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方式、师生科研以及校企合作六个方面对应用型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模块化教学进行探索。
【关键词】地方院校 仪器分析 食品检测 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60-02
目前,地方院校转型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地方院校要实现转型发展,需要进行理念转型、学科专业转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和课程转型,其中最难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是课程转型。现阶段地方院校的课程以学科本位为主,难以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应用型大学食品检测专业仪器分析课程也是如此。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仪器分析现有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目前大多院校仪器分析实践教学仅仅依靠演示性实验教学,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使仪器分析知识仅停留在理论学习阶段,这与企业要求毕业生能快速熟练掌握各种分析仪器相矛盾。加之各高校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很难监控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期末考试,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养成。而模块化课程是能力本位的体现,具有优化课程体系、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学安排灵活,有利于拓展学生个性等特点。为此,本文试通过对该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研究,为实现食品检测专业转型发展提供参考,这对解决越来越多的食品检测专业人才就业及专业自身发展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说来,应用型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模块化教学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一、实现教学体系一体化
仪器分析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该课程并非48学时教学就能掌握,需要在前期课程如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向学生灌输分析仪器的概念及作用,激发学生学习仪器分析的兴趣;在后续课程如食品分析、现代食品检测技术、食品综合分析实训等课程中不断扩增仪器分析相关知识,强化仪器分析在食品检测中的重要性;更应在实习实训课程中进一步强化分析仪器操作。构建以仪器分析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体系,是实现课程模块化的重要保障。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为例。该校食品检测专业仪器分析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如图1所示。
通过该教学体系,可形成以仪器分析为核心、食品检测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仪器分析课程模块化教学提供重要保障。无论是在前期基础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光谱学知识)、有机化学(光谱学、色谱学和质谱知识)、食品生物化学(荧光分析、含量测定等),还是在后续课程——仪器分析、食品分析、现代食品检测技术、食品检验检疫学、食品综合分析实训、食品专业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践环节中的毕业论文中,都应深度强化仪器分析的重要性,加强应用,以有效地实现仪器分析教学体系一体化教学。
二、实现教学内容模块化
如何更有效地整合仪器分析教学内容,构建成符合模块化教学要求的教学内容,使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统一,形成模块化教学教案,是教好该课程的重点亦是难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尊重本课程系统性、科学性的基础上,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初步形成基础理论(28学时,8个模块)、实验实训(16学时,5个模块)和综合应用(4学时,4模块)三大模块内容,可有效地针对普通本科学生特点,整合课程内容和资源,满足地方院校教学要求。
三、实现教学过程模块化
上好每一节课是每一位大学教师必修的一门课程,好的教学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以教师和课本为主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难以满足模块化教学的要求。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听课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为15-30分钟。然目前大学均以40分钟一节为标准,且通常两节或三节连排,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容易犯困。教学试验发现: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约20分钟的教学片段,各片段均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再结合电子双板教学,能有效解决学生听课疲劳问题。因此,研究如何制作符合模块化教学要求的教学片段以解除学生听课疲劳,是实现课程模块化教学的重中之重。仪器分析课程特别适合教学片段的模块化教学。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笔者结合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教学实际,将基础理论内容的8个模块又细分为10-20分钟不等的70个教学课件,并将20个教学课件录制为微课视频,从而实现教学过程模块化,大大缓解了学生听课疲劳,有效地提高了听课效率。
四、实现考核模块化
模块化教学更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师生互动过程,不应该仅通过期末考试来进行考核,应结合多种考核指标与手段如“教学做评”一体化考核,针对课程模块化教学的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模块化考核,按综合评定方法给分,使学生不仅重视期末考试,也关注学习过程,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总之,研究更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是实现课程模块化教学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实际,将该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个部分,并对这三个部分进行更细的模块化考核,详细见表1。通过该考核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促进科研融入教学
