11月7日,芬兰南部图苏拉镇的约凯拉学校,一名18岁男子开枪杀死5名男生、2名女生和该校校长。据悉,凶手是该校学生。以上这些事件提醒我们:校园暴力日趋上升,是学校教育管理中不可避讳的话题,学校为已经受到伤害的青少年学生和老师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是多么重要!
一、校园暴力事件成因
1.学生主体对暴力电影和小说的偏好,对现代科技和大众媒体的利用,都显示出“21世纪”的特征。哗众取宠的媒体大肆宣扬一些极端暴力事件的细节,网络媒介又加速其传播,缺乏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容易受其影响,甚至模仿。
2.极端的行为就像火山爆发,其积聚的能量往往来自于平时的校园生活。印度校园枪击事件中的两位主角供认,被害的那名同学一直欺侮同学,是学校一霸。为了除掉这个“恶霸”,他们才决定杀掉他。
3.孩子们仿佛在以一种近乎惨烈的方式提醒世界,使孩子学会与他人沟通、学会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是多么重要;学校为已经受到伤害的孩子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是多么重要!
二、遏制校园暴力事件的途径
1.把握思想教育的导向,构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防线。透过校园暴力的制造群体,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制造者年龄大都在12—20岁之间,而且事件发生地大都在校园。因此,我们在做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注重人文的关怀,对犯错误的学生的改正工作应持有“五心”:爱心、恒心、耐心、信心、细心。切忌对犯错学生进行体罚、虐待,要以崇高的师德师风形象引导学生,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建立科学的道德评价标准。同时,利用一些传统的节日,开展具有传统教育意义的课外教育活动,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辱观、依托性。为他们构筑坚强的思想道德教育防线,加强对祖国事业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2.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现代社会,各种媒体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对青少年学生尤其如此。因此,把握正确的舆论工具,加强对媒体中色情、暴力网络的打击和取谛,尤其是大力整治社会生活中的黄、赌、毒、黑势力的滋生和蔓延,成为政府有关部门尤其是相关执法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责无旁贷的义务。如:取谛不合法的酒吧、网吧、游戏机室等娱乐场所,关闭色情网站,从而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
3.提倡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疏导和帮扶教育机制。在学校教育中倡导和谐理念、培养和谐精神,引导青少年学生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养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加强青少年学生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完善学生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促进学生情绪交际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学生心态良性变化,帮助青少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加大心理卫生投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渗透、体现于各年级各班的思想政治工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舆论引导、文化消费、志愿服务、专业咨询、心理医疗等各个方面。如开展成长教育,聘请心理专家到校讲学,设立师生心语交流信箱,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心连心文艺汇演、设立校园心理咨询网站,开展心语交流书信活动,与医疗部门联合成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救助站,使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得到及时的疏导和治疗。
4.做好暴力事件隐患排查工作,完善学生管理监控网络。根据校园暴力事件的潜伏性和爆发性,适时进行监控和排查是刻不容缓的。校园暴力事件的隐患排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对学生之间思想矛盾的排查,这是暴力事件发生的内在因素,不容易让人察觉,但又是事件发生的导火索。二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进行测试和排查。并建立相关的档案。三是对学生随身携带物品进行排查。四是对学生的活动范围进行排查。
校园监控网络的手段可分为人力资源监控、设备资源监控。人力资源监控是基于学生自觉性监控之上,是一种“以人监督人”的投资少的监控网络,是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最基本模式。例如:建立校外人员来访登记制度,学生民主管理制度,教师责任追究制度,跟踪管理制度,领导、教师值周值日制度,家校联系制度,教师配合政法机关执法制度,明查暗访制度等。设备资源监控是利用当代电子拍摄技术、电脑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组成的电子监控网络,这种监控体系最大的优点在于实时全程监控、跨越时空的方便和快捷。例如:在校门口等人员密集基地安装摄像头、在校园内开通家校联系网站、学生家访服务热线等等,不断地完善校园的监控网络。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学生的行为动向,才能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使校园暴力的发生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总之,根基牢了,才不会溃堤;根底深了,才不会栽跟;力度到了,才不会反弹。构筑牢固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防线,建立庞大的教育管理监控体系,才能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责编 钟园娴)
一、校园暴力事件成因
1.学生主体对暴力电影和小说的偏好,对现代科技和大众媒体的利用,都显示出“21世纪”的特征。哗众取宠的媒体大肆宣扬一些极端暴力事件的细节,网络媒介又加速其传播,缺乏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容易受其影响,甚至模仿。
2.极端的行为就像火山爆发,其积聚的能量往往来自于平时的校园生活。印度校园枪击事件中的两位主角供认,被害的那名同学一直欺侮同学,是学校一霸。为了除掉这个“恶霸”,他们才决定杀掉他。
3.孩子们仿佛在以一种近乎惨烈的方式提醒世界,使孩子学会与他人沟通、学会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是多么重要;学校为已经受到伤害的孩子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是多么重要!
