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应对新课程的挑战,这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增强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新课程的理解,转变小学数学教师观念、角色、教学行为方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素养,使他们适应数学新课程的要求,尽快走进新课程。
一、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任何行为都是受观念制约的,观念对行为起指导作用。教师的教育观念指导并影响着教育教学行为,并体现在教学行为中,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学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着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课堂的主宰。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服从教。教学变成了教师的单边活动,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的师生交往。要使教师的教学能适应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转变旧观念,学习、接受新观念。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启发,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过程,而更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
二、 教师要转变角色
在传统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发展。在新数学课程指引下,小学数学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又要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现在教师的职责己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新的数学课程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角色的转变。正确认识自己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将影响小学数学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尽快转换好自己的角色。课堂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者的角色,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指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参与,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将学生引向数学学习的乐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当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全面分析,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当学生出现消极畏难情绪时,及时疏导激励,创设积极乐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耐挫折能力,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鼓动者和激励者,通过对数学学习结果和过程评价并重的评价机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创设情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要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去探索、研究、发现,促进他们不断获得成功和进步。
三、 要做数学课程的开发者
传统的课程观认为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执行者。课程实施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即教师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课程设计者的意图,能在多大程度上深刻领会课程设计者的思想,并能在课程实施中加以应用。将教师定位在课程实施者位置上,要求教师准确无误地领会课程设计者的思想,并忠实地无条件地履行既定的课程方案,把教师排除在课程的决策、开发以及评价等诸多环节之外,忽视了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能动作用,使得课程决策和编制缺乏最可靠的实践基础,也导致教师对新课程态度消极。对于长期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来说,最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特点以及兴趣与需要,教师最清楚什么教材最有利于教和学,哪一种教材组织形式和方式比较有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增强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以教材作为教学线索,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本地、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开发出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学习、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数学课程。同时又要注意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留出空间。
四、 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必须“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五、 教师要有交往与合作能力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之间人格平等,是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师生之间通过交往可以建立起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参与,它不仅是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师生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师生交往,对学生来说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来讲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知识的理解,上课不是生命的耗费和牺牲,而是自我实现。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同各年级数学教师加强交流与合作,同时也要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与合作。例如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一项数学课题,它要涉及语文、地理、历史等其他多种学科,因此数学教师就需要与语文教师、科学课教师交流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学习。教师之间的合作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课题研究的质量。
(乐清市七里港二小)
一、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任何行为都是受观念制约的,观念对行为起指导作用。教师的教育观念指导并影响着教育教学行为,并体现在教学行为中,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学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着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课堂的主宰。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服从教。教学变成了教师的单边活动,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的师生交往。要使教师的教学能适应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转变旧观念,学习、接受新观念。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启发,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过程,而更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
二、 教师要转变角色
在传统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发展。在新数学课程指引下,小学数学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又要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现在教师的职责己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新的数学课程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角色的转变。正确认识自己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将影响小学数学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尽快转换好自己的角色。课堂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者的角色,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指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参与,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将学生引向数学学习的乐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当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全面分析,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当学生出现消极畏难情绪时,及时疏导激励,创设积极乐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耐挫折能力,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鼓动者和激励者,通过对数学学习结果和过程评价并重的评价机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创设情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要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去探索、研究、发现,促进他们不断获得成功和进步。
三、 要做数学课程的开发者
传统的课程观认为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执行者。课程实施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即教师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课程设计者的意图,能在多大程度上深刻领会课程设计者的思想,并能在课程实施中加以应用。将教师定位在课程实施者位置上,要求教师准确无误地领会课程设计者的思想,并忠实地无条件地履行既定的课程方案,把教师排除在课程的决策、开发以及评价等诸多环节之外,忽视了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能动作用,使得课程决策和编制缺乏最可靠的实践基础,也导致教师对新课程态度消极。对于长期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来说,最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特点以及兴趣与需要,教师最清楚什么教材最有利于教和学,哪一种教材组织形式和方式比较有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增强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以教材作为教学线索,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本地、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开发出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学习、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数学课程。同时又要注意为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留出空间。
四、 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必须“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五、 教师要有交往与合作能力
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之间人格平等,是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师生之间通过交往可以建立起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参与,它不仅是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师生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师生交往,对学生来说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来讲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知识的理解,上课不是生命的耗费和牺牲,而是自我实现。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同各年级数学教师加强交流与合作,同时也要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与合作。例如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一项数学课题,它要涉及语文、地理、历史等其他多种学科,因此数学教师就需要与语文教师、科学课教师交流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学习。教师之间的合作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课题研究的质量。
(乐清市七里港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