为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抽象的仪器分析方法,将师生科研与仪器分析相关的实例融入模块化教学,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对实验实训模块化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讲述或重现师长的创新实验和毕业论文更能激发学生对仪器分析的学习兴趣,亦可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研究如何有效地将科研融入教学,是实现模块化教学的重要手段。笔者将多年来从事科研用到的分析仪器作为实例进行讲解,更重点讲解所带学生的科研成果,以师兄师姐的科研成果作为实例讲解,给学生更亲近的感觉,消除了学生对仪器分析的陌生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加强校企联合教学 产学研合作是应用技术大学最显著的教育模式,构建基于“互惠、互利、共赢”的校企所长效合作模式是实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企业、研究所等有大量先进的分析仪器却无人使用,而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食品检测专业共20多周的实习和毕业环节,为仪器分析教学贯穿校企所合作提供了可能。研究如何有效地将课程教学融入校企合作,也是实现模块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综上,本文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方式、师生科研以及校企合作六个方面对仪器分析课程模块化教学进行探索,可基本实现地方院校食品检测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模块化教学,该模块化教学方法可推广到其他课程,为地方院校转型为应用型大学的课程模块化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建中.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模块化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2]冯里,刘刚,贺丹娜.药学类专业群《药理学》课程模块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3(22)
[3]汪善锋,陈军,陈明,等.高职《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
[4]赵娣芳,丁明,李明华,等.《粉体工程技术》课程模块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7)
[5]周含笑,许招会,王甡,等.《波谱解析》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1(11)
[6]蔡锦源,熊建文.增强独立学院食品类专业学生就业适应力的策略探讨[J].广西教育,2015(1)
[7]蔡锦源,熊建文,张英.独立学院食品类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探讨[J].广州化工,2013(23)
[8]黄文富,周龙,马华菊.高职院校环境类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探讨[J].广州化工,2015(1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C530);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6JGB514、2015JGA428、2013JGB449);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504)
【作者简介】蔡锦源(1987— ),男,广西平南人,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专任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食品分析方面的教学与科研;熊建文(1981— ),男,湖南湘潭人,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食品与化学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食品微生物方面的教学与科研。
(责编 刘健华)
【关键词】地方院校 仪器分析 食品检测 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60-02
目前,地方院校转型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地方院校要实现转型发展,需要进行理念转型、学科专业转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和课程转型,其中最难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是课程转型。现阶段地方院校的课程以学科本位为主,难以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应用型大学食品检测专业仪器分析课程也是如此。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仪器分析现有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目前大多院校仪器分析实践教学仅仅依靠演示性实验教学,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使仪器分析知识仅停留在理论学习阶段,这与企业要求毕业生能快速熟练掌握各种分析仪器相矛盾。加之各高校课程考核方式单一,很难监控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期末考试,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养成。而模块化课程是能力本位的体现,具有优化课程体系、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学安排灵活,有利于拓展学生个性等特点。为此,本文试通过对该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研究,为实现食品检测专业转型发展提供参考,这对解决越来越多的食品检测专业人才就业及专业自身发展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说来,应用型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模块化教学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一、实现教学体系一体化
仪器分析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该课程并非48学时教学就能掌握,需要在前期课程如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向学生灌输分析仪器的概念及作用,激发学生学习仪器分析的兴趣;在后续课程如食品分析、现代食品检测技术、食品综合分析实训等课程中不断扩增仪器分析相关知识,强化仪器分析在食品检测中的重要性;更应在实习实训课程中进一步强化分析仪器操作。构建以仪器分析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体系,是实现课程模块化的重要保障。以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为例。该校食品检测专业仪器分析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如图1所示。
通过该教学体系,可形成以仪器分析为核心、食品检测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仪器分析课程模块化教学提供重要保障。无论是在前期基础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光谱学知识)、有机化学(光谱学、色谱学和质谱知识)、食品生物化学(荧光分析、含量测定等),还是在后续课程——仪器分析、食品分析、现代食品检测技术、食品检验检疫学、食品综合分析实训、食品专业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践环节中的毕业论文中,都应深度强化仪器分析的重要性,加强应用,以有效地实现仪器分析教学体系一体化教学。