二、遏制校园暴力事件的途径
1.把握思想教育的导向,构筑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防线。透过校园暴力的制造群体,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制造者年龄大都在12—20岁之间,而且事件发生地大都在校园。因此,我们在做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注重人文的关怀,对犯错误的学生的改正工作应持有“五心”:爱心、恒心、耐心、信心、细心。切忌对犯错学生进行体罚、虐待,要以崇高的师德师风形象引导学生,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建立科学的道德评价标准。同时,利用一些传统的节日,开展具有传统教育意义的课外教育活动,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辱观、依托性。为他们构筑坚强的思想道德教育防线,加强对祖国事业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2.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现代社会,各种媒体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对青少年学生尤其如此。因此,把握正确的舆论工具,加强对媒体中色情、暴力网络的打击和取谛,尤其是大力整治社会生活中的黄、赌、毒、黑势力的滋生和蔓延,成为政府有关部门尤其是相关执法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责无旁贷的义务。如:取谛不合法的酒吧、网吧、游戏机室等娱乐场所,关闭色情网站,从而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
3.提倡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疏导和帮扶教育机制。在学校教育中倡导和谐理念、培养和谐精神,引导青少年学生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养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加强青少年学生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完善学生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促进学生情绪交际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学生心态良性变化,帮助青少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加大心理卫生投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穿、渗透、体现于各年级各班的思想政治工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舆论引导、文化消费、志愿服务、专业咨询、心理医疗等各个方面。如开展成长教育,聘请心理专家到校讲学,设立师生心语交流信箱,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心连心文艺汇演、设立校园心理咨询网站,开展心语交流书信活动,与医疗部门联合成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救助站,使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得到及时的疏导和治疗。
4.做好暴力事件隐患排查工作,完善学生管理监控网络。根据校园暴力事件的潜伏性和爆发性,适时进行监控和排查是刻不容缓的。校园暴力事件的隐患排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对学生之间思想矛盾的排查,这是暴力事件发生的内在因素,不容易让人察觉,但又是事件发生的导火索。二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进行测试和排查。并建立相关的档案。三是对学生随身携带物品进行排查。四是对学生的活动范围进行排查。
校园监控网络的手段可分为人力资源监控、设备资源监控。人力资源监控是基于学生自觉性监控之上,是一种“以人监督人”的投资少的监控网络,是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最基本模式。例如:建立校外人员来访登记制度,学生民主管理制度,教师责任追究制度,跟踪管理制度,领导、教师值周值日制度,家校联系制度,教师配合政法机关执法制度,明查暗访制度等。设备资源监控是利用当代电子拍摄技术、电脑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组成的电子监控网络,这种监控体系最大的优点在于实时全程监控、跨越时空的方便和快捷。例如:在校门口等人员密集基地安装摄像头、在校园内开通家校联系网站、学生家访服务热线等等,不断地完善校园的监控网络。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学生的行为动向,才能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使校园暴力的发生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总之,根基牢了,才不会溃堤;根底深了,才不会栽跟;力度到了,才不会反弹。构筑牢固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防线,建立庞大的教育管理监控体系,才能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责编 钟园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