二、实现教学内容模块化
如何更有效地整合仪器分析教学内容,构建成符合模块化教学要求的教学内容,使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统一,形成模块化教学教案,是教好该课程的重点亦是难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尊重本课程系统性、科学性的基础上,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初步形成基础理论(28学时,8个模块)、实验实训(16学时,5个模块)和综合应用(4学时,4模块)三大模块内容,可有效地针对普通本科学生特点,整合课程内容和资源,满足地方院校教学要求。
三、实现教学过程模块化
上好每一节课是每一位大学教师必修的一门课程,好的教学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以教师和课本为主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难以满足模块化教学的要求。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听课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为15-30分钟。然目前大学均以40分钟一节为标准,且通常两节或三节连排,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容易犯困。教学试验发现: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约20分钟的教学片段,各片段均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再结合电子双板教学,能有效解决学生听课疲劳问题。因此,研究如何制作符合模块化教学要求的教学片段以解除学生听课疲劳,是实现课程模块化教学的重中之重。仪器分析课程特别适合教学片段的模块化教学。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笔者结合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教学实际,将基础理论内容的8个模块又细分为10-20分钟不等的70个教学课件,并将20个教学课件录制为微课视频,从而实现教学过程模块化,大大缓解了学生听课疲劳,有效地提高了听课效率。
四、实现考核模块化
模块化教学更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师生互动过程,不应该仅通过期末考试来进行考核,应结合多种考核指标与手段如“教学做评”一体化考核,针对课程模块化教学的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模块化考核,按综合评定方法给分,使学生不仅重视期末考试,也关注学习过程,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总之,研究更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是实现课程模块化教学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实际,将该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个部分,并对这三个部分进行更细的模块化考核,详细见表1。通过该考核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促进科研融入教学
为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抽象的仪器分析方法,将师生科研与仪器分析相关的实例融入模块化教学,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对实验实训模块化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讲述或重现师长的创新实验和毕业论文更能激发学生对仪器分析的学习兴趣,亦可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研究如何有效地将科研融入教学,是实现模块化教学的重要手段。笔者将多年来从事科研用到的分析仪器作为实例进行讲解,更重点讲解所带学生的科研成果,以师兄师姐的科研成果作为实例讲解,给学生更亲近的感觉,消除了学生对仪器分析的陌生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加强校企联合教学 产学研合作是应用技术大学最显著的教育模式,构建基于“互惠、互利、共赢”的校企所长效合作模式是实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企业、研究所等有大量先进的分析仪器却无人使用,而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食品检测专业共20多周的实习和毕业环节,为仪器分析教学贯穿校企所合作提供了可能。研究如何有效地将课程教学融入校企合作,也是实现模块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综上,本文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方式、师生科研以及校企合作六个方面对仪器分析课程模块化教学进行探索,可基本实现地方院校食品检测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模块化教学,该模块化教学方法可推广到其他课程,为地方院校转型为应用型大学的课程模块化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建中.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模块化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2]冯里,刘刚,贺丹娜.药学类专业群《药理学》课程模块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3(22)
[3]汪善锋,陈军,陈明,等.高职《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
[4]赵娣芳,丁明,李明华,等.《粉体工程技术》课程模块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7)
[5]周含笑,许招会,王甡,等.《波谱解析》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1(11)
[6]蔡锦源,熊建文.增强独立学院食品类专业学生就业适应力的策略探讨[J].广西教育,2015(1)
[7]蔡锦源,熊建文,张英.独立学院食品类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探讨[J].广州化工,2013(23)
[8]黄文富,周龙,马华菊.高职院校环境类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探讨[J].广州化工,2015(1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C530);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6JGB514、2015JGA428、2013JGB449);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504)
【作者简介】蔡锦源(1987— ),男,广西平南人,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专任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食品分析方面的教学与科研;熊建文(1981— ),男,湖南湘潭人,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食品与化学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食品微生物方面的教学与科研。
(责编 刘健